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习题精练】(原卷版+解析)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30: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战类【习题精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31:诗歌鉴赏之雄心壮志类【习题精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33:中考命题作文写作训练【习题精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34: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训练【习题精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35:中考材料作文写作训练【习题精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32:诗歌鉴赏之思乡怀人类【习题精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32:诗歌鉴赏之思乡怀人类【习题精练】(原卷版+解析),共25页。
(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3. (2023·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7.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①。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②上秋帆远③,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谪居:贬官的地方。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③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皆为双句押韵,都押“u”韵。
B.两诗都是送别诗,【甲】诗因朋友返京而送别,【乙】诗因朋友被贬外地而送别。
C.【甲】诗中“饮”字写出了中军帐里设宴饯别的情景;【乙】诗中“问”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安慰。
D.【甲】诗中“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乙】诗颔联首句用典,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为荒凉之地。
9.【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
(2023·河北保定·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达了他对被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得深切动人。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2023·湖南湘潭·湘潭县云龙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2023·河北石家庄·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五溪”要重读,请你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15.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情感相近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杨花”指柳絮,“龙标”在诗句中指“王昌龄”,“残夜”是夜将尽未尽时。
C.“潮平两岸阔”描写潮水平静、水面不惊、微波粼粼的景象;“风正一帆悬”描写江风和缓与船的平稳。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2023·河南商丘·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西风”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人笔下,例如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马致远这首诗歌中的“西风”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诗人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①____之景,最能表现羁旅行人②_____之情的10个意象入曲,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主旨。
19.在这支散曲中,诗人运用了类似电影中“蒙太奇”的技巧,一个个意象,如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山村秋景,并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意象之中。请任选一首。运用类似手法的诗词,简要分析其效果。
蒙太奇,本为电影术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思,指把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
(2023·湖北咸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月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乙】
夜雨寄北③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①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杜甫困居长安。②鄜州:今陕西省富县,杜甫作这首诗时,家人都在鄜州。③作这首诗时,李商隐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20.这两首诗均表达了____________之情。【甲】诗中“____________”一句点出分别。【乙】诗中“____________”一句点出无奈。
21.这两首诗均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抒发诗人情感。
22.【甲】诗借月抒怀【乙】诗借雨抒情,请你分析“月”“雨”两个意象的表达效果。
(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一模)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一个“__________”字最能概括这种情感。
2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
(2023·山东德州·统考二模)
【甲】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①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浮云:陆贾《新语·慎微篇》中说:“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2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从体裁形式看,两诗均为七言律诗。
B.这两位诗人都是盛唐时期的代表,他们的作品都闪烁着盛唐诗歌特有的“盛唐气象”。
C.两诗皆从虚处生发,登临吊古。所以,从题材来看,两诗既属登临诗,也属怀古诗。我们学过的此类诗还有《登幽州台歌》《过零丁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咸阳城东楼》等。
D.两首诗选择的意象都跟登临地点或多或少有所关联。如崔诗选择了黄鹤楼的典故和黄鹤楼附近的景色为自己诗歌的意象,而李诗选择了凤凰台的典故和凤凰台附近的景致为意象。
26.两诗的颈联都是写景的千古名句,试赏析艺术手法的异同。
27.两首诗的尾联都以“使人愁”做结,但抒发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2023·湖北襄阳·统考一模)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在“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词人最终选择逃离现实。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美好祝愿?请简析。
(2023·福建莆田·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咏雪”为主线,不断变换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冬景写春景,设喻新颖,写出边塞风光。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既点明环境,又渲染送别氛围。
D.“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奇丽形象,体现戍边将士不畏艰苦、昂扬勇毅的精神风貌。
3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专题32:诗歌鉴赏之思乡怀人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该句中的“迷”字用的好。“迷”意为辨认不清。“迷”写出了地方的遥远,远到都看不清楚了。所以这里表现出对于朋友的同情,要被贬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 2.修辞:运用了拟人修辞。甲诗把月亮当作人去写;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去写。
情感:甲诗将月亮当作人,月亮送朋友离开,其实是表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之情;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写白云送朋友,同样表达了对于朋友的不舍。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赏析。
