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36,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物理试题

    36,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物理试题第1页
    36,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物理试题第2页
    36,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物理试题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36,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36,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 aB. b、d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b图中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c图中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d图中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蜡烛的正立像B. 蜡烛的倒立像C. 三角形光斑D. 圆形光斑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在岸边看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而AD选项中的传播方向不对,表示的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选项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符合要求的是B选项。
    故选B。
    4. 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 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 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B. 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 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 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是清晰的,撤去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开始时的像距太小;
    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故D正确.
    6.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 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这一光学器件正是应用了这点;当凹透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详解】AB.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30cm=10cm,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B错误;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
    D.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能成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D正确。
    故选D。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 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 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则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实像,则有
    解得
    故A错误;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说明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故C错误;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u=20cm,则f<u<2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8. 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 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 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1)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详解】A.由表中实验3的数据可知
    u=v=30cm
    此时u=2f,f=15c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u=2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当v=24cm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 小孔成像时,光屏上只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B
    【解析】
    【详解】A.如果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安装一个硬纸板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故A符合题意;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B符合题意;
    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但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的大小取决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在光屏上能接收到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10. 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下列操作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是( )
    A. 凸透镜不动,蜡烛、光屏互换位置
    B. 透镜、光屏不动,蜡烛向右移动蜡烛
    C. 蜡烛、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
    D. 凸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右移动
    【答案】AD
    【解析】
    【详解】A.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以得到放大的像,如果透镜、光屏不动时,无论如何移动蜡烛都无法使成清晰、放大的像,故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是模糊的,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1. 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能使纸币上的荧光防伪标志发光;电视遥控器通过发射_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答案】 ① 绿 ②. 紫外线 ③. 红外线
    【解析】
    【详解】[1]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2]紫外线具有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验钞。
    [3]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电视遥控器通过发出不同的红外线脉冲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12. 小南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并测出物距u=20 cm,像距v=15 cm,则光屏上是倒立______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为_________。
    【答案】 ①. 缩小 ②. 7.5cm<f<10cm
    【解析】
    【详解】[1][2]由题意知: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像距v小于物距u,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而物距
    u=20cm>2f ①
    像距
    f<v=15cm<2f ②
    由①②解得凸透镜焦距的范围为7.5cm<f<10cm。
    13. 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0.5m,身后2.5m处是房门,人看到平面镜中房门的像离人____m,当人以1m/s向远离平面镜方向运动2s后,人看到的房门的像离人____m。
    【答案】 ①. 3.5 ②. 5.5
    【解析】
    【详解】[1]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0.5m,身后2.5m处是房门,则门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2.5m+0.5m=3m
    根据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m,则人看到平面镜中房门的像离人为
    0.5m+3m=3.5m
    [2]当人以1m/s的速度向远离镜面方向运动2s后,人距离平面镜为
    1m/s×2s+0.5m=2.5m
    则人看到的房门的像离人的距离为
    3m+2.5m=5.5m
    14. 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_____(选填“都是实像”“都是虚像”或“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 “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答案】 ①. 都是实像 ②. 小于
    【解析】
    【详解】[1]通过甲凸透镜成缩小的像,说明此时物体在甲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成了物体缩小、倒立的实像,通过乙凸透镜成等大的像,说明此时物体在乙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所以甲乙两个凸透镜所成的都是实像。
    [2]由于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且物体在甲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物体在乙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所以甲透镜的焦距小于乙透镜的焦距。
    15. 小波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______而形成的;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选填“深”或“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______;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虚像。
    【答案】 ①. 直线传播 ②. 浅 ③. 折射 ④. 反射
    【解析】
    【详解】[1] 小波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这是太阳沿直线传播通过树叶缝隙成倒立的像。
    [2] [3]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4] 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 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过焦点,从焦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17.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做出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的度数)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由图示可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入射角是90°﹣30°=60°;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上图所示.
    18. 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其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19. 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并补全光路.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先作出像点S′,再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最后补全对应的入射光线;
    【详解】将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即为像点S′,再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S,连接SA、SB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0. 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______。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 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____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 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 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_____ (选填 “向上”或“向下”)移动, 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____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_____ 点所成像的性 质与眼睛的相同。
    (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___ 眼 (选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 ①. 同一高度 ②. 75.0 ③. 蜡烛变短 ④. 向上 ⑤. C ⑥. A ⑦. 近视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像,因为焦距等于12.5cm,所以两倍焦距等于25.0cm,因此光屏应放在
    (2)[3]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运动。
    [4]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运动,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5]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物体向凸透镜靠近时像变大,所以把蜡烛放在C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
    [6]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睛的工作原理和照相机相同,根据图形可知在A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
    (4)[7]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小明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对光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21.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合理 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其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
    (2)OA 可逆
    (3)不能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
    【详解】(1)要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就要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如果这两角相等,也可能是偶然的,我们因该继续改变入射光线AO的方向,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多次测量,在比较得出结论,避免偶然性,这样才有普遍性.因此,题中做法不合理,因为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其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
    (2)由题可知,当光从AO入射时会从OB射出,因为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
    (3)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使E、F不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OB不能成在F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2. 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______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______ .
    (5)若实验时不慎将玻璃向N方向倾斜,则出现的问题是: ______
    (6)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______ .
    【答案】 ①. 确定像的位置 ②. 像与物等大 ③. M ④. 玻璃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 ⑤. 无论怎么移动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⑥. 连接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 ⑦. 测量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解析】
    【分析】(1)根据题中“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知,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的原则”,根据可行性的原则,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等,进行分析推断;
    (2)根据题中“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可知,本题考查平面镜成的像和物大小关系,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推断;
    (3)根据题中“观察蜡烛所成的像”可知,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推断;
    (4)根据题中“出现两个像的原因”可知,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的原则”,根据玻璃板的薄厚不同分析推断;
    (5)根据题中“将玻璃向N方向倾斜”可知,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的原则”,根据可行性的原则,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等,进行分析推断;
    (6)根据题中“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可知,本题考查平面镜成的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
    【详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蜡烛M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蜡烛M这一侧观察.使它与蜡烛M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玻璃太厚,玻璃板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5)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么移动蜡烛N都不能与像重合;
    (6)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量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五、综合应用题(共9分)
    23. 一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4 s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 当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的速度为340m/s):
    (1)汽车行驶的路程?
    (2)声音传播的距离?
    (3)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答案】(1)80m;(2)1360m;(3) 680m
    【解析】
    【详解】解:(1)4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
    s车=v车t=4s×20m/s=80m
    (2)声音往返经过的路程为
    s声=v声t=4×340=1360m
    (3)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距离为s。则
    s车+2s=s声
    80m+2s=1360m
    解得s=640m。
    答:(1)汽车行驶的路程为80;
    (2)声音传播的距离为1360m;
    (3)汽车离山崖还有640m。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