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1. 看拼音,写词语。
hé ǎi( ) xuán yá( ) tái xiǎn( )
kāng kǎi( ) xiōng yǒng( ) líng lì( )
dǒu péng( ) qín jiàn( ) pǔ xiě( ) dàng yàng( )
【答案】 ①. 和蔼 ②. 悬崖 ③. 苔藓 ④. 慷慨 ⑤. 汹涌 ⑥. 伶俐 ⑦. 斗篷 ⑧. 琴键 ⑨. 谱写 ⑩. 荡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笔画与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注意“蔼”“悬崖”“藓”“慷慨”“篷”“键”“谱”“荡漾”的正确书写。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菜畦 ( qí ) 山坳( yà ) 玛瑙( mǎ nǎ ) 焖米饭 ( mèn )
B. 烹调 (pēng) 雹子 ( pá) 璀璨 ( cuǐ càn ) 肆 虐(nuè)
C. 劲挺 (jìng) 掀开 (xiān) 驰骋 (chí chěng) 呻吟(yín)
D. 蹚坏 (tāng) 叫嚷 (rāng) 奴仆 ( nú pǔ ) 郑 重(zhè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 山坳(yà)——à;
B. 雹子(pá)——bá,肆虐(nuè)——nüè;
D. 郑重(zhèn)——zhèng。
故选C。
3. 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
A. 饱经风霜 理直气壮 奄奄一息 沧海一栗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自由下载,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B. 轻歌曼舞 自做自受 掷地有声 虎视耽耽
C. 徒然起立 小心翼翼 余音绕梁 心如刀绞
D. 囫囵吞枣 波涛汹涌 迥然不同 顾影自怜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沧海一栗——粟;
B.自做自受——作;
C.徒然起立——陡。
故选D。
4.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群马疾驰(快速) 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B. 笑而然之 (……的样子) 旧时茅店社林边(社庙丛林)
C. 理直气壮(正确,充分) 水村山郭酒旗风(山城,山村)
D. 别出心裁 (设计,策划) 两山排闼送青来 (推开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B.笑而然之(……的样子)——认为他说的对,认为说的有道理。
故选B
5.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B. 《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C.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道劲。《玄秘塔碑》是其行书代表作之一。
D. 《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是诗人减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书法常识及作家作品。
C.《玄秘塔碑》是柳公权楷书代表作之一,非行书代表作,说法错误。
故选C。
6.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B.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生”
C.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
D.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说”后面引用了谚语,标点符号应该是逗号,不是是冒号加引号,用法错误。
故选B。
按要求改写句子。
7. 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杨树喧闹起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原句“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中,主要的动作是“喧闹”,而“忽然”和“沙啦啦地”都是描述喧闹的副词和方式。在缩句时,我们保留了句子的主干,即“小杨树”和“喧闹起来”,去掉了修饰词,使得句子更加简洁。
改为:小杨树喧闹起来。
8. 原句上修改病句。
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人类居住适合的第二个星球。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结合所给句子,语序混乱,把“人类居住”和“适合”位置互换,句子 变为: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9. 将下列诗词句子补充完整。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3)锺期久已没,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5)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答案】 ①. 浪淘风簸自天涯 ②. 黑云翻墨未遮山 ③. 世上无知音 ④. 千里莺啼绿映红 ⑤. 笑问客从何处来 ⑥. 一水护田将绿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识记。
(1)书写时注意“淘”“簸”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翻”“墨”“遮”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音”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莺”“绿”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客”的正确写法。
(6)书写时注意“绿”“绕”的正确写法。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语文书里有美好的画面
