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可编辑)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语文.pdf
    • 练习
      参考答案.docx
    • 练习
      语文答题卡.pdf
    语文第1页
    语文第2页
    语文第3页
    参考答案第1页
    参考答案第2页
    参考答案第3页
    语文答题卡第1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可编辑)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可编辑),文件包含语文pdf、参考答案docx、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C.“始于郭茂倩”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人们通常依据的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但不代表郭茂倩是第一个界定的人;
    D.“直到吴相洲确定为‘尝’后”理解不当,文中说的是吴相洲确定为“常”。
    2.A “都认为人们对郭茂倩新乐府的界定有误读”说法错误,材料一只是说“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但没有说是误读。
    3.C C.将新乐府仅仅归于“诗”,认为“不谐钟吕”,否定新乐府的歌辞性质。
    4.①先驳后立。文章首先指出人们对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的误读,并加以批驳,最后提出观点;
    ②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列举有关学者的观点例子,同时引用有关文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先驳后立。根据“认为新乐府概念不明而质疑新乐府运动存在的观点,主要源于对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的误解”可知,文章首先指出人们对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的误读,然后再通过“人们在解读时,基本是将‘常’通假为‘尝’,认为是‘未尝被于声’”以及“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等两个段落加以批驳,最后提出观点:新乐府是以歌辞性质被收录于《乐府诗集》的,这些歌辞虽不常配乐演奏,但仍有被采入乐府机构演唱的机会,从而实现乐府诗的相应功能,实现创作者的心理期待。
    ②采用举例论证法,如:“2017年版中华书局点校整理本的《乐府诗集》……”,“黄耀堃《音乐与讽刺——新乐府考》等”“如李峤《汾阴行》,孟棨《本事诗》所载……”等。列举有关学者的观点例子,使论据充足。
    引用论证法,如“其未诏伶人者,远之若曹陆依拟古题之乐府,近之若唐人自撰新题之乐府,皆当归之于诗,不宜与乐府淆溷也”以及“‘唐世之新歌’,意为唐代乐府新歌辞,名称来自《乐府新歌》等歌录;‘辞实乐府’,是说其乐府性质确切无疑;‘未常被于声’,意为不经常表演,而非从不表演”等。引用有关文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5.①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诗人;
    ②诗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以“行”为新题歌诗;
    ③诗歌内容上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表达了诗人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根据“其收录标准说得明白:一是唐世,二是新歌曲”来判断,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诗人,《琵琶行》合乎新乐府的标准;
    ②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可知,广义的新乐府指从旧题乐府中派生的新题,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形成以‘行’‘怨’‘词’‘曲’为主的新题歌诗。白居易的《琵琶行》取法汉魏古乐府,以“行”为新题歌诗,合乎新乐府的标准;
    ③根据“人们之所以不断探讨新乐府判定标准,就是因为看到了新乐府蕴含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其中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一代之兴亡经验教训的乐府作品,体现了新乐府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良知,具有珍贵的历史与文学价值”可知,反映现实民生、追求理想政治。白居易的《琵琶行》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符合乐府诗的标准。
    B “也突出了阿强对阿莲的冷淡”错误。从原文“阿强担心地轻拍阿莲的肩膀”看,阿强对阿莲态度并不冷淡,反而很关心。
    7.D.“清新典雅”错误,应是“平实质朴”。
    8.①使故事情节更合情理。讲述阿莲的生活,刻画她所处的环境,补充交代“我一定要迁徙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合情理、更严密。
    ②衬托“我”趋于天性崇尚自然的形象。通过阿莲发现“我”在迁徙,对“我”的态度由惊恐敌对转变为理解同情,衬托出“我”向往自然、执着坚定的形象特点。
    ③突出小说主题。阿莲和我相互映衬,她理解了“我”的迁徙,“我”也因体谅她,最终决定不再迁徙,既突出了小说呼吁人们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同时也赞美了人与自然间和谐美好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对情节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还能反映社会现实、寄托作者的情感,并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丰富情节,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有声有色,为主要形象活动提供具体环境,“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就是海”,现在却“臭,太臭了……长了蘑菇的烂木棍原本是支桨”,“我必须逃离这里”,阿莲“也想到河涌那边去”。
    突出主题,小说借水蒲桃眼中阿莲的故事和水蒲桃的经历,共同表现了家园·生命·生态·自然的主题。小说描绘了了环境恶化下人与植物的生活困境,想要逃离却没有办法,疏通河道后阿莲过上幸福的生活,树也果实累累。在前后的对比中也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衬托主要形象,凸显主要形象的品质,使主要形象更鲜明。我认为“水是归宿”,所以有“必须逃离”的坚定意志。我的迁徙,导致阿莲从发现“树好像不一样了”到“在我第三次成功挪动时,阿莲终于崩溃了”。而我从“不觉得可惜”到“我决定不再迁徙了。我不能再刺激阿莲,更不能丢下她独自迁徙”,我理解了阿莲,与阿莲相互映衬。
