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80,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Zn-6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化学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密度上不同的物质
D.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密度上不同的物质也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如冰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 蒸发溶剂B. 升高温度C. 降低温度D. 加入KNO3固体
【答案】B
【解析】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元/份【详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把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升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此法不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B。
3.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C. 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D. 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着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B. 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 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 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加热时液体易冲出,故选项A说法错误;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否则易污染药品,故选项B说法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否则易引起灯内酒精的燃烧,导致火灾或爆炸发生,故选项C说法错误;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5.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调查和搜集资料得知,可以通过:①煮沸;②吸附;③过滤;④沉降(加明矾)等步骤对黄河水进行净化,合理的顺序是
A. ③①②④B. ②④③①C. ④③①②D. ④③②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黄河水进行净化,可以先加明矾使难溶于水的大颗粒杂质沉降,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再加入活性炭等吸附可溶性杂质,再通过煮沸得到纯净水;
故选:D。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盐水B. 海水C. 冰水D. 雨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详解】A、盐水中含有盐和水,属于混合物;
B、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D、雨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7. 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分子的体积很小D. 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A。
8. 浓硝酸和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4HNO3 = Zn(NO3)2 + 2H2O + 2X↑,则X为
A. H2B. NH3C. NOD. NO2
【答案】D
【解析】
【详解】原子的个数在化学变化前后不发生变化。
X的系数(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X应为NO2。D项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来推导未知的化学式。
9.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 反应物与生成物B. 反应条件C. 反应快慢D.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等号上边的是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故选项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 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B. +1C. +3D. +5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磷酸钾(K3PO4)。其中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1*3+X+(-2)*4=0解得X=+5.故选D.
考点:化合价
11. 肉毒碱(C7H15NO3)被认为是“最佳减肥营养素”,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为161g
B. 氢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质量分数
C. 含有臭氧(O3)
D. 分子中C、H、O、N质量比为84:15:48:14
【答案】D
【解析】
【详解】A、肉毒碱(C7H15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1×15+14+16×3=161,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A错误;
B、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00%≈93.2%,氮元素质量分数为×100%≈87.0%,所以氢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氮元素质量分数,故B错误;
C、肉毒碱(C7H15NO3)中含有氧元素,一个肉毒碱(C7H15NO3)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但是没有臭氧,臭氧是单质,故C错误;
D、分子中C、H、O、N质量比为84:15:48:14,故D正确。
故选D。
12. 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
A. CO最多,H2最少B. H2最多,CH4最少
C. H2最多,CO最少D. CH4最多,CO最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可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比为1:8即7:56;甲烷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1:4即7:28;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7:4 。所以氢气的需氧气的质量最多,一氧化碳的需氧气的质量最少,故选C。
13.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空气的成分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是( )
A. 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B. 用实验方法制得了氧气
C. 发现了空气中存在稀有气体
D. 准确测定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A、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A选项符合题意;
B、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里斯特利较早的用实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最发现了空气中存在氩气,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各成分准确的体积分数是近年来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4.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关于这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是反应物,b、c是生成物B. d可能是催化剂
C. 反应后a的质量为3.4 gD. a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表中a待测出的数据为1.6g,然后根据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表中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c为反应物,分别参加了1.8g、1.6g,a为生成物,生成了3.4g,且一定是化合物。d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
15. 下列化学反应中,是氧化反应而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A. 氢气+氧气→水B. 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C. 过氧化氢→水+氧气D.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石蜡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31分)
16. 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水是由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时,该粒子是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__。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______。
【答案】(1) ①. 原子 ②. 分子 ③. 离子
(2) ①. 10 ②. 阴离子 ③. O2-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属铁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填原子;
水是由水分子,故填分子;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填离子。
小问2详解】
①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当a=2+8=10时,该粒子是原子,故填10。
②当a等于8时,该粒子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是阴离子,故填阴离子;
当a等于8时,该微粒属于氧元素,微粒是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的氧离子,其符号为O2-,故填O2-。
【小问3详解】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走进实验室时,氯化氢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处使人闻到了这种气味,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7. 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种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请填空