(1)《月光曲》一文中,借助皮鞋匠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月光曲》意境优美的画面。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闰土》一文中,闰土月下看瓜刺渣的画面,是那么静谧美好。深蓝的天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_________________,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渣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答案】 ①.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②.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③.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④.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⑤. 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⑥.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⑦. 手捏一柄钢叉 ⑧.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1)书写时注意“亮”“接”“缕”“纱”“微”“被”“照”“浪”“连”“涌”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挂”“轮”“黄”“望”“际”“碧”“捏”“柄”“叉”“猹”“刺”的正确写法。
11. 语文书里有动人的情感
(1)《伯牙鼓琴》讲述了关于俞伯牙和锤子期成为知音的传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表现在:“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是高尔基小说,书中 ( )的外祖母,善良乐观的“小茨冈”,( )的格里高利,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好人,都让主人公阿廖沙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与美好。(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四字词语)
(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鲁迅先生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
(4)保家卫国,视死如归。曹植曾慷慨豪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②. 伯牙破琴绝弦 ③. 终身不复鼓琴 ④.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⑤. 慈祥善良 ⑥. 忠厚老实 ⑦.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⑧. 捐躯赴国难 ⑨. 视死忽如归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与理解。
《伯牙鼓琴》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锺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故知音: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由于他们二人的传说,人们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书写时注意“琴、鼓”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课外阅读的理解。
《童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尽管环境恶劣,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温暖和光明的人物,如聪明能干、慈祥善良的外祖母,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利等使他学会了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故答案是:(聪明能干)的外祖母,(正直老实)的格里高利。
(3)本题考查名言警句。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出自鲁迅《学界的三魂》,意思是: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书写时注意“魂、惟”的正确写法。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与理解。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魏晋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书写时注意“捐、躯”的正确写法。
12. 语文书里有高超的技艺
“五彩”通常指的是______、青、______、______、黑,人们常用( ) ( )形容画技高超。精彩的戏曲说唱表演可以用( )( )来形容。(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不能重复)
【答案】 ①. 黄 ②. 赤 ③. 白 ④. 惟妙惟肖 ⑤. 跃然纸上 ⑥. 字字珠玑 ⑦. 有板有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五彩:青、黄、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
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可以形容画技高超;
活灵活现:意思是形容神情逼真、传神,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
精彩绝伦:精彩美妙到了极点。可以形容精彩的戏曲说唱表演。
字正腔圆:形容说话或唱歌时吐字准确、腔调圆润,通常用于赞赏某人在戏曲或曲艺方面的表演技巧。可以形容精彩的戏曲说唱表演。
阅读理解部分
《盼》节选