    9.①站在“水蒲桃”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富有想象力,具有童话色彩,也让小说更真实感人。
    ②虚实结合,“我”的想象为虚,河道的整治、小餐馆的变化等情节为实,虚实结合让故事情节更饱满,更能体现小说的环保主题。
    ③设置悬念,情节突转。阿莲前后两次敏锐地发现了“我”的迁徙并且反应非常强烈,阿莲对“我”的态度由警惕到理解,“我”从坚决要迁徙到决定不走了等情节,让故事波澜起伏,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注意力。
    ④小说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通过阿莲与阿强的对话、阿莲与工程队人员的对话,使叙事节奏紧凑、情节集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叙事技巧的能力。
    叙事技巧包括叙述方式、叙述人称及视角、情节安排(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等。
    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比如文中的“逃!我必须逃离这里”“我却不觉得可惜。尝到甜头的我开始期盼雷雨”等等。
    植物视角:富有想象力,以讲述童话的方式,表现环保主题,更加生动形象,没有说教意味。
    对话:以阿莲与阿强等人的对话,展开情节,展现人物的内心,如“我知道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可我们得谋生计”“你喜欢的开法”表现两人心境的变化,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
    悬念:有效地使读者产生注意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的结构跌宕起伏。“这棵树也想到河涌那边去呢”“这个字叫我迷惑,难道还有别的树或者什么东西也要往水边迁徙吗”,使我理解了阿莲,在人与植物的情感共鸣中揭示主题。
    突转:展露人物的思想性格变化,揭示小说主旨与作者意图。从“我必须逃离这里”“它一直在移动”到“我决定不再迁徙了”,我由意志坚定到“不能丢下她独自迁徙”的突然转变,是为了表现人与自然间和谐美好的关系。
    10.BEG 句意: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今者薄暮”做时间状语,其后停顿,体现舒缓的节奏和作者的闲适之情,在后面的B处断开。
    “举网”“得鱼”联系紧密,在“得鱼”后面的E处断开。“巨口细鳞”形容鱼的特点,“状如松江之鲈”是完整的主谓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故在G处断开。
    11.B A.正确。农历每月的十五。句意:七月十六日(过了十五)。/这一年十月十五日。
    B.错误。环顾/不过。句意: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C.正确。向西,名词作状语/向西飞,名词做动词。句意:向西可以望到夏口。/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D.正确。享受/恰好,正好。句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正好有一只鹤。
    12.C C.“看见道士化鹤”错误。作者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
    13.(1)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豪杰,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2)(我)返回岸边登上小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泊到哪里就在哪里歇息。
    【解析】(1)“酾酒”,滤酒,这里指斟酒;“固”,本来;“安”,哪里。
    (2)“反”,通“返”;“乎”,相当于介词“于”,在,到;“听”,任凭。
    14.①《前赤壁赋》侧重谈玄说理,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思辨宇宙与人生的关系,解除客人心中的苦闷;
    ②《后赤壁赋》侧重叙事写景,一鹤一道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也蕴含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前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文章的重点在议论,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在黄州想要走出人生困境,文章就是表现了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的人生态度。
    《后赤壁赋》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文章前面记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最后写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道士的思想,原是苏子思想中的一个侧面,苏子—孤鹤—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轼在精神上已归向高蹈于世外的隐逸者。
    参考翻译:
    材料一: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美人啊 ,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材料二:
    后赤壁赋
    苏轼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5.C.“描绘严士元所去之地的湖南景致,日斜江上”错误,“日斜江上”是写实,写的是苏州景致。
    16.①写景叙事、事寓景中。写景为了叙事,诗歌运用了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临别事件的进程,首联的写景寓含了临别的时间、地点、天气,颔联与颈联写景寓含了临别的场景。
