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展开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3年5月14日,北京南尚乐中心小学的25名科学小记者,参与了2023年“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走进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活动。他们会在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看到北京人( )
A 头部特征与现代人无异B. 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C. 会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D. 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2. 2023年12月22日,“考古北京(2023)——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举办,会上介绍了新宫遗址的诸多重要发现,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还发现了食物加工的痕迹以及北京最早的稻作遗迹。下列早期人类中,种植水稻的是( )
A. 半坡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河姆渡人
3. 神话传说中黄帝会制造船只。在考古发掘中,考古学者发现了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其与传说中黄帝生活的年代相近。这说明( )
A. 神话传说都是杜撰的,没有可信度B. 神话传说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
C. 考古发掘能印证一些神话传说的真实性D. 所有的神话传说都有考古印证
4. 《国语·楚语下》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大夫以上食肉,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反映了不同等级的人饮食规定不同。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世袭制
5.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截止目前,中国甲骨文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左下。如图是一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它最有可能记述的是( )
A. 秦灭六国的统一过程B. 老子的思想
C. 商王武丁的祭祀活动D. 齐桓公称霸
6.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耒耜的使用B. 骨针的使用C. 牛耕的出现D. 青铜器的出现
7. “都江三月堰初开,雪浪云涛滚滚来”、“堰遏都江浪,民怀太守恩”,诗中描绘的水利工程的建造者是( )
A. 秦国商鞅B. 秦国李冰C. 赵国赵括D. 齐国管仲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A. 天人合一B. 崇德尚贤C. 以民为本D. 兼爱非攻
9. 公元前221年,秦扫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为了适应统治需要,秦在中央和地方建立起一套新的政权机构。下列属于地方政府机构的官职有( )
A 郡守B. 太尉C. 御史大夫D. 丞相
10.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政治时说:“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然开后世一统之局”,以下能体现秦朝“一统”有( )
A. 统一货币为五铢钱B. 统一文字为小篆
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 实行分封制
11.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汉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发掘出的汉代金缕玉衣B. 刘邦斩蛇起义的历史故事
C.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D. 电视剧《大汉王朝》
12. 明代政治家郭正域曾对某事件评价道:“秦之强盛,兼并六国,卒之扰乱天下者,非六国也,乃陈胜、吴广一二小民也。”他所评价事件是( )
A. 巨鹿之战B. 大泽乡起义C. 长平之战D. 黄巾起义
13.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道:“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材料中提到的“主父偃之计”指的是( )
A. 推恩令B. 休养生息C. 盐铁专卖D. 统一铸造货币
14. 西汉初年,汉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和布匹。这一状况在公元前119年的某次战争(如图)后彻底结束,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此场战役是( )
A. 牧野之战B. 涿鹿之战C. 漠北战役D. 马陵之战
15. 《后汉书》记载光武帝曾诏令:“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愍:怜悯)之……其诸大夫、博士议省刑法。”这道诏令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 释放奴婢,缓和矛盾B. 监管官吏,惩处贪官
C.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 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16. “在长长的沙路上,听悠扬的驼铃声,消失在鸣沙朔风之中。在茫茫的戈壁大漠中,看深深浅浅的脚窝,踩在岁月的脊背上。”两千多年前的一天,张骞走出了长安城,走进了茫茫沙漠,创造了出使西域的不朽传奇。下面关于西汉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 丝绸之路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B. 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
C.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最远可到达中亚
D. 沿着丝绸之路,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入中国
17. 文物既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述说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如图是出土于新疆的“李崇之印”和“汉归义羌长印”,印章虽小,却记载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汉代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了有效的管辖。西汉朝廷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 )
A. 西域都护B. 丞相C. 诸侯王D. 宦官
1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中国,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约从公元100年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术片和竹条。”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华佗B. 蔡伦C. 祖冲之D. 张仲景
19. 《三国志》载:“黄龙二年春正月,浮海求夷洲及直洲,军行经岁,士卒疾疫死者十之八九,但得夷洲数千人还。”“遣将军卫温……浮海求夷洲”的人物建立的政权是( )
A. 魏B. 蜀C. 吴D. 西晋
20. 《中国军事通史》中记载某次战役“曹操战略机动部队损失严重,同南方比较,水军处于异常悬殊的劣势,舰船数量极少;长江的制江权完全丧失……大批官兵在战争或瘟疫中死亡不归……”这次战役带来的影响是( )
