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县中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盆地内地形平坦、农业发展较好,当地的蒸散量约为降水量的2-10倍,农业生产高度依赖灌溉。研究表明,灌溉使该地灌区小气候变得冷湿,但降水量并未显著增加。7-8月费尔干纳盆地灌溉的气候效应最显著。下图为费尔干纳盆地的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7—8月费尔干纳盆地灌溉的气候效应最显著,主要原因是该时段当地( )
①整体气温较高②盛行西风较强③沙尘活动较少④灌溉水量较大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 灌溉并未使费尔干纳盆地灌区降水量显著增加,主要是因为( )
A. 大气逆辐射增强B. 地面辐射增强C. 对流受到抑制D. 水汽向四周扩散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7-8月北半球处于夏季,费尔干纳盆地整体气温较高,灌溉形成的降温效应较明显,①正确;7-8月北半球南北温差小,盛行西风较弱,②错误;夏季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活动较少,③错误;7-8月费尔干纳盆地天气炎热,植物蒸腾旺盛,农作物生长耗水量大,灌溉水量较大,灌溉的气候效应较显著,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灌溉使该地灌区气候变得冷湿,抑制了对流,水汽难以上升凝结形成降水,C正确;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主要影响地一气系统的热量交换,对降水影响不大,A、B错误;费尔干纳盆地地势较低,空气中的水汽难以向四周扩散,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温暖干旱地区,灌溉促进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得它们更多地向空气中释放水蒸气。当土壤较为湿润的时候,部分太阳能就从加热土壤转化成了蒸发水汽,这就带来了降温效应。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种类多。下图为我国主要的盐碱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西北部地区盐碱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总体较高,推测其主要原因是西北部地区( )
①蒸发旺盛②土地面积广③灌溉水量大④降水稀少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4. 影响甲地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类活动②大气降水③季风活动④地表径流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西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夏季西北部地区地表蒸发旺盛,随着地表水分蒸发,地下水向上运动,将土壤深层的盐分带至地表富集,导致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故盐碱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总体较高,①④正确;土地面积与土壤盐碱化无关,②错误;我国西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耕作区灌溉用水供应不足,③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位于我国大兴安岭东侧的东北平原,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发源于大兴安岭的河流容易使地表的盐分在甲处富集,④正确;同时由于甲地土壤肥力较高,农业生产活动较频繁,土壤翻耕加快地表水分蒸发,地下水向上运动,将土壤深层的盐分带至地表,进而加剧土壤盐碱化,①正确;大气降水使地表水下渗增加,淋溶作用显著,利于缓解土壤盐碱化,③错误;季风活动与土壤盐碱化没有直接关系,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地盐碱化主要是因为自然或者人为原因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地下的盐分随水运动到表层土壤中,随着表层土壤水分的大量被蒸发,盐分留在了表层土壤中,造成土壤含盐分量升高。
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我国缺煤省份,目前每年需要调入煤炭4亿吨,为此我国采取了“北煤南运”的措施,同时,我国还实施了“北电南送”,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将北方能源基地富余电力输送至南方地区,保障南方地区的用电需求。完成下面小题。
5. “北煤南运”主要采用( )
A. 铁路运输B. 航空运输C. 公路运输D. 管道运输
6. 相较于“北煤南运”,“北电南送”能够( )
①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②调整输出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④增强输入区的经济实力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煤炭属于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适宜采用铁路运输方式,故A正确;航空运输适合运输价格昂贵,质量较小的物品,B错误;公路运输运量小,适合短途运输,C错误;管道运输适合运输气体、液体和粉末状固体,不适宜运输煤炭,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就地煤电转换,对能源输出地而言,变输煤为输电,能够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运输损耗,还能够延长煤炭产业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能源输入地而言,能够保障其用电需求,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①③对;“北煤南运”、“北电南送”均不能调整输出区的能源消费结构,②错误;“北煤南运”、“北电南送”均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增强输入区的经济实力,④错误。故选C。
【点睛】西电东送的意义:对西部:1、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2、为西部电力提供广阔市场;3、推动电力工业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4、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牧和水土保持;5、带动相关产业发展;6、增加就业和收入;东部: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2、缓解能源紧张;3、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5、促进基础设施建设;6、促进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专家建议推动城市老年人口回流至农村。完成下面小题。
7.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流动规模增大B. 医疗水平提升C. 城镇化快速发展D. 人口政策影响
