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56,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56,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01
    56,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02
    56,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56,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56,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 研究者用流感病毒, 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合理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新时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夏日在室外高温作业的人应多喝淡盐水
    B. 摄食富含铁的食物能预防镰状细胞贫血
    C. 减肥应该合理膳食,而不是随意的少食节食
    D.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膳食纤维只是人体肠道的匆匆过客,人是无法消化纤维素的,但是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因此被称之为“第七类营养素”。
    【详解】A、夏日在室外高温作业的人易出汗缺水,应多喝淡盐水,A正确;
    B、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B错误;
    C、减肥应该合理膳食,而不是随意的少食节食,C正确;
    D、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D正确。
    故选B。
    2. 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基质是许多细胞代谢的发生场所
    B.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有利于其移动和均分
    C. 吞噬细胞含丰富的溶酶体,有利于异物的消化清除
    D. 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减少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
    【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有利于其移动和均分,B正确;
    C、溶酶体富含水解酶,吞噬细胞含丰富的溶酶体,有利于异物的消化清除,C正确;
    D、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发生癌变,D错误。
    故选D。
    3. ATP驱动泵能将小分子或离子进行跨膜转运,主要有下图所示的3种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型质子泵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 Ca2+泵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完成Ca2+的转运
    C. 维持神经细胞内高K+低Na+的环境可能与P型泵有关
    D. 溶酶体维持其体内的酸性环境,可能与F型质子泵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P型泵和V型质子泵运输物质需要消耗ATP且需要载体的协助,说明相应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F型质子泵的作用是运输质子的同时利用动力势能合成ATP。
    【详解】A、F型质子泵的作用是运输质子的同时利用动力势能合成ATP,真核细胞中能合成ATP的生物膜是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膜,A正确;
    B、Ca2+泵催化ATP水解,ATP末端的磷酸基团会脱离下来与载体蛋白结合,使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Ca2+的结合位点转向膜外,B正确;
    C、维持神经细胞内高K+低Na+环境可能与P型泵(Na+-K+泵)有关,即通过主动运输维持高K+低Na+,C正确;
    D、溶酶体维持其体内的酸性环境,需要泵入H+,为主动运输,可能与V型质子泵有关,D错误。
    故选D。
    4. 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将染色体DNA都被32P标记的1个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下图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是4或5
    B. 细胞①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 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0
    D. 该模型中动物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HhRr或Hhrr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细胞①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④~⑦都是精细胞;细胞①发生了互换和基因突变。
    【详解】A、细胞①是由染色体DNA都被32P标记的1个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经有丝分裂形成的,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一个精原细胞(DNA中的P都含有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该子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细胞①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染色单体的DNA分子一条链中含32P,共四条染色单体含32P。所以含32P的核DNA分子数是4,若细胞①发生互换,则含32P的核DNA分子数是5,A正确;
    B、据图可知:①细胞发生了H和h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且发生了R、r的基因突变,B正确;
    C、如果细胞②的H和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且细胞②中h所在染色体含有32P,则r在染色体不含有32P,因此形成的细胞④含有32P的核DNA分子数为2个,形成的细胞⑤含有32P的核DNA分子数为1个,由于细胞③的基因型为Hhrr(h为互换的片段),h所在的染色体与其中一个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H和另一个r所在染色体不含32P),如果含有32P的2条染色体不在同一极,则形成的细胞⑥和⑦都含32P的核DNA分子数为1个。即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2、0,C错误;
    D、据图可知:①细胞发生了H和h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且发生了R、r的基因突变,该模型中动物精原细胞的基因型HhRr或Hhrr,D正确。
    故选C。
    5. 蜜蜂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蜜蜂幼虫取食蜂王浆可能导致体内DNMT3蛋白数量减少或活性减弱
    B. DNMT3基因甲基化后,蜜蜂幼虫可能会发育成蜂王
    C. DNA甲基化修饰本质上是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给后代
