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65962/0-17083858214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65962/0-17083858214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65962/0-17083858215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探空气球是人类研究大气的重要工具,在气象学发展和天气预报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图示意某探空气球在3000米高空连续5日随风水平漂移路径,图中数字①-⑤所指的黑点分别为第1日至第5日每日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且m、n两点与探空气球位处同一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
2. 探空气球运行期间,m、n两点的气压值相比( )
A. m>nB. m
A. 垂直下沉B. 垂直上升C. 稳定不动D. 湍流运动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图中数字①-⑤所指的黑点分别为第1日至第5日每日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可知,相邻的两点间隔时间相同,④-⑤之间的距离最大, 说明④-⑤之间的风速最快,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速成正相关,所以④-⑤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图示意某探空气球在3000米高空连续5日随风水平漂移路径”可知①-⑤所指的黑点均位于海拔3000米高空中,而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因此n侧气压高于m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m位于高空低压处,根据热力环流原理,m处对应的近地面应为高压,在垂直方向上应盛行下沉气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等压线图判断风向的方法: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画出地转偏向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
等值线的准确判读,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手段之一。在众多的等值线中,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较为常见。下图为某沿海平原地区多种等值线叠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所示地理信息不能直接判断该地区为南半球是( )
A. 天气系统中的风向B. 等温线的分布C. 河口沉积岛的位置D. 洋流及其流向
5. 若东面海洋上的天气系统向正西过境甲城,则过境时该城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气压降低B. 晴朗干燥C. 云量减少D. 气温骤降
6. 乙处外围等温线呈封闭状(温度为X℃),则乙地表示的是( )
A. 高耸的山地B. 开阔的平原C. 较大的湖泊D. 较小的丘陵
【答案】4. D 5. A 6. C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天气系统中的风向向左偏,可以直接判断为南半球,A错误;等温线由南向北温度升高,纬度降低,可以判读为南半球,B错误;河口沉积岛在河口的南侧沉积,北岸受侵蚀,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以判断为南半球,C错误;洋流从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是暖流,但不能直接判断半球位置,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东面海洋上的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过境甲城时,气压降低,气流上升,云量增多,出现阴雨天气,A正确,BC错误;气旋过境气温不会发生剧烈变化,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闭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知,乙处外围等温线呈封闭状(温度为X℃),则乙地的气温大于X℃,表示的地区地势较周围低,而山地和丘陵地势更高,气温更低,AD错误;开阔的平原等温线一般沿纬线方向延伸,不会出现封闭状的特点,C错误;读图中等温线特征可知,该地相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应为冬季。冬季陆地上湖泊降温慢,温度高于周边的平原,因此乙地最可能表示较大的湖泊,C正确。故选C。
【点睛】地球自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地转偏向力不会改变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速率(速度的大小),但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
气象专家对我国北方近50年来发生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进行分析,发现多为源自西西伯利亚强大冷气团经新疆北部、河西走廊东移,或经蒙古西部,自西北方向侵袭我国。2021年3月14日起,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局部遭遇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境内,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时,图中A、B两地风向分别为( )
A. 东北风、西南风B. 西北风、东南风
C. 东南风、西北风D. 西南风、东北风
8. 图示时刻,关于锋线前后天气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锋后白天地面增温快,气温高
B. 锋前昼夜温差小于锋后
C. 锋后大气透明度低,夜晚地面快速冷却
D. 锋前天气晴朗少云,白天地面增温快,气温高
9. 形成此次沙尘天气主要原因有( )
①气旋快速移动②降水偏少,气温回升,蒸发加剧
③受暖锋影响,风力强劲④受冷锋影响,风力较大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答案】7. A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在AB两点做出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我国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最终风向向右偏与等压线相交,可作出风向,A为东北风、B为西南风,排除BCD,故选A。
【8题详解】
图中锋面为冷锋,并向东移动。锋后出现沙尘暴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增温慢,气温低,A错误,大气透明度低,夜晚保温作用强,缓慢冷却,C错误;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白天地面增温快,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锋后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强,昼夜温差小,故B错误,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此次沙尘天气主要是冷锋快速过境形成的,①③错误,④正确;此次北方沙尘天气起于2021年3月14日,为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土壤干燥,易被风扬起,②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D,故选C。
【点睛】冷锋与天气: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 天气晴朗;过境时多云、雨雪、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研究表明,大型海藻、贝类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并储存碳。世界上现有的海洋生物能够固定碳总量的55%。图为“海洋碳循环示意图”,表为“我国滨海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关于“蓝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入慢速循环的碳起到长期储碳的作用
B. 蓝碳生态系统有缩小臭氧层空洞的功能
C. 红树林在海洋固碳中所起到的作用微弱
D. 蓝碳生态系统其仅分布于热带海区附近
11. 影响滨海生态系统固碳总量的因素有( )
①土地利用方式②海洋经济发展
③全球气候变化④人类碳排放量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12. 挖掘我国滨海地区“蓝碳”潜力的主要目的是( )
A. 优化能源生产结构B. 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
C.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D. 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
