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人表达情感最独具特色的方式。下列诗句所描述的过程明显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2.2022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违背该主题的是( )
A.推广用煤发电B.大力植树造林C.垃圾分类处理D.使用清洁能源
3.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闻气体气味
C.过滤D.读液体体积
4.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过氧化氢溶液B.石灰石C.自来水D.冰水混合物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空气中的氮气,能充入食品袋中用于食品防腐
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物指数的气体主要包括、、等
D.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7.下面是从小华同学笔记中摘录的部分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氯化锌:B.3个铁离子:
C.2个氮分子:2ND.镁离子:
8.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该反应前后共有两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AC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9.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分别观察颜色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分别闻气体的气味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10.长时间剧烈运动,人体会产生乳酸(化学式为),使肌肉产生酸痛感。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乳酸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乳酸分子
B.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乳酸属于氧化物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作燃料
D.性质:能还原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化学观念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下列有关化学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和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14.小李同学在实验室用5%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后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y表示的是( )
A.二氧化锰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
C.容器中水的质量D.容器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15.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6.4g
B.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二、填空题
16.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
(2)B图所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
(3)C和D两种粒子的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4)B和D两种粒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17.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下图所示。
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固体颗粒可选用_______(填名称)。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玻璃管_______(填“a”或“b”)中的气体能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18.“84”消毒液、溶液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两种消毒剂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取少量84消毒液置于试管中,滴加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
(2)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次氯酸根离子也是一种常见的原子团,其离子符号是_______。
(3)洁厕灵(含)不能和84消毒液混用,否则会产生氯气,引起中毒。反应原理:次氯酸钠与洁厕灵中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和水,请写出次氯酸钠与洁厕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9.乙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电石()制备,制备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根据反应③可推断固体D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若气体C为一氧化碳,则反应②中体现了焦炭的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4)为了测定乙炔的组成,必须准确测得一定质量的乙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现将一定质量的乙炔()完全燃烧,应将生成的气体缓缓通过下图的_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提示:浓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用于吸收水。)
20.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黑色固体单质,C是常用于灭火的气体;D为紫红色固体单质;F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G是一种蓝色溶液。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G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请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__。
2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若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填“a”或“b”)管通入。
(3)比较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_______(填序号)。
A.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都需要用酒精灯加热D.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相同
三、实验题
22.在一节实验课上,某兴趣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展开了探究。
(1)按如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曲线丙对应实验_______(填实验编号)。对比甲和乙可以看出,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到没有气泡产生时,固体仍有剩余,小明对此展开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紫色石蕊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蒸馏水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也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一:盐酸已消耗完; 猜想二:固体中的碳酸钙已消耗完。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有盐酸?
Ⅰ.小丽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观察到溶液_______,说明反应后溶液显酸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
Ⅱ.小明认为小丽的实验不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于是补充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A:考虑生成物_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取该物质加蒸馏水溶解,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
实验B: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将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_______色。
【结论】经过进一步验证,发现溶液中盐酸有剩余,说明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探究二】请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四、计算题
23.实验室有一瓶含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药品,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其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40g样品持续加热,剩余固体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A
解析:A、推广用煤发电,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B、大力植树造林,会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检查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示操作正确;
B、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图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A、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和其他物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解析:A、在空气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袋中用于食品防腐,该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引起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为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减少污染性气体的产生,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答案:A
解析:A、氯化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其化学式为,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镁离子可表示为,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
故选A。
8.答案:C
解析:分析: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变化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原图中有两个未参与反应。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发生改变,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共有两种单质分别为、,故C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C物质与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但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乳酸是由分子构成,则保持乳酸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乳酸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乳酸是由分子构成,乳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乳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两者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
