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此时段,最大降雪量出现在, D 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乌尉高速是指连接乌鲁木齐和尉犁县的高速公路,其中跨越天山的天山胜利隧道是该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3公里,是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其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四竖井”的方案(图)。乌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对促进南北疆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完成下面小题。
1. 隧道顶端开挖竖井的目的是( )
A. 利于维护B. 方便通信C. 增加采光D. 通风换气
2. 乌尉高速公路的开通可以促进南疆地区( )
A. 外向经济发展B. 城市等级提升C. 生态环境改善D. 城区交通优化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3公里,是目前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距离隧道口越远,空气更新流通速度越慢,空气质量越差,在隧道顶端开挖四座竖井,可缓解施工中的通风困难问题,并满足后期运营通风排气需求,D正确;维护、通信、采光完全可以沿隧道解决,无需开挖竖井,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乌尉高速公路连接乌鲁木齐和南疆尉犁县,开通后可以完善新疆交通运输网络,方便南北疆交通联系,南疆地区可以通过乌尉高速公路,发展外向型经济,A正确;公路开通后并不能提升城市等级,B错误;公路开通,施工运营过程中可能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乌尉高速公路属于城际交通,对城区交通影响较小,D错误。
【点睛】交通运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能够将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诸多环节联系在一起,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前提。
某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现已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该市前期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2000年后开始转型升级,发展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在发展过程中,该市城乡聚落经历了如图所示的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城乡聚落演变过程中,主城区( )
A. 在阶段一主导区域发展B. 在阶段二功能开始疏解
C. 在阶段三面积极速扩张D. 辐射带动作用总体增强
4. 与阶段一相比,该市在阶段二的特征是( )
A. 产业结构多元B. 人口流动性弱C. 矿区收益稳定D. 城乡差距变小
5. 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其转型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是( )
①加强土地复垦,扩大粮食生产规模②治理采空塌陷区,发展生态旅游业
③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煤炭循环产业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3. D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根据所学知识,该地城乡聚落演变过程中,从阶段一到阶段三,主城区和周边地区的人口产业等要素流动越来越明显,主城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总体增强,D正确;主城区在阶段二主导区域发展并且面积急速扩张,在阶段二功能开始疏解,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该市在阶段一时以矿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阶段二时主城区城镇空间面积明显扩大,急速扩张,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A正确;阶段二主城区规模大,人口流动性更强,阶段二周边矿业城镇衰落,矿区萎缩,收益下降,城乡差距变大,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不适合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故①错误;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可以治理采空塌陷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故②正确;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可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正确;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但不能发展煤炭循环产业,故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衰落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较高,传统产业衰落。转型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2)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3)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4)治理环境污染、绿化美化环境。(5)发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
城市活力是对城市街区内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等特征的综合描述。一天中,街区内的居民活动(就业就学通勤、购物、休闲、居住等)越丰富,驻留时间越长,活动地点总数越多,区域间人口流动越频繁,其活力越高。图示意南京市中心城区工作日城市活力的部分模式;城市活力的总体水平和波动强度从市中心向外围呈圈层式递减。完成下面小题。
6. 中小学校所在街区具有的活力模式最可能为( )
A. 高活力波动B. 中活力波动C. 中活力稳定D. 低活力稳定
7. 中、高活力波动模式中,导致19时城市活力峰值较9时更高的主要因素是( )
①通勤②购物③休闲④居住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6. C 7. B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中小学校所在街区一般在上午8-9点学生上学,下午18-19时学生放学,人口流动频繁,活力较强,但主要是上下学通勤为主,购物休闲等其他居民活动少,活力波动较小,不属于中高活力波动,也不属于低活力稳定,ABD错误;除开上下午放学时间,其余时间学生在校园内上课,活力状态较低且稳定,因此中小学校所在街区具有的活力应为中活力,9时和19时有一定波动,属于中活力稳定,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中高活力波动模式重,19时城市活力峰值较高,属于下班时间段,推测是休闲娱乐活动更多,排除通勤,①错误,②③正确;④居住所属的时间9时出家门通勤,活力峰值高于19时,④错误。故选B。