    D. 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详解】A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蜜蜂幼虫以蜂王浆为食,可能导致DNMT3基因被甲基化,从而发育为蜂王,AB正确;
    C、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C。
    6. 深海中生存着一种通体透明的超深渊狮子鱼,它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相比,色素、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与细胞膜稳定有关的基因也发生了变化,增强了该鱼的抗压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超深渊狮子鱼视觉退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B. 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种群同处海洋,不存在地理隔离
    C. 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争夺食物和栖息空间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D. 深海环境促进了超深渊狮子鱼中与细胞膜稳定有关基因的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超深渊狮子鱼视觉退化属于自然选择下的进化,而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A正确;
    B、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种群虽然同处海洋,但所处位置不同,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
    C、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现象,而超深渊狮子鱼是一个物种,C错误;
    D、与细胞膜稳定有关的基因增强了该鱼的抗压能力,使个体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在自然选择下该基因频率提高,即深海环境的定向选择提高了与超深渊狮子鱼细胞膜稳定有关基因的频率,不能促进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7. 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几天后酸痛消失。他查资料后得知,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多种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B.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需经过组织液、血液运输才能进入肝脏细胞转化为葡萄糖
    C. 登山后,腿部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的积累,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D. 肌肉处于运动时,血流量会增加,说明神经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A正确;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先从肌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血液运输才能进入肝脏细胞转化为葡萄糖,B正确;
    C、登山后,腿部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的积累,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C正确;
    D、剧烈运动时交感兴奋的同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最终的结果是血流量增加,也就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血管扩张,而体液调节就是使血管扩张的,所以在这个情境下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D。
    8. 不少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平稳,清晨出现一段时间高血糖,该现象称为“黎明现象”。研究人员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测定体内相关激素的含量如下图1。进一步检测外周淋巴细胞中多个与生物钟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相关结果如下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多或胰岛B细胞受损的现象
    B. 胰岛素、褪黑素、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黎明现象”
    C. 清晨,DP+组机体胰岛素含量逐步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D. 夜间,DP+组中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下降,推测“黎明现象”与生物节律紊乱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而具有相抗衡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
    【详解】A、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多或胰岛B细胞受损的现象,2型糖尿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A错误;
    B、分析图1可知,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在不同时间段内胰岛素和褪黑素含量几乎没有差异,
    与无黎明现象组相比,有黎明现象组的生长激素水平不同,说明生长激素节律性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出现“黎明现象”,B错误;
    C、由图1可知,清晨,DP+组机体胰岛素含量逐步升高,胰岛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使血糖下降,C错误;
    D、据图2可知,与DP组相比,夜间,DP+组中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下降,DP+组中基因表达发生了节律性异常,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节律紊乱有关,D正确。
    故选D。
    9. 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发现动物被感染后采食减少、脂肪分解增加、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进一步测定了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胞(一种辅助性T细胞)增殖及分泌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侵入机体的IAV经CD4+T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信息暴露在CD4+T细胞表面
    B. 活化的CD4+T细胞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
    C. 淋巴细胞分泌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免疫的作用
