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05,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共6页。选择题部分40分,非选择题部分60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I127 K39 Fe56 Cu64 Zn65 Mg24 Ag108 S32
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使用低碳燃料,减少CO2排放B. 就餐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C. 改“实物烟花”为“数字烟花”D. 亚运场馆采用绿色电能供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低碳燃料,减少CO2排放,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选项正确;
B.就餐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增大树木的砍伐量,减弱植物对空气中有害气体与烟尘的吸收能力,会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
C.“实物烟花”燃放会产生污染物,而“数字烟花”不会产生污染物,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正确;
D.亚运场馆采用绿色电能供应,如太阳能,风能等,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有害气体与烟尘的排放量,能够减缓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故选:B。
3.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 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D. 用润湿的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其酸碱性强弱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错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为防止污染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错误;
D、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待测液加水稀释,可能改变了溶液的酸碱度,错误。
故选A。
4. 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B. 青少年常喝碳酸饮料替代日常饮水
C. 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D.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对人体有害,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故A正确;
B、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多喝不利于身体健康,故B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可以防腐,故C正确;
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故D正确。
故选B。
5.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 察觉厨房燃气泄漏后,立即开灯检查
C. 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 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隔绝氧气灭火,A正确;
B、察觉厨房燃气泄漏后,不能立即开灯检查,以免发生爆炸,B错误;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C正确;
D、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燃烧,D正确。
故选B。
6. 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
C. 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D.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通过得失电子变成原子。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成钠离子;钠离子得1个电子,变成钠原子。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没有变化。B正确;
C、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正确。
D、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如果核电荷数不同,根据同一种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同,可以判断两种粒子属于不同的元素。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7. 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 钠原子和钠离子电子层数不相同
C. 钠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
D.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元素周期表中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AD选项正确;钠原子电子层数为3,钠离子的电子层数为2,故B选项正确;钠元素只有一个化合价+1,故C选项错误。
8.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点燃酒精灯,并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若铜粉用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B. 实验时玻璃管中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C. 将铜粉改为炭粉,也能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D. 该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粉量不足会导致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会导致结果偏小,A正确;
B、铜粉会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颜色会从红色变成黑色,B正确;
C、炭粉会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不能准确测定出空气中氧气含量,C错误;
D、根据注射器的示数变化可知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可以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D正确。
故选C。
9. 已知某溶液X是稀盐酸和Ca(OH)2溶液两者之一,甲、乙、丙是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A. 甲是Na2CO3溶液B. 溶液X是Ca(OH)2溶液
C. 丙是NaNO3溶液D. 溶液X是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产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与硝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不能和甲乙丙任意物质反应产生气体,故X稀盐酸,则甲是碳酸钠,乙是硝酸银,丙是硝酸钠。
【详解】A、根据分析,甲是碳酸钠,选项正确;
B、根据分析,X是稀盐酸,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丙是硝酸钠,选项正确;
D、根据分析,X是稀盐酸,选项正确 ;
故选:B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复分解反应前后物质种类都是化合物
B.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D. 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复分解反应前后物质种类都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为蓝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三种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2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CH4,乙为O2,丙为CO2,丁为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为甲烷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反应物中没有氧化物,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均为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2+1×4):(2×16×2)=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1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D、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BD。
13. 为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Cl固体易溶于水,AgCl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CD。
14. 将ag铁粉加入到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滤液中一定含有Mg2+、Ag+B. 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
C.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D. 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答案】ABC
【解析】
【分析】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小于镁,故铁粉加入到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金属银,铁不能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银离子