【点睛】下班以后活力峰值高,为娱乐购物场所;文化创意、办公教育应在上班时间活力较高;中小学学生在学校停留时间长,常住学校,通勤率低,生活活动单一活力较稳定,在放学期间活力峰值较高;住宅区一般居住为主,活力较低且稳定。
我国某地某月5日—7日经历了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此次暴雪的形成与冷锋活动和暖平流(空气由相对高温区水平运动到相对低温区)关系密切。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风向标表示对应时刻对应高度的风向和风力;等值线表示对应时刻对应高度大气温度变化的大小,实线为正值,虚线为负值,单位为10~5·℃·s-¹)。完成下面小题。
8 5日8时至7日2时,该地( )
A. 400百帕处风力持续变大B. 700百帕处气温先增后减
C. 近地面一直受偏北风控制D. 高空有暖平流持续存在
9. 此时段,最大降雪量出现在( )
A. 5日14时前后B. 5日20时前后C. 6日02时前后D. 6日14时前后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5日8时至7日2时,根据该地400百帕处风向标的变化,可判断出风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等值线表示对应时刻对应高度大气温度变化的大小,实线为正值,虚线为负值”可知,700百帕处等值线皆为正值,气温一直增加,B错误;近地面的风向需要根据1000百帕处进行判断,5日14时至6日14时受偏北风控制,6日20时至7日2时受偏西风控制,C错误;大约700百帕至300百帕高度范围内等值线皆为正值,气温一直增加,说明高空有暖平流持续存在,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材料“此次暴雪的形成与冷锋活动和暖平流关系密切”可知,此次暴雪受到冷锋和暖平流共同影响。读图可知,6日02时前后,低空偏北风风力最强,冷气团势力强;锋面附近的高空增温剧烈,暖平流影响显著,因此降雪量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时,会伴有偏北风加大,气压升高和温度降低等现象,有时会造成雨雪天气,夏季甚至会造成暴雨,一般情况下冷锋过境以后,当地将转受冷高压控制,天气变得晴朗。
沙漠倒置河床是沙漠中一种地形高出周边地表的河流状地貌,多发育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上,其平面形态保留了原始水系的空间格局,多呈现树枝状、扇状等。图示意沙漠倒置河床典型形成机制。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沉积物乙相比,沉积物甲的特点是( )
A. 粒径大,松软物多B. 粒径大,胶结物多
C. 粒径小,松软物多D. 粒径小,胶结物多
11. 沙漠倒置河床形成过程中,该地气候( )
A. 持续干旱B. 持续湿润C. 由湿变干D. 由干变湿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倒置河床是由于河床周围地表整体被侵蚀而导致地势降低,因此高出地表的沉积物具有更好的抗侵蚀能力,粒径较大的砾石与胶结物联合在一起,抗侵蚀能力强,不容易被侵蚀,因此可知甲沉积物粒径较大,胶结物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沙漠倒置河床是沙漠中一种地形高出周边地表的河流状地貌,多发育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上,该地区原本水流冲刷,之后由湿变干,风力增大,侵蚀作用变强,才形成倒置河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位于横断山区的贡嘎山,垂直高差极大,自然带类型多,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发育了森林、草向、冰雪等植被类型。图为贡嘎山东坡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质沿土壤剖面分布图,图中各点所对应纵坐标分别为取样点凋落物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的取样深度(亚高山草甸无凋落物层)。完成下面小题。
12. 随海拔升高,贡嘎山东坡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单峰”型变化B. “双峰”型变化C. 先升后降再升D. 先降后升再降
13. 次生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②气温高,微生物分解快
③植被单一,凋落物较少④发育时间短,土层较薄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从图中数据可知,深度1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灌丛带土壤中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分别出现最高值和次高值,而两处植被带在垂直方向上不是相邻的关系,且两植被带不属于基带和最高植被带,故意可以推出贡嘎山东坡土壤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是“双峰”型变化,B正确,ACD错。故选B。
【13题详解】
次生林是属于受到破坏后形成的森林,相对原始森林而言结构较为简单,植被较为单一,所以凋落物少,有机质来源少,③正确;根据上面的分析次生林位于海拔最低的山麓地带,温度较高,微生物分解较快,②正确;降水随着海拔增高先增多再减少,山麓不属于降水丰富的区域,①错误;山麓地带较为平缓,水热条件优越,土壤发育时间较长,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C。
【点睛】土壤是地球陆地的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土壤是陆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某科研小组对一小流域两次降雨(下图)后流域的产流产沙情况进行了研究。该流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条件多年无明显变化。在前期均未发生降雨的情况下,两次降雨在流域内的降雨总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特征基本一致,但降雨移动方向、降雨量分布不同。流域出口处水文站的监测数据表明,两次降雨后流域的产流产沙状况有显著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14. 两次降雨移动的大致方向分别是( )
A. 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B. 自西北向东南,自北向南
C. 自东南向西北,自北向南D. 自西北向东南,自南向北
15. 与第1次降雨相比,第2次降雨后流域出口处水文站测得的( )
A. 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小B. 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小