    D. 小鼠感染病毒后采食减少、体内脂肪分解增加,有利于提高其免疫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化学物质)和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完整抗原IAV。IAV经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并加工处理为可识别的抗原肽,才可被辅助性T细胞识别,A错误;
    B、活化的CD4+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B正确;
    C、淋巴细胞分泌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免疫的作用,C正确;
    D、采食量下降可促进机体BHB的生成,BHB可促进CD4+T细胞增殖和CD4+T细胞分泌干扰素-γ,从而提高免疫力,D正确。
    故选A。
    10. 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Ⅰ和Ⅱ为幼年期,Ⅲ和Ⅳ为成年期,Ⅴ和Ⅵ为老年期
    A. 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
    B. 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
    C. 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增长型
    D. 甲地Ⅲ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详解】A、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数量均有幼年时期个体数多(增长快)、老年期数量趋于稳定的特点,故二者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A正确;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10+15+20+25+30+40)=140个/500m2,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20+20+5+20+25+20)=110个/500m2,故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B正确;
    C、甲地阳坡各径级的个体数相当,属于稳定型,乙地阳坡的老年期个体数>中年期个体数>幼年期个体数,属于衰退型,C错误;
    D、由甲地个体数的柱形图可知,甲地Ⅲ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径级,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D正确。
    故选C。
    11. 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介导病毒侵入细胞。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感染。制取新冠病毒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部分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为获得大量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可多次注射S蛋白
    B. 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相比,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方法为PEG融合法
    C. 筛选1中会淘汰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
    D. 抗体筛选过程应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
    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
    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详解】A、 制备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反复向小鼠体内注射S蛋白,刺激相应B淋巴细胞的产生,A正确;
    B、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为灭活病毒诱导法,B错误;
    C、 由于小鼠体内存在多种B淋巴细胞,经过第一次筛选后,会得到多种类型的杂交瘤细胞,淘汰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C正确;
    D、抗体筛选过程应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D正确。
    故选B。
    12. 地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化学式是(C2H4)n。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难以被降解,为筛选出高效降解地膜的细菌,研究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富集培养过程中摇床振荡便于微生物获取营养和氧气
    B. 富集培养后,利用平板划线法将微生物接种于X培养基
    C. 应挑选降解地膜最高效的细菌⑤接种到Y培养基
    D. 若要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可用细菌计数板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详解】A、富集培养过程中摇床振荡便于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并增加溶氧量,所以摇床振荡便于微生物获取营养和氧气,A正确;
    B、富集培养后,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微生物接种于X培养基,B错误;
    C、抑菌圈越大,说明降解地膜的效果越好,故可挑选⑤中的单菌落接种到Y培养基上,C正确;
    D、若要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可用细菌计数板计数方法进行计数,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ACM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液,ATRA为全反式维甲酸。为探究胚胎干细胞(ES)分化为神经元的机制,研究人员采取用ATRA单独诱导和ATRA联合ACM诱导ES定向生成神经元样细胞。结果发现,联合诱导组的分化细胞中NF-200和NSE(两者为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率高于单独用ATRA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ES定向生成神经元样细胞,细胞器的数量不变
    B. ES定向生成神经元样细胞,核遗传物质不变
    C. 与单独用ATRA组比,单独用ACM组的NF-200和NSE表达率更高
    D. ACM中可能存在某种诱导细胞分化的因子
    【答案】AC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B、ES定向生成神经元样细胞过程中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器的数量改变,细胞的形态、结构改变,但核遗传物质不变,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B正确;
    C、没有进行单独用ACM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实验,不能得出单独用ACM组比单独用ATRA组的NF-200和NSE表达率高的结论,C错误。
