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硝酸课件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13650/0-17091062452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硝酸课件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13650/0-17091062453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硝酸课件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13650/0-17091062453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硝酸课件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13650/0-170910624540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硝酸课件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13650/0-170910624543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硝酸课件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13650/0-170910624548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硝酸课件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13650/0-170910624552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硝酸课件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13650/0-170910624555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28份)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评课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说考点,基础知识,技能素养,课堂检测,硝酸的性质实验,氧化性和酸性,氧化性,NO2,NH3,HNO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程标准1.掌握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的用途。2.比较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学业质量水平合格性要求1.能运用化学变化的知识说明硝酸的化学性质。(水平1)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水平2)等级性要求能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创新优化实验方案对硝酸相关性质进行探讨。(水平3)
[新知预习]一、硝酸1.物理性质
硝酸易挥发形成白雾,硝酸的挥发性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2.化学性质(1)具有酸的通性
特别提醒(1)因硝酸见光或受热会分解,所以硝酸应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低温、避光处。(2)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这是因为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解在其中。
(3)强氧化性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氮元素的最高价态),因此HNO3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无论是浓、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①与金属反应金属单质与硝酸反应时,硝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特别提醒(1)铁与稀硝酸反应铁不足时:Fe+4HNO3(稀)===Fe(NO3)3+NO↑+2H2O铁过量时: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当1∶4<n(Fe)∶n(HNO3)<3∶8时,上述两个反应都发生。(2)将浓硝酸与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混合,所得混合物称为王水,它能溶解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Pt、Au等。钝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铁、铝常温下与浓硝酸或浓硫酸产生钝化现象常温下,铁、铝的表面被浓硝酸或浓硫酸氧化,形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所以可以用铝质或铁质容器盛放浓硝酸或浓硫酸。
3.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来制造氮肥、燃料、塑料、炸药、硝酸盐等。
☞应用体验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硝酸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从试剂柜中取一瓶浓硝酸,发现其保存在______色试剂瓶中,取少量浓硝酸于试管中,发现其溶液呈“黄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适当文字描述)。该研究小组尝试将显“黄色”的浓硝酸恢复到原本的无色。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向浓硝酸中加水b.向浓硝酸中通入适量空气c.加热浓硝酸d.向浓硝酸中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
(2)向浓硝酸中加入稍过量铜片,该小组同学发现,生成的气体开始呈红棕色后逐渐变浅,最终气体变为无色,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反应中,硝酸体现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3)当实验完毕,该小组同学向试管中滴入少量稀H2SO4,发现铜片又逐渐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试写出上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小组同学向浓硝酸中加入少量碳粉,无明显现象,缓慢加热,发现碳粉逐渐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硝酸体现的性质为_________。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二、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学而思1.如图是A~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且B为红棕色气体。(1)写出A~E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①~⑤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3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若工业生产中氨气仅按Ⅰ→Ⅱ→Ⅲ的顺序完全转化为硝酸,现有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生成NH4NO3的质量是多少?
提示:400 g。224 L氨气是10 ml,根据氮元素守恒,生成NH4NO3是5 ml,NH4NO3的质量是5 ml×80 g·ml-1=400 g。
[即时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NO生成。( )(2)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3)稀硝酸与锌反应可放出氢气。( )(4)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反应,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5)在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与Fe和Al发生“钝化”,说明常温下浓H2SO4和浓HNO3与Fe和Al都不反应。( )(6)硝酸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 )(7)稀硝酸可溶解Fe(OH)2生成Fe(NO3)2和水( )(8)碳、铜与浓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
2.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解析: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表现出酸性,后褪色,表现出强氧化性,A正确。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被锌还原生成氮氧化物等,而不生成氢气,B正确。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因为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C正确。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可能是硝酸表现出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褪色;也可能是硝酸表现出酸性,中和了氢氧化钠的碱性,酚酞在中性溶液中呈无色,D错误。
3.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剧烈程度:两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4.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u可以溶解在稀硝酸中并生成H2B.浓硝酸不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元素得电子D.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铁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5.将红热的固体单质M放入浓硝酸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A在常温下不与空气接触时,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1)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2)B为________,D为________。(3)单质M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解析:气体A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液体与单质C反应后得到蓝色D溶液,蓝色D溶液中含有Cu2+,气体A和水反应生成的液体应该是硝酸,A中含有NO2,则单质C为Cu,铜和稀硝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NO),A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还剩余NO,则A中含有CO2、NO2,根据原子守恒知,M为碳。
例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解析:稀硝酸与铁粉反应,铁首先被氧化成Fe3+,过量铁粉将Fe3+还原,最终得到Fe2+,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A错误;常温下,Fe、Al在浓HNO3或浓H2SO4中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了反应进行,B正确;Al箔能与稀HNO3反应放出气体,C错误;浓硝酸具有氧化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D错误。
例2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硝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探究实验。按如图进行反应:(1)开始反应会出现的现象有哪些?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铜有剩余,反应将要结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为什么?(4)若将12.8 g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 L(标准状况),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例3 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1)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吸收塔中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业上为了储运浓硝酸,最好选择________(填字母)作为罐体材料。A.铜 B.铂 C.铝 D.镁(4)为避免硝酸生产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工业上常用Na2CO3溶液吸收尾气,发生的反应为NO+NO2+Na2CO3===2NaNO2+CO2、2NO2+Na2CO3===NaNO2+NaNO3+CO2,将标准状况下44.8 L仅含NO和NO2混合气体的尾气通入Na2CO3溶液中,尾气被完全吸收,则消耗的Na2C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l。
将氮氧化物充分氧化为HNO3
关键能力 归纳提升一、硝酸的强氧化性HNO3中的+5价氮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硝酸的浓度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1)硝酸与金属的反应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如3Ag+4HNO3(稀)===3AgNO3+NO↑+2H2O②活泼金属与HNO3反应不生成H2,HNO3的浓度不同,还原产物不同。③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Al钝化。
二、硝酸与金属反应计算1.思维模型
1.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作还原剂,HNO3作氧化剂B.HNO3在该反应中只有部分表现出了氧化性C.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NO就有3 ml的电子转移D.如果有8 ml HNO3被还原,则生成了2 ml NO
2.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B.溶液中产生红棕色气体C.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气体 D.无任何现象
5.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气体,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NO、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E中的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生成的CO2将整套装置内的空气赶尽,以排除对气体产物的观察产生干扰
使分液漏斗的凹槽对准小孔,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时,关闭K
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气体仍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验证E中的无色气体为NO
吸收NO、NO2等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优质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硝酸的制备,反应原理,合成塔,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NO2红棕色,强氧化性,2与非金属反应,硝酸氧化性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精品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氨气的实验制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验满方法,棉花的作用,氨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