C. 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大D. 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大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得,结合第一幅图可得某地开始降雨时间与本次降雨开始时间间隔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因此可以推断,第一次降雨的移动大致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根据第二幅图可以判断,此次降水的某地开始降雨时间与本次降雨开始时间间隔由南向北增加,可以推断,第二次降水的移动方向为自南向北。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得,第一次降雨北边强度大、降水量多,且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因此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快,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多;相比第一次降水,第二次降水南部的降水量较大,且南部地势较低,因此地表径流汇集速度慢,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小,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
【点睛】山坡单位面积产沙量与坡度的关系坡度15度至25度之间,坡度越大,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多。一定流域岩石在风力水力热力和重力等作用下往往要被侵蚀和输移,被侵蚀的岩石经过输移过程中的冲淤变化,到达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流域的产沙量。产沙量随坡度增大总体呈增加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索马里流系位于印度洋西边界,是印度洋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表层的索马里洋流、沿岸垂直流等组成,其形成受盛行风、埃克曼输送等因素影响。埃克曼输送是影响海水流动的重要因素,它是指在风、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表层海水流向与风向相偏移,平均水流最终与风向垂直的现象。索马里沿岸M海域不同季节会出现上升流或下降流,上升流和下降流均会引起海洋表层水和深层水的垂直混合。左图示意索马里流系的季节变化,右图示意索马里沿岸M海域某处垂直剖面。
(1)在右图中绘制冬季该海域受埃克曼输送影响而形成的表层海流和沿岸垂直流。
(2)冬、夏季节,M海域均有来自深层海水的营养盐,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如下图所示:
(2)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受埃克曼输送影响表层海水形成离岸流,底层海水上泛,带来深层营养盐类;冬季盛行东北季风,较凉的气团使表层海水冷却下沉,同时受埃克曼输送影响表层海水向岸运动,沿岸海水堆积下沉,下沉的冷水促使海水发生垂直混合,海底冷海水上泛,将营养盐带到表层。
【解析】
【分析】本题以“索马里流系的季节变化”和“索马里沿岸M海域某处垂直剖面”为背景材料,涉及洋流的成因及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该海域附近盛行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其自北向南的较凉气团使表层海水冷却并下沉,所以表层洋流自东北向西南流,垂直方向上海水下沉。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河流注入少,故其营养盐类主要是深层海水上泛带来的。该海域附近的印度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对索马里半岛而言,西南风为离岸风,离岸风形成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盐类。冬季,该处没有上升补偿流,可能是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混合后,海水受到扰动,使营养盐类上泛:冬季,该海域附近盛行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其自北向南的较凉气团使表层海水冷却并下沉,产生垂直混合,将营养盐带到表层。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洋县是我国朱鹳、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占县域面积94%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洋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但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例如,为朱鹅提供觅食的湿地和栖息的林木、朱鹞活动区内稻田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禁止开矿等举措,使当地经济发展一度陷入“绿色贫困”。
近年来,洋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利用县域生态资源,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为突破口,创新有机产业、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有机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典型地域模式。下图示意洋县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
(1)分析洋县农村经济发展一度陷入“绿色贫困”的原因。
(2)有机农业是指遵照一定的有机生产标准,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农业生产方式。评价洋县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
(3)为洋县采用“种植+加工+旅游”模式发展经济提出具体措施。
【答案】17. 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产品产量降低;退耕还林、还湿等政策使农业用地面积减少;限制部分工矿业发展,农民就业机会、收入来源减少。
18. 有利条件:生态环境优良,大气、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政府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大。
不利条件:外出务工人员多,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水利、交通等保障条件有待提高;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有机农业缺少技术支撑。
19. 将土地流转到托管企业,增大耕作田块面积,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朱鹮”等有机产业品牌,推进品牌化经营与销售,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整合生态、文化等资源,发展农耕文化体验、水果采摘等旅游业。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洋县及洋县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种植+加工+旅游”发展模式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洋县农村经济发展一度陷入“绿色贫困”,主要是农业发展受限,可从政策和不利自然条件的角度进行分析。农业效益低下,由于农业技术落后,生产方式传统,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产品产量降低,农民收入不高;退耕还林、还湿等政策使农业用地面积减少,限制了农业的发展;限制部分工矿业发展,农民就业机会减少,收入减少。