    D、TRA联合ACM诱导ES定向生成神经元样细胞,NF-200和NSE(两者为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率高于单独用ATRA组,说明ACM中可能存在某种诱导细胞分化的因子,D正确;
    故选AC。
    14. 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动物,其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G、g只位于X染色体上,仅G表达时为黑色,仅g表达时为灰色,二者均不表达时为白色。受表观遗传的影响,G、g来自父本时才表达,来自母本时不表达。某雄性个体与杂合子雌性个体杂交,获得4只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个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F1群体中有黑色个体,则其所占比例为1/2
    B. 所得F1群体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2
    C. 若F1中出现灰色个体,则F1中基因g的频率为1/3
    D. 若F1全部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雌性有2种表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某雄性个体与杂合子雌性个体杂交,可知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GY或XgY,杂合子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GXg,则F1个体的基因型为XGXG、XGXg、XGY、XgY或XGXg、XGY、XgXg、XgY。
    【详解】A、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GY,杂合子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GXg,G、g来自父本时才表达,来自母本时不表达,若F1群体中有黑色个体(XGXG、XGXg),则其所占比例为1/2,A正确;
    B、无论父本是什么基因型,所得F1群体中白色个体(XGY、XgY)所占比例为1/2,B正确;
    C、若F1中出现灰色个体,则父本基因型为XgY,F1中4个不同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XGY、XgXg、XgY,基因g的频率为2/3,C错误;
    D、无论父本是什么基因型,F1的雄性基因型为XGY、XgY,自由交配则F2中雌性可以获得来自F1的雄性的G或g有2种表型,D正确。
    故选C。
    15. 下图为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反之被激活
    B. E蛋白被磷酸化后会被剪切,导致有乙烯生理反应,反之无乙烯生理反应
    C. 酶T活性丧失的突变体的纯合体在无乙烯时也表现为有乙烯生理反应
    D. 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果实成熟期可能会延迟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没有乙烯的条件下,酶T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植株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
    【详解】A、分析图可知,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反之被激活,A正确;
    B、E蛋白被磷酸化后会导致无乙烯生理反应,E蛋白被磷酸化后会被剪切,仍然会导致无乙烯生理反应,B错误;
    C、由图可推知,有无乙烯生理反应发生,关键在于酶T有无活性,因此只要酶 T 无活性,存在或不存在乙烯都会发生乙烯生理反应,故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C正确;
    D、若 R 蛋白发生了乙烯结合位点突变,乙烯就不能发挥作用,则果实成熟期会延迟,D正确。
    故选ACD。
    16.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如下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如下图2。已知自养类群可以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替后,该裸石上的群落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
    B. 图1中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持续减少
    C. 演替过程中优势种H的环境容纳量上升
    D. 演替稳定后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数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
    【答案】BD
    【解析】
    【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经过一段时间的演替后,随着物种数目的增多,该裸石上的群落也会存在垂直结构,A正确;
    B、图1中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增加的物种数目逐渐减少,但物种的总数持续增加,B错误;
    C、由图2可知,演替过程中优势种H的数量在增加,所以演替过程中优势种H的环境容纳量上升,C正确;
    D、演替稳定后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数量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形,特殊情况下未必呈正金字塔型,D错误。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小麦增产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小麦的光反应过程包括多个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生在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如图所示。
    (1)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
    (2)据图可知,光系统Ⅱ中,光使叶绿素中的一个电子由低能状态激发到高能状态,这个高能电子随后丢失能量,进入光系统Ⅰ,此过程中丢失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分子中的能量,光系统Ⅱ中丢失的电子由________分子中的电子补充;光系统Ⅰ中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
    (3)若CO2浓度降低,图中电子传递速率会________。
    (4)科研人员发现,长时间增施CO2,小麦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最终影响小麦产量,该现象被称为“光合适应”。为探究其原因,研究者以小麦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据图2可知,常温+CO2处理组在超过29天后,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直至低于常温处理组。结合图3分析,原因是________。
    请根据本研究结果,对解决“长时间增施CO2抑制光合作用”这一问题,提出两项合理化建议:________。
    【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①. ATP ②. H2O ③. 光能(→电能)→NADPH中的化学能
    (3)降低 (4) ①. 常温+CO2处理组的叶片中淀粉积累过多,进而抑制了光合作用 ②. 单独增施CO2时间不宜超过30(或29)天;增施CO2时适当提高温度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中,主要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