①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 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②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 (huǎng huàng) 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③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④妈妈一歪头冲(chōng chòng)我笑了笑,帮我 好扣, 上帽子。我 着脖子,小心翼翼地 下了楼梯。
⑤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 滴答,滴答滴答……
13. 用“ ”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4.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给第④自然段句子横线上选择合适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系 戴 挺 跑B. 绑 戴 缩 跑C. 系 戴 歪 跑
16. 选文紧扣“盼”这个中心意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小事。(用小标题概括)
17. 选文是围绕“盼”来具体描写的,选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huǎnɡ chònɡ
14. ①. 理由正确而充分,说话气势很盛。 ②. 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15. A
16. ①. 雨后美景 ②. 穿上雨衣
17. 如第 ②自然段写雨停后“凉爽的空气像扑了过来”“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下像挂满了珍珠玛瑙的小杨树”,通过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衬托“我”盼望雨点儿淋在我新雨衣上的急切心情;再如第③自然段中写“我”终于盼到下雨了,“几步跑回家”“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等一系列的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终于盼到下雨时的兴奋和喜悦。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多音字。
“晃”读huàng,释义:摇动;摆动。读huǎng,释义:1、明亮。2、(光芒)照耀。3、很快地闪过。
“明晃晃”读míng huǎng huǎng,释义:(形)光亮闪烁的样子。
“冲”读chōng,释义:1、交通要道。2、朝特定的目标或方向快速猛闯。3、向上升;向上顶。4、(思想感情、力量等)猛烈碰撞。5、(水流)撞击(物体)。6、用开水等浇;沏。读chòng,释义:1、力量大。2、(气味)浓烈。3、冲压。用冲床使金属板成型或在金属板上打孔。4、面对着;朝着。5、介词。
妈妈一歪头冲(chōng chòng)我笑了笑。在这个句子里,妈妈“冲”我笑,意思是她朝着我笑了笑。“冲”在句子中的意思是表示一种对着、朝向的动作或状态。故选chòng。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第③段“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这个句子中的“理直气壮”表达了“我”对外面下雨这一事实的坚定信念和自信态度。由此可知“理直气壮”的意思为理由正确而充分,说话气势很盛。
第④段“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这个句子中“小心翼翼”描述了“我”在跑下楼梯时非常小心和谨慎的态度和行为。由此可知“小心翼翼”的意思是形容某人做某事时非常小心、谨慎,生怕出现差错或意外。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第④段“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 好扣, 上帽子。我 着脖子,小心翼翼地 下了楼梯。”
对于第一个空格,句子中提到“妈妈帮我()好扣”,这里的“扣”指的是衣服的扣子。在选项中,“系”和“戴”都可以与扣子搭配,但“系”更常用于描述扣子的动作,因为“系”有固定、整理的意思,所以第一个空格应该选“系”。
对于第二个空格,句子提到“()上帽子”,这里的“戴”是一个常见的与帽子搭配的动词,表示将帽子戴在头上的动作。因此,第二个空格应该选“戴”。
对于第三个空格,句子描述“我()着脖子”,这里的“挺”表示伸直或保持某种姿势的意思,与“脖子”搭配,能够准确描述“我”为了看清前方或避免雨水淋湿等而伸直脖子的动作。因此,第三个空格应该选“挺”。
最后一个空格,句子提到“我小心翼翼地()下了楼梯”,这里的“跑”与“小心翼翼地”搭配,能够表达“我”在楼梯上小心而快速地跑下来的情景。而“走”则与“小心翼翼地”搭配得不太贴切,因为“走”通常不强调速度,而“跑”则更能体现“小心翼翼”中的谨慎和速度感。因此,最后一个空格应该选“跑”。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第①②段写了看到下雨了,“我”担心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希望雨留到明天。雨停后,“我”在床上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这些句子主要写了“我”看着雨景盼第二天穿雨衣的心情。可概括一个标题为:雨后美景。
第③④⑤段写了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非常兴奋的穿上雨衣,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非常开心的在雨中走着。这些文段中的句子主要写了“我”穿上雨衣后的兴奋与喜悦。可概括一个标题为:穿上雨衣。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批注的能力。
第①段“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这个句子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对第二天可以穿着雨衣淋雨的期盼之情。
第③段“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这个句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终于有机会穿上雨衣时异常惊喜、极度兴奋的心情。
阅读短文。
水稻“爬”上了青藏高原
①大家都知道,水稻一般是种在水田里的。然而在海拔 2800 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河西农场,中国科研团队竟让水稻在这里扎了根,帮助水稻家族扩大了生活版图。水稻为什么可以在青藏高原扎根?水稻家族曾经到过哪儿?