首先“秋色遥看入楚迷”大意为“秋天的景色进入到楚地就看得不是那么明显和清晰了”。在这里其实是想说路途的遥远,让诗人无法目送朋友这么远。所以表达出的是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关心。
2.本题考查诗词比较。
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大意为“我将自己的忧愁和担忧之情寄托给明月,希望可以一直陪伴你到夜郎的西边”,由此我们知道这是将月亮当作人去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
同样乙诗“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大意为“谁会可怜被驱逐的人呢?只有白云送你去江西了”,这一句也是把白云当作人,会护送朋友去江西,这也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担忧。
3. (2023·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会用悲伤低缓的语调朗诵甲诗,因为甲诗描写的是萧瑟凄凉的日暮秋郊之景,流露的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我会用轻快激昂的语调朗诵乙诗,因为乙诗描写的是明丽的秋景,表达的是作者昂扬奋发的豪情。(语调符合诗歌情感基调,能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即可)
【详解】《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流露的是羁旅之苦,思乡之切。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日暮秋郊之景的萧瑟凄凉。故其语调是:悲凉、平缓低沉、缓慢的;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明丽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这里,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昂扬奋发的豪迈情怀。故读起来的语调是:轻快、昂扬的语调,充满动感和喜悦。
(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4.长势繁茂
5.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这句是诗人对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的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故“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长势繁茂的特点。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诗歌前两联三次点到“黄鹤”,有实写,有虚写。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而是从传说而起,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之呼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由此第一、二句一实一虚相结合,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你看“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象,这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冻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无尽地遐思。
故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7.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答案】6.不好。“望”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7.[示例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分开之后,依然能彼此牵挂,友谊天长地久。
[示例二]希望你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希望你在新的环境满怀信心,抖擞精神,开启新征程。
【解析】6.本题考查炼字。此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远赴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历程里,努力奋进,攀登人生的顶峰。
(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①。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②上秋帆远③,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谪居:贬官的地方。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③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皆为双句押韵,都押“u”韵。
B.两诗都是送别诗,【甲】诗因朋友返京而送别,【乙】诗因朋友被贬外地而送别。
C.【甲】诗中“饮”字写出了中军帐里设宴饯别的情景;【乙】诗中“问”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安慰。
D.【甲】诗中“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乙】诗颔联首句用典,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为荒凉之地。
9.【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8.A 9.甲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乙诗情谊真挚,表现了对友人的宽慰勉励之意,表达了乐观积极的情感。
【解析】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有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歌行体古诗,并不是七言律诗;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甲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表现军中苦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友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一个“空”字将诗人孤寂的形象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舍、对友人长途跋涉的牵挂以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乙诗首联诗人抓住二人都是被贬的遭遇,“嗟君此别意何如”从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分别的惋惜。“衡阳归雁几封书”写出路途遥远不能传信的归雁之景,表达对友人前行的担忧。“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秋高气爽、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苏获得精神的慰藉,诗人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不要烦恼悲伤。诗人对李、王二少府贬谪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劝慰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表现了对友人宽慰勉励之意,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感情。
(2023·河北保定·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达了他对被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得深切动人。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答案】10.D 11.“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
【解析】10.考查诗歌赏析。
D.王诗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本项“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有误。故选D。
11.考查词句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中“杨花”“子规”是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同时又是春天独特的景物,故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但从“杨花落尽”可知,此时的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从“子规啼”可知,叫着“归去、归去”的子规,给人思乡之感。故首句写“杨花”和“子规”,表现的是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离别伤感的气氛,风雨飘零,友人分别之伤尽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杨花”和“子规”融情入景,表达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心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二句抒情做铺垫。