    【小问1详解】
    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属于光反应的过程,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这个高能电子丢失的能量转化为ATP分子中的能量,光系统Ⅱ中丢失的电子由H2O分子中的电子补充;光系统Ⅰ中的能量变化为光能(→电能)→NADPH中的化学能。
    【小问3详解】
    若CO2浓度降低,合成的C3数量减少,C3的还原减弱,产生的ADP+pi和NADP+减少,图中电子传递速率会降低。
    【小问4详解】
    据图3可知,常温+CO2处理组的叶片中淀粉积累过多,进而抑制了光合作用进行,导致光合速率降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为长时间增施CO2抑制光合作用,所以单独增施CO2时间不宜超过30(或29)天;据图可知高温+CO2处理组的叶片中淀粉积累低于常温+CO2处理组,所以增施CO2时可适当提高温度。
    18. 科学家谢切诺夫发现刺激蟾蜍的间脑会导致反射抑制,这一现象被称为“谢切诺夫抑制”。为探究酒精延长屈反射时长的机理,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间脑蟾蜍(切除了大脑和部分间脑、相关机能正常的蟾蜍),小滤纸片,任氏液,酒精(浓度为中度酒精中毒的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A),酚妥拉明(PT),1%硫酸溶液等。(要求与说明:任氏液为两栖类的生理盐水;酒精、NA和PT均用任氏液配制;NA是一种神经递质;PT是NA受体的抑制剂。实验条件适宜)
    实验步骤:①取6组间脑蟾蜍,用不同试剂刺激间脑断面;②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蜍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测定屈反射时长。
    实验结论:NA与其受体结合,显著延长了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了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
    回答下列问题:
    (1)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中NaHCO3、NaH2PO4的作用是________。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0g/L,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__。
    (2)该实验的分组处理应为:
    (3)酒后驾车属于危险的驾驶行为,由本实验结果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学机理是________。
    (4)另取一只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将其右侧坐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混合神经)原位暴露,将含有1%可卡因(麻醉剂)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一段时间后用电针给予右后肢适宜强度的刺激,屈腿反射不再发生,这时把浸有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脊蛙下腹部,脊蛙出现搔扒反射(用左右后肢试图蹬掉腹部的滤纸片)。过一段时间后,搔扒反射消失。推测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是________。
    (5)为了验证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结合图示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维持酸碱平衡(pH稳定) ②. 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甚至死亡
    (2) ①. NA+PT ②. 酒精+PT(答案顺序可变)
    (3)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了屈反射时长,酒后驾车导致司机反应迟钝
    (4)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5)在刺激点A给予刺激,观察腓肠肌收缩情况,结果为腓肠肌收缩;在刺激点B给予刺激,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结果为电表指针发生偏转。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小问1详解】
    NaHCO3、NaH2PO4中的无机盐离子可维持酸碱平衡(pH稳定);任氏液中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0g/L,由于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甚至死亡,故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0g/L,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目的是探究酒精延长屈反射时长的机理,结合题意及所给实验材料可知,NA是一种神经递质,而PT是NA受体的抑制剂,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图中的E和F是NA+PT、酒精+PT(答案顺序可变)。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NA与其受体结合,显著延长了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了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而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了屈反射时长,酒后驾车导致司机反应迟钝。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右侧坐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混合神经,将含有1%可卡因(麻醉剂)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一段时间后用电针给予右后肢适宜强度的刺激,屈腿反射不再发生,说明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被麻醉,故仍需进一步实验:这时浸有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脊蛙下腹部,脊蛙出现搔扒反射(用左右后肢试图蹬掉腹部的滤纸片),说明传出神经仍正常,过一段时间后,搔扒反射消失,说明传出神经也被麻醉,综上所述,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是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小问5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图示电表连接在坐骨神经上,可分别刺激A和B位点,通过观察腓肠肌收缩情况和电表偏转情况进行探究:在刺激点A给予刺激,观察腓肠肌收缩情况,结果为腓肠肌收缩;在刺激点B给予刺激,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结果为电表指针发生偏转。
    19.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农作物。玉米种子的正常与干瘪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干瘪种子没有发芽能力;玉米的育性受另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其中基因型为MM、Mm的个体可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mm个体表现为雄性不育(不能产生花粉)。
