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3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1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31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概述]
说明文的中心任务是使读者“有所知”,据此可以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内核——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认知。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查方式]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
2、文章说明了xx事物的哪些特征?
3、本文(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4、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标题。
……
★[技巧点拨]
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
1、文体辨别法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语文课本基本篇目中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松鼠》、《中国石拱桥》等七篇,属于事理说明文的有《死海不死》、《天气陛下》等六篇。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还可以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发现;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不是直接写出,而是要概括归纳可以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不是死海不死而是死海不死的原因。
2 、分析标题法
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3、抓关键句
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有些说明文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总括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挖掘出来。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第三、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01-2022年昆明市]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的古桥
①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最早或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②云南山多河多,境内有大小河流800多条。千百年来,云南人发挥聪明才智,在大江大河上造桥,在穿越悬崖绝壁的激流上建桥,书写了云南古代交通的辉煌。
③云南古桥___________,而且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价值。
④早在隋末唐初,金沙江上建成的塔城铁桥,连通了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古道。可惜,这座被称为“万里长江上最早的桥梁”现仅存遗址。而长江现存最古老的铁链桥,是位于丽江至永胜间的金龙桥。在《徐霞客游记》中,寻甸的七星桥、安宁的永安桥、宾川的南薰桥等都被着力描写或赞誉过。这些古桥,有的至今仍在使用,有的则只留在记载中了。
⑤茅以昇先生认为,桥梁可分为梁、拱、吊三种类型。云南的古桥,三种类型都有。始建于1301年的禄丰县五马桥,经多次重修,至清代时为石墩木梁桥,是云南梁式桥的代表之一。它曾是检查私盐的关卡,在云南古代盐运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⑥建水的双龙桥是拱式桥的杰出代表,于清乾隆年间始建,清道光年间扩建。扩建后的双龙桥桥长148米,桥面高9米,有17个桥孔,是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的多孔联拱桥。从远处望去,17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倒映在水天一色之中。桥上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阁楼楼中有楼,檐外有檐,雕琢精美。2003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中国古桥——拱桥》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一枚是建水双龙桥,另外三枚是北京卢沟桥、苏州枫桥和河南小商桥,这充分体现了双龙桥在我国古桥中的重要地位。
⑦霁虹桥是云南古桥中吊式桥的典型代表,位于大理永平县和保山市隆阳区之间的澜沧江上。霁虹桥于东汉永平年间始建,初为藤篾桥。明成化十一年霁虹桥被改建为铁索吊桥,比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的四川泸定桥早建成二百多年。该桥全长113米,桥宽3.7米,由18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悬崖上,其中16根为承重底索,2根为扶手索。桥的西岸是悬崖,东岸是险峰,下面是滔滔江水,十分险峻。桥西岸崖壁上刻有“西南第一桥”“要塞天成”“沧水飞虹”等30余幅历代名人题刻。这座桥也是云南古桥中历代诗人赋诗最多的一座。可惜,霁虹桥于1986年毁于特大洪水。据《保山地区交通志》记载,霁虹桥被毁前是云、贵、川、藏、陕五省区铁索桥中最古老、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桥梁,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⑧此外,云南大地上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溜索和被称为“原始斜拉桥”的藤桥。这些桥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⑨桥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古桥一般有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价值、结构传力与构筑技术价值以及观赏审美价值。云南的一些桥梁具有其中一种或两种价值,而位于屏边五家寨的人字桥兼有三种价值。人字桥是滇越铁路桥梁建筑的精华所在,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曾与河北赵州桥一起列入《世界名桥史》。
⑩云南大地上的古桥,或雄伟壮阔,或小巧玲珑,或精雕细琢,或古朴随意。它们渗透了建造者的智慧,既是宝贵的交通遗产,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节选自《云南古桥前世今生》,有删改)
13. 请在选文第③段横线上补出恰当的语句,使该段总领下文。
14. 选文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 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早在隋末唐初,金沙江上建成的塔城铁桥,连通了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古道,现仅存遗址。
B. 茅以昇认为桥梁可分为梁、拱、吊三种类型。禄丰五马桥属于梁式桥,建水双龙桥属于拱式桥。
C. 第⑨段加点词“之一”用得很准确,说明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有多种,桥梁只是其中的一种。
D.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云南的古桥,作者行文时按照古桥修建的时间先后逐一进行说明,条理很清晰。
16. 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
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宾川南薰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上建有牌楼,桥廊装饰精美华丽。红军长征时曾在此激战,并在桥附近留下标语。
【材料二】
由于材料的原因,一般石桥较为耐久,留存年代较为久远。但木桥、索桥破损较为严重,竹桥、藤索桥就更惨不忍睹。
【材料三】
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中有一段关于赵州桥的文字:“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桥又恢复了青春。”
【答案】13.(2分)不仅历史悠久(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
14.(3分)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列举了“148米”“9米”“17个”三个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双龙桥是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的多孔联拱桥。(2分)
15.(2分)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通读全文可知,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云南的古桥,行文时作者先概述了云南古桥的悠久历史,继而通过塔城铁桥、金龙桥、五马桥、双龙桥、霁虹桥、溜索、藤桥、人字桥等说明云南古桥的类型多样,最后点明云南古桥的重要价值,运用了逻辑顺序。故D项“按照古桥修建的时间先后逐一进行说明”表述有误。
16(3分)古桥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古桥的现状令人担忧,我们应重视对古桥的维修和保护。
★[02-2022年安徽省]【二】(17分)
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追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10.材料一第一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4分)
11.请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4分)
12.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瀕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9.(3 分)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作答时,可先逐项与原文比对,然后判断其是否符合文意。根据材料-第一段“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性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可知,A项中“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表述有误。
10.(4分)示例:打比方,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列数字“可达32米”“可达5.4吨”,准确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作比较,把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的作比较,突出了亚洲象记忆力超强的特点。(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作答时,首先要了解常用说明方法及其特征,然后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判断,最后结合说明方法的一般特征及材料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首句将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第二句列举“3.2米”“5.4吨”等具体数字,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准确严谨;第三句将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的进行比较,突出了亚洲象的记忆力之强。考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1.(4分)首先指出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巨大贡献,接着点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所遵循的理念,然后介绍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最后列举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首先阅读材料四,明确每段说明的内容。第一段概述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全球性挑战,并指出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巨大贡献;第二段从思想、理念方面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第三段介绍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第四段列举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然后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逻辑关系的词语将每段的说明内容串起来,使答案条理清晰。