②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 1917 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日益响亮起来。20 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 7000 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2011 年,一项水稻 DNA基因研究表明,我国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 8500 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被驯化为梗稻,中国的栽培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私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中华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
③水稻被驯化后,经过一代代的蜕变,产量不断提高。然而,人口越来越多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却有限,粮食短缺问题再次出现。面对这一问题,科学家想到了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两种不同遗传特性的水稻杂交,产生一种各方面都比双亲优秀的水稻后代,如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产量、品质等都得到提升。其实利用杂交培育出更优秀的后代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据记载,早在 140 多年前我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提到过这种技术。我国科研团队在袁隆平院士等人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杂交水稻研究,并在 20 世纪 70年代成功培育出优秀的杂交水稻。和普通水稻相比,杂交水稻的优势非常明显,它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穗大粒多,堪称水稻中的“超级英雄”。
④培育出“超级英雄”杂交水稻后,科研人员可能怕它孤独,又培育了一些水稻家族新成员“特长生”来陪伴它。瞧瞧这些水稻“特长生”都有啥特长吧。
⑤1号“特长生”:水稻“绿巨人”。随着水稻产量的增加,稻穗会越来越重纤细的稻秆很可能被压弯甚至被压断。为解决这个问题,巨型水稻应运而生。巨型稻是中科院利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新技术培育出来的巨型水稻。它的高度能达到2米,茎纤秆直径足有 18.5毫米,堪称水稻中的“绿巨人”。身躯如此伟岸的巨型稻使再重的稻穗也压不垮它了。
⑥2号“特长生”:盐碱我不怕。有一种水稻本领高强,它的生存环境打破了人们对水稻的传统认知,它就是耐盐碱水稻。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优化配比,对水稻进行耐盐碱试验和耐寒试验,培育出了一种专门用于高原寒地种植的水稻。
⑦3号“特长生”: 迪拜是一个完全建在沙漠中的城市,昼夜温差可达 30 摄氏度,白天地表温度高达50 摄氏度,还经常有沙尘暴发生。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科研团队在迪拜沙漠中打造了一片海水稻绿洲。这里的海水稻长势喜人,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出现了亩产超过 500 千克的优秀海水稻,成为迪拜沙漠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8. 下列对文本段落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
19. 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据记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0. 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培育杂交水稻?
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根据文本,写出“水稻家族新成员特长生”各自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与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①自然段通过科研团队让水稻在青藏高原扎根的事实,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经过长期的考察与研究表明,我国水稻栽培的起源时间最早大致在 7000 年前,中华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
C. 20 世纪 70 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了 7000 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同一时期,袁隆平团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D. 选文多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例如“超级英雄”“水稻家族”“特长生”等,文字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答案】18. C 19. ①. 准确性(严密性) ②. “据记载”表明了资料(信息)来源,起限制作用,说明“杂交技术并不是新技术”,是有依据的(有资料记载的)
20. ①. 列数字 ②. 打比方 ③. 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杂交水稻(巨型稻)高度高、直径粗(体型大)的特点,说明再重的稻穗也不会压垮稻(或巨型稻的优势)。
21. 一是因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有限,粮食短缺问题再次出现;二是因为杂交水稻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穗大粒多,优势非常明显。
22. 1号“特长生”:巨型(高度高、直径粗)、压不夸;2号“特长生”:耐盐碱,耐寒;3号“特长生”:能抵抗昼夜温差大、沙尘暴等恶劣环境。 23. B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段落。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第①段是写中国科研团队竟让水稻在这里扎了根,帮助水稻家族扩大了生活版图。第②段是写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中华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第③段是写我国科研团队在袁隆平院士等人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杂交水稻研究,并在 20 世纪 70年代成功培育出优秀的杂交水稻。第④⑤⑥⑦段是写水稻“特长生”的特长。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因为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往往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据记载”就是起限制作用,表明了信息来源,说明“利用杂交培育出更优秀的后代并不是什么新技术”的话是有依据的。