    ②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诗歌通过细雨湿衣与闲花落地来表达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通过草绿湖南的畅想之景,来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在写景叙事之后,尾联又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无奈与愁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写景叙事、事寓景中。写景是为了更好的叙事,诗歌运用了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临别事件的进程:“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首联的写景点明了临别的时间、地点、天气,“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颔联与颈联写景点明了临别的场景。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本诗前三联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写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主人公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诗歌通过细雨湿衣与闲花落地来表达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写,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颈联通过草绿湖南的畅想之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在写景叙事之后,尾联又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无奈与愁绪。同时,在写景叙事之后,尾联“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是一句牢骚话。刘长卿当时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员,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尾联写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无奈之情。
    17.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知明而行无过也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颠扑不破,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语境是说二十四节气体现了自然不变的客观规律,应选“亘古不变”。
    第二处,日新月异:指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形容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日增月益: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语境是说现代社会发展非常快,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应选“日新月异”。
    第三处,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相得益彰,指相互配合的好,各方的长处就更能显现。语境是说杭州节气的色彩与亚运会的主题色彩互相配合,显出长处,应选“相得益彰”。
    第四处,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充分透彻或痛快到极点,也指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前文说“太阳在这一天直射赤道,白昼黑夜两均长,如此均衡,象征体育精神的灵魂——公平”“每一种颜色分别对应的一句描绘杭州的诗,也可以代表一个节气”,由此可以推断语境是说二十四节气元素在杭州亚运会上展现到了极点,表现得非常彻底,应选“淋漓尽致”。
    20.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结构混乱。“围绕……为主”句式杂糅,可改为“以……为主”;
    二是搭配不当。“每一种颜色分别对应的一句描绘杭州的诗”属于偏正短语,和后文“也可以代表一个节气”搭配不当,应把“对应的”中的“的”改为“了”。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两处错误都改正,表述无误的是B项。
    故选B。
    21.①李白 ②杜甫 ③白居易 ④王维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高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是张狂的,他也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忧国忧民的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等诗句中均可见“黯然神伤”。
    白居易少年时(16岁)成名之作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可见“年少得志”。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作《山居秋暝》体现了诗韵画香。
    不能改变。“是……也是……”是并列关系;“是……还是……”是递进关系。改变关联词语后,句意就会发生改变:由两者并重变为突出后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
    “是……也是……”逻辑关系为并列,顺序可以颠倒;“是……还是……”逻辑关系为递进,顺序不能颠倒,强调“还是”后面的内容,“这里是纸醉金迷的天堂,也是月光高悬于上的青砖古墙;是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是壮志未酬的伤心诗章;是他乡,也是故土;是初相识,也是恨难忘”显而易见,逻辑关系为并列,所以不能改。改变后意思不同,由平行并列的两相并重变成强调后者。
    23.画波浪线的句子用“心胸博大,见证,看遍,窥见,不挑,欣然接受,坦坦荡荡”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安的特点,把长安写活了,使描写的长安具有了人的感情,不枯燥无味,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同时,也写出了长安所具有的包容、接纳,历史悠久等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的主语是“长安”,“心胸博大……见证……看遍……窥见……不忘举杯感念,慷慨解囊……不挑,欣然接受,坦坦荡荡”使用了拟人修辞,赋予长安以人的特征,有胸怀有情感,能见会看,懂感恩,慷慨大方,把长安写的鲜活可见,如人一样可爱、可亲、可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富有感染力,突出了长安的特点,它虚怀若谷、兼容并包,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慷慨大方,具有奉献和博爱精神,公平无私、坦荡正直。

    相关试卷

    2024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无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docx、语文入学考试语文答题卡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语文pdf、参考答案docx、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10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docx、高一语文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