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江西省上堡梯田兴起于秦汉时期,一代代居民在此依山建房、开山垦田,梯田规模逐渐扩大,最高海拔126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下图为上堡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自古就有“惊蛰后犁田,清明至谷雨播种育秧,立夏至小满插秧,处暑至白露收获”的一年一季水稻的传统农事安排,与其密切相关的自然条件是( )
A.耕地面积小,机械化水平低B.海拔较高,热量较少,生长周期长
C.地处中温带,年平均气温低D.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春夏季节
2.图中传统民居散布在田地中,主要是由于( )
A.降水量大,利于防洪B.植被茂密,利于防风
C.地势起伏较大,便于劳作D.道路交错,利于发展旅游
3.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耕地比荒漠地下水埋藏较深B.耕地比荒漠地表水蒸发量小
C.河岸林地比荒漠地表水下渗较少D.河岸林地比荒漠地下水含盐量低
2023年3月16日,河南郑州一男子去三亚出差返回郑州。飞机起飞时三亚的温度28℃左右,到达郑州时大雪纷飞。下图为郑州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郑州大雪天气形成原理一致的是( )
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5.研究资料显示,黄河流域大雪天气初春最多的原因是( )
①北方冷空气仍然较强
②北方冷空气已经减弱
③南方暖气团较干燥
④南方暖气团较湿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此次大雪天气对郑州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是( )
A.气温骤降,小麦播种推迟B.改善土壤墒情,缓解旱情
C.形成雪被效应,提高土温D.害虫消失,农业收成大增
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某地区进行野外实习时绘制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地区最早发生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侵入B.地形倒置C.岩层弯曲D.变质作用
8.图中( )
A.甲处的溶蚀作用强烈B.乙岩层可能含有大羽羊齿化石
C.丙处河流自东向西流D.丁处地貌是内外力作用的结果
9.当海水密度上下分布不均匀,两层海水的相对密度有差异时,在外力扰动下,就会在两层海水界面上产生波浪,通常称为海洋内波。海洋内波的波高和波长要比表层波浪大得多,但它隐匿水中,暗中作崇,常使人们防范不及,故有“水下魔鬼”之称。下图示意海洋表层波浪和海洋内波。据此完成下题。
影响海洋内波形成的因素有( )
①入海径流
②表层水温
③气旋活动
④海底地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1年11月5日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征,按照图中航线,执行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并于2022年4月20日顺利返沪,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去程航线( )
A.①航段可以顺风顺水,节省燃料B.②航段表层海水盐度越来越低
C.③航段主要处于印度洋板块内部D.④航段容易遭受热带气旋影响
11.南极科学考察目的是( )
A.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规律B.研究磁暴现象发生原理
C.开发南极冰川淡水资源D.寻找可开发的旅游项目
如图示意甲、乙两土壤剖面构造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与甲相比,乙土壤腐殖质层较厚的原因可能是( )
A.生物量大,促进岩石风化B.地上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
C.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D.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
13.若近年来乙土壤有机质层变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地表植被破坏严重B.降水季节变化减小
C.地表径流堆积加强D.区域气候类型改变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现了较明显的“逆向流动”现象。下图为我国不同城市群流动人口从城市向乡村回流意愿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哈长城市群人口回流意愿最低是由于东北乡村地区( )
A.农业机械化水平高B.气候寒冷,不适宜居住
C.环境污染较城市严重D.经济、收入水平较低
15.人口回流乡村有利于( )
A.扩大乡村耕地面积B.缓解乡村资源紧张
C.改善乡村经济结构D.提升乡村空气质量
近年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模式Ⅰ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城镇化水平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促进劳动力就业D.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17.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
A.ⅠB.ⅡC.ⅢD.Ⅳ
“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是指居民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享受文化服务。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继续推动高质量文化供给,优化“十分钟文化圈”,形成了一批如角楼图书馆、史家胡同博物馆等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空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角楼图书馆、史家胡同博物馆属于( )
A.电子商务B.非商业性服务业
C.商业性服务业D.文化创意设计
19.影响东城区“十分钟文化圈”中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集聚B.科技水平
C.劳动力数量与素质D.居民需求与分布
20.产业梯度主要是指由于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禀赋、经济、技术、产业分工差异而在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的梯级状差距;中介是指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据此回答下题。
读图,关于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代表的产业要素分别是能源、资本、劳动力、技术
B.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技术导向型
C.中介可能包括家乡投资、人际关系、基础设施、政府合作等
D.产业梯度只存在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区域内部不存在