    (1)将基因型为MM的正常玉米种子种植,开花时随机授粉,成熟后收获全部种子(F1),发现有1/9籽粒为干瘪种子。干瘪性状是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亲本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自交,发现F1植株中雄性可育植株与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为2∶1,则可判断A/a、M/m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F1植株开花后随机授粉,正常种子与干瘪种子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玉米杂交育种过程中,为了持续获得雄性不育植株,将雄配子致死基因B、红色胚带荧光基因R(正常玉米为黄色胚)和花粉育性恢复基因M(使雄性不育植株恢复育性)构成紧密连锁“组件”(无互换发生),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单个“组件”导入雄性不育植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黄色种子即为雄性不育种子,其比例为________。(以上植株均不含a基因)
    (4)将单个基因B、R和M构成的紧密连锁“组件”(无互换发生)导入雄性不育植株细胞的染色体②上(如图),将此转基因植株作母本与基因型为MM的玉米杂交,F1自交,假设所有卵细胞均可受精,F2植株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 ①. 隐性 ②. 2/3
    (2) ①. 一对 ②.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代植株中雄性可育植株与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为3∶1 ③. 5∶1
    (3)1/2 (4)3/16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玉米籽粒正常与干瘪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干瘪的籽粒无发芽能力,由于正常玉米籽粒种植,开花时随机授粉,成熟后收获F1种子再种植。F1植株自花授粉后,有1/2的F1植株果穗上结出干瘪种子,可知干瘪为隐性性状,正常为显性性状;玉米的育性受另外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其中基因型MM、Mm个体可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mm表现为雄性不育,只能产生雌配子。
    【小问1详解】
    基因型为MM的正常玉米籽粒 ,开花时随机授粉,成熟后收获F1种子再种植。F1植株自花授粉后,有1/9的F1植株果穗上结出干瘪种子,则可知干瘪为隐性性状,正常为显性性状;F1中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占1/2,故亲本正常籽粒基因型为AAMM、AaMM,设亲代产生的aM配子比例为X,则AM配子比例为(1-X),由于基因型为aa的种子无发芽能力,可计算2X×(1-X)/(1-X2)=1/9,解得X为1/3,故基因型为AaMM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3,AAMM所占比例为1/3,即亲代正常籽粒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2/3。
    【小问2详解】
    将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发现F1植株中雄性可育植株与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为2:1,而由于基因型为aa的种子无发芽能力,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代植株中雄性可育植株: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为3:1;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代植株中雄性可育植株: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为2:1或3:0,则可判断A/a、M/m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m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M在同一条染色体上。F1植株中雄性可育植株MM:雄性可育Mm:雄性不育植株mm=1:2:1,雄性不育只能作母本,不能自交,故F2植株中雄性不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3×1/4=1/6,根据am和AM的连锁关系可知,干瘪种子所占比例也是1/6,即正常种子与干瘪种子的比例为5:1。
    【小问3详解】
    该转基因植株可以产生基因型为m:BRM=1:1的雌配子和基因型为m的雄配子,后代基因型为mm或BRMm,其中mm为黄色胚且雄性不育,其比例为1/2。
    【小问4详解】
    图中所示植株与基因型为MM的玉米杂交,F1基因型为Mm:MmBRM=1:1,Mm自交后代雄性不育植株mm占1/4,占F2植株的1/2×1/4=1/8;MmBRM能产生的雄配子为M:m=1:1,雌配子为MBRM:M:mBRM:m=1:1:1:1,而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mm占1/2×1/4=1/8,占F2植株的1/2×1/8=1/16;因此,F2植株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1/8+1/16=3/16。
    20. 图1为城市附近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者在城市森林边缘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此实验中人工光源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忽略;实验期间,天气等环境因素基本稳定)。实验持续15天: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11~15天,无人工光照。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时间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将其归入三种生态功能团,即植食动物(如蛾类幼虫)、肉食动物(如蜘蛛)和腐食动物(如蚂蚁),结果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代表________;肉食性动物2是________级消费者。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________。
    (3)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据图2可判断出“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依据是:与1~5、11~15天相比,________。
    (4)有人认为本实验只需进行10天研究即可,没有必要收集11~15天的数据。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对照组数量以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优点是________。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三
    (2)1%~4% (3)6~10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
