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88038/0-17086831314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88038/0-17086831314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88038/0-17086831315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88038/0-170868313152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88038/0-170868313156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88038/0-170868313158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88038/0-170868313160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88038/0-170868313163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课课件ppt
展开最初,人们设计电烤炉时按常规思路, 热源在下,食物在上。但肉类食物烤熟后, 往下滴油,弄得电炉丝上油渍斑斑,电烤炉内烟雾滚滚。后来,人们打破这种常规的结构模式,将热源设计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问题就解决了。 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逆向思维方法解决。
事物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聚焦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便可以发现哪些问题是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解决的。比如:夏日炎热,人们需要凉风;而冬日严寒,人们期待温暖。这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基于这种矛盾进行逆向思维,将夏日里炎热的空气反向转变为寒冷的空气、冬日里寒冷的空气反向转变为温暖的空气,就可能有所创新。
1.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及必要性。
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例如:两个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去推销鞋。第一个推销员发现这个岛上的人们没有穿鞋的习惯,都打赤脚。没有穿鞋,怎么推销鞋?他气馁了,马上发电报回去说:“鞋不要运来了,它在这个岛上没有销路。” 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晕过去。因为,他觉得这个岛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个人都不穿鞋,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销量就不得了了。于是,他马上发电报回去:“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来。
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
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或学习中,逆向思维体现在哪里?
示例1: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变挫折、困境等“不利事”为“幸运事”;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钢、废气为宝;在国家发展中遇到了危机, 我们也可以变“危”为“机”,将危局转化为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契机。 示例2:我们从某一个视角去认识对象,也许会发现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功能是有缺陷的。如果转换一个视角,对象的这种“缺陷”也可能转化为“优势”。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超越思维的困境,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驱走悲观失望的情绪,抓住事物变化发展契机,实现期待的目标。
⑴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已有的与事物结构顺序相关的认识作反向思考。比如,将已有认识中的左右、上下、前后、正反、内外、大小、对称与不对称、平面与立体、方形与圈形等作交换性思考。在人际管理中换位思考的管理方式,是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相互颠倒。在游客与动物的关系中,将游客关在游览车中让野生动物自由游荡,是一种约束与被约束关系的颠倒。
例1:在工厂,历来都是下一道工序按照上一道工序提供的零部件安排生产。为了不耽误下一道工序生产,上道工序总要力求多生产出一些零部件。日本丰田公司倡导传票卡制度,将以上过程颠倒过来,以最后一道工序为起点,由下一道工序规定上一道工序何时生产、生产多少和送往何处。这项制度对促进丰田公司的节支,如减少仓库设施、减少运送零部件的车辆和人员,起到了很大作用。丰田公司的传票卡制度是从以下哪个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A.事物功能 B.事物存在状态 C.事物结构顺序 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解析:丰田公司对生产的工序进行颠倒以降低生产成本,属于对事物结构顺序进行反向思考,故C项符合题意,入选;A ,B ,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⑵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咸、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例如: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
根据反向思考的几种可能,可试着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做法作逆向思考。例如,传统冷风机只适用于在夏天出冷风,增加加热丝进行改造后,也可以在冬季吹出暖风。暖风机不是广州等南方城市的家庭必需品,却是高寒地区家庭常备之物。再如,淘汰的键盘手机无法满足人们智能上网的需求,但是对于中小学生等需要控制上网时长的人群而言仍然是适用的。
人们通常习惯于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炒法只能提供热食,不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这种锅内,翻炒几下就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激凌。 试着将我们习以为常的某些做法进行逆向思考,看看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⑶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例如: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变废为宝。
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的评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
⑷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这位老母亲立即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例2:诸葛亮的“空城计"、韩信的背水布阵的共同特点在于故意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反习惯、反逻辑的思考,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大感不解,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说明( )。 A.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B.逆向思维不讲常“理",与正向思维相互排斥 C.时时处处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 D.逆向思维就是逆反心理
解析:题干中的进行“ 反习惯、反逻辑的思考”“达到自己的目的",说明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实现创新的目的,A项符合题意;逆向思维要遵循客观规律,与正向思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B项说法错误;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C项说法错误;逆向思维不能等同于逆反心理,D项说法错误。