【详解】A、铁不能与硝酸镁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Mg2+,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银离子,A正确;
B、滤液中含镁离子、亚铁离子和银离子,镁离子和银离子为无色,亚铁离子为浅绿色,故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B正确;
C、56g的金属铁和硝酸银反应会置换出216g的金属银,故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C正确。
D、由于向滤液中含有银离子,故铁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银,银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向滤渣中加稀盐酸物气泡产生,D错误。
故选ABC。
15. 现有5gMgO、Mg(OH)2的固体混合物,与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形成不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得不饱和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镁
B. 固体混合物中含2.4g镁元素
C. 固体混合物中含4gMgO
D. 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5.85%
【答案】BD
【解析】
【分析】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镁元素完全转化到反应生成的硫酸镁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g~H2SO4~MgSO4;设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y。
解得:x=2.4g,y=12g。
【详解】A、由题意可知,MgO、Mg(OH)2的固体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反应,所得的不饱和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硫酸镁,溶剂是水,故说法不正确;
B、由以上计算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g,故说法正确;
C、由以上计算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g;如果氧化镁是4g,则氢氧化镁是1g,则镁元素的质量是,故说法不正确;
D、由以上计算可知,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故说法正确;
故选:BD。
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16. 填空:
(1)按要求从氢气、浓硫酸、氢氧化钙、氧化铜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理想的清洁高效能源___________。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
③常用作干燥剂的酸___________。
④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
(2)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①火箭发射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这是一种高效的燃料组合,试写出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为了保护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需要使用热保护材料。热保护材料一般含有机聚合物,其中一种聚合物为环氧树脂。其分子式为(C11H12O3)n。在环氧树脂[(C11H12O3)n]中,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③火箭发射使用的氢能源是清洁高效的新能源。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是利用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若要制取4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___________kg。
【答案】(1) ①. H2 ②. CuO ③. H2SO4 ④. Ca(OH)2
(2) ①. 2H2+O22H2O ②. 4:1 ③. 碳 ④. 36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化学式为H2;
②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铜是由铜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金属氧化物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③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化学式为H2SO4;
④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酸发生反应,可改良酸性土壤,化学式为Ca(OH)2。
【小问2详解】
①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②由在环氧树脂的化学式(C11H12O3)n可知,其中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2n:3n=4:1;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n):(1×12n):(16×3n)=11:1:4,故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碳。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气中的氢元素来源于水,故若要制取4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为。
17.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
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2NaHCO3Na2CO3+H2O+CO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纯碱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工业生产过程中,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aHCO3和NH4Cl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在常温下,两者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是___________晶体(填物质名称)。
(2)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t1℃时,NaCl的溶解度___________Na2CO3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3)t1℃时,50g水中加入10gNa2C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将t1℃不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均升温至t2℃,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5)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Na2CO3 ②. 碳酸氢钠
(2)大于 (3)9:59
(4)小于 (5)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冬天温度低,湖水中会有大量纯碱的固体析出,即降温结晶,再利用过滤的方法“捞碱”。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季温度高,湖水蒸发结晶可获得粗盐;而纯碱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会析出
【解析】
【小问1详解】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化学式是:;
由于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故碳酸氢钠显结晶析出;
【小问2详解】
如图所示,t1℃时,NaCl的溶解度点在上,故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小问3详解】
如图所示t1℃时,碳酸钠溶解度是18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18g碳酸钠,则50g水中最多溶解9g碳酸钠,因此50g水中加入10gNa2CO3充分溶解,溶质是9g,水是50g,溶液是59g,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9:59
【小问4详解】
t1℃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碳酸钠,不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是氯化钠大于碳酸钠溶液,升温后二者均变为不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此时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小问5详解】
如图所示,纯碱即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冬天温度低,湖水中会有大量纯碱的固体析出,即降温结晶,再利用过滤的方法“捞碱”。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季温度高,湖水蒸发结晶可获得粗盐;而纯碱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会析出
18.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他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原因是___________。
③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
B.向一定量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溶液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是酸
C.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后,溶液pH减小
D.二氧化碳对地球生命有重要意义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塑料试样碎屑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该装置中,洗气瓶D的作用为___________。