碳纤维作为战略性新材料,重量轻,强度高。德国一汽车企业某款电动汽车采用大量碳纤维部件,其生产各环节严格遵循零碳排放理念。下图示意该企业所用碳纤维部件的纵向主要生产环节布局,其中原丝碳化环节耗能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企业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主要为了( )
A.开拓销售市场B.降低原丝成本
C.促进合作研发D.增加战略储备
22.将原丝碳化环节布局在M市,倚重了当地( )
A.丰富的水能B.先进的技术C.完善的设施D.便利的航运
为保护当地的食草性野生动物,某自然保护区清除了密林中的一些高大乔木,形成了若干块林间的空地即林窗。下图示意其中一块圆形林窗,林窗中心地面竖立一根装有监控摄像机的立杆,该林窗周围树木高度与立杆大致相等。弧线L为某日立杆顶部在林窗内地面影子的移动轨迹,虚线示意该日不同时刻的太阳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地开辟林窗的目的是( )
A.拓展休憩空间B.利于动物采光
C.增加食物供给D.便于动物迁徙
24.摄像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可能是( )
A.安第斯羊驼B.亚洲象C.澳大利亚考拉D.非洲象
25.该日立杆底部能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约( )
A.11小时B.8小时C.4小时D.2小时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干达共和国(左下图),有“高原水乡”之称,被人们称为“非洲的明珠”。首都坎帕拉建在一些山头上,面积约200平方千米,大街上到处都是芭蕉树,被称为“芭蕉城”。
材料二:坎帕拉的气候资料(右图)。
材料三:芭蕉为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本,喜温暖湿润,但忌土壤持续积水,耐寒力弱。芭蕉茎粗叶阔,结构疏松,极易被大风吹裂。芭蕉果实清甜爽口,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
(1)描述坎帕拉气温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坎帕拉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两条影响。
(3)分析坎帕拉有利于种植芭蕉的自然条件。
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言“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筹划环渤海湾区发展规划。右图为“构想中的环渤海湾区示意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环渤海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环渤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沿海通道的一部分。
(2)简述环渤海高铁对湾区建设的作用。
(3)北京作为湾区中心城市,简析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大的原因。
(4)渤海是目前我国海洋污染最严重的海区之一,分析渤海湾污染严重的原因。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右图为黄河流域图。
材料二:上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三: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黄河入海口,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东营市因地制宜,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图为东营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二,试分析“旱腰带”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
(2)写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两点生态功能。
(3)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为东营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上堡梯田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温和少雨。A.机械化水平不属于自然条件,故A错误;B.该地区海拔较高,最高海拔1260米,热量较少,生长周期长,一年只能安排一季水稻,故B正确;C.该地区地处亚热带,故C错误;D.该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故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该地区地处山地丘陵地区,垂直落差近千米,地形起伏较大,古代交通不便,传统民居散布在田地中,便于农耕劳作。因此图中传统民居散布在田地中,主要是由于地势起伏较大,便于劳作,而与防洪、防风、旅游关系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与荒漠相比,河岸林地距河流更近,地下水直接接受河水的补给,地下水位高于荒漠带,地下水可向荒漠带渗流,使河岸林地的地下水含盐量降低,而土层中盐分则向荒漠地带汇集积累,导致荒漠地下水含盐量较高,D正确;由图可看出,耕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小于荒漠,A错误;与荒漠相比,耕地土壤水分含量高,故耕地地表水蒸发量更大,B错误;林地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的更多,C错误。故选D。
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从3月14日至3月18日,气温先降低后升高,总体降低,出现雨雪天气,说明经历了冷锋过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指的是气温的垂直差异,不是冷锋过境,D错误;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指的是北半球(尤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墙体南侧为阳,光热条件好,墙体北侧为阴,光热条件较差,与冷锋过境天气现象不符,B错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的是冷锋过境形成的雨雪现象,C正确;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指的是我国春季气温的纬度差异,不是冷锋过境,A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大雪天气是空气中的水汽降温形成的,说明此时北方冷空气仍然较强,①正确,②错误;大雪天气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黄河流域初春气候较为干燥,暖湿气流多来自南方,说明此时南方暖气团较湿润,③错误,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B
解析:此次大雪天气出现在3月16日前后,正值初春,由于郑州地区雨季尚未来临,土壤较为干燥,大雪可改善土壤墒情,缓解旱情,有利于冬小麦返青,B正确;大雪天气不利于害虫虫卵生存繁衍,但不会导致害虫消失,D错误;初春,气温回升,太阳高度角增大,地表积雪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会导致土温降低,C错误;此次大雪是由冷锋过境形成的,气温骤降,但由于已是初春,气温很快回升,且郑州地区以冬小麦为主,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A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岩层沉积后发生岩层弯曲,后有岩浆侵入,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褶皱隆起的岩层,A错;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作用多是在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变质岩的形成应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D错误;地形倒置是在岩层弯曲变形后受侵蚀形成,B错误,C正确。故选C。
