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与推导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小明通过某运动软件监测自己的运动情况。他看到旁边的教室向后退,他是以 (地面/小明自己)为参照物的。当她绕操场跑一圈时,软件截屏如图所示(软件上的“配速”指的是跑每千米所需要的时间,且随着运动者的速度变化而即时变化,“总计时长”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她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合 km/h。他截屏时的即时速度是 m/s。
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铅笔的长度为 cm。
3.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选填甲、乙、丙) 。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当用锤敲击音叉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5.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上升、变大,温度计的示数 ,说明水正在沸腾,水沸腾时需要 。
6.如图所示,这是热播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幅画面,电影描述的真实历史场景是在零下40多度的极端天气下,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有的被冻成“冰雕”,凭着钢铁意志,致敌人节节退。从战士们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霜”的形成是 现象;帽沿上悬挂的冰凌是雪先 成水后再凝固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其中折射角为∠ (填“1”“2”或“3”)。当入射角增大时,最先消失的光路是 。
8.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光线能用来做电视机遥控器信号的区域是 ;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是 ;人眼看见的光的区域是 。(选填①、②、③)
9.如图是患有花眼的王老师看书时的情景,请你根据学过的《眼睛和眼镜》一节的知识分析,如果王老师不戴眼镜,来自书上某点的光经王老师眼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在视网膜 ,王老师所戴的眼镜是一副由 透镜片做的眼镜。
10.在测量体温的过程中,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受热膨胀时,水银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如图所示,南通火车站站台上,小红坐在列车甲中,看到对面的另一辆由南通开往南京的列车乙驶过,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车静止
B.甲车向西开,速度比乙小
C.甲车向东开,速度比乙大
D.甲车向西开,速度比乙大
12.“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根据图中数据信息,可粗略了解小车下行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选项中图象能正确反映小车运动的是( )
A.B.C.D.
13.如图是抖音“物理红人”朱老师在课上向同学们表演“狮吼功”的情景: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以下选项中所涉物理知识与其相符的是( )
A.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
B.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医学上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D.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
14.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下列描述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雨水,河水破冰
B.白露,露似珍珠
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冰封万里
15.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的像为实像且笔尖向右
B.铅笔的像笔尖变粗、笔尾变细
C.像的笔尖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移动速度
D.运动3s后笔尖与笔尖的像的间距为8cm
16.为加强交通安全,全国各地在重要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下列关于“电子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眼的摄像头是凹透镜
B.电子眼摄像头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小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电子眼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17.下列测量工具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A.天平B.温度计C.刻度尺D.秒表
三、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14分,共28分)
18.小明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用来计时的秒表每相邻刻度间的时间间隔为1s。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当小车滑到底端时,秒表指针如图所示(指针转动未超过1周)。小车经1.2m从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 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19.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若不改变力的大小,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这是在探究 与 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20.以下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俊俊在组装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应该按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组装;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则他应该 调节(填“铁杆a”或“铁圈b”)至适当位置。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某次实验中,俊俊使用了200g初始温度为50℃的水进行实验,加热到温度计为90℃时开始计时,记录的数据如表:
①依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且继续加热时温度将 。
②某时刻烧杯中的水出现如图乙所示情形,则此时水 (填“未”或“已”)沸腾。
③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加热较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水的质量减少100g
B.将初始温度为50℃的水换成70℃的水
C.将酒精灯中的酒精加满
D.给烧杯加个盖子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9分,第22小题9分,第23小题9分,共27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1.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在上海举行,C919全机长度39m。
(1)若北京直飞新加坡的距离为4500km,C919飞行的平均速度为750km/h,则飞机从北京飞抵新加坡的时间约为多少?
(2)如图甲所示,牵引车拉动大飞机匀速通过51m长的人群(人群视为相对地面静止),该飞机完全通过人群需要40s的时间,则牵引车的速度为多少?