③仪器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m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1、B2质量分别增加ag、bg,则m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答案】(1) ①. ACBF ②. 减小 ③. 每44份二氧化碳气体参加反应会生成100份碳酸钙沉淀,故溶液质量减小 ④. B
(2) ①. 2H2O22H2O+O2↑ ②. 吸收E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水蒸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应该先选择固液反应的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再通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杂质,再通过浓硫酸吸水干燥,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连接的顺序为:A→C→B→F;
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每44份二氧化碳气体参加反应会生成100份碳酸钙沉淀,故溶液质量减小;
③A、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二氧化碳没有毒性,合理,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不是酸,不合理,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消耗氢氧化钙,溶液pH减小,合理,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变为氧气;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如生物呼吸、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可燃物燃烧和物质缓慢氧化等),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2详解】
①仪器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该装置中,洗气瓶D为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作用为吸收E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③仪器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m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1、B2质量分别增加ag、bg,B2增加的质量即为该塑料试样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则生成水的质量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即为m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19.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在实验室中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中的一种,现通过实验确定物质,贴上标签。
①可欣同学通过观察颜色就可以鉴别出的一种溶液是___________(填“A”“B”“C”序号之一)。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CuSO4溶液
②佳越同学各取上述还未鉴别出的两种待测溶液少许,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各滴入少许①所鉴别出的溶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该试管中对应的原待测溶液是___________(填“A”“B”“C”序号之一)。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CuSO4溶液
(2)现欲通过实验确定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其中可能含有MgO、Ba(NO3)2、FeCl3、Na2CO3、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沉淀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由过程Ⅱ的现象可推断固体混合物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③写出一个步骤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④滤液E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⑤固体样品A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 ②. A
(2) ①. BaSO4 ②. Na2CO3 ③.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MgO+2HCl=MgCl2+H2O、Ba(NO3)2+Na2SO4=BaSO4↓+2NaNO3 ④. 、Cl-##Cl-、 ⑤. FeCl3 ⑥. 若氯化铁存在,步骤三中会产生红褐色沉淀;沉淀F为白色,故一定不含氯化铁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CuSO4溶液为蓝色,NaCl溶液和NaOH溶液都为无色,则通过观察颜色就可以鉴别出的溶液是CuSO4溶液,故选C;
②由①知,鉴别出的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该试管中对应的原待测溶液是NaOH溶液,因为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选A;
【小问2详解】
①沉淀D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所以D是硫酸钡;
②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B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B是二氧化碳,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③MgO、Ba(NO3)2、FeCl3、Na2CO3、Na2SO4中碳酸钠、氧化镁、硝酸钡都会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或MgO+2HCl=MgCl2+H2O、Ba(NO3)2+Na2SO4=BaSO4↓+2NaNO3;
④因为沉淀D是硫酸钡,所以A中一定含有硝酸钡,所以C中含有硝酸根离子,因为C与氢氧化钠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C中一定含有氯化镁,F为氢氧化镁,所以E中一定大量存在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
⑤若氯化铁存在,步骤三中会产生红褐色沉淀;沉淀F为白色,故一定不含氯化铁,故填FeCl3;
20. 我国的海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水“晒盐”过程中可得到粗盐和卤水,海水晒盐利用了_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的原理。
(2)镁元素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被称为“国防元素”。下图为从海水或卤水中制取单质镁的转化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海水或卤水中本来就含有MgCl2,为什么还要加入石灰乳、稀盐酸来制取MgCl2,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小雪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海水提取氯化镁的模拟实验,在过滤操作中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
④流程图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同学取100g某氯化镁溶液于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至过量,烧杯内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当滴入NaOH溶液46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当滴入10%的NaOH溶液80g时(即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该氯化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蒸发结晶
(2) ①. Ca(OH)2 ②. 富集镁元素,除去杂质 ③. 引流 ④.
(3)①Na+、Mg2+
②解:80g×10%=8g
设: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答:氯化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海水晒盐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故填:蒸发结晶。
【小问2详解】
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②为富集镁元素,除去杂质,海水或卤水中本来就含有MgCl2,还要加入石灰乳、稀盐酸来制取MgCl2。故填:富集镁元素,除去杂质。
③为防止液体冲破滤纸,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故填:引流。
④流程图中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是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故填:。
【小问3详解】
①据图可知,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当滴入NaOH溶液46g时(即图中A点),氯化镁没有完全反应,所以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生成的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即Na+,和没有完全反应余下的氯化镁中的镁离子即Mg2+。故填:Na+、Mg2+。
②详见答案。A.光合作用
B.葡萄酿酒
C.干冰升华
D.蜡烛燃烧
所加溶液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案
A
H2
HCl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NaCl固体
AgCl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CaCO3,过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59,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59,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