(1)100g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为______;
(2)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1)15g (2)5%
(3)10%
【解析】
【小问1详解】
100g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100g×15%=15g。
【小问2详解】
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5%。
【小问3详解】
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
【点睛】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若已知等式中任意两个量可计算第三个量。
18. 下图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请用物质类别、变化类型和具体物质名称填空。
物质类别:①______,②______。
变化类型:③______。
物质名称:④______,⑤______。
【答案】 ①. 纯净物 ②. 单质 ③. 化学变化 ④. 铁(合理即可) ⑤. 水(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分离得到纯净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①为纯净物,②为单质;
化合物和单质是不同的纯净物,它们之间转化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③为化学变化;
单质的例子很多,如氧气、氮气、红磷、铁等,化合物的例子也很多,如水、氯酸钾等。
19. 过滤操作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1)其中“二低”是指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若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2)过滤好的水注入水电解器装置中(如下图),连接直流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a管中产生气体和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 ①. 滤纸的边缘一定要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②. 引流 ③. 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 ①. 2:1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b玻璃管口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可溶性杂质的一种方法,其要领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过滤纸用蒸馏水润湿后紧贴在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一定要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的是盛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故填 :滤纸的边缘一定要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引流、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小问2详解】
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a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b玻璃管口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填:2: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b玻璃管口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0. 浓硫酸具有______性和强烈的______性,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______沿器壁慢慢注入______中,并不断搅拌。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变光亮,其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有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①. 吸水 ②. 腐蚀 ③. 浓硫酸 ④. 水 ⑤. 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
【详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作干燥剂,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填吸水,腐蚀;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填浓硫酸,水;
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9分)
21. 为探究燃烧条件,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__,③水下的白磷______。
(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溶液,B装置中发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将B装置产生的气体通入C中,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______和______。
【答案】21 ①. 不燃烧 ②. 燃烧 ③. 不燃烧
22. ①. 锥形瓶 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 ④. 催化作用(合理即可)
23. ①. 氧气(或空气) ②. 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最多只有80℃,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
②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近似为80℃,已满足燃烧所需要的40℃,并且处于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充分,达到了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③水下白磷,处于水中的白磷不能和氧气接触,不满足燃烧的条件;
【小问2详解】
a是锥形瓶;
装置连接完成后,要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防止装置的连接处漏气而使实验失败;
B中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氧气的速率;
【小问3详解】
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进行对比,可以知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白磷比较,可以发现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故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2.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c ②.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 ③.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④.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⑤. Ca(OH)2+CO2=CaCO3↓+H2O ⑥. 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⑦. 密度比空气大 ⑧. 不能燃烧 ⑨. 不支持燃烧
【解析】
【详解】(1)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用排水法收集。利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导管a与c相连。
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E瓶b端管口。如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反之二氧化碳未收集满。
(2)装置A中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进入B中,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从而使紫色石蕊由紫色变为红色。
(3)将AC连接,即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往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为Ca(OH)2]中。二者反应可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D中,由于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的化学性质,可使蜡烛熄灭;因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因此蜡烛会由下至上熄灭。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以及与水、石灰水反应等知识,还考查了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的原因。
四、计算与分析题
23. 把6.5g含杂质(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的锌粒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待反应停止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0.1g。求:
(1)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2)这种锌粒中含锌的质量分数。
【答案】23. 由题意可知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0.1g为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3.25g。
24. 这种锌粒中含锌的质量分数=。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0.1g为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锌与氢气的质量关系可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过程见答案。
【小问2详解】
这种锌粒中含锌的质量分数=,过程见答案。原子种类
反应前原子个数
反应后原子个数
2X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Zn
1
1
0
N
4
2
2
H
4
4
0
O
12
8
4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5.0
1.2
2.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3.0
3.6
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1,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浓硝酸和锌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5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