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份开学摸底调研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9,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份开学摸底调研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2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 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 120分钟。
2. 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 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 个符合题意)
1. “保护地球,关爱生命!”下列情况对环境有益的是
A. 核污水直接排放
B. 石油泄漏到大海
C. 交罚款就可以烧秸秆
D. 沙漠治理种沙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核污水直接排放,会对海水造成污染,影响海洋生态,故错误;
B、石油泄漏到大海,会对海水造成污染,影响海洋生态,故错误;
C、燃烧秸秆会产生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会污染空气,故错误;
D、沙漠治理种沙棘,可以阻挡风沙,能保护生态环境,故正确。
故选D。
2. 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自由下载,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A. 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B. 家用消毒酒精远离火源存放
C. 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D.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会导电,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扑灭,非常危险,故错误;
B、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家用消毒酒精远离火源存放,故正确。
C、厨房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爆,故错误。
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这样可以减少图书的损坏,故错误。
故选:B。
3. 2023年7月5日中国宣布对镓和锗两种稀有金属实施出口管制,以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镓原子中质子数是31B. 镓属于金属元素
C. 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D. 镓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镓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1,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31,故选项正确;
B、由镓中“金”字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1=2+8+18+X,X=31-28=3,故选项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故选项错误。
故选D。
4. 2023年11月以来,重庆出现甲型流感病毒流行,使人体温很快上升到39°以上。磷酸奥司他韦对治疗甲型流感非常有效。下列关于磷酸奥司他韦(C16H28N2O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个磷酸奥司他韦分子由50个原子构成B. 磷酸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4个元素组成
C. 氢、氮元素质量分数相等D. 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含氮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磷酸奥司他韦分子由50个原子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磷酸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4种元素组成,元素不能讲个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计算可知氢元素质量分数为;氮元素质量分数为,氢、氮元素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守恒,磷酸奥司他韦中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所以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含氮物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实验方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丝是银白色的,铜丝是红色的,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水与硬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除去硬水中可溶性杂质,可选用蒸馏的方法,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6. 下列“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 标签受损B. 污染试剂
C. 引起失火D. 试管炸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贴着管壁使液体流入,管壁会污染胶头滴管下端,再取液体时,污染试液,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C、由于焰心的温度很低,加热时,试管接触到焰心,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不会引起失火,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
D、加热固体时,固体可能有水分,在试管口遇冷,形成小水珠,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加热固体需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防止试管炸裂,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与批判,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下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A. 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性质相同
B. 分类:氮气、二氧化碳都能用作食品包装时的保护气,故它们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C. 分析:载人飞艇用氦气而不用氢气,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性质比氢气更稳定
D. 归纳: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氨分子是由氨原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说法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包装时的保护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说法错误;
C、载人飞艇用氦气而不用氢气,因为氦气不仅密度比空气小,性质还比氢气更稳定,说法正确;
D、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氨分子是由氮原子与氢原子构成的,不存在氨原子,说法错误。
故选C。
8. 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在其表面发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共有3种氧化物
B. 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C. 反应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入纳米催化剂
D. 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原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CO2和H2O属于氧化物,共2种,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有单质氧气生成,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说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反应过程中不需要不断加入纳米催化剂,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说法正确;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说法不正确,故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B、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说法正确;②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说法正确,故选项说法完全正确;
C、①冰和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②化合物不一定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法不正确,故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D、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氖原子和水分子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说法不正确;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说法正确,故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故选B。
10.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和木炭混合加热至800℃,得到一种外形酷似黄金的铜锌合金,俗称黄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赤铜是铜的一种合金
B. 黄铜的熔点比铜与锌的熔点高
C. 该变化利用了木炭的氧化性
D. 可用加热法鉴别黄铜和黄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A、赤铜的化学式为Cu2O,是金属氧化物,不是铜的一种合金,故A说法错误;
B、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合金的熔点比组成纯金属的熔点低,故黄铜熔点比铜与锌的熔点都低,故B说法错误;
C、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混合加热至800℃,可能发生的反应有碳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碳与氧化锌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碳与氧化亚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变化利用了木炭的还原性,故C说法错误;
D、高温下Cu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CuO,黄金性质稳定,不能与氧气反应,可用加热法鉴别黄铜和黄金,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1. 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③形成的阳离子符号是H+
B. 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C. 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④
D. ②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不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③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是1,属于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氢离子,符号为H+,故A说法正确;
B、①的质子数是1,②的质子数是2,①②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说法不正确;
C、①的质子数是1,核外有1个电子,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③,故C说法不正确;
D、②的最外层也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稳定,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2. 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B. 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干燥剂的作用是使试管里没有水分
C. 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
D. 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③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①中的铁钉生锈,另外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钙具有吸水性,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乙处铁钉最易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④中铁钉接触到的是纯氧气,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 小题,共28 分。)
13. 【科普阅读】杭州努力打造“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材料1:开幕式主火炬使用燃料甲醇()可在常温常压下运输和使用,具有安全高效、排放相对清洁的特点。利用绿氢(经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与烟气集得到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催化、高温的条件下可制得甲醇和水,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绿色甲醇燃料制备。
材料2:会场通过 TD-LIF仪器(全球仅两台) 监测到对PM2.5、臭氧生成起关键作用的氮化合物。后期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区域减排效果,还可以找出影响本地区PM2.5 和臭氧的生成机制,为未来协同控制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1)制绿氢的过程中需要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2)选用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写一条) ,写出氢气和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PM2.5在空气中含量越________(填“高”或“低”),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4)TD-LIF 仪器发挥的作用有________(多选, 填字母)。
a. 评估区域减排效果
b. 吸收PM2.5和臭氧
c.有助于未来协同控制政策的制定
【答案】13. ①. 电 ②. 温室效应加剧
14. ①. 缓解温室效应(答案合理即可) ②.