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用具体数据说明“巨型水稻”的高度和茎秆的直径,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有将这种水稻比作“绿巨人”,这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就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杂交水稻(巨型稻)的高度高、直径粗的特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根据第③自然段“然而,人口越来越多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却有限,粮食短缺问题再次出现”和“和普通水稻相比,杂交水稻的优势非常明显,它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穗大粒多,堪称水稻中的“超级英雄”。”可知,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培育杂交水稻是因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却有限,粮食短缺问题再次出现;杂交水稻的优势非常明显,它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穗大粒多,堪称水稻中的“超级英雄”。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说明内容。
根据第⑤段内容“它的高度能达到2米,茎纤秆直径足有 18.5毫米,堪称水稻中的“绿巨人”。身躯如此伟岸的巨型稻使再重的稻穗也压不垮它了。”说明它高度高,茎秆壮,压不垮。根据第⑥段内容“盐碱我不怕。”“它就是耐盐碱水稻”可知,2号水稻耐盐碱。根据第⑦段内容“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科研团队在迪拜沙漠中打造了一片海水稻绿洲”和“昼夜温差可达 30 摄氏度,白天地表温度高达50 摄氏度,还经常有沙尘暴发生”可知,这种水稻能抵抗昼夜温差大、沙尘暴等恶劣环境。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根据第②段内容“2011 年,一项水稻 DNA基因研究表明,我国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 8500 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被驯化为梗稻,中国的栽培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私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中华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可知,我国水稻栽培的起源时间最早大致在8500年前。
故选B。
24 习作与表达部分
在生活中,是否有人曾经误解、冤枉、委屈……了你?你的心结也许还未解开呢。或者有人曾经开导、鼓励、鞭策了你,让你在学习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与收获。
请以“他 (她)_____________了我”为题,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
提示和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误解、冤枉、委屈、开导、鼓励、鞭策”等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恰当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 450字。
【答案】例文:
她鼓励了我
鼓励是风,带来和煦的云;鼓励是云,带来清凉的雨;鼓励是雨,滋润干旱的地;鼓励是地,滋润万物生息。您的鼓励,引领我向前。
我的班主任-叶老师有着一头乌黑发亮的美发,像黑色瀑布倾泻而下,胖乎乎的脸蛋上挂着两颗眼珠,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闪闪发亮。在这双会说话的眼睛下,我不断地茁壮成长,我永远忘不了四年级学区要举行演讲比赛,而我就代表了我们学校去演讲。接到这庄重的任务,我的心头压上一块大石头-那是在中心校的比赛,非同小可啊。我行吗?老师仿佛看出我的心思,她鼓励我说:“自信是命运的主宰,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不怕前途多坎坷啊!”听着这话,我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抬头望去,只见老师的目光在闪烁着,那分明是鼓励和信任啊,我浑身一震,绝不能辜负她。
演讲比赛开始了,前几位选手流利而生动富有感情地演讲,热烈的掌声,我不禁担心起来:怎么办?我能和他们相提并论吗?我的演讲会让同学们笑话,让学校丢脸吗?……不安的心里疯狂地滋长着。我觉得嘴唇发干,手心出汗,双脚不由颤抖起来……正在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熟悉耳又亲切的声音“自信是命运的主宰,相信自己,有付出必有收获对。”对啊,我付出了那么多,难道就要付诸东流吗?
多少个日子,我和老师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地修改稿件;多少个日子,我和老师不眠不休地练习;多少个日子,我和老师一起探讨……不!我有信心,不试过,我决不放弃!想到这儿,我浑身有了力量,整理了一下心绪,从容地走到台上。刚开始,我还有些紧张。这时,我用胆怯的目光偷偷地望了老师一眼,只见老师的目光顶着我,那分明是鼓励与期待我的表现,我一定不能让老师失望。于是,我丢掉紧张的心情,融入稿子,继续讲下去,把平时练习的最好状态发挥得淋漓尽致,赢来了师生雷鸣般地掌声。
老师,您的鼓励,让我扬起了奋斗的风帆,老师,谢谢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的能力。
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他 (她)_____________了我”为题,从“误解、冤枉、委屈、开导、鼓励、鞭策”等词语填到横线上。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一定有题目中所列举的事情或类似事情发生。从中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或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事例去写。比如,他误解了我,他冤枉了我,他开导了我,他鼓励了我等等。写作本文,需要从生活中取材,以身边人,身边事或自身事为写作对象,重在表现某人产生变化的过程,选材要以实取胜,写出真情实感。
开头:首先从给出的词语中选出一个词语作为词眼填到横线上,引出下文。
正文:中间可以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写出失去行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叙述时要详略得当,可以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使文章的内容更形象生动。
结尾:总结式或感悟式结尾扣题,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升华文章的主题。
24,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4,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汉字,按要求填表,按要求完成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看图写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