8. 要推动城市老年人口回流至农村,可在农村地区采取的措施有( )
①发展康养产业②打造工业园区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完善交通条件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与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有关,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此后一段时间内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而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人口近年来逐渐进入老龄阶段,这使得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加,D正确,人口流动规模增大、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会影响局部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对全国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影响不大AC错误;医疗水平提升使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增加,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要推动城市老年人口回流至农村,应该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发展康养产业,提高农村地区的宜居性,①③正确;在农村地区打造工业园区会占用大量耕地,这不符合当前我国的土地政策,同时工业园区可能会产生诸多环境问题,②错误;完善交通条件对老年人口回流的拉动作用较小,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一个封闭地区的人口老龄化,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两大人口变动决定,但对一个开放地区来说,其人口老龄化则要受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三大人口变动的综合作用。
TOD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使居民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择公交、骑行、步行等出行方式。香港特别行政区城市规划中TOD模式开发较成功。下图为香港荃湾城市中心某交通枢纽TOD模式布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该交通枢纽最有可能是( )
A. 港口B. 飞机场C. 汽车站D. 地铁站
10. 该TOD模式可以有效( )
①避免道路拥堵②减慢生活节奏③缩短通勤距离④减少步行时间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交通枢纽靠近小区,不可能是机场或港口,A、B错误;汽车站多布局在地上,且由于汽车的运行较为灵活,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会与地下商业区建立密切的关联,C错误;地下商业区与该交通枢纽在空间上有较好的匹配,结合生活常识可知,该交通枢纽最有可能是地铁站,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TOD模式是融合了地铁站的发展模式,其中地铁站的两个出入口分别直达超市和地下商业区,之后可以进入小区车库,不需要居民走到地上出站,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可以有效避免道路拥堵,减少居民步行时间,①④正确;该模式并不一定会减慢居民生活节奏,②错误;居民勤距离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交通方式变化而缩短,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分布于城市中心或交通便捷的地区。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
立柱式和半潜式风力发电设备是布局在海洋中的两种主要的风力发电设备,立柱式风力发电设备固定于海底,半潜式风力发电设备则是采用漂浮的方式通过绳缆等与海底相连。下图为两种风力发电设备的布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立柱式风力发电设备架设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潮汐状况B. 海底地形C. 海水温度D. 气候类型
12. 与立柱式风力发电设备相比,半潜式风力发电设备的优势是( )
A. 运营成本较低B. 发电效率更高C. 适应能力更强D. 使用寿命更长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立柱式风力发电设备需要固定在海底,因此其对海底地形的要求较高,相对平坦、地质条件稳定的海底环境有利于架设立柱式风力发电设备,B正确;立柱式风力发电设备架设位置与海岸有一定距离,潮汐状况对其架设的影响较小,A错误;海水温度对风力发电设备的架设影响不大,C错误;风力发电设备的选址主要考虑的是风能资源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立柱式风力发电设备是固定在海底,而半潜式风力发电设备相对灵活,能够根据不同海域的风能资源分布调整布局位置,适应能力较强,C正确;与立柱式风力发电设备采用固定的方式架设相比,半潜式风力发电设备灵活性较强,维护的周期可能会更短,运营成本可能更高,A错误;两者的发电效率及使用寿命结合材料无法判断,B、D错误。故选C。
【点睛】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面积占比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城市最可能位于我国( )
A. 东北地区B. 西北地区C. 华北地区D. 东南地区
14. 获取不同时期该城市功能分区面积占比数据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RS②GNSS③VR④GIS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该城市绿地面积占比较大,工业区面积占比较小,商业区、公共服务区面积占比较高,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推测,该城市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南地区,D正确;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传统工业区,工业用地占比应该较大;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绿地面积占比小,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遥感技术主要通过飞机或卫星上的传感器获得地球表面的电磁波信息,其具有实时监测的功能,可以用来获取不同时期该城市的影像资料,而要分析遥感影像中不同功能区面积占比变化,需要借助GIS,①④正确;GNSS具有定位导航功能、VR是虚拟现实技术,不具备获取地表城市分布数据、分析数据的功能,②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近年来,辽宁省某新区抓住机遇引进产业、创新驱动,先期建设了“带土移植”转化中心,以“招才引智”为工作重点,不只引入企业,同时将企业管理、技术、理念引入,未来将吸引瞪羚企业(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产业领域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入驻。下图为2022年辽宁省瞪羚企业分布图(数字代表企业数量)。完成下面小题。