例3.在瓷器烧制过程中,如果釉彩的膨胀系数大于瓷体胚胎的膨胀系数,釉面就会开裂,形成许多细小的裂纹。釉面产生裂纹本是种缺陷, 是由釉彩配方不合理造成的。但某些釉面裂纹比较特殊,均匀、清晰,倒也不乏美感。人们将错就错,有意识地造成釉面裂纹,使之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不断改进,一种叫裂纹釉的彩釉配方和烧制技术日益完善,裂纹釉瓷器成为一种珍贵的艺术品。这一事例所使用的逆向思维方法是( )。 A.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B.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C.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解析: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和取舍。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人们对产品缺陷无用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变无用为有用,变缺点为优点,这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的体现。
有位牧民死后留下一群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分给全部牛的半数再加半头;长子,分给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妻子得牛数量的一半;次子,分给还剩下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长子得牛数量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次子得牛数量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有杀,正好全部分完。 这位牧民去世时留下几头牛?请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分别试解一下。
【逆向思维的解法】 长女:0.5+0.5=1; 次子: 1.5+0.5=2; 长子: 3.5+0.5=4; 妻子: 7.5+0.5=8。 总牛数: 1+2+4+8=15。
无论是运用正向还是逆向思维方法,分牛都必须满足“一头牛也没有杀,正好全部分完”的要求,否则答案就不正确。
【正向思维的解法】设牛的总数是x; 其妻子得牛数为: (0.5x+0.5); 长子得牛数为: 0.5x(0.5x+0.5);; 次子得牛数为: 0.5x[ 0.5x(0.5x+0.5)]; 长女得牛数为: 0.5x{0.5x[ 0.5x( 0.5x+0.5)])。 计算后,可以得知: x=15。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例如:现行的车轮几乎全是圆形的,有人却想运用逆向思维想把车轮改成三角形,经过无数次实验终究也没能成功。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⑵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⑶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创新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都“倒着来”“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不是别人讲“中心”而我唱“边缘”,不是他人主张“正统”而我故意扮成“另类”。那种在自然科学领域不讲事物的确定性和精确性,在社会生活领城拒斥理想和崇高的思潮,就其思维方法而言,都不是我们所倡导的逆向思维。
例如,有些人处理问题常持“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态度,这种态度就属于逆反心理。
2.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
⑴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⑵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光学上把镜像失真叫作像畸变。正畸变使物体图像变宽,负畸变使物体图像变窄。正畸变可以影响负畸变,负畸变也可以影响正畸变。变形宽银幕电影,把光学上的正畸变和负畸变结合在一起。电影拍摄时,把一个宽大的场景变成细窄的压缩画面;放映时,使细窄的压缩画面还原成大场景,获得普通电影所不具有的视觉效果。 从思维角度看,变形宽银幕电影是怎样实现的?
通过思维的正逆互补方式,把光学上的正畸变和负畸变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变形宽银幕电影。
3.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辩证互补的必要性。 (正逆互补,携手共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⑴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⑵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4.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
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例4.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的关系的表述不科学的是( )。 A.二者在目的和方向上都正好相反 B.二者都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C.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D.掌握正向思维的“正”是合理有效进行逆向思维的“逆"的前提
解析:A项说法不科学,二者的目的并不相反,都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
例5.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因为他根据“地心说"不能解释自己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如果能够解释,哥白尼也就不会提出“日心说"了。这表明( )。 A.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即应当遵循客观规律 B.相对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C.逆向思维就是“倒着来”“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D.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解析:哥白尼是在“地心说“不能解释自己观察到的天文现象的情况下,才提出了“日心说”,这表明在运用正向思维无法取得理想结果时,人们会考虑采用逆向思维,D项符合题意,入选。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因此B项错误,排除。逆向思维不能等同于逆反心理,C项说法错误,排除。
例6:在二战中战败的德国一片荒凉,一位年轻人以卖收音机为生,可当时的德国已禁止制造收音机,连卖收音机也是违法的。后来,这位年轻人将组装收音机的所有零件全部准备好,一盒一盒以玩具卖出,让顾客动手组装。这一做法果然奏效,他在一年内卖掉了数十万组收音机零件。 (1)材料中的年轻人采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2)运用这一思维方式要注意什么问题?
(1)材料中的年轻人化整为零出奇效 ,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
(2)逆向思维应注意: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即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合理有效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必须以掌握正向思维的“正”为前提;正逆互补,携手共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图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PART01,逆向思维的含义,PART02,相关链接,逆向思维,正向思维,逆反心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说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逆向思维方法,学习目标,探究与分享,逆向思维的含义,逆向思维,正向思维,1目的,2联系,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