【答案】10. A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慢周期长达千年,进入慢速循环的碳可以起到长期储碳的作用,A正确;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导致,蓝碳生态系统不能缩小臭氧层空洞,B错误;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海洋固碳中所起到的作用巨大,C错误;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说明蓝碳生态系统其不仅分布于热带海区附近,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如红树林减少,会对海洋固碳产生影响,①正确;海洋经济发展如污水的排放可能加剧水污染,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固碳产生影响,②正确;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海洋生物生长和盐沼面积,对海洋固碳产生影响,③正确;人类碳排放量与滨海生态系统固碳总量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我国人口众多,碳排放总量大,滨海地区“蓝碳”固碳能力强,挖掘我国滨海地区“蓝碳”潜力可以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D正确;而优化能源生产结构、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均不是挖掘我国滨海地区“蓝碳”潜力的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容量约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w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四次战略转型。在第四次战略转型过程中,该企业在2015年后主要发展的是国家支持的创新能源、智能高科等行业。在2017年以637.5亿元的总价将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和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分别完成转让,同时还出售了其部分国外产业。表为四次战略转型过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影响该企业转型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B. 劳动力C. 科技D. 政策
14. 2017年该企业将部分业务摒弃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劳动力成本B. 增加流动资金C. 发展新产业项目D. 淘汰落后产业
15. 开始第四次战略转型后,该企业发展应( )
A. 扩大企业规模B. 拓展国外市场C. 延长产业链条D. 加大科技投入
【答案】13. A 14. C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从该公司发展整体历程来看,自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以来,该公司紧随市场变化调整产业布局,市场是影响其转型的主要因素,A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劳动力和科技对企业转型的影响,BC错误;政策影响了市场的发展方向,但是并不能决定该企业的发展方向,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公司2015年开始第四次转型,2017年以后将部分业务转让,前后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业务转让是为了完成第四次转型,第四次转型主要是为了发展新能源、智能高科等行业新型产业,所以发展新产业项目是其主要目的,C正确;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流动资金、淘汰落后产业均不是其将部分业务摒弃的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该公司第四次转型后发展创新能源和智能高科等行业,同时把一些国内外一些原有产业进行了转让,因此其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扩大规模、拓展国外市场和延长产业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工业区位因素:①自然区位因素:原料、燃料(动力)、土地、水源;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报道:南京高楼“玉峰大厦”建成后,居住在北楼南侧的陈先生发现居室日照时间变短,不足两小时。依据我国相关法规规定,一年中,住宅建筑白昼最短日的日照时间应满足大于或等于两小时的标准。图10为“玉峰大厦”与某居民楼位置关系示意图
(1)南京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节气是____________,正午时物体日影朝_______________
(2)楼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我国北方地区住宅楼的间距要比南方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为使已建北楼住宅的日照达到法规要求,假设在北楼南方重新规划建设玉峰大厦,请你简单说出两种合理的设计方案。
【答案】(1)冬至(日) (正)北
(2)大 北方比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低
(3)①保持与玉峰大厦高度不变,加大两楼的间距以达到要求②保持两楼间距不变,降低玉峰大厦的设计高度以达到要求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应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详解】(1)南京市处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即冬至日时,南京市昼最短,夜最长,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朝向正北。
(2)为了保障充足的光照条件,楼间距应当不小于最长影长,以使得相邻两栋楼房不会受到遮挡,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大,所以楼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北方地区楼间距要大于南方地区。
(3)为了保障充足的光照条件,楼间距应当不小于最长影长,以使得相邻两栋楼房不会受到遮挡,为了保障北楼有良好的采光,可以采取降低南楼高度,或者扩大楼间距的方法,以保证大厦对北楼没有遮挡。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tH。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1)说明该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
(3)分析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
【答案】(1)趋势: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月份(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
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
(2)因素:(同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的大小差异明显。
(3)4~5月份峰值原因: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 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8月份玉米、高粱等达到生长期峰值。
【解析】
【分析】考查影响华北平原植被植被覆盖度的因素及覆盖度差异的原因。
【详解】(1)读图,根据图示曲线,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月份。按季节划分,从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冬季最低。主要因为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覆盖率上升。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枯萎或叶落,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
(2)在同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的大小差异明显。
(3)根据材料,该耕地生态区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作物收获后,地表植被覆盖度下降。小麦收获后,播种玉米等作物,8月份玉米、高粱等达到生长期峰值,植被覆盖率又出现峰值。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苎麻是热带、亚热带作物,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一年栽植多年连续收获。某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曾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二十多年前当地开始种植苎麻,并以家庭种植、手工作坊方式进行苎麻生产与加工活动。从业者主要是老人和妇女,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2015年该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开展苎麻种植、加工、苗族传统刺绣服饰生产与销售活动。随着合作社发展,该地实现了脱贫致富,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
(1)分析当地选择苎麻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原因。
(2)说明苎麻农民合作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评价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对当地的影响。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苎麻生长;地形坡度大、土层薄,苎麻根系发达可固土 保水;苎麻可连续多年收获,节省劳动力;苎麻作为服装加工原料,具有经济效益。
(2)经济发展:由分散的生产到集中、集聚,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规模效益;苎 麻种植到服装销售,延长苎麻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社会发展:吸纳劳动力,提高就业率;对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劳动技能, 增加农民收入;传承民族手工艺,弘扬传统文化。
