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第1页
    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第2页
    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第3页
    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第4页
    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第5页
    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第6页
    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第7页
    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第8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23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文艺复兴,歌颂人的伟大,文艺复兴对宗教的态度,代表及主张,拓展启蒙与中国,大家如何看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向分析三次思想解放的内涵,对资本主义发展及社会转型的影响是命题主要方向,同时重视西方思想解放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上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根据材料就所学知识思考:1.这层“共同的纱幕”指的是什么?2.这层纱幕的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事件?3.为什么这层纱幕的烟消云散最先是在意大利?
    1.概念:14-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 2.实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反基督教神权统治、反封建)
    3.背景: ①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拥有 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③人才因素: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④地理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中海贸易的特殊地位。 ⑤直接原因: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是文艺复兴兴起的重要条件。 ⑥社会原因:黑死病的流行,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⑦科技原因:印刷术、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4.精神内核:人文主义(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实社会的幸福生活;(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5.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
    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日常行为方式文明化
    (1)从14-15C意大利传播到16C欧洲其他国家
    (2)从文学艺术到自然科学等多领域
    1.【2021广东.12】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土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 )A.理性主义的产生 B.人文主义的兴起C.宗教改革的开始 D.浪漫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的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的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们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积极: ①经济:推动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政治:激发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③思想: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 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开展。④文化:推动教育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消极: ①个人: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功利主义)和社会混乱。②阶级: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中,没有广泛群众基础。
    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请你总结一下文艺复兴的影响有哪些?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一个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虔诚信教的父亲答:“她们是祸水,叫绿鹅”。儿子却说:“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十日谈》
    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趋势:本能到理性,质朴到高雅
    思考:人文主义者对人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2021·河北高考·12】意大利人阿尔贝蒂(1404—1472年)在《论绘画》中写道:“我不知道完美的绘画作品在镜子里看起来是如何优秀;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每一个缺点在镜子里看起来格外明显。因此,取自自然中的作品应该根据镜子的建议加以修正。”这表明,当时( )A.艺术创作注重展现内心世界 B.现实主义画派渐趋成熟C.绘画技法追求光和色的结合 D.理性意识影响艺术发展
    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们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但创作了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你能谈谈他们对宗教持有的态度吗?
    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他们反对天主教会禁欲苦行,但不反对信仰上帝,只是利用宗教表达自己的诉求,它反对的是神性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人)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 ——王军、徐秀云:《意大利文学史》
    3.(2022·全国乙卷高考·33)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4.(2022·湖北高考·12)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 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命题点:文艺复兴催生民族意识
    5.(2022·江苏高考·13)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A.追求经济利益 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C.重视现实世界 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
    6.(2021·重庆高考·11)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 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 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
    7.(2021·湖北高考·12)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A.禁欲观念的消亡 B.实用主义的流行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启蒙思想的传播
    8.(2022.1·浙江高考·17)据载,在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的设计竞赛中失利后,布鲁内列斯奇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积极投入大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有建筑师追述,布鲁内列斯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重新发现了古迹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袭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建筑革命 ②文艺复兴建筑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③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 ④布鲁内列斯奇的事迹彰显了人类的勤勉和力量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2020·全国卷Ⅰ·33)16 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 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 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 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10.(2020·全国卷Ⅱ·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材料:自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使各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一个强大的政府作为自己对外贸易竞争时的坚强后盾,因此,他们激烈地反对封建割据,尽力支持统一的王权政府。教会在欧洲拥有大量土地,是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矛头就必然指向教会,王权的加强势必削弱教权。另一方面,教会内部争权夺利,教权分裂,神职人中腐化。欧洲各国陆续摆脱教廷控制之后,教廷收入锐减,而教皇的挥霍却有增无减。为维持教廷的庞大开支,教皇只好用各种手段来加重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削弱与掠夺,于是,封建割据的德国就成为他宰割的主要对象。……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不断壮大,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德国社会各阶层分别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教廷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唐逸:《基督教史》
    深层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统一的市场;民族国家王权与教权矛盾由来已久;教会内部腐败;德意志地区成为教会剥削的主要对象;德意志地区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①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②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继德意志之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1.【2022·重庆高考·12】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政治运动。
    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东正教(拜占庭帝国、沙皇俄国)
    (1)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经济: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3)政治:沉重打击教会势力,强化了王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4)带有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宗教纷争不断。
    【史论形成】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承认神的承认神的存在,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
    肯定人的伟大、人的价值与尊严,否定神
    更多地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更为广泛
