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第1页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第2页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 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上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的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催化氧化的产物中有NO2
    C. 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具有热不稳定性
    D. 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内有NO3−存在
    2. 将SO2分别通入无氧、有氧的浓度均为0.1 ml·L−1的BaCl2溶液和Ba(NO3)2溶液中,探究体系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所示溶液pH降低的原因:SO2+H2O⇌H2SO3⇌H++HSO3−
    B. 曲线c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2Ba2++O2+2SO2+2H2O=2BaSO4↓+4H+
    C. 与曲线a、b、c对比,可知曲线d所表示的过程中NO3−是氧化+4价硫的主要微粒
    D. 依据该实验预测0.2 ml⋅L−1的KNO3溶液(无氧)也可以氧化+4价硫
    3. 把8.0 g铁粉投入40 mL某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2.4 g,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0.12 ml。若不考虑N2O4的存在,则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6.0 ml⋅L−1B. 7.0 ml⋅L−1 C. 8.0 ml⋅L−1 D. 9.0 ml⋅L−1
    4. 明朝《徐光启手记》记载了“造强水法”:“绿矾五斤(多少任意),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听用。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起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而锅亦坏矣。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强水用过无力……”。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
    A. “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此时得到的产物为FeSO4⋅4H2O
    B. 该方法所造“强水”为硝酸
    C. “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的原因是加入NaCl溶液后氧化性增强
    D. “强水用过无力”的原因是“强水”用过以后,生成了硝酸盐
    5. 向含Fe(NO3)3、Cu(NO3)2、HNO3的某种稀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 c(Fe2+)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Fe)=0~1 ml时:Fe+NO3−+4H+===Fe3++NO↑+2H2O
    B. n(Fe)=1~2 ml时:Fe+2Fe3+=3Fe2+
    C. n(Fe)=2~3 ml时:Fe+Cu2+=Fe2++Cu
    D. 原溶液中三种溶质浓度相等
    6.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②可用铁、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和稀硝酸
    ③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可做喷泉实验 ④所有的氮氧化物均易溶于水
    ⑤铵盐受热分解一定都会产生氨气
    ⑥可用淀粉−KI试纸鉴别红棕色的Br2蒸气和NO2气体
    A. ①③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盐酸呈黄色是溶解在其中的FeH2O63+的颜色
    B. Na2O2可作为潜水艇的供氧剂
    C.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D. 硝酸浓度不同,与金属反应的产物也不同
    9. 下列化学反应中,与“雷雨发庄稼”无关的是
    A. N2+ 3H2 2NH3B. N2+O2=放电2NO
    C. 2NO + O2= 2NO2D. 3NO2+ H2O = 2HNO3+ NO
    10. 下列有关氮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H3的喷泉实验说明NH3极易溶于水
    B. NO和NO2既可用排空气法收集又可用排水法收集
    C. 浓硝酸可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D. 铵盐与强碱反应放出NH3,可利用这一性质检验NH4+的存在
    11. 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氮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可经催化氧化生成bB. b为红棕色,可转化为c
    C. 密闭体系中,c存在2NO2⇌N2O4D. d的溶液与Cu反应可生成b或c
    12. 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氮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可经催化氧化生成bB. b为红棕色,可转化为c
    C. 密闭体系中,c存在2NO2⇌N2O4D. d的溶液与Cu反应可生成b或c
    13. 下列关于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NO2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NO3
    B. NH3与HCl气体反应生成NH4Cl属于氮的固定
    C. 实验室可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备NH3
    D. HNO3见光易分解,实验室用棕色试剂瓶盛放浓HNO3
    14. 如图是某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其中正盐g与NaOH反应可生成f,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可经催化氧化生成d
    B. c和d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C. b的浓溶液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
    D. 实验室制备f时,可以将其浓溶液滴入碱石灰中进行制取
    15. 探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不 正 确的是( )
    A. 图①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NH3极易溶于水
    B. 将图②烧杯中的H2O改为NaOH溶液,喷泉实验效果会更好
    C. 图③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具有热不稳定性
    D. 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④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的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催化氧化的产物中有NO2
    二、实验题
    16. 装置Ⅰ和装置Ⅱ是有关硝酸和铜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若用装置Ⅰ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大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Ⅰ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其最大缺点是不能与浓硝酸跟铜反应形成鲜明对照,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Ⅱ进行适当操作,即可克服上述缺点,还能使上述两反应在同一试管中先后连续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组装好装置并________________后,加入2 mL浓硝酸(铜片接近酸液),塞紧胶塞。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使反应发生。当导管口有少量红棕色气体逸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使反应停止。同时将导管插入水中。稍后能观察到水沿导管倒吸至试管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填标号)。
    a.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b.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
    17. 治理氮氧化物(NOx)的污染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Ⅰ.NO能被灼热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利用下列装置模拟该反应。
    已知:①浓硝酸可将NO氧化为NO2;②NaOH溶液能与NO2反应,不与NO反应。
    (1)打开装置A分液漏斗活塞,烧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铜片表面出现无色气泡,铜片逐渐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h→b→c→d(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NO2能与Na2O2反应;NO2和Na2O2都有较强氧化性。为探究N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提出如下假设:假设①NO2氧化Na2O2;假设②Na2O2氧化NO2。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5)甲、乙两同学对假设分别进行了验证:
    请做出正确判断,写出N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单向阀在实现气体单向流通的同时,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二氧化氮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盛放浓硝酸的仪器A的名称是 ,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中,装置乙、丙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装置丙中的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取下装置丙中的试管C,向其中滴加FeSO4溶液,溶液变为 色,为了证明铁元素在该反应中的产物,可以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 色。
    简答题
    19. 甲同学采用图Ⅰ装置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气体。
    (1)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虽然收集到的气体为一氧化氮,但并不能说明反应中一定生成一氧化氮。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采用图Ⅱ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实验的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在表格中填写对应的实验现象。
    (4)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丙同学的实验存在什么缺陷?