8.答案:D
解析:甲处为砂岩,溶蚀作用强烈一般为石灰岩,A错误;乙岩层对应的白垩纪属于中生代,大羽羊齿属于蕨类植物,是形成在晚古生代二叠纪时期的古生物,B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东方,可判断河流为南北走向,C错误;丁处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在地壳上升运动过程中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出露地表,是内外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D。
9.答案:A
解析:海水密度上下分布不均匀,两层海水的相对密度有差异在外力扰动下时基本就会产生海洋内波,所以只要是能产生密度差异就可以,入海流径会导致表层和底层的海水盐度、温度有差异,密度就会有差异;表层水温会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发生变化,温度有差异,密度也会有差异;气旋活动会导致外力扰动,就会在两层海水界面上产生波浪;海底地形会阻挡海水运动,也会产生波浪,①②③④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C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航段为日本暖流流经区,洋流自南向北流,“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向南航行是逆水航行,A错误;②航段位于赤道附近,降水多,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故该航段表层海水盐度先降低,后升高,B错误;根据世界板块划分状况,③航段主要处于印度洋板块内部,C正确;④航段位于中高纬度,不易受热带气旋影响,D错误;故选C。
11.答案:A
解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去南极科学考察目的是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规律,A正确;南极生态环境脆弱,开发的旅游项目会破坏南极生态环境,B错误;南极冰淡水资源开发难度大,不是科学考察的目的,C错误;与研究磁暴现象发生原理无关,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土壤表面生长着乔木(灌木),乙地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植株较矮小,B错误;乙土壤表面生长的植被不如甲繁茂,生物量较小,且风化作用是促进母岩形成风化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最初来源,而不是形成腐殖质,A错误;相较甲土壤,乙土壤生长草本植被,可能是降水少或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腐殖质积累较多,C正确;乙土壤生长草本植被,降水可能较少,淋溶作用弱,且由图可知,乙土壤的淋溶层和淀积层较薄,说明淋溶作用弱,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减少,且表层土壤易受外力侵蚀,有机质层变薄,A正确;若降水量减少,植被将减少,但降水季节变化减少,对植被的影响较小,对土壤有机质层的影响较小,B错误;地表径流堆积加强,土层将变得深厚,有利于植被生长,不会导致有机质层变薄,C错误;区域气候主要受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改变,D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东北的乡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人们收入少,人口回流意愿低,D正确;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吸引人口回流,B错误;东北的城市和乡村地区冬季均较寒冷,故气候不是影响该区域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A错误;一般来说,乡村环境污染程度较城市轻,C错误。故选D。
15.答案:C
解析:当前,耕地面积主要由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决定,与人口回流乡村关系不大,A错误;人口回流乡村会增加乡村人口,人们对自然、社会资源的需求会增大,会加剧乡村资源紧张,B错误;人口回流会促进人口等要素流动,有利于改变乡村经济结构,C正确;人口回流会使乡村地区人口增加,不利于提升乡村空气质量,D错误。故选C。
16.答案:B
解析:从图中看,模式Ⅰ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的生态环境,B正确;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1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的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D错误。故选B。
17.答案:D
解析:图Ⅳ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D正确;图Ⅰ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错误;图Ⅱ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Ⅲ图中,是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无法判断自然因素的影响,C错误。故选D。
18.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角楼图书馆和史家胡同博物馆都是为了服务于基层的公共文化设施,因此它们都属于非商业性的服务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答案:D
解析:因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主要为了服务于周边居民,因此区位选择主要关注的是居民需求与分布,D正确;劳动力数量与素质、科技水平、集聚不是东城区“十分钟文化圈”中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日本是世界主要的原丝供应出口国,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主要是为了降低原丝成本,B正确;碳纤维原丝只是该企业终端产品的一个原材料,还需要经过多级加工,因此不是为了开拓市场,A错误;该企业直接使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并没有与日本生产企业进行合作研发,C错误;增加战略储备并不一定要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D错误。故选B。
2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原丝碳化环节耗能较大,应靠近能源充足的地区。M市位于美国西北部的哥伦比亚河沿岸,美国西北部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哥伦比亚在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优势不突出,BC错误;M市的河流流经区落差大,水流急,航运功能不高,D错误。故选A。