    主要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
    借助《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借助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以另一个权威取代罗马教皇的权威。
    主张信仰与思想自由,容忍异教文化
    材料一 (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7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
    (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 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术的应用。
    (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 改革。 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
    3.(2017·天津高考·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2.(2018·江苏卷·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4.(2019·全国新课标卷Ⅲ·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5.(2016·海南高考·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6.(2020·全国Ⅲ卷高考·32)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7.(2021·山东高考·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医学(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影响:1.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3.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2022·广东高考·11)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迪生 D.伽利略
    2.(2021·江苏高考·13)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正如他编撰其他一切著作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这反应出,在当时英国( )A.道德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 B.牛顿力学体系影响广泛C.文学创作已转向现实主义 D.生物进化思想深入人心
    1.概念: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2.背景:①思想: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可以说,“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逻辑延伸,或说是它们不可缺少、也不可避免的“篇”。 … …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的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神学羁绊、积累的必然结果。——齐思和等主编《世界史》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倡导“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劳动是财富源泉和衡量价值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共同点:人的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相信社会将趋于完美;提出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柏克《法国革命论》
    ①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政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③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
    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民主、自由、平等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拥有生命! ---达·芬奇 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福。 ---彼得拉克
    从“史料实证”分析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如果一个人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只有在法律和社会契约允许的范围内,在政府的统治下,公民才会是真正自由的,安全的,一个公民可以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鸠
    思考: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历时500年,他们都是资本主义历史的产物,强调人的价值是它们的共性。启蒙思想家接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旗帜,又在上面添加了‘理性’字样。这两者之间历史的联系、逻辑的发展是十分清晰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
    直指专制主义、封建等级、教权主义
    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史学、文学、美学等各个方面
    抛弃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文艺复兴仅仅只是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还更是“创出新生”?
    材料1: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互联网对《威尼斯商人》的简介
    材料2:实际上“文艺复兴”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外延非常宽。它是一种包括文化的各个方面——这个文化也是宽泛意思的,就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一个复兴。它带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这个时代的精神同以前大大不同。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这个时代是属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时代,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创造财富和现世的幸福,但这是与中世界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相冲突的,故而借由“再生”实现“新生”。
    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所以文艺复兴不仅仅是对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
    中国的专制主义,虽然曾经愿意给自己带上锁链,但都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白己,从而变得更加凶暴。 ——孟德斯鸠评价中国
    康雍乾以道德来治理天下,这便是开明君主制的一个典范。科举制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谩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评价中国
    吾人皆知,启蒙时期之哲学家,皆深固有感于孔子之学说。——李约瑟
    1.中国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启蒙运动。
    2.不一定真正了解中国文化。
    3.借中国文化宣传自身主张。
    1.【2023·浙江高考·18】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从历史解释角度看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对人类社会: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影响: 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民主、自由、平等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选择性必修3)
    虽然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但它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018·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其他情节:宗教信仰、黑奴贸易等等)
    3.(2020.1·浙江高考·17)1753年,法国第戎学院举行题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的征文比赛。受到该题目的刺激和启发,有思想家说:“学院竟然有此胆量提出”,“我即刻着手探讨了”。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撰写的作品是(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C.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D.赫背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2.(2021.1·浙江高考·17)一位启蒙思想家论证了人民的革命权,提出了“多数原则”,认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同意即可被视为全体人民的同意,政府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管理国家——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础。这位思想家( )A.创立了自然神论 B.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影响了英国等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
    5.(2020·山东高考·11)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4.(2022·山东高考·12)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8.(2016·上海高考·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6.(2021·湖南高考·13)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 伏尔泰的观点( )A.体现历史进步的信念 B.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C.强调历史的延续不断 D.反映启蒙运动天赋人权思想
    7.(2020·上海高考·12)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人民让渡的权利,这一观点反映了何种思想?( )A.社会契约 B.人文主义 C.唯物主义 D.开明专制

    相关课件

    第29讲 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5届高考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29讲 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5届高考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9讲思想解放运动,考情扫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封建+教会,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21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课时21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集训·命题前瞻,热考主题·技法有招,主干知识·多维拓展,文艺复兴1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人文主义,禁欲主义,发展历程,封建秩序,人人平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0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江苏版):

    这是一份第30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江苏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考点定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主题一,古希腊罗马,禁欲主义,现世社会,成就1意大利,达·芬奇,哈姆雷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