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01《论语》十二章-【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361101/0-1708301380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01《论语》十二章-【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361101/0-17083013806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01《论语》十二章-【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361101/0-1708301380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01《论语》十二章-【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展开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炎你的体会。
[答案] 学习方法上的观点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示例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我们常用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反之,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一无所得。
示例2:“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强调“悟”,即思考的重要性。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上初中时,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2.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炎你的体会。
[答案] 学习方法上的观点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示例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是的关于兴趣的问题,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从兴趣入手,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好学的学生来,而且比起一味地督促去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就像我对音乐的喜欢,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有一定的喜欢,当父母为我报音乐特长班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而且在练习的时候根本不用家长去催促,总是自觉自愿地乐此不疲地去完成那在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五线谱。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句子能不能互换位置?
[答案]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已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已、以天下为已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个顺序,也就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品格。
1.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养的,请结合注释,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请你任选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示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浮云一样。在孔子看来,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思贫贱也要坚守“义”。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面对利益时,我们要以“义”为先,合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要通过行“义“之事,获得利益。
2.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即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生气。故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宽容待人,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误解;然后要撰绝名利之心,注重培养内在修养。
3.有一句话说的好:“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典籍《论语》,我们今天学习它,又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当然也要注意,不能像封建时代那样,将《论语》当作圣人之言、绝对真理来信奉,要独立思考,用现代人的眼光来选择去取。
1.《论语》十二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这十二章语录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简洁”“生动”“形象”上。比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2.作者是如何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
[答案]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人们不能忍受“陋巷”的困苦与颜回在“陋巷”却自得其乐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语段拓展对比(一)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1.(内容理解类)【甲】文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常在什么情况下被人引用?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2.(情感态度类)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3.(写作技法类)孔子被尊称为“圣人”,请结合【乙】文谈谈是如何突出孔子这一尊称的?
[答案]
1.在劝谏他人不要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时引用。这一则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孔子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会逐步提高。在个人修养方面,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不要急功近利。
2.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3.对比,将“天下君王当时荣耀,死后就终止”与“孔子一介平民,传到十几代”进行对比,写出人们对孔子的尊崇,进而突出孔子的学问对人们影响之大,得出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结论。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语段拓展对比(二)
【甲】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论语》十二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日:“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途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烟戒。”
(节选自《李生论善学》)
1.(内容理解类)【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孔子和李生在“善学者”的观点上是一致的,请简要分析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
2.(情感态度类)按照语段【甲】中子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的标准,【乙】文中的王生具备仁德之心吗?请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3.(写作技法类)【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这个话题,但是在写法上却有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①在学习方法上,都主张要善于思考;②在学习态度上,都主张要多向别人请教,择善而从。
2.王生并不具备仁德之心,因为他没有做到“切问而近思”,比如文中所写“王生面对李生的劝诫,不但不感激,反而不高兴,甚至更加地生气”这些语句中可以体现出来。
3.语段(一)以“语录体”直接呈现观点或态度;语段(二)则以对话的形式阐述对“善学”的看法。
[参考译文]
王生喜爱学习却没有掌握好的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会没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没有回答李生转身就走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好的方面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人于千里之外,这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具有的(态度)吗?何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将它铭刻在座位右侧位置,来使明白的鉴戒更显著。”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4《马说》-【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4《马说》-【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共8页。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2《北冥有鱼》-【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2《北冥有鱼》-【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共7页。
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1《小石潭记》-【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11《小石潭记》-【知识清单】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共7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