(3)如图乙所示为该飞机从甲地飞到相距1500km的乙地的s﹣t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其中飞机匀速飞行阶段的平均速度为多少?飞机从甲地飞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章明在长为1768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声时间相隔4.86s。(常温空气中速度为340m/s)
(1)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23.一只自制温度计有81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11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61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多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
1.小明通过某运动软件监测自己的运动情况。他看到旁边的教室向后退,他是以 小明自己 (地面/小明自己)为参照物的。当她绕操场跑一圈时,软件截屏如图所示(软件上的“配速”指的是跑每千米所需要的时间,且随着运动者的速度变化而即时变化,“总计时长”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她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2 m/s,合 7.2 km/h。他截屏时的即时速度是 2.5 m/s。
【解答】解:小明同学旁边的教室向后退,所以他选取的参照物一定和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
由图可知,跑步的路程为0.4km,用时3min20s,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2m/s=7.2km/h。
配速是指指的是跑每千米所需要的时间,则截屏时的即时速度:
v′===2.5m/s。
故答案为:小明自己;2;7.2;2.5。
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 ,铅笔的长度为 7.50 cm。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铅笔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8.5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
故答案为:0.1cm;7.50。
3.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选填甲、乙、丙) 乙、丙 。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甲实验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解答】解:甲: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乙和丙。
(2)甲实验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乙、丙;甲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当用锤敲击音叉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开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
【解答】解:当用锤敲击音叉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故答案为:乒乓球被弹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5.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浸没 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上升、变大,温度计的示数 不变 ,说明水正在沸腾,水沸腾时需要 吸热 。
【解答】解: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水中;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浸没;不变;吸热。
6.如图所示,这是热播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幅画面,电影描述的真实历史场景是在零下40多度的极端天气下,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有的被冻成“冰雕”,凭着钢铁意志,致敌人节节退。从战士们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霜”的形成是 凝华 现象;帽沿上悬挂的冰凌是雪先 熔化 成水后再凝固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答】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冰变成液态水是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凝华;熔化。
7.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其中折射角为∠ 2 (填“1”“2”或“3”)。当入射角增大时,最先消失的光路是 OB 。
【解答】解:由图可知,∠1等于∠3,因此竖线①是法线,水平线②是界面,根据折射光与入射光分居法线两侧,CO单独在法线的一侧,由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可知,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2是折射光与法线的夹角,是折射角,
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首先达到或超过90度,因而最先消失的光路是折射光线OB。
故答案为:2;OB。
8.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光线能用来做电视机遥控器信号的区域是 ③ ;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是 ① ;人眼看见的光的区域是 ② 。(选填①、②、③)
【解答】解: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其中光线能用来做电视机遥控器信号的区域是红外线,在红光外侧,即③区域;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是紫外线,即①;人眼看见的光的区域是②。
故答案为:③;①;②。
9.如图是患有花眼的王老师看书时的情景,请你根据学过的《眼睛和眼镜》一节的知识分析,如果王老师不戴眼镜,来自书上某点的光经王老师眼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在视网膜 后方 ,王老师所戴的眼镜是一副由 凸 透镜片做的眼镜。
【解答】解:已知王老师患的是花眼,即远视眼,则如果王老师不戴眼镜,来自书上某点的光经王老师眼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方,王老师所戴的眼镜是一副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
故答案为:后方;凸。
10.在测量体温的过程中,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受热膨胀时,水银的密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水银受热后质量保持不变,但体积变大,根据可知,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
二.选择题(共7小题)
11.如图所示,南通火车站站台上,小红坐在列车甲中,看到对面的另一辆由南通开往南京的列车乙驶过,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车静止
B.甲车向西开,速度比乙小
C.甲车向东开,速度比乙大
D.甲车向西开,速度比乙大
【解答】解:由图可知,小红先看到乙车的车头,后看到乙车的车身,说明甲、乙两车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
A、如果相对于车站,甲车静止,乙车向东运动,可以出现图中的情景,故甲相对于站台静止是能出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D、如果相对于车站,甲车和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可以出现图中的情景,故BD不符合题意;
C、如果相对于车站,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且甲车较快,则甲车会在乙车前面,不可以出现图中的情景,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2.“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根据图中数据信息,可粗略了解小车下行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选项中图象能正确反映小车运动的是( )
A.B.C.D.
