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3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的演化

    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3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的演化第1页
    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3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的演化第2页
    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3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的演化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3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的演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3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的演化,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10月9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北纬41.89度,东经82.26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结合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①圈层B.②圈层
    C.③圈层D.④圈层
    2.图中地球各圈层的特征是( )
    A.①圈层底部密度最大
    B.②圈层厚度均匀
    C.③圈层是最活跃的圈层
    D.④圈层是地壳的一部分
    由震中向外传播的地震波可以被设在远离震中的地震检波器记录下来。多年以来,无数次地震的地震波传播到世界各地所花的时间,都被检波器记录了下来,构成了时距曲线(图1)。图2为地表四大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图1
    图2
    3.图1中曲线①②代表横波和纵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横波,传播速度慢
    B.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
    C.①为横波,传播速度快
    D.①为纵波,传播速度慢
    4.地震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对甲圈层造成的影响最大
    B.地震对乙圈层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其分布
    C.丙圈层生物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D.地震主要发生在软流层所在的丁圈层中
    北京时间2023年3月2日12时40分,墨西哥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1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①B.②
    C.③D.④
    6.当该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向地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后波速变化是( )
    A.横波波速完全消失、纵波波速下降
    B.横波波速增加、纵波波速增加
    C.横波波速下降、纵波波速下降
    D.横波波速下降、纵波波速增加
    (2023·浙江湖州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1月26日3时49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据此完成7~8题。
    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B.上地幔
    C.下地幔D.地核
    8.此次地震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传播速度( )
    A.变慢B.先快后慢
    C.变快D.先慢后快
    科学家通过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下面两图为横波和纵波穿过地球内部的传播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推断图1所示地震波类型及地核所处三态类型( )
    A.横波,固态B.纵波,固态
    C.横波,液态D.纵波,液态
    图1
    图2
    10.图中地核与其相邻圈层的分界面名称为( )
    A.莫霍面B.古登堡面
    C.康拉德面D.雷波蒂面
    下图为寒武纪末期到现在全球海洋动物种类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推测图中距今260百万年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末期B.寒武纪末期
    C.中生代早期D.新生代早期
    12.下列关于地质年代甲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活动强烈,也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
    B.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欧亚大陆雏形形成
    C.裸子植物迅速发展,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D.哺乳动物大发展,发生大规模造山运动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英国古生物学者合作,在浙江省安吉县发现一种约4.5亿年前海洋远古节肢动物——安吉古鲎,它是我国发现最古老的板足鲎类动物。读地质年代示意图(部分),完成13~14题。
    13.安吉古鲎当时生活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宙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14.安吉古鲎化石的发现,可以( )
    A.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
    B.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
    C.促进生物的演化进程
    D.推测当时的自然环境特征
    “金钉子”是确定和识别全球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界线的唯一标志。2011年,我国第十枚“金钉子”——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经过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正式在浙江省江山市确立。据此完成15~16题。
    江山“金钉子”地层
    地层中的化石
    15.该化石中的生物常与珊瑚等动物共生,因此能指示( )
    A.氧化环境B.还原环境
    C.浅海环境D.滨海环境
    16.按“代”的序列,江山“金钉子”地层剖面代表的地质时期( )
    A.恐龙销声匿迹B.出现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盛行D.无脊椎动物盛行
    (2023·浙江温州期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后,地球大气的含氧量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地质时期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石炭纪地球大气含氧量迅速增加,原因最可能是( )
    A.蕨类植物繁盛B.被子植物繁盛
    C.裸子植物繁盛D.藻类生物繁盛
    18.地球演化史中,中生代( )
    A.基本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B.末期原始鱼类全部灭绝
    C.出现距今最近的大冰期
    D.是地质史上重要造煤期
    雁荡山于中生代时期古火山喷发中形成。右图为某学生在雁荡山景区研学时拍摄的“石球”照片,经研究得知,它是由含有气体的岩浆溢出地表后形成的。据此完成19~20题。
    19.与“石球”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圈层是( )
    A.岩石圈B.地壳
    C.地幔D.地核
    20.中生代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
    A.蕨类植物繁盛
    B.重要造煤时期
    C.两栖动物盛行
    D.海洋面积扩张
    小王同学在假期参加地理研学活动,考察了浙西的喀斯特地貌,并在当地的石灰岩中发现了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21~22题。
    21.三叶虫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22.促使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D.海浪作用
    二、双项选择题
    23.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对地球内部进行圈层的划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纵波,乙是横波
    B.②层的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C.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D.图中X处为莫霍面
    贵州省毕节市一村民在河沟边发现了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经地质学家鉴定后,确认为寒武纪时期的三叶虫化石,距今至少三亿年。据此完成第24题。
    24.三叶虫繁盛时期的地质年代代表性动物有( )
    A.鱼类B.两栖类
    C.爬行类D.哺乳类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图1)和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图2),完成25~26题。
    图1
    图2
    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羽羊齿化石出现于③地层