15. 辽宁省瞪羚企业的分布( )
A.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较大B. 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C. 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D. 受传统产业发展的制约
16. 发展瞪羚企业可能会使辽宁省( )
A.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B. 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C. 区域经济差异扩大D. 技术人才大量外流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蹬羚企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沈阳、大连等地瞪羚企业分布集中,瞪羚企业的布局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B正确;据图可知,沈阳位于内陆地区,但其瞪羚企业数量较多,因此海陆位置并不是瞪羚企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辽宁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省内不同区域气候差异较小,C错误;瞪羚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其布局与传统产业的发展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发展瞪羚企业并不能直接改善该省的生态环境,A错误;城市服务范围主要受城市等级、交通条件等影响,与发展瞪羚企业关系不大,B错误;由材料可知,辽宁省瞪羚企业集中分布在沈阳、大连等城市,发展该类企业会促进科技应用型人才在省域内流动,但并不会造成技术人才向省外大量流出,D错误;瞪羚企业数量在辽宁省内的分布差异明显,发展瞪羚企业可能会扩大辽宁省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C正确。故选C。
【点睛】“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认定范围主要是产业领域符合国家和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涵盖新兴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含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高端软件、互联网)、生物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节能环保、消费升级等领域。
黄土洞穴和滑坡是黄土高原的微地貌景观,能够反映地貌快速演化的过程,具有分布广、发育密度高等特点。下图为黄土滑坡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影响浅沟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冰川侵蚀D. 土体滑移
18. 推动滑坡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 气温降低B. 降水减少C. 气温升高D. 降水增加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浅沟是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形成的,因此影响浅沟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A正确;风力侵蚀对浅沟发育影响小,B错误;黄土高原没有冰川分布,C错误;土体滑移会形成滑坡,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土壤较疏松,加之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在降雨影响下,水分不断下渗,土体容易沿着裂隙发生滑移,伴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土壤中水分过饱和,最终形成大规模的滑坡,D正确;气温变化对滑坡形成影响小,AC错误;降水减少不利于滑坡的形成,B错误。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来源于风力沉积。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携带沙尘,到达黄土高原时风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堆积,如此深厚的黄土堆积也给当地人们的民居“窑洞”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金星伴月是最好看的“星月童话”,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金星和月亮是夜空中最亮的两个天体,且二者相伴时,月相一定是如钩般的蛾眉月或残月。下图为金星伴月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推测最可能观测到金星伴月天象的农历时间是( )
①初一至初五②初七至十五③十五至二十④二十至二十八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0. 下列所示天体位置能够观测到图示金星伴月天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金星伴月时月相呈现蛾眉月或残月的形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最可能出现在农历的月初或月末,即初一至初五、二十至二十八,故①④正确;初七前后为上弦月、十五前后为满月、二十前后为下弦月,②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根据图示金星伴月天象中天体的位置关系可知,此时金星位于月球的右侧,结合选项中天体的位置关系可判断出,此时地球上夜半球能够观测到金星位于月球右侧的只有B、D项,B项所示时刻并不能在夜空中观测到木星与月球、金星同框,D项中的天体位置能够观测到图示金星伴月天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作月相。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我国某地区创造了“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将养猪、水果种植和沼气利用结合在一起,下图为“猪—沼—果”模式图。最适宜推广该模式的区域是( )
A. 北方地区B. 青藏地区C. 南方地区D. 西北地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模式中的沼气主要是利用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发酵而成,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发酵;我国南方地区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因此该模式最适宜在南方地区进行推广,C正确;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不适合推广该模式,ABD错误。故选C。
