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出名有名,博学的人鸿大,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一般偶句末字押韵,重要句子翻译,景环境清幽宁静,人交友高雅,托物言志,文章主题,陋室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换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换到城中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 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 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 想作弄我,你要我愁,我偏乐, 于是…… 好,下面我们就学习他的文 章《陋室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贬朗州司马。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1.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3.积累文言词句:“鸿儒”“白丁”“金经”“丝竹”以及“何陋之有”等。4.体会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及“陋巷之乐”的传统美德。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诫之意。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南阳诸葛庐:又名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上,是后人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耕南阳而兴建的。相传,诸葛亮曾居于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西蜀子云亭: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前53—18)在西蜀的屋舍。扬雄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汉成帝时曾任给事黄门。王莽当政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扬雄本是成都人,但在成都并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却在绵阳西山留下一个子云亭,常为后世文人所吟及。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就是后人对扬雄在西汉文坛上所处地位的评价。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更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名句,使子云亭名传千古,为后人所景仰。
解题 陋室: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相传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时修建的,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惟吾德馨( )鸿儒( )案牍( )
2.小组合作,细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 。 何陋之有: 。
斯,这。惟,只。德,品德。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劳,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
3.我们刚刚读课文时读得朗朗上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1)请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___。
(2)再找一找押韵的规律。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4.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除了押韵,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多用对偶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小结:音韵和谐之美与整齐匀称之美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音乐美。正因为它具有音乐的美感,所以文章易读易诵。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本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
事——生活高雅脱俗、怡然自得。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但室不在华,有贤则贵。
类比: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3.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来比自己的陋室,用意是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明“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自况,旨在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雅志趣和节操。
4.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论语·子罕》
作用: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照应,不但说明了“陋室”不“陋”,而且以古代名贤自喻,达到“不陋”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 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叫什么写法?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6.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示例:同意。“陋”指房子的简陋,“不陋”是指精神上的高尚。意思是说如果住在简陋屋子里的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屋子简陋了。作者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安于清贫的物质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想借陋室表现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品质。
背诵课文,思考:屋主人品德高尚,这屋子就不简陋了吗?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
身居陋室,德馨远扬,刘禹锡写下《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出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2.“之”的特殊作用: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
之:助词,无实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助词,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授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文学圣地一日游,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创作背景,文学常识,基础知识,辨音识字,解释重点词语,划分节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优质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陋室不陋,“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托物言志,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实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陋室铭,刘禹锡,解释下列词语,翻译下面句子,山仙名,水龙灵,诸葛庐子云亭,以古人自比,托物言志,想一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