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淋巴管阻塞
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长期营养不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③④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D.①②③④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
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
C.将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含量下降时分解并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液
3.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均需消耗能量
B.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
C.神经递质的本质都为蛋白质,因此能被灭活神经递质的酶分解
D.神经递质小泡起源于溶酶体,能与神经递质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
5.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荷尔蒙决定一见钟情,肾上腺决定出不出手,多巴胺决定天长地久,5-羟色胺决定谁先开口,端粒酶决定谁会先走!”,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荷尔蒙指的是激素,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B.多巴胺只是一种神经递质,愉悦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
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流加速。
D.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会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6.人体感染某些细菌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树突状细胞可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具有吞噬和呈递抗原功能
B.该细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内质网、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C.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都是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均需要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7.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宫颈癌,目前已有多种HPV疫苗投入市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PV侵染宿主细胞后,抗体进入宿主细胞与HPV发生特异性结合
B.HPV疫苗可充当抗原,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
C.接种HPV疫苗后,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
D.已接种HPV疫苗的机体被HPV感染时,体内的记忆细胞可迅速作出反应
8.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6个月后,因母源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B.该病可以通过注射抗原的方式治疗
C.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生来就有的
9.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细胞a只能为B细胞,细胞b只能为细胞毒性T细胞
D.细胞c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细胞毒性T细胞
10.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玉米胚芽鞘完成了a~f组实验,其中g是某同学对f组实验的推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组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
B.c、d组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C.e组实验结果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
D.g的推测是错误的,胚芽鞘生长状况应该与e组结果相似
11.如图表示植物激素①②③对黄瓜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乙烯、生长素
B.激素①②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有协同作用,激素③抑制细胞伸长与激素①②有相抗衡作用
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12.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产生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B. 幼苗中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调控并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C. 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D. 胚芽鞘的向光性表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3.下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表1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图乙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
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
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
14.下图为胰岛素的作用机制示意图,其中GLUT4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使细胞膜上GLUT4数量增多。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信号转导发挥作用
B.若人体内产生蛋白M的抗体,将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C.葡萄糖转运蛋白合成障碍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D.囊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15.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作用,取若干只实验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检测小鼠体内抗体数量来确定是否有免疫应答
B.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小鼠体内有大量抗体,B组小鼠没有抗体
C.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小鼠体内抗原甲的抗体比B组低
D.如果实验小鼠之前都接触过抗原甲,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6.下图为小麦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促进种子脱水干燥,利于种子萌发
B.发育期IAA可能参与有机物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
C.发育与萌发过程中GA与IAA有协同作用,而与ABA有一定的相抗衡关系
D.种子萌发期GA可以调节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
二、读图填空题
17.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A液的名称________,其中A液与C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浆中维持pH相对稳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物质。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
(3)图2中标号①、②代表的系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由图2可知内环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抑郁症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精神疾病。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NE)减少有关。NE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NE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结合图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NE作为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在作用途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起Ca2+内流从而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NE的释放。NE释放后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被突触前膜再摄取。当NE被突触前膜摄取后,反过来会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NE,该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杂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下图1是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图2是HIV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据图1可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的宿主细胞是___________。
(2)图1中A阶段,HIV侵入人体内环境后一些可以与B细胞接触,另一些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___________细胞,后者发生特定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受刺激后分裂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3)HIV侵入宿主细胞后,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有些艾滋病患者容易患肿瘤,这是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低下导致不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4)根据图2及所学知识,提出治疗艾滋病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三、填空题
20.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逆行的医生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穿着尿不湿,在三层帽子三层口罩两层眼镜的勒迫下工作,长时间的不进食不喝水,成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食而饥饿的医生,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引起下丘脑血糖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传导至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_________使血糖上升。
(2)医护人员长时间未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人体内的________激素分泌增多,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这一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调节。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四、实验探究题
21.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____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等。
(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ACC。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乙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研究内源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乙烯与外源乙烯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__(填“一致”或“不一致”)。
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实验结果显示,非致死低温(4℃)处理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4℃低温“训练”可使植株减少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
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增多,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①正确;②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②正确;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③正确;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④正确;⑤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⑤正确。
2.答案:C