2023年1月24日凌晨,山东烟台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天气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等气象要素短期变化密切相关,下图为烟台某次“雷打雪”现象发生时气象要素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 )
A. T0B. T1C. T2D. T3
23. “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 )
A. 暖干B. 暖湿C. 冷干D. 冷湿
【答案】22. C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可知,发生“雷打雪”时,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形成降雪并伴有雷电现象。由图可知,T2时刻温度露点差降至最低,最接近0℃(空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判断此时最可能有降水出现,且T2时刻风向由东南风变为北风,风速较大,可推断出此时刻冷气团与暖气团强烈交汇,形成“雷打雪”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雷打雪”现象发生在冬季,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受冷气团控制。“雷打雪”现象发生在南下的冷气团与暖气团强烈交汇的过程中,且“雷打雪”现象发生时伴有大量降雪,发生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较冷,由于前期出现大量降雪,“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短期),空气湿度大,空气较湿润。所以“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冷湿,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一般而言,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一般出现降温、降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扇形三角洲顶部的岷江干流上,是一座两级分水、两级排沙的无坝引水工程,建成之后当地农民多利用江水进行春灌。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鱼嘴与宝瓶口的作用分别是( )
A. 分水分水B. 分水引水C. 引水引水D. 引水分水
25. 当地农民进行春灌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温度B. 增加土壤透气性C. 淋洗土壤中盐分D. 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据图可知,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其主要作用是分流河水;宝瓶口处表层流流向凹岸,底层流流向凸岸,表层流含沙量较小,主要作用是引水,以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春灌会使土壤含水量增大,进而使土壤增温速度下降,A错误;春灌可能会增加土壤的密实度,进而降低土壤的透气性,B错误;岷江流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少,春季气温回升,地表水分蒸发后容易使土壤深层的盐分向表层汇集,使土壤表层含盐量增加,实施春灌有利于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掉,从而保障作物生长,C正确;实施春灌并不能提高土壤肥力,D错误。故选C。
【点睛】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风是干旱地区主要地质营力之一,风力吹蚀和磨蚀作用会进一步加剧岩石的机械风化,在母源区形成丰富的碎屑物质。中亚地区风化作用强烈,河道冲刷、沉积物堆积形成湿地扇、早地扇两种冲积扇,其中湿地扇沉积物粒度较细、磨圆度较好。
材料二河道中心滩、沙洲等造成河床分汉,多形成辫状河道。下图为辫状河道内“沙坝形成—沙坝切割”的演化过程示意图。
(1)简析中亚地区风化作用强烈的主要原因。
(2)分析湿地扇沉积物粒度较细、磨圆度较好的原因。
(3)简述沙坝从形成到呈现切割形态的演化过程。
【答案】(1)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力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岩石容易裂解破碎。
(2)湿地扇水动力条件相对稳定,山区水流长期作用;沉积颗粒被搬运的距离较远,磨圆度、分选性较好,中亚地区地势平缓,流水的搬运作用较弱。因此沉积的碎屑物质颗粒较细。
(3)沙坝的形成迫使水流加速、上游水位抬升;沙坝坝顶附近在水流侵蚀作用下,产生多条分汊水道,被切割后的沙坝与河道共同形成辫状形态。
【解析】
【分析】本题以风力地貌形成和沙坝形成—沙坝切割的过程材料,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风化作用强弱与区域的气温、降水、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早,植被稀少,风力作用强;光照较强,蒸发旺盛,昼夜温差大,裸露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裂解破碎。
【小问2详解】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磨圆度与沉积分异(拓展:随着流水或风力搬运的距离越来越远,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随着河流流速或风速由快到慢,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作用有关,沉积物在流水或风力搬运过程中,随着距离增加,颗粒逐渐变小、变细,同时磨圆度也逐渐提高。湿地扇的流水作用相对稳定,在流水的长期作用下沉积物磨圆度较好,同时湿地扇一般位于出山口,流水搬运能力相对减弱,因此较细的颗粒能够被搬运至此。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分析沙坝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第二步,剖析不同阶段沙坝形态的形成原因与演变过程。据图可知,沙坝形成初期主要位于河道中央,其形成会对流水起到拦阻的作用,导致两侧水流加速,侵蚀作用加剧,还会使河流上游水位抬升,汛期河流水位上涨,淹没沙坝,导致沙坝上形成分汊的水道,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新的河道,同时对沙坝进行切割,进而形成辫状河道。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省是西南地区果树资源核心区,因昼夜温差大,水、土、气污染较少,自然隔离条件好,生产的绿色有机果品品质上乘。
材料二下表为2016—2019年贵州省水果产量统计表。
注:园林水果包括柑橘、苹果、梨、葡萄、红枣、香蕉等,瓜果类水果包括西瓜、甜瓜、草莓等。
(1)简述2016—2019年贵州省水果产量变化的特点。
(2)推测贵州省水果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3)请你为贵州省打造高标准规模化水果种植基地提供合理建议。
【答案】(1)水果总产量持续增加;园林水果产量增长幅度大于瓜果类水果。
(2)地表崎岖,种植面积小,机械化程度低;交通不便,水果外运成本高,经济效益不高;自然灾害较多。