【解答】解:由图中信息可知,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AD是匀速直线运动,B是静止,C是加速运动的图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如图是抖音“物理红人”朱老师在课上向同学们表演“狮吼功”的情景: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以下选项中所涉物理知识与其相符的是( )
A.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
B.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医学上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D.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
【解答】解:朱老师在课上向同学们表演“狮吼功”的情景: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A、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
C、医学上用超声波击碎结石,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下列描述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雨水,河水破冰
B.白露,露似珍珠
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冰封万里
【解答】解:A、河水破冰,是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冰是水放热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的像为实像且笔尖向右
B.铅笔的像笔尖变粗、笔尾变细
C.像的笔尖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移动速度
D.运动3s后笔尖与笔尖的像的间距为8cm
【解答】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但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像的尖端朝左,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在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铅笔的像不变,故B错误;
C、若铅笔以2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2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故C错误;
D、运动3s后笔尖距离平面镜10cm﹣2cm/s×3s=4cm,笔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4cm,则运动3s后笔尖与笔尖的像的间距为4cm+4cm=8cm,故D正确。
故选:D。
16.为加强交通安全,全国各地在重要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下列关于“电子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眼的摄像头是凹透镜
B.电子眼摄像头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小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电子眼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解答】解:
AB、“电子眼”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当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则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故C错误;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电子眼”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故D正确。
故选:D。
17.下列测量工具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A.天平B.温度计C.刻度尺D.秒表
【解答】解:天平是实验室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刻度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秒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故选:A。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8.小明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用来计时的秒表每相邻刻度间的时间间隔为1s。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当小车滑到底端时,秒表指针如图所示(指针转动未超过1周)。小车经1.2m从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 5 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0.24 m/s。
【解答】解: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延长下滑的时间;
由图知,表针转过了5个小格,所以t=5s;
v===0.24m/s。
故答案为:小;5;0.24。
19.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若不改变力的大小,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这是在探究 音调 与 频率 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钢尺振动频率太低,低于20Hz,人耳无法听见 。
【解答】解:(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钢尺振动的频率逐渐变小,音调逐渐降低,这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频率太低,低于20Hz,人耳无法听见。
故答案为:音调;频率;钢尺振动频率太低,低于20Hz,人耳无法听见。
20.以下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俊俊在组装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应该按 自下而上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组装;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则他应该 铁杆a 调节(填“铁杆a”或“铁圈b”)至适当位置。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
(2)某次实验中,俊俊使用了200g初始温度为50℃的水进行实验,加热到温度计为90℃时开始计时,记录的数据如表:
①依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98 ℃,且继续加热时温度将 不变 。
②某时刻烧杯中的水出现如图乙所示情形,则此时水 已 (填“未”或“已”)沸腾。
③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加热较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C 。
A.水的质量减少100g
B.将初始温度为50℃的水换成70℃的水
C.将酒精灯中的酒精加满
D.给烧杯加个盖子
【解答】解:(1)实验时要用酒精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于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故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确保一次调试器材到位;
为了保证温度计的液泡不碰到烧杯底部,温度计的位置根据烧杯的位置来确定。故调节铁杆a更合理;
本实验要记录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故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98℃不变,因此水的沸点为98℃;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②图乙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③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盖上盖子,从而达到缩短时间的目的;而将酒精灯中的酒精加满,不符合实验要求,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铁杆a;秒表;(2)①98;不变; ②已; ③C。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1.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在上海举行,C919全机长度39m。
(1)若北京直飞新加坡的距离为4500km,C919飞行的平均速度为750km/h,则飞机从北京飞抵新加坡的时间约为多少?
(2)如图甲所示,牵引车拉动大飞机匀速通过51m长的人群(人群视为相对地面静止),该飞机完全通过人群需要40s的时间,则牵引车的速度为多少?
(3)如图乙所示为该飞机从甲地飞到相距1500km的乙地的s﹣t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其中飞机匀速飞行阶段的平均速度为多少?飞机从甲地飞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答】解:(1)由v=可知,北京直飞新加坡的飞机飞行的时间:t===6h;
(2)该飞机完全通过人群队伍通过的路程:s′=L人+L飞机=51m+39m=90m,
由v=可知,飞机运动的速度为:v′===2.25m/s;
(3)由图乙可知,飞机在BC段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此阶段为飞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
由图乙可知,飞机在BC阶段通过的路程sBC=1430km﹣80km=1350km,所用的时间tBC=100min﹣10min=90min=1.5h,
飞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时速度:vBC===900km/h。
该飞机从甲地飞到相距1500km的乙地,由图乙可知从甲地至乙地所用时间为110min=h,飞机从甲地飞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v甲乙===818.2km/h;
答:(1)北京直飞新加坡的飞机飞行的时间为6h;
(2)牵引车的速度为2.25m/s;
(3)飞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时速度为900km/h;飞机从甲地飞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818.2km/h。
2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章明在长为1768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声时间相隔4.86s。(常温空气中速度为340m/s)
(1)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解答】解:(1)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声音分别从铁管、空气中传播。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所以先听到的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然后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听到第一个声音是金属管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空气传播的。
由v=得,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空气===5.2s,
已知两次响声相隔4.86s,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时间:t管=5.2s﹣4.86s=0.34s,
则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
v管===5200m/s。
答:(1)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声音分别从铁管、空气中传播。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所以先听到的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然后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23.一只自制温度计有81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11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61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多大?
【解答】解: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2℃;
由于该温度计第11根刻线下面有10根刻线,故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2℃×10)=﹣20℃;同理,第61根刻线上面还有20根线,即最上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2℃×20=14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40℃。
答: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20℃~140℃。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与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