解析: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调节血浆pH,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项正确;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稳定,B项正确;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一直在消化道中进行,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含量下降时分解并且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液,维持内环境中血糖含量的稳定,D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的关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神经调节过程也可以受激素的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B错误;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与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通过神经递质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C错误;免疫调节能直接消灭病原体,神经调节不能直接消灭病原体,D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由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B正确;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一般为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等,C错误;神经递质小泡起源于高尔基体,D错误。
5.答案:C
解析:A、荷尔蒙是动物激素,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对于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等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故愉悦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B正确;C、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流加速,C错误;D、5-羟色胺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D正确。
6.答案:A
解析:A、树突状细胞成熟时具有很多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能力,可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A正确;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B错误;C、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溶菌酶可以由多种细胞分泌产生,C错误;D、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不需要,D错误。
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主要在细胞外液中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不会进入宿主细胞内,A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接种HPV疫苗后,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少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C错误;已接种HPV疫苗的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受到HPV感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D正确。
8.答案:A
解析: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A正确;B、该病患者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即使注射抗原,也不能产生浆细胞和抗体,B错误;C、艾滋病只是免疫缺陷病的一种,C错误;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不是生来就有的,D错误。
9.答案:C
解析:A、由题意知,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B正确;C、细胞a可以是B细胞,也可以是记忆B细胞,细胞b可以是细胞毒性T细胞,也可以是记忆T细胞,C错误;D、由题图可知,细胞c产生抗体,为浆细胞,细胞d能与靶细胞结合,为细胞毒性T细胞,D正确。
10.答案:C
解析:e组实验结果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但不能说明这种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
11.答案:A
解析:A、①②都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但高浓度的②会促进③的产生从而抑制细胞伸长,因此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错误。
12.答案:B
解析:植物没有内分泌器官,植物激素是由一定部位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A错误;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激素的合过程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酶的合成基因调节控制)调节控制,还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B正确;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处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造成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并非是顶芽和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C错误;胚芽鞘的向光性表明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并非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错误。
13.答案:C
解析:A、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a、b先后发生兴奋,表1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因此电位变化会出现丙图所示,A错误;B、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正在准备恢复静息电位(依赖于K外流),所以③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小,B错误;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因此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a点处于静息电位,a处膜外为正电位,D错误。故选C。
14.答案:C
解析:依图示信息,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信号转导发挥作用,A项正确;若人体内产生蛋白M的抗体,则胰岛素不能与蛋白 M结合而发挥作用,将导致血糖浓度升高,B项正确;葡 萄糖转运蛋甶合成发生障碍,将导致葡萄糖进入细胞过程受阻,注射胰岛素后达不到治疗效果,C项错误;囊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D项正确。
15.答案:A
16.答案:A
解析:种子发育成熟后进入休眠期,ABA能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休眠,A错误。
17.答案:(1)血浆;A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C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2)缓冲;无机盐;蛋白质
(3)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1)图1中A液为血浆,C液为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2)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缓冲物质有关,如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血浆渗透压血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图2中的①是消化系统,②是呼吸系统。由图2可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8.答案:(1)信息分子;激素调节通过体液将激素运输到靶细胞,而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调节
(2)促进;被水解、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负)反馈调节
(3)杂环类抗抑郁剂抑制NE的再摄取,同时解除了NE对突触前神经元释放NE的抑制作用,使突触间隙的NE含量升高,从而治疗抑郁症
解析:(1)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信息分子,激素调节的途径是通过体液将激素运输到全身并与靶细胞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而神经调节的途径是反射弧。
(2)从图示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起Ca2+内流,激活突触小泡上的受体,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促进NE释放。图示突触前膜释放的NE的去向:被水解、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和被突触前膜再摄取。NE释放后被突触前膜回收,会抑制NE的释放,该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
(3)抑郁症与NE减少有关,图示杂环类抗抑郁剂能抑制突触前膜对NE的再摄取,同时解除了NE对突触前神经元释放NE的抑制作用,使突触间隙的NE含量升高,从而治疗抑郁症。突触间隙的NE含量升高,从而治疗抑郁症。
19.答案:(1)辅助性T细胞
(2)辅助性T;浆细胞和记忆
(3)(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免疫监视
(4)阻断病毒在细胞中的逆转录过程(或阻断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过程;阻断HIV的增殖;阻断HIV糖蛋白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互识别而侵染细胞;抑制蛋白酶对病毒前体蛋白的加工,阻碍新病毒的组装)
解析:(1)根据题图可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的宿主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
(2)体液免疫过程中:HIV侵入人体内环境后一些可以与B细胞接触,另一些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HIV侵入辅助性T细胞后,主要依靠新形成的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若有些艾滋病患者容易患肿瘤,这是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导致不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4)根据图1、图2分析可知:通过阻断病毒在细胞中的逆转录过程;阻断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过程;阻断HIV的增殖;阻断HIV糖蛋白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互识别而侵染细胞;抑制蛋白酶对病毒前体蛋白的加工,阻碍新病毒的组装等途径均可成为治疗艾滋病的思路。
20.答案:(1)局部电流(电信号、神经冲动);胰高血糖素
(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神经-体液
(3)通过体液运输、作用速度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
解析:(1)不进食而饥饿的医生,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引起下丘脑血糖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形式传导至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通过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等方式使血糖上升。
(2)医护人员长时间未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发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使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该过程既有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速度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
21.答案:(1)信息
(2)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一致;在非致死低温(4 ℃)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减少,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经4℃低温“训练”与未经4 ℃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致死低温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
解析:(1)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由实验结果可知,含有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在致死低温条件下,存活率较低,外源性乙烯能够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②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一致,都是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由实验结果可知: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若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经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实验结果应该是:经4℃低温“训练”的一组的乙烯和合成能量高于未经低温“训练”的一组。
小鼠分组
A组
B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甲
隔一段时间再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仙游县私立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