(3)鼓励发展果品加工业,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完善产地市场、集配中心、冷链仓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解析】
【分析】本题以贵州省是西南地区果树种植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发展状况、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2016-2019年贵州省水果产量变化的特点据表可知,该时段果园水果产量逐年增加,瓜果类水果产量总体增加;贵州水果总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园林水果产量的增长幅度较大;瓜果类水果增幅较小。
【小问2详解】
贵州省水果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可以围绕该地的土地状况、农业生产水平、水果产业的市场状况、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地表土壤瘠薄,不利于开展大面积林果生产;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低;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交通通达性相对较低,远离消费市场,水果产品外运成本较高;同时贵州省洪涝、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不利于水果产业发展等。
【小问3详解】
本问为开放性设问,从水果种植的规范化管理、种植技术、技术人员培训、物流通道的完善等方面分析即可。扩大水果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技术,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引进先进加工技术,鼓励发展果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地市场、集配中心、冷链仓库等一体化运输体系等。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河全长超过2000km,流域气候干旱,冬寒夏热,日照时间充足。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势相对低平,但总体上地下水埋深较深。下图为2001—2017年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示意图。
(1)简述塔里木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简述塔里木河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3)推测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请你根据2001—2017年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变化,为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2)径流量较小;含沙量较低;水位较低;有结冰期,且结冰期较长。
(3)夏季。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较大,补给水量增加;河流水量增大,下渗量增加,地下水埋深较浅。
(4)实施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实施地下水回灌;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监管,制定地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解析】
【分析】本题以塔里木河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河流水源补给、河流水文特征、水资源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塔里木河主要补给来源结合其所处的位置及气候特点分析即可,塔里木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流域内降水较少,河流流经塔里木盆地,高山冰雪融水对其补给量较大,加之流经地海拔相对较低,因此其主要补给来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小问2详解】
塔里木河下游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流域内降水量较少,主要补给来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量较小,河流径流量较小,水位较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含沙量较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河流有结冰期,且结冰期较长。
【小问3详解】
塔里木河主要补给来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其中地下水的补给相对稳定,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最大的季节为夏季,此时河流水量较大,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地下水埋深较浅。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时段塔里木河地下水埋深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这会导致河流补给量下降,可能会使河流断流,为应对该问题,可以实施跨流域调水,增加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保护地下水资源;倡导节约用水,提高节水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做好水资源开发的规划等。
水果种类
产量/万吨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园林水果
168.04
210.99
293.27
366.90
瓜果类水果
67.80
69.15
75.74
75.08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浙北三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浙北三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最可能形成恐龙足迹化石岩石是, 下列说法可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县中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县中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甲洋流的流向主要受制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县中联盟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县中联盟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煤南运”主要采用,该交通枢纽最有可能是,该 TOD模式可以有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