2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为保护当地的食草性野生动物开辟林窗,森林中乔木高大稠密,使林下草类生长受限制,食草野生动物食物供给不足,因此开辟林窗的目的是增加食物供给,C正确;对于动物迁徙影响较小,排除D;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采光,但主要目的是为了草类物质生长,排除B;对于休憩空间拓展影响较小,排除A。故选C。
24.答案:B
解析:根据杆影变化可知,北京时间13:20是当地12:00,根据时差计算,当地位于100°E,结合所学知识,亚洲象生活范围在100°E附近,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图为杆子顶部的影子在林窗内的轨迹;因此只有当杆影轨迹全部落在林窗内部时才能存在此轨迹。如下图所示,当杆影落在D点时,由于树高和杆相等,树影也恰好落在杆底即OC等于OD,同理,AO-BO。AC之间的时刻,太阳高度更大,树影更短,所以树影不会挡住立杆底部。因此时间从12:20-14:20立杆底部能受到阳光照射,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6.答案:(1)年平均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小。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且海拔高;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显著)。
(2)气候湿润(降水总量大),河流径流量较大;热带草原气候,一年有两次干湿季,河流径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内有两次汛期和两次枯水期);气候温和,河流无结冰期。
(3)地处热带,水热充足;地形起伏,利于排水;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长(位于赤道无风带),常年风力小。
解析:
27.答案:(1)环渤海湾区邻近东北亚经济圈,国际市场广阔;靠近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靠近海洋,海运条件便利。
(2)完善区域交通网络;缩短时空距离,促进地区间联系;促进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北京市城市规模大,等级高;城市服务功能多、范围广;北京市距湾区各城市较近;北京市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利;北京市与其他城市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密切。
(4)原因:海湾沿岸均为大面积平原地形区,人口、城市众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污水排入量大;海湾水域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少,污水净化慢;海湾处港口集中,船舶航行也会造成海域污染。
解析:(1)结合图片可知,环渤海湾区位于华北经济核心区,邻近东北亚经济圈,国际市场广阔;环渤海湾区靠近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靠近海洋,海运条件便利,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
(2)环渤海高铁建设可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环渤海高铁可以缩短时空距离,促进地区间联系;环渤海高铁的建设促进就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环渤海高铁的建设可以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城市规模大,等级高,提供的各种城市服务功能多、种类齐全、服务等级高,范围广,且北京市距湾区各城市较近,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利,因此与其他城市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交流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强。
(4)图中三个海湾沿岸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城市分布较多,人口密度大;由材料可知,图示海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是陆源污染,由于人口较多,工农业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较多;海湾封闭性较强,水体交换较少,海水的自净能力较差;图示海域航运发达,船舶航行排放污染物。
28.答案:(1)从高原到平原,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降水量少,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植被稀少,土壤储水能低,蒸发量大(黄土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弱);人口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2)可以降解水中污染物质,改善水质;调节局地气候,减小温差;能够提供物种繁衍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促淤造陆,减缓海岸线侵蚀。
(3)
解析:(1)依据图文材料可知,旱腰带位于渭河平原北部的黄土高原上,该地区地形破碎,处于由高原至平原的过度地带,地势起伏大,地表水停留时间短;该区域虽然为温带季风性气候,但大陆性强,降水量较少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夏季高温,蒸发量大;长期的过度农垦,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土质疏松,土壤储水能低;人口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2)根据所学知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局地小气候,减少局部地区温差,同时,调节河流径,流量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同时,湿地还可以降解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还可以促淤造陆,缓解海岸线侵蚀。
(3)根据所学知识,东营市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可以依托本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同时,该地区海岸线较长,可以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滩涂养殖业,航运,贸易等相关产业;东营还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以发展相应的石油化工产业;也可以依托河口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
具体建议
自然资源
具体建议
土地资源
发展特色农业
海洋(空间)资源
滩涂养殖业、航运、贸易等产业
石油资源
石油加工业
河口独特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业
2024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