(2023·湖南湘潭·湘潭县云龙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12.潮水上涨,仿佛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得宽阔了,顺风行船将白帆高高悬挂。 13.“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解析】12.考查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解题时要明确,描绘某句诗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与描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诗句中“平”是潮水与岸平,“阔”是开阔,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象,在空间上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正”是风向正好,“悬”是端端直直的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开上孤帆远行的景象。
示例: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清风吹拂,船帆刮起,船行平稳迅疾。
13.考查诗歌炼字的赏析。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023·河北石家庄·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五溪”要重读,请你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15.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情感相近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杨花”指柳絮,“龙标”在诗句中指“王昌龄”,“残夜”是夜将尽未尽时。
C.“潮平两岸阔”描写潮水平静、水面不惊、微波粼粼的景象;“风正一帆悬”描写江风和缓与船的平稳。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答案】14.因为“过五溪”体现友人前行路途遥远、艰难,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 15.C
【解析】14.考查对诗句的朗读能力。题干要求解释“过五溪”应该重读的理由依据。答此题,注意要理解好“过五溪”的意思,然后答出强调的目的。只有“过五溪”才能到龙标。“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通过重读“过五溪”突出龙标这个地方的偏僻遥远。这样就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幸而悲伤、同情,也是对朋友的前途命运的关注。
15.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C.“潮平两岸阔”中的“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此句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恢弘阔大的景色。“风正一帆悬”,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诗句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故选C。
(2023·河南商丘·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西风”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人笔下,例如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马致远这首诗歌中的“西风”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16. 表示深秋或冬天的季节 凄凉之意境与离愁之情绪 17.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16.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写出了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西风”表面上点出了深秋时节;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用“西风”这一萧瑟的意象,表达了深层的凄凉的意境与离开家乡的离愁别绪。
17.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和理解。
“小桥流水人家”写出了安详静谧、温馨的一幅家庭美满的画面,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乐景衬哀情,使得“断肠人”更添悲愁,突出了游子的悲凉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诗人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①____之景,最能表现羁旅行人②_____之情的10个意象入曲,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主旨。
19.在这支散曲中,诗人运用了类似电影中“蒙太奇”的技巧,一个个意象,如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山村秋景,并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意象之中。请任选一首。运用类似手法的诗词,简要分析其效果。
蒙太奇,本为电影术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思,指把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
【答案】18. 凄凉萧条 乡愁(孤苦惆怅) 19.示例: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前两句运用了6种意象叠加,让读者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游子孤独落寞的情怀。
【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与情感。
结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可知,诗人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个意象,“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萧条)的情调;通过对这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孤苦惆怅)的心情,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乡愁)。
19.本题考查赏析诗词。要求从意象的使用,赏析诗词中运用的类似电影中“蒙太奇”的技巧。
示例:晚唐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十个意象叠加,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2023·湖北咸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月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乙】
夜雨寄北③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①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杜甫困居长安。②鄜州:今陕西省富县,杜甫作这首诗时,家人都在鄜州。③作这首诗时,李商隐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20.这两首诗均表达了____________之情。【甲】诗中“____________”一句点出分别。【乙】诗中“____________”一句点出无奈。
21.这两首诗均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抒发诗人情感。
22.【甲】诗借月抒怀【乙】诗借雨抒情,请你分析“月”“雨”两个意象的表达效果。
【答案】20. 思念亲人; 闺中只独看; 君问归期未有期 21.虚实结合(想象) 22.示例:【甲】诗诗人在长安望月,通过想象鄜州的妻子独自望月的形象,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乙】诗“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写出夜雨绵绵的景象,表现出孤独、凄凉的情境。
【解析】20.考查比较阅读。
第一空:杜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悬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李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所以两诗都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第二空:“闺中只独看”意为: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点出了夫妻分别的事实。
第三空:“君问归期未有期”意为: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写出了诗人思家而不得归的无奈。
