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教案、学案多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诵读教学课件(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诵读教学课件(部编版),共23页。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 诵读原文注释诗歌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诗歌理解【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林木。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僧人住的房舍。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响都已经沉寂,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的声音。常建,唐代诗人。其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传世。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诗歌赏析诗歌鉴赏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见他对古寺的向往之情。赶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候了。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所处的环境,它坐落在高大的林木中。诗的第二联是诗人入寺之后的经历,沿着一条曲折的小路走去,小路那头是僧人住的房舍。那里花木扶疏,氛围更显得幽雅。诗歌赏析句中的“幽处”“花木深”,既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的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是说,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说这里是禽鸟与山林相得之所,体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后一句是就人与自然环境而言,说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仅可以娱悦人的耳目,还可以净化人的灵魂。人们在尘世烦躁、疲惫的心,一到这里便立即得到平复。尾联以钟磬音的悠扬不绝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的整个身心都融进了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诗歌赏析原文注释诗歌理解送友人李 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歌理解【译文】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面。我们即将在这里分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游子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我们挥手告别,从此离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好像不忍离去。李白(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有学者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歌赏析诗歌鉴赏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告别的地点。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意思是此地一别,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旋, 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在这山清水秀、红日西斜的背景下送别,令诗人感到难舍难分。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思,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这首送别诗中,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诗歌赏析原文注释诗歌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诗歌理解【译文】残月高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深夜里人们安静了。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头,心里有恨却无人知晓。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独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贬所居住了几年。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本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抒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诗歌赏析诗歌鉴赏“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种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接下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的“幽人”的形象,随即写到“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孤鸿”的形象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二者互为补充,使“幽人”孤独的形象更具体可感。下片词人匠心独运地通过“孤鸿”的惊起回头、心有幽恨和选求栖处,表达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孤寂处境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诗歌赏析原文注释诗歌理解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歌理解【译文】驿站之外的残破的桥边,梅花寂寞地绽开了,却无人过问。黄昏日落,暮色降临,梅花孑然一身,愁苦无依,又遭受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即使凋零了,被践踏成泥土,被碾作灰尘,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陆游(1125—1210),宋代文学家,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作品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也是陆游一生对恶势力不懈抗争的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这首词赞颂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作者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诗歌赏析诗歌鉴赏上片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梅花长在偏僻的“驿外断桥边”且“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在黄昏暮色中,独自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孤苦无依的愁绪,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梅花备受摧残。诗歌赏析下片抒情,主要赞美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第一种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恶劣的环境中孤傲地开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第二种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是香气依旧。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即使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诗歌赏析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 诵读原文注释诗歌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诗歌理解【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林木。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僧人住的房舍。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响都已经沉寂,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的声音。常建,唐代诗人。其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传世。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诗歌赏析诗歌鉴赏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见他对古寺的向往之情。赶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候了。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所处的环境,它坐落在高大的林木中。诗的第二联是诗人入寺之后的经历,沿着一条曲折的小路走去,小路那头是僧人住的房舍。那里花木扶疏,氛围更显得幽雅。诗歌赏析句中的“幽处”“花木深”,既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的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是说,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说这里是禽鸟与山林相得之所,体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后一句是就人与自然环境而言,说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仅可以娱悦人的耳目,还可以净化人的灵魂。人们在尘世烦躁、疲惫的心,一到这里便立即得到平复。尾联以钟磬音的悠扬不绝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的整个身心都融进了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诗歌赏析原文注释诗歌理解送友人李 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歌理解【译文】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面。我们即将在这里分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游子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我们挥手告别,从此离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好像不忍离去。李白(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有学者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歌赏析诗歌鉴赏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告别的地点。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意思是此地一别,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旋, 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在这山清水秀、红日西斜的背景下送别,令诗人感到难舍难分。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思,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这首送别诗中,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诗歌赏析原文注释诗歌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诗歌理解【译文】残月高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深夜里人们安静了。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头,心里有恨却无人知晓。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独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贬所居住了几年。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本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抒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诗歌赏析诗歌鉴赏“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种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接下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的“幽人”的形象,随即写到“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孤鸿”的形象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二者互为补充,使“幽人”孤独的形象更具体可感。下片词人匠心独运地通过“孤鸿”的惊起回头、心有幽恨和选求栖处,表达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孤寂处境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诗歌赏析原文注释诗歌理解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歌理解【译文】驿站之外的残破的桥边,梅花寂寞地绽开了,却无人过问。黄昏日落,暮色降临,梅花孑然一身,愁苦无依,又遭受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即使凋零了,被践踏成泥土,被碾作灰尘,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陆游(1125—1210),宋代文学家,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作品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也是陆游一生对恶势力不懈抗争的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这首词赞颂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作者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诗歌赏析诗歌鉴赏上片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梅花长在偏僻的“驿外断桥边”且“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在黄昏暮色中,独自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孤苦无依的愁绪,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梅花备受摧残。诗歌赏析下片抒情,主要赞美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第一种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恶劣的环境中孤傲地开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第二种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是香气依旧。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即使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诗歌赏析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