15. 高 16. ac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绿氢的过程中需要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故填:电;温室效应加剧。
【小问2详解】
甲醇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制得,可缓解温室效应,减少环境污染,可补充和部分替代化石燃料,缓解能源紧张局势,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有害气体相对较少;
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催化、高温的条件下可制得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缓解温室效应(答案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PM2.5在空气中含量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故填:高。
【小问4详解】
a. 由材料2可知,TD-LIF 仪器可监测到对PM2.5、臭氧生成起关键作用的氮化合物,后期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区域减排效果,故a正确;
b. 由材料2可知,TD-LIF 仪器不能 吸收PM2.5和臭氧,故b错误;
c.由材料2可知,TD-LIF 仪器可以找出影响本地区PM2.5 和臭氧的生成机制,为未来协同控制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故c正确。
故选:ac。
14. 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图1所示,该制氧机通过A、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和。
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1)反应仓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2)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从图2中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AB##BA
(2)在导管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证明为氧气
(3) ①. B ②. C或E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仓中H2O2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降低氧气温度,故选:AB;
【小问2详解】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在导管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证明为氧气;
【小问3详解】
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则应选B固液反应常温型装置,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可以是C或E。
15. 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是金属的回收利用。校园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从废阳电子产品回收铜和银的流程如下。
(注:不考虑固体物质表面残留其他液体)
(1)步骤I、Ⅱ、Ⅲ均用到过滤操作,其中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步骤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任写一个)。
(3)步骤Ⅱ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为增添科技节活动的创新氛围,特取少量溶液乙与溶液丙混合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是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_____。
【答案】(1)引流 (2)##
(3)置换反应 (4)铜、铁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小问2详解】
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铝>氢>铜>银,则镁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固体中的成分为铜和银,步骤Ⅱ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4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溶液乙中的溶质为硝酸铜,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则溶液丙为硝酸亚铁,将溶液乙与溶液丙混合,加入一定量的锌,锌先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而硝酸亚铁显浅绿色,硝酸铜显蓝色,由于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是无色,则说明硝酸铜和硝酸亚铁完全反应,但由于不确定锌是否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可能含有锌。
16.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1)猜想一:该气体为;
猜想二:该气体为;
猜想三:__________。
【实验探究】
(2)请完成下列表格。
【反思评价】
(3)同学:方案1的操作有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
(4)老师: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
(5)若取氯酸钾(mg)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呈现紫红色。通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二氧化锰参与了该化学反应过程,则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得到的氧气质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单独分解mg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
(6)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称量得出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__________。
【答案】16. 该气体为和的混合物
17.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色
18. 利用排水法收集
19. 氧气是无味的气体
20. ①. ②. 小于
21. 化学性质不变以及能够改变反应速率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猜想一和猜想二可知,则该气体也可能为和的混合物,故填:该气体为和的混合物;
【小问2详解】
方案Ⅱ:实验结论是猜想三成立,即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填: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色;
【小问3详解】
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方案Ⅰ的操作有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之处是氯气能溶于水,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即使产生氯气也会被溶解,故填:利用排水法收集;
【小问4详解】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而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因此通过闻气味就可以排除猜想一,故填:氧气是无味的气体;
【小问5详解】
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混合加热后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呈现紫红色,说明生成了高锰酸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高锰酸钾、氯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氯酸钾中的氧只有转变为了氧气,所以该反应得到的氧气质量小于单独分解mg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故填:;小于;
【小问6详解】
催化剂是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因此除了证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外,还需证明其化学性质不变以及能够改变反应速率,故填:化学性质不变以及能够改变反应速率。
17.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所需氧气一部分在空间站上通过电解水来获取。
(1)计算通过电解水制取96g氧气,同时得到氢气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2)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下列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B. 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水
C. 氧气化学性质较活泼,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D. 碳棒吸附氧气能力比吸附氢气能力强
【答案】17. 解:设制取96g氧气,同时得到氢气的质量为x
答:制取96g氧气,同时得到氢气的质量为12g。 18. ACD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程见答案;
【小问2详解】
A、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选项正确;
B、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氧气在正极生成,氢气在负极生成,故氧气与氢气不可能重新生成水,猜想不合理,选项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碳能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发生了反应,选项正确;
D、碳棒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可能会吸附一部分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ACD。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中的
将气体点燃
B
鉴别空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
鉴别铁丝和铜丝
观察颜色
D
除去硬水中可溶性杂质
蒸馏
A. 守恒观
B. 能量观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C. 微粒观
D. 分类观
①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化合物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气体,分别标号A、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气体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气体中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一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气体,分别标号A、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气体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气体中
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份开学摸底调研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份开学摸底调研化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2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份开学摸底调研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