    (4)11~15天数据可以与1~5天数据对比,评估本研究的稳定性(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会对节肢动物群落产生不可逆影响)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可知,该图代表碳循环,A为分解者,分析图2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合题意及题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光照时间等,因变量是平均捕获量。
    【小问1详解】
    据题意可知,A能将遗体、粪便、碎屑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非生物环境,因此A表示分解者,肉食性动物2是三级消费者。
    【小问2详解】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②表示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③表示肉食性动物1的同化量,是②的10%~20%,④表示肉食性动物2的同化量,是③的10%~20%,因此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1%~4%。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据图分析可知,与1~5、11~15天相比,第6-10天的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据此可推知,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
    【小问4详解】
    据题可知,11~15天,无人工光照,设置该组实验的目的是增加对照组数量以降低随机因素影响,此外还可排除人工光照以外的无关变量的影响,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会对节肢动物群落产生不可逆影响,即去除光照后形成前后对照,观察节肢动物群落的情况。
    21. 灵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贵食药用真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保肝解毒、改善造血机能和免疫调节等重要药理功能。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通过基因工程可实现黄色荧光蛋白(yfp)在灵芝中的稳定表达。操作步骤如下:
    ①人工合成包含限制酶Nhe Ⅰ和Sma Ⅰ识别位点的yfp基因(844bp)DNA片段,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1。
    ②构建PJW-EXP-yfp表达载体(如图2)。
    ③将表达载体转入灵芝原生质体中,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受体菌。
    ④对筛选得到的受体菌株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如图3。
    ⑤在荧光显微镜明场(DIC)下能观察到灵芝菌丝发黄色荧光,说明获得了稳定导入yfp的工程菌株。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目的基因:________。
    (2)目的基因与PJW-EXP载体皆被Nhe Ⅰ和Sma Ⅰ切割后,只需加入一种________(填“T4”或“E.cli”)DNA连接酶可完成拼接得到重组表达质粒。
    (3)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灵芝细胞(转化菌株),培养基中除了加入细胞生长的必备物质外,还需加入________。
    (4)上述操作中PCR成功扩增出了包含内源性启动子Pgp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和yfp的DNA片段,从电泳结果可知Pgpd启动子的碱基长度为________bp。
    (5)科学家在对纤维二糖水解酶Ⅱ基因诱导型启动子(Pcbh2)进行活性分析时,发现以纤维素为碳源时能诱导启动子Pcbh2的活性,而葡萄糖无法诱导。若要通过基因工程利用黄色荧光蛋白证明该结论,以下实验材料必备的是________。
    ①纤维素②葡萄糖③纤维素+葡萄糖④野生型菌株⑤导入Pgdp和yfp的菌株⑥导入Pcbh2和yfp的菌株
    若实验成功,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利用PCR获取目的基因
    (2)T4 (3)萎锈灵
    (4)443 (5) ①. ①②④⑥ ②. 导入Pcbh2和yfp的菌株在以诱导剂纤维素为碳源培养时,在荧光显微镜明场(DIC)下能观察到灵芝菌丝发黄色荧光,野生型菌株在相同条件下没有观察到荧光;在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时,两者都无黄色荧光。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除了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外,还可以利用PCR获取目的基因。
    【小问2详解】
    Nhe Ⅰ切割后形成的是黏性末端,Sma Ⅰ切割后形成的是平末端,E·c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而T4DNA连接酶可用于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因此目的基因与PJW-EXP载体皆被Nhe Ⅰ和Sma Ⅰ切割后,只需加入一种T4DNA连接酶可完成拼接得到重组表达质粒。
    【小问3详解】
    据图2可知,该重组质粒中标记基因为抗萎锈灵基因,因此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灵芝细胞(转化菌株),培养基中除了加入细胞生长的必备物质外,还需加入萎锈灵。
    【小问4详解】
    据题意可知,yfp转化菌株的长度为1287bp,yfp的DNA片段长度是844bp,上述操作中PCR成功扩增出了包含内源性启动子Pgp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和yfp的DNA片段,因此Pgpd启动子的碱基长度1287-844=443bp。
    【小问5详解】
    据题意可知,本实验要验证以纤维素为碳源时能诱导启动子Pcbh2的活性,而葡萄糖无法诱导,那么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以纤维素和葡萄糖为碳源;要诱导启动子Pcbh2的活性,那么应该导入Pcbh2启动子,对照组用野生性菌种,那么该实验还用到野生型菌株和导入Pcbh2和yfp的菌株,即以下实验材料必备的是①②④⑥。若实验成功,实验结果应为导入Pcbh2和yfp的菌株在以诱导剂纤维素为碳源培养时,在荧光显微镜明场(DIC)下能观察到灵芝菌丝发黄色荧光,野生型菌株在相同条件下没有观察到荧光;在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时,两者都无黄色荧光。任氏液成分
    NaCl
    KCl
    CaCl2
    NaHCO2
    NaH2PO4
    葡萄糖
    含量(g/L)
    6.5
    0.14
    0.12
    0.2
    0.01
    2.0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任氏液
    NA
    PT
    酒精
    ________
    ________
    相关试卷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研究者用流感病毒,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4,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34,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共10页。

    2023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