21.考查写作手法。杜诗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悬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李诗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所以两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或想象的手法。
22.考查赏析意象。
甲诗:本诗首联意为: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这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妻子独自一人抬头望月的情景,联系写作背景可知,此时作者被囚长安,两人所望是同一轮明月,却远隔千里,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乙诗:“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一模)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一个“__________”字最能概括这种情感。
2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23. 思乡 愁 24.示例: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解析】2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知,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24.本题考查关键诗句的理解。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示例:晴空里,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汉水平原黄鹤楼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哪个美丽的鹦鹉洲上,鲜嫩的芳草长得极其茂盛,似乎正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2023·山东德州·统考二模)
【甲】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①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浮云:陆贾《新语·慎微篇》中说:“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2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从体裁形式看,两诗均为七言律诗。
B.这两位诗人都是盛唐时期的代表,他们的作品都闪烁着盛唐诗歌特有的“盛唐气象”。
C.两诗皆从虚处生发,登临吊古。所以,从题材来看,两诗既属登临诗,也属怀古诗。我们学过的此类诗还有《登幽州台歌》《过零丁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咸阳城东楼》等。
D.两首诗选择的意象都跟登临地点或多或少有所关联。如崔诗选择了黄鹤楼的典故和黄鹤楼附近的景色为自己诗歌的意象,而李诗选择了凤凰台的典故和凤凰台附近的景致为意象。
26.两诗的颈联都是写景的千古名句,试赏析艺术手法的异同。
27.两首诗的尾联都以“使人愁”做结,但抒发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答案】25.C 26.相同:两联诗均对仗工整。崔诗中晴川沙洲,绿树芳草;李诗中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不同:崔诗“历历”“萋萋”,叠音词语,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李诗“青天”“白鹭”,颜色对比鲜明,用词优美,韵律流畅。 27.崔诗借日暮时分的江上烟波,发出“乡关何处是”的感慨,触景生情,抒发的是羁旅怀乡之愁;李诗由浮云蔽日生发联想,感慨“长安不见”,既是写景,也是用典,抒发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却仍忧国怀君之愁。
【解析】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此诗首联二句自叙生平遭际,思今忆昔,感慨万端;颔联二句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国破家亡的现实;颈联二句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如今零丁洋上自叹伶仃;尾联二句以死明志,是作者对自身命运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明志诗,不是登临怀古诗,C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6.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对比赏析。
相同点: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故对仗都非常工整。甲诗中“晴川”对“芳草”,“历历”对“萋萋”,“汉阳树”对“鹦鹉洲”;乙诗中“三山半落”对“二水中分”,“青天外”对“白鹭洲”。
不同点:甲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乙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峰并列,矗立在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此二句中,“青天”“白鹭”,颜色对比鲜明,气象壮丽,境界阔大。
27.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对比阅读。
甲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作者远看暮色里江上烟波浩渺,不禁感慨,哪里是我的家乡呢?这是典型的触景生情,由江上之景引发了思乡羁旅之愁。
乙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为: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之愁,意旨尤为深远。
(2023·湖北襄阳·统考一模)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在“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词人最终选择逃离现实。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美好祝愿?请简析。
【答案】28.B 29.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美好的祝愿,也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情怀。
【解析】28.本题考查词文鉴赏。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意思是: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据此可知,作者因被贬内心起伏波澜,想“乘风归去”(入朝为官),继续追求自己的政治抱负,又担心“恐琼楼玉宇”(政治黑暗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选择“在人间”(接受被贬的现实);“词人最终选择逃离现实”分析有误;
故选B。
29.本题考查词文鉴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作者想象丰富,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提炼概括即可。
(2023·福建莆田·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咏雪”为主线,不断变换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冬景写春景,设喻新颖,写出边塞风光。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既点明环境,又渲染送别氛围。
D.“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奇丽形象,体现戍边将士不畏艰苦、昂扬勇毅的精神风貌。
3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30.B 31.运用留白(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解析】30.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B.“以冬景写春景”有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雪后树上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有如梨花争相开放。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形象。故应为:以春景写冬景;
故选B。
31.考查赏析作者感情。
这两句诗意为: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诗人伫立在风雪中远望朋友离去,朋友的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相送,凝视着雪地上的马蹄印。运用寓情于景或是留白手法,“空”字一语双关,指眼前大雪茫茫之时,友人离开,眼前已空无一物,但诗人仍注目远送,引人无限遐思;“空”字还体现出友人离开自己,诗人依依不舍的停留在原地的失落感,表现了诗人因朋友归京而产生的惜别之情,内心充满惆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30: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战类【习题精练】(原卷版+解析),共33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共29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6:记叙文阅读之写作手法【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