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习成果监测(一)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习成果监测(一),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6题,共35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第14~16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衬衣领口上标有38或41等数字,它表示衣领的周长,其单位是( )
A.mB.dmC.cmD.mm
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3. 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1.5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
C.脉搏正常跳动 60 次的时间为 1s
D.自行车正常行驶速度约为 18m/s
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吹笛时,按压不同气孔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将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弱,这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5.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
C.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
D.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 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入的 “ 唤醒词 ” 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特性中的( )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
7.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这表明它能模仿对手虎鲸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8.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下列有关“天宫课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主要通过音调辨别不同航天员
B.航天员讲课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调大直播电视音量是增大响度
D.在地面上听到王亚平的声音,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9. 为了保证老师们的工作和同学们的学习,学校周围环境中噪声应控制在( )
A.0dB 以下B.50dB 以下C.70dB 以下D.90dB 以下
10.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大气污染B.减小噪声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D.减小水污染
11.2022年3月14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附近城市的居民表示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一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
A.声音的响度较小B.振动频率低于20Hz
C.为超声波D.不具有能量
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
13.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B.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长度时,要测三次取平均值才能作为最后的结果
C.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
D.优化测量方案,可以避免误差
14.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1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16.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12分)
17. 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 6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 所需时间约为15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18.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5m= mm ;5m/s= km/h
19. 小红同学骑自行车,在第一秒内骑了1m,在第二秒内骑了2m ,在第三秒内骑了3m,则前2s 的平均速度为 m/s ,前 3s 的平均速度为 m/s 。
20. 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
21. 一些公共场所提倡轻言轻语,禁止大声喧哗,是为了降低声音的 (选填 “音调”、“音色”或“响度”);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22. 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同。大象的语言可以用人耳听不到的 波交流,蝙蝠可以利用 波进行捕食。
三、作图题(共4分)
23. 物体的长度为3.00cm,请在刻度尺上画出该物体的长度。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 共25分)
24. 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
25.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陡”或“缓”).
(3)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整个运动过程做的是 运动,其中 段速度最大.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 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 (填“大”或“小”).
26. 小亮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一些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实验中发现,音叉的 越大,被弹开的幅度就越大。
(2) 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27. 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的高度不同。
(1)若用相同的力依次敲击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低);
(2)若用嘴依次吹水瓶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吹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 / 低);
(3) 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乙,他们从左至右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为“1(d)”、“3(mi)”、“5(sl)”,发现音调逐渐变高,另外两个瓶子中的水应该
28. 小明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
(2) 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s;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小明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明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
五、计算题(5+9+10分 共24分)
29. 在一次龙舟赛上,某龙舟队以1min40s的成绩夺得500m比赛冠军。求该队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30. 东环铁路的开通为我省的交通运输开启了新的里程碑。
(1)根据下表的信息,算出D7305次动车从海口到三亚的平均速度大约为多少km/h?
(2)事实上,动车在海口到文昌段运行最快,该路段动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1. 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
(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衬衣领口上标有38或41等数字,它表示衣领的周长,其单位是厘米。故选C.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常见长度单位值。
2.【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
故选C。
【分析】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3.【答案】B
【知识点】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A、普通教室的高度在3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60次的时间接近60s。故C不符合实际;
D、人们骑自行车的正常速度在5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处理,故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吹笛时,按压不同气孔,改变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是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C错误,符合题意;
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将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弱,介质慢慢变少,直至罩内接近真空,接近真空时,听不到铃声,故表明真空不能传声,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消声器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改变音调;真空不能传声。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错误,符合题意;
C.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辨别发声体的依据是音色;地质灾害发生时伴随次声波;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真空不能传声。
6.【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入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故选:D。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7.【答案】C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物体发出的音色一般不同;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它能模仿对手虎鲸声音的音色。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声与信息;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音色辨别不同航天员声音,A不符合题意;
B.航天员讲课,我们听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调节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改变的是响度,C符合题意;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物体因为材料、结构等不同,音色不同;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的大小叫响度;真空不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为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因此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正常的听课和学习,学校的噪声不得超过70分贝。
故选:C
【分析】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0.【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分别是在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声源处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深刻理解题意,从中挖掘措施中所包含的知识。
11.【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BC.地震时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A.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人耳听不见次声波与声音的响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次声波具有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地震发生时产生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人听不到。
1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A不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声源与人耳之间存在墙这种介质,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不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声音的大小,即响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固体也能传声;“震耳欲聋”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
13.【答案】B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要测三次取平均值才能作为最后的结果,故B正确;
C、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重新选择新的整数刻度线测量,故C错误;