    B.①和②所在时期是重要的成煤期
    C.原始鱼类化石最早出现在④地层
    D.③地层可能出现两栖类化石
    26.对于不同地层所属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层晚期有利于物种交流
    B.②地层时期降水偏多
    C.③地层时期干湿交替
    D.④地层时期裸子植物分布偏北
    优化集训3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的演化
    1~2.1.B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①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应为大气圈;②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应为地壳;③为海洋,应为水圈;④位于莫霍面以下、软流层以上,应为上地幔顶部。材料信息表明,地震发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当地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壳厚度一般厚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9~41千米,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10千米,B符合题意。故选B。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受重力影响,大气主要集中在大气圈(①圈层)底部,因此此处密度最大,A正确;地壳(②圈层)厚度不均,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大陆地壳中,海拔越高地壳越厚,B错误;水圈(③圈层)通过水循环比较活跃,但最活跃的圈层一般是指生物圈,C错误;④圈层为上地幔顶部,D错误。故选A。
    3~4.3.A 4.C 解析 第3题,读图1可知,相同时间①传播的距离较短,说明①传播速度较慢,为横波,故选A。第4题,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地震对大气圈的影响小,A错误;地震对生物圈的影响主要是威胁其生存,B错误;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因此水中的生物只能感受到纵波造成的上下颠簸,C正确;软流层在岩石圈之下,不属于岩石圈,D错误。
    5~6.5.C 6.C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10千米,而陆地的平均地壳厚度为39~41千米,所以该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③为地幔,C正确。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地震波向地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后,横波、纵波速度都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8.7.A 8.C 解析 第7题,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此次地震发生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属于大陆地壳,震源深度11千米,所以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在向下传播时,经过莫霍面时的波速变化是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次地震发生在地壳中,位于地表与莫霍面之间;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是向下传播,波速变化是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10.9.C 10.B 解析 第9题,由已学知识可知,地核为液态,而横波无法穿透液态,故无法穿过地核,因此图1地震波为横波,C正确。故选C。第10题,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故地核与其相邻圈层的分界面名称为古登堡面,B正确。故选B。
    11~12.11.A 12.D 解析 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是距今5.41亿年—2.52亿年,所以图中距今260百万年(即2.6亿年)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末期。故选A。第12题,读图可知,地质年代甲时期距今约50百万年,所属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哺乳动物大发展,发生大规模的造山运动,D对;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等矿藏出现,A错;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B错;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有主要地位,也是主要的成煤期,C错。
    13~14.13.B 14.D 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安吉古鲎生活时期距今约4.5亿年,对应古生代,B正确。故选B。第14题,根据安吉古鲎化石各方面特征以及化石成分来推测当时的自然环境特征,D正确。故选D。
    15~16.15.C 16.D 解析 第15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化石中的生物与珊瑚等共生,珊瑚生活在温暖浅海中,因此该化石可以指示浅海环境,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6题,三叶虫是古生代的物种,恐龙等爬行动物是在中生代盛行,A、C错误。哺乳动物是新生代出现的,B错误。三叶虫是无脊椎动物,江山“金钉子”地层剖面代表的地质时期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盛行,D正确。故选D。
    17~18.17.A 18.D 解析 第17题,结合题图可知,石炭纪属于古生代晚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晚期蕨类植物繁盛,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生代基本形成了现代地貌格局,A错误;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全部灭绝,B错误;新生代出现距今最近的大冰期,C错误;中生代是地质史上重要的造煤期,D正确。故选D。
    19~20.19.C 20.B 解析 第19题,由材料可知,“石球”是由含有气体的岩浆溢出地表后形成的,岩浆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位于地幔,故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圈层是地幔,C符合题意。故选C。第20题,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A错误;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之一,B正确;两栖动物盛行也是晚古生代,C错误;该时期海洋面积未出现明显扩张,D错误。故选B。
    21~22.21.B 22.A 解析 第21题,三叶虫为古生代早期出现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灭绝,因此三叶虫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只能是古生代,B符合题意;元古代还没有出现三叶虫,中生代和新生代时,三叶虫早已经灭绝。故选B。第22题,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促使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作用,与风力作用、冰川作用和海浪作用无关,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3.AB 解析 读图可知,在同一深度,甲的传播速度大于乙,且甲在各圈层都能传播,而乙在约2900千米深处消失,因此甲是纵波,乙是横波,A正确;图中显示,②层中横波不能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慢,该层的物质应呈液态或熔融状态,B正确;①层位于约2900千米深处以上,应包括地壳和地幔,②是外核,③是内核,C错误;地震波向下到达图中X处,横波消失,纵波大幅度降速,且该处位于地表以下约2900千米深处,应为古登堡面,不是接近地表的莫霍面,D错误。故选A、B。
    24.AB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三叶虫生活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代表性动物为海生无脊椎生物,包括鱼类、两栖类。故选A、B。
    25~ 26.AC 解析 第2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羽羊齿化石出现在古生代,两栖类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晚期,所以可能会在③古生代地层中发现这两类化石,A、D正确。①是新生代地层,不是重要的成煤期,B错误。原始鱼类化石最早应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地层,C错误。故选A、D。第2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代晚期的物种种类丰富,物种之间联系密切,A正确。由图可知,中生代降水偏少,B错误。从古生代的二叠纪开始,全球平均降水量曲线开始下降,到中生代三叠纪时,已经比现代偏干,C正确。裸子植物的分布较为广泛,偏北的说法过于绝对,D错误。故选A、C。

    相关试卷

    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9城镇和乡村:

    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9城镇和乡村,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13地理实践力:

    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13地理实践力,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8人口与地理环境:

    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8人口与地理环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