【小问2详解】
评价条件需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洋县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有利条件:洋县自然环境良好,生态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有机农业;政府政策支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不利条件: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力不足;洋县水利、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较落后,技术落后,缺乏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有机农业生产成本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洋县采用“种植+加工十旅游”模式发展经济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将土地流转到托管企业,增大耕作田块面积,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如“朱鹮”等,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整合生态、文化等资源、发展农耕文化体验、水果采摘等旅游业;同时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连屿(左图)位于西沙群岛东北部,由分布在珊瑚礁礁盘(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的碳酸钙骨骼堆积在一起形成的巨大礁体)之上的系列砂岛组成。研究表明,在海水和季风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砂岛在礁盘上逐渐形成并扩大;植被在砂岛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右图示意七连屿诸岛发育过程。
(1)推测潮间带沙丘的沙源。
(2)结合潮间带沙丘演化为初始砂岛的过程,说明陆生植被出现的前提条件。
(3)说明植被在砂岛面积不断扩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8. 礁盘(珊瑚礁)受到海浪侵蚀而形成的碎屑、沙粒等物质;从附近岛屿、陆地搬运而来的沙粒。
19. 由于海平面下降等原因,潮间带沙丘逐步增长,高度超过高潮线,出现长期出露海面的砂岛;逐步增高变大的砂岛为捕获植物种子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陆地条件和水分条件。
20. 沿岸植被减缓海水流速,促使海浪中泥沙物质的沉积;植被减弱风速,利于风沙沉积;植被根系可固定沙丘沉积物,进而减少风力、雨水等侵蚀。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南海地区珊瑚礁潮间带沙丘为材料,主要涉及常见的外力作用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潮间带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于珊瑚礁礁盘上的生物碎屑和海水运动带来的海底沉积物,以及从附近岛屿和陆地携带来的沙粒和沉积物。
【小问2详解】
陆生植被出现的前提条件是砂岛的形成和扩大,据图可知潮间带沙丘演化为初始砂岛的过程中,由于海平面下降等原因,潮间带沙丘相应增高,高度超过高潮线后出现长期出露海面的砂岛,逐步增高变大的砂岛,砂岛的形成和扩大使得潮间带沙丘的面积增加为陆生植被的生长提供了空间,同时,砂岛的形成和扩大也使得砂岛上的土壤逐渐发育,为陆生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和水分条件。
【小问3详解】
本小题主要从植被减弱侵蚀、加速沉积的角度进行分析。植被通过根系促进沙丘沉积物的固结,减弱风力及雨水侵蚀,促进泥沙沉积,沿岸植被减小风暴潮能量,加剧海浪中泥沙物质的沉积,促进岛屿面积的不断扩大,植被根系具有固着与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稳定地固着在土壤中,降低外力作用影响,能促进沙丘沉积物固定。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安徽省舒城县境内的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左图),两千多年来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11月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该系统综合利用了大别山余脉向平原地区过渡的自然地势和水势以及由众多塘(水塘)、荡(浅水湖)组成的天然湿地,修建河壤(堰为具有拦水分水作用的堤坝),“串荡成渠,连塘为蓄”,从而形成功能强大的调蓄机制。其中七门堰选择在河流自山谷进入平原的“谷口”地段修建,并运用弯道环流原理(右图),实现水沙自然分流。
(1)从地形的角度,说明在“谷口”地段修建七门堰的原因。
(2)七门堰堰体引水口布局在河流凹岸,试分析其原因。
(3)说明“串荡成渠,连塘为蓄”的主要作用。
【答案】(1)“谷口”位于山谷进入平原的过渡地区,上游来水在此大量汇集,修建堰体可调控水量大;谷口地势高于下游平原,在地势相对较高处修建堰体,对下游调控面积大;谷口河道相对下游更窄,可减少工程量,方便施工。
(2)河流弯道处,表流流向凹岸,底流流向凸岸;表流含沙量相对较小,引水口布局在凹岸,使流向堰体下游灌渠的泥沙量大大减少,减少灌渠泥沙淤积。
(3)充分利用自然地势和湿地形态,串连各荡而形成输水干渠,连通塘、荡、渠而形成巨大的蓄水库,既具有自流引水灌溉的功能,又发挥调蓄洪峰、涵养水源、防洪抗旱等作用。
【解析】
【分析】试题以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为材料,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题、析题及对相关知识的运用与掌握,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堰口主要考虑蓄水量和工程建设量。从地形角度来看,“谷口”位于山谷进入平原的过渡地区,在此修建,可以汇集大量上游来水,可调控水量大;上游地形落差大,流速快,在地势相对较高处修建堰体,对下游调控面积大;下游地形平坦,河道变宽,谷口地势高于下游平原,谷口河道相对下游更窄,可减少工程量,方便施工。
【小问2详解】
由右图可以看出,底流和表流运动方向不一致:河流弯道处,表流流向凹岸,底流流向凸岸;河流运输泥沙主要集中在底层,故表层流水含沙量较小,引水口布局在表流流向的凹岸,可以减少灌渠泥沙淤积。
【小问3详解】
“串荡成渠,连塘为蓄”即串联各荡形成输水干渠,连通塘、荡、渠而形成巨大的蓄水库,使得湿地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其功能,既能自流引水灌溉,可以挥调蓄洪峰、涵养水源、防洪抗旱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中部塌陷”的原因可能是, 长城湾西岸的水体交换模式为, 长城湾叶绿素a浓度, 图示期间,该区域, 为促进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高三期末地理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