A.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 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C.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D.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1.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 氐族B. 匈奴C. 羌族D. 鲜卑族
22. 据何兹全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材料中的“这次变乱”指的是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的( )
A. 黄巾起义B. “国人暴动”C. 大泽乡起义D. “八王之乱”
23. 历史学家罗香林指出:“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大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徙。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材料中“汉人南迁”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是( )
A. 激化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B.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造成了北方长时间的战乱D. 将战乱转移到长江以南
24. 如图是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五号墓《采桑图》,图中描绘了两位着装打扮为少数民族的女子采摘桑叶的场景,鲜卑本是游牧民族一直居无定所,壁画却刻画其从事农业活动,与汉族人民共同生产劳动。该图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 等级观念逐渐严重B. 缫丝技术不断进步
C 商业贸易繁荣发展D.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5.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许多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他们就像星星一样闪耀在永恒的历史长河中。某历史学习小组准备以“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对于初步收集的素材(见下表),需要仔细甄别正误。请你帮他们选出其中正确的一项( )
A. AB. BC. C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7分、27题17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除了帝王将相外,还有着庞大的一群普通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是二月辛已日。黑夫恭祝大哥安好。母亲身体还好吧?……我们马上就要投入战争了,战事不知要持续多久,说不准会发生什么意外……收到信后请给我们回信,一定要告诉我们官府给我们家授予爵位的文书送到没有,大王说只要有文件就不会耽搁。”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4号墓秦简《黑夫家书》
(1)材料一中,黑夫是一个普通士兵,但却可以获得爵位,这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条措施?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谁?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文帝即位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公坐法系长安诏狱,其小女缇萦上书,诉其父治称廉平,愿以己没为官奴婢,以为父赎刑。书奏文帝,文帝怜悲其意……下《除肉刑令》,开两汉经义断狱之端。”
——摘编自《汉书·刑法志》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时期对刑罚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由此汉初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三 “公讳晖,河南洛阳人……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幼涉经史,长爱儒术……孝文帝中入为尚书下仆射……春秋五十五,因病去世。……谥曰文宪公。”
——摘编自《元晖墓志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示例说明《元晖墓志铭》可以印证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史实?孝文帝的改革,有怎样的作用?
示例:作为鲜卑贵族,籍贯河南洛阳,可以印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A:墓志铭用汉文书写,可以印证:________
B:作为鲜卑贵族,名字是元晖,可以印证:________
27. 中华文明从早期农耕文化起步,一步步的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并在对外交流与内部自我更新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根柢】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士人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为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局面带来的影响。
【文明的交流】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派出的使臣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
【文明的经脉】
材料三 有人统计,他在著述《齐民要术》时参考和引用了150多种文献资料,采用了30多条歌谣和民间谚语。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同时还走访了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获得第一手资料。
——摘编自李寿仁《……和〈齐民要术〉》
(3)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他能够著成《齐民要术》的原因。
【文明的鼎新】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4)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文化自信?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东汉的建立者,淝水之战的失败者
(2)阅读以上材料,至少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姓名
成就
A
王羲之
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B
锺繇
独创行书书法,后人称他的行书为绝世之作
C
华佗
著有《伤寒杂病论》,并提出“治未病”理论
D
祖冲之
完成地理名著《水经注》
时间
事件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9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25年
东汉建立
208年
赤壁之战
266年
西晋建立
280年
西晋灭吴,统一中国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420年
东晋灭亡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7,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47,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共17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