B、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冷凝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正确;
D、没有还原性,难溶于水不和水反应,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浮渣,说明井水为硬水,故选项结论不正确;
B、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质量减少,是因为反应生成的部分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反应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结论不正确;
C、向一个装有干燥面粉的密闭易拉罐内,放入燃着的蜡烛,鼓气,面粉充满易拉罐,罐内发生爆炸,说明面粉具有可燃性,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
D、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试管中不纯净,故选项结论不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和的组成元素相同,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是由水分子构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变”,则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质量逐渐增加,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开始时容器中水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不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过氧化氢的质量逐渐减小到0,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该物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该选项说法正确;
B、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则该物质中含有1.2g碳元素和0.4g氢元素,且由于1.2g+0.4g=1.6g,则该物质中不含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答案:(1)11
(2)三/3
(3)质子数/核电荷数
(4)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2)由图可知,B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该粒子是其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后形成的,故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3)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和D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故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4)质子数=原子序数,B的质子数为13,13号元素是铝元素,B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铝离子,D的质子数为17,17号元素是氯元素,D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氯离子,故B和D两种粒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
17.答案:(1)活性炭
(2)a;氢元素和氧元素;分子
(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则吸附罐中固体颗粒可选用活性炭,故填:活性炭;
(2)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分析,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因此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分子,故填:a;氢元素和氧元素;分子;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利用水蒸发时吸热来降低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8.答案:(1)
(2)+1;
(3)
解析:(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化学式为。
(2)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2)=0,解得x=+1;
由于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次氯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次氯酸根的符号为。
(3)次氯酸钠与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答案:(1)分解
(2)、O
(3)还原
(4)乙
解析:分析: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A)、二氧化碳(B);氧化钙与焦炭在2000℃的条件下生成碳化钙和气体C;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固体D和乙炔。
(1)反应①为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2)反应③为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D和乙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可知固体D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O。
(3)若气体C为一氧化碳,对于焦炭,焦炭为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反应②体现了焦炭的还原性。
(4)假如气体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带出水蒸气,导致乙炔燃烧后测得的生成物中水的质量偏大,故应将生成的气体缓缓通过乙装置。
20.答案:(1);/(合理即可)
(2)
(3)可作燃料(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C是常用的灭火的气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则C为二氧化碳,D为铜;A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A和B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A为碳,B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则E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F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则F为铁;G是一种蓝色溶液,铁与G反应生成铜,则G为可溶性的铜盐,如硫酸铜、氯化铜等,代入检验,推断合理。
(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铜,G可以为硫酸铜或氯化铜等,其化学式分别为、(或,故填:;/(合理即可);
(2)A为碳,C为二氧化碳,反应②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E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填:可作燃料(合理即可)。
21.答案:(1)试管
(2)a
(3)B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若F装置收集氧气,相当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长导管处通入,即从a管通入。
(3)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选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发生装置不同,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都可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用酒精灯加热,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需要用酒精灯加热,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为二氧化锰,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成分不同,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气体制取,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
22.答案:(1)A;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2)变为红色;氯化钙/;红;没有气泡产生
解析:(1)根据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图中丙对应实验A;对比甲和乙可以看出,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Ⅰ.猜想一不成立,则说明含有盐酸,故小丽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显酸性;
实验A:考虑生成物氯化钙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取该物质加蒸馏水溶解,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
实验B: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将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要设计实验证明探究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可以取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盐酸,观察到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固体中的碳酸钙已经消耗完。
23.答案:(1)3.2
(2)79%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则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
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答: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79%。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变化
结论
A
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产生大量浮渣
井水为软水
B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
质量减少
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向一个装有干燥面粉的密闭易拉罐内,放入燃着的蜡烛,鼓气
罐内发生爆炸
面粉具有可燃性
D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纯净
实验编号
药品
A
块状大理石、7%溶液
B
块状大理石、7%溶液
C
大理石粉末、7%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剩余固体滴加盐酸
_______。
猜想二成立:固体中的碳酸钙已消耗完
湖南省张家市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张家市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金属中导电、导热性最好的是,引起煤气中毒的物质是,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关于CO和CO2比较,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九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九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深圳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