(3)有利影响:带来先进理念和资金,增加劳动力数量,提高劳动力质量,带动地 方经济;减少农村留守人口相关问题。不利影响:返乡人口过多可能会加大生态 脆弱地区环境的压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苎麻产业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详解】(1)本题应从苎麻种植的有利条件和带来的效益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应属于亚热带生孩子风气候区,光热资源充足,降水充沛,适宜苎麻的生长;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形坡度大、土层薄,种植苎麻,其根系发达可固土保水,有利于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材料信息表明,苎麻可连续多年收获,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苎麻属于纺织原料,市场需求量大,种植苎麻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苎麻农民合作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应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进行说明。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农民合作社将过去分散的生产进行集中、集聚,增强了投入能力,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规模效益;农民合作社更有能力形成苎麻种植到服装销售的产业链条,从而延长苎麻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农民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社会发展方面,农民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吸纳劳动力,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农工返乡,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和谐;材料信息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技能,有利于农民个人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材料信息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苗族传统刺绣服饰生产与销售活动,有利于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3)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对当地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从有利方面来看,材料信息表明,20多年前当地从事苎麻生产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务工农民返乡可以缓解本地区青壮年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的问题;务工农民返乡会带来先进理念和资金,有利于当地农村的发展;务工农民返乡会减少农村留守人口相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从不利影响方面来看,当地生态环境脆弱,返乡人口过多可能会加大生态压力,如果不合理开发,有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
【点睛】农村经济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控制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19. 武汉将建设成为我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2019年城市化水平达80.49%。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汇聚,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
(1)概述武汉产业结构特点的变化。
(2)随着经济的发展,武汉的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解释其原因。
(3)作为城市发展目标之一,武汉将打造国家级的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从交通条件分析其区位优势条件。
(4)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答案】(1)2014年以前第二、第三产业并重,2014年以后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呈“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很小。(说明:答第三产业上升;第二产业下降,第一产业保持稳定)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从事非农经济,城市常住人口不断增长,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
(3)武汉位于汉江汇入长江的交汇点,以及京广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能够实现江海联运和水陆联运;武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是联结东西南北的交汇点, 是东西交通必经之地, 也是中国南北交通的枢纽。
(4)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条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小;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改善当地环境质量;集成电路产业产品的附加值高,创造的利润大,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任答2点)
【解析】
【分析】本题以武汉产业结构为背景,考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2014年以前第二、第三产业比例相当,2014年以后第三产业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呈“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一直都很小。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从事非农经济,使城市常住人口不断增长,从而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依据已学知识,武汉位于汉江汇入长江的交汇处,以及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与沟通东西交通的黄金水道长江的交汇处,既能够实现江海联运,又能够进行水陆联运;同时武汉市又位于中国大陆腹地,是联结东西南北的交汇点,是东西交通必经之地,也是中国南北交通的枢纽。
(4)武汉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中心,有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科技条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小,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改善当地环境质量;集成电路产业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产品的附加值高,创造的利润大,经济效益好,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据统计,图中A省中水土流失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61万公顷,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有12万公顷。
(1)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状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从生态建设角度看,应采取哪些措施遏制水土流失的加剧?
(3)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
【答案】(1)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等),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
(2)退耕还林,禁止陡坡开荒;在缓坡处修建梯田(或将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对25°以下的坡耕地实施“坡改梯”或生物保护措施)。
(3)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区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详解】(1)A省是安徽省,其西部是大别山区,南部是丘陵、山地,又位于江淮地区,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2)从生态建设角度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措施是恢复、保护植被,缓坡实施“坡改梯”或生物保护措施。(3)水土流失严重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
面积(km²)
海草床
231
红树林
300
滨海盐沼
1207-3434
发展阶段(年)
1988之前
1988~1997
1998~2010
2011~2015
2015至今
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
初期
经济发展
加速
社会需求
提高
国家文化
产业发展
市场调控
发展重点
住宅专业化
单一区域
住宅全国
布局
住宅地产
转向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转
向文旅地产
向轻资产转型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最小的是,01▲有相关关系,0, 山西省植被地带性研究结果显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