D、优化测量方案、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等,可以减小误差
14.【答案】B,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象看出甲车0~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v甲= s甲t = 10m5s =2m/s
A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看出乙车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v乙= s乙t = 10m10s =1m/s
乙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B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t=10s时,甲车静止,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是1m/s,两车的速度不相等,C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t=10s后, 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在路程、时间图像中,当路程相同时,可以比较时间,从而判断速度大小,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以计算速度。
15.【答案】A,B,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这是通过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鼓面的振动,表明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研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是研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第一次木梳齿的振动频率比第二次大,所以第一次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高,说明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锣面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是研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故答案为:AB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16.【答案】A,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A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v甲=s甲t=3000m10×60s=5m/s ;
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 v乙=s乙t=1000m10×60s=53m/s ;
v甲=3v乙,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 v乙'=s乙't乙'=1000m5×60s=103m/s , v乙'=2v乙 ,C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 v甲平=4000m15×60s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 v乙平=2000m15×60s ,v甲平=2v乙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17.【答案】cm;s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成年人的步幅约75cm,中学生的步幅略小于此数值,在60cm左右;
中学生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5s。
故答案为:cm;s
【分析】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此题则是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8.【答案】1500;18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1m=103mm,故1.5m就等于1.5×103mm;1m/s=3.6km/h,故5m/s=5×3.6km/h=18km/h。
故答案为:1500;18
【分析】长度单位中从米、分米、厘米到毫米,每两个单位之间都是10倍的关系,故米到毫米就是1000倍的关系;
速度单位中,1m/s可以理解为1s运动了1m,而1h有3600s,即运动了3600m,也就是3.6km,故等于3.6km/h。
根据单位换算的关系即可求出此题答案。
19.【答案】1.5;2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小红前2s骑行的路程s1=1m+2m=3m,前2s的平均速度:v1=s1t1=3m2s=1.5m/s;
(2)小红前3s骑行的路程s2=1m+2m+3m=6m,前3s的平均速度:v2=s2t2=6m3s=2m/s
故答案为:1.5;2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1)求出前2s骑行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2s的平均速度;
(2)求出前3s骑行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3s的平均速度
20.【答案】振动;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葫芦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快,声音越高,反之则越低
21.【答案】响度;声源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一些公共场所提倡轻言轻语,禁止大声喧哗,是为了降低声音的响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22.【答案】次声;超声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大象用次声波交流,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捕食。
故答案为:次声;超声
【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见
23.【答案】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使物体始端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末端与3刻度线对齐,物体长度即为3.00cm,故答案如下图:
【分析】已知物体的长度是3.00cm,只要使物体的始端与末端所对刻度值相差3.00cm即可
24.【答案】(1)甲;3.25
(2)减小误差;26.42cm;26.00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1)读图可知,乙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25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00cm+26.02cm+25.98cm3≈26.00cm
【分析】(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
25.【答案】(1)v=s/t
(2)缓
(3)变速;BC
(4)大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v=st求出平均速度;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缓一些,滑下时所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记录时间;
(3)由图可以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sBCtBC=6cm−1cm1s=5cm/s
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sABtAB=10cm−6cm1s=4cm/s
故BC段的速度最大;
(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st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故答案为:(1)v=st;(2)缓;(3)变速;BC;(4)大
【分析】(1)v=st是此实验的原理;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或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否则是变速直线运动;根据v=st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st求得速度偏大
26.【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
(2)减弱;真空
(3)传声(或传播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则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发声的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则音叉发声的响度越大;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于介质的减少,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会减小;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即液体能够传声。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2)减弱;真空;(3)传声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音叉的振动起到放大的作用;
(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7.【答案】(1)瓶和水;低
(2)空气柱;高
(3)越来越少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3个瓶子,依次发出的声音为“1(d)”、“3(mi)”、“5(sl)”,音调越来越高,瓶子的水应该越来越少
故答案为:(1)瓶和水;低;(2)空气柱;高;(3)越来越少
【分析】(1)首先确定振动物体,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2)敲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吹瓶口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
(3)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28.【答案】(1)快
(2)刻度尺;秒表
(3)1.25
(4)没有从同一位置释放足球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①因为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所以他肯定会由此相反的猜想出: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快;
②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足球运动的时间和长度,时间用秒表来测量,长度用刻度尺来测量,所以,小明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刻度尺;
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v=st=10m8s=1.25m/s
他在实验中没有让足球在同一位置滚下,由于足球在不同位置向下滚得速度是不相同的,所以他并不能准确的探究出足球运动得快慢与足球里的气是否充足的关系。
故答案为:(1)快;(2)刻度尺;秒表;(3)1.25;(4)没有从同一位置释放足球
【分析】①由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就可以知道他的猜想是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快;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③计算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可根据速度公式v=st算出,注意计算时要用AB段的距离和时间来进行计算;
要探究足球滚动快慢和足球里的气是否充足有关,必须控制其它因素都相同。即实验中应该在同一位置(在不同位置,足球下落的速度不同)释放足球,然后测量足球充足气时和不足气时的速度关系。
29.【答案】解: 龙舟队比赛所用的时间t =1min40s=100s(2分)
该队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st=500m100s=5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已知龙舟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st得到运动的平均速度
30.【答案】(1)解: 从海口到三亚的路程 s =284km ,
所用时间 t =21∶40-19∶46=1h54min=1.9h
海口到三亚的平均速度为 v=st=284km1.9ℎ≈149.5km/ℎ.
(2)解: 海口到文昌段的路程 s 1 =65km ,
海口到文昌段的时间 t 1 =20∶10-19∶46=24min=0.4h
该路段动车的平均速度 v1=s1t1=65km0.4ℎ=162.5km/ℎ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1)由表格可知从D7305次动车从海口到三亚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动车的平均速度;
(2)由表格可知从动车在海口到文昌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动车的平均速度
31.【答案】(1)解: 由 v=st得,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0.8s=272m
(2)解: 由 v=st得,
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 s车=v车t=15m/s×0.8s=12m
(3)解: 由题意分析得: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s=s声−s车2=272m−12m2=130m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 分析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根据速度公式求解即可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 /km
1
海口东
起站点
19∶46
0
2
文昌
20∶10
20∶11
65
3
琼海
20∶31
20∶32
115
4
三亚
21∶40
28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九上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