12.(6分)(1)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2)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3)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解决人象冲突问题。(4)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阅读拓展。作答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提建议要依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二是要有可行性。针对材料一第二段提到的“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可提出“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解决人象冲突问题”的建议;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提出“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的建议;针对材料三“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可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的建议。考生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03-2022年海南省]阅读下面选文和链接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海岛绿色生命线
①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点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被称为“海岸绿色长城”“海岛绿色卫士”,是海南岛生命家园的天然屏障。
②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乐东、东方一带时常风沙弥漫,患沙眼病、红眼病的村民占90%。20世纪50年代,文昌市翁田镇因无海防林庇护,流沙侵入12公里,到处是“三天烈日冒烟,一场暴雨沙埋田”的景象,每年淹没耕地超过百亩……
③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④海南是我国台风和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省份。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以巅峰强度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我省多个市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据我省专家预算,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⑤海防林被称为沿海地带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命线。但我省现有的海防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功能差。有专家建议,在现有的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抗风能力强,耐盐碱的椰树,变单纯的海防林为融生态、经济与景观为一体。这样既能增加沿海防护林带的防风功力,又能闯出一条美化海岸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⑥海防林,是海岛家园生生不息、绿色长驻的生命线。
(节选自《海之南》作者侯小健,有删改)
【链接材料一】
2022年4月18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晒出了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成绩单”。“成绩单”表明: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链接材料二】
2022年新年第一天,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在央视播出,见证了中国生态的改善,受到广泛好评。看了纪录片后,海南网友感言: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引述资料说,几十年来海南大力营造海防林,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17. 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
18.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说明了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的作用,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B. 本文说明对象是海防林,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C. 文章说明了海防林的作用,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
D.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指沿海岸种植起防护作用的林带,是海岛绿色生命线。
19. 【链接材料一】这份“成绩单”中,海南有什么表现?请从选文中提取信息回答。
20. 【链接材料二】和选文第③段都选用了相同的材料,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体特征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7.(2分)“基本”是大体上的意思,表明这一情况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评分标准:词语解释正确给1分,分析效果恰当给1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主要从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两个方面来分析。“基本”从范围上进行了限制,说明解放前海南岛无海防林这一情况不是绝对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18.(2分)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A项,阅读选文可知,该项对海防林作用的表述不完整,且说明时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B项,第①段给出了海防林的概念,且结合第⑤段可知,本文说明对象海防林,不但包括木麻黄海防林,还包括在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椰树的海防林,故该项“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表述有误。C项,根据第④段“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可知,海防林并不能完全保护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该项表述过于绝对。答案选 D。
19.(2分)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评分标准:提取信息准确即可给2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提取。【链接材料一】中已经展示了“成绩单”的部分信息,即“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正从蓝图变为现实”。阅读选文可知,第⑤段“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即本题答案。
20.(4分)选文引用材料的目的是说明,是用举例子或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海防林能有效抵御风沙侵袭这一重要作用;【链接材料二】中引用相同的材料是作为论据,论证网友所提出的“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这一观点。
评分标准:明确材料在不同文体中的正确作用给2分,分析恰当给2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作用的分析和探究。题干提示“结合文体特征”,故作答时,首先判断选文和【链接材料二】的文体。分析可知,选文为说明文;【链接材料二】为一段评论性文字。分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可知,其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防林能有效抵御风沙侵袭;分析【链接材料二】的画线句可知,其是为了论证网友“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的观点,是作为论据存在的。考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找准说明对象判断方法
①看标题。标题有提示性,事物说明文,有时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②抓关键句。开头总起句、结尾总结句、中心句,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
③抓反复出现的词语。
答题模板: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或文章介绍了……(对象)的……(内容)。
[答题思路]
①审题:明确信息在文中的范围。
②看题目:标题中对说明对象的限制词,常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抓关键词句:如段落首尾句、中心句。
④材料分析法:整体感知全文,分析材料间的意义和联系,综合归纳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⑤分析段意:由段意归纳整合“特征”。
⑥答案形成后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无遗漏要点。
答题格式:xx的特征是……(分条罗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6 说明文阅读之句段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6说明文阅读之句段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36说明文阅读之句段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35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5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35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36 说明文阅读之句段作用-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6说明文阅读之句段作用-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36说明文阅读之句段作用-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