    20. 雷电高能固氮过程中硝酸的生成途径如下:
    N2→ⅠNO→ⅡNO2→ⅢHN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雷电高能固氮过程中各步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或者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还可以有________(填字母)。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使用含铅汽油 d.严禁车辆行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氨气的性质与铵盐的性质,熟悉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的压强迅速减小,水充满试管,故A正确;
    B.挥发的氨气在红热的铂丝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NO遇氧气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所以瓶口出现红棕色气体,故B错误;
    C.加热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有液滴产生,说明有水生成,所以可以说明碳酸氢铵受热不稳定,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水,故C正确;
    D.氨气在红热的铂丝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NO遇氧气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锥形瓶内有NO3−存在,故D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曲线a表示在无氧环境下,氯化钡溶液pH变化较小,说明二氧化硫转化为亚硫酸,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A项正确;
    曲线c所示溶液pH明显降低,且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O2将+4价硫氧化为+6价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Ba2++O2+2SO2+2H2O===2BaSO4↓+4H+,B项正确;
    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在有氧环境下,pH变化几乎相同,所以不能说明曲线d所表示的过程中NO3−是氧化SO2的主要微粒,C项错误;
    0.1 ml⋅L−1的BaNO32溶液在无氧环境下可以氧化二氧化硫,依据该实验预测0.2 ml⋅L−1的KNO3溶液(无氧环境)也可以氧化SO2,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把8.0 g铁粉投入某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2.4 g,说明生成硝酸亚铁,硝酸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8.0g−2.4 g=5.6g,其物质的量=5.6 g56 g⋅ml−1=0.1 ml,故nFeNO32=0.1 ml,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酸性作用,起酸性作用的硝酸转化为硝酸亚铁,起氧化作用的硝酸转化为NO和NO2,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HNO3=2nFeNO32+nNO+NO2=0.1 ml×2+0.12 ml=0.32 ml,所以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32 ml0.04 L=8.0 ml⋅L−1。
    4.【答案】C
    【解析】绿矾为FeSO4⋅7H2O,“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假设有1 ml(278 g)FeSO4·7H2O,失去质量的15,则质量减少55.6 g,约为3 ml H2O的质量,因此此时得到的产物为FeSO4·4H2O,A正确;
    根据题意知,该方法所造“强水”为硝酸,B正确;
    “加盐”则引入Cl−,相当于配成了“王水”,能溶解金,但并不是增强了硝酸的氧化性,而是发生了反应Au+HNO3+4HCl===HAuCl4+NO↑+2H2O,故C错误;
    “强水用过无力”是因为“强水”反应后生成相应的硝酸盐,D正确。
    5.【答案】D
    【解析】FeNO33、CuNO32、HNO3的稀溶液中粒子氧化性强弱为HNO3>Fe3+>Cu2+。铁先和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n(Fe)为0~1 ml时,铁和稀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4HNO3===FeNO33+NO↑+2H2O,当加入1 ml铁时生成1 ml铁离子,消耗4 ml HNO3,A项正确;
    铁和稀硝酸反应结束后,铁离子与Fe发生反应Fe+2Fe3+===3Fe2+,此时加入的1 ml铁会和2 ml铁离子反应生成3 ml亚铁离子,B项正确;
    n(Fe)为2~3 ml时的反应为Fe+Cu2+===Fe2++Cu,此时加入的1 ml铁会和1 ml铜离子反应生成1 mlFe2+,C项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的浓度之比为1:1:4,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HCl极易溶于水,使导气管中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导气管中,A正确;
    通入Cl2,左边棉花先变橙色,是由于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右边棉花先变蓝色,可能是Cl2与KI反应,也可能是Br2与KI反应,不能由此判断Br2和I2的氧化性强弱,B错误;
    浓硝酸遇到灼热的碎玻璃是由于在加热条件下HNO3发生分解反应产生NO2气体,使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C错误;
    由于酸性,HCl>H2CO3,所以向盛有Na2CO3的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2HCl+Na2CO3===2NaCl+CO2↑+H2O,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可能是CO2与溶液中的溶质反应,也可能是挥发的HCl与Na2SiO3反应所致,但不能根据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就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D错误。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氨气、铵盐、硝酸以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
    【解答】
    ①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用作制冷剂,故①正确;
    ②可用铁、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但不能装稀硝酸,故②错误;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能够使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所以能够形成喷泉实验,故③正确;
    ④NO难溶于水,故④错误;
    ⑤铵盐受热分解,分解产物与铵盐种类、分解温度有关,不一定生成氨气,如硝酸铵受热分解可以生成氮气,故⑤错误;
    ⑥溴蒸气和NO2气体都可氧化KI生成碘单质,都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色,不能检验,应用水或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故⑥错误。
    故选A。
    8.【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答】
    A.工业盐酸呈现黄色是因为含有少量杂质Fe3+,A不正确;
    B.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所以过氧化钠可作为潜艇工作人员的供氧剂,B正确;
    C.二氧化硫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有显著的杀菌作用,二氧化硫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二氧化硫创造了酸性环境,其溶于水生成的溶液呈酸性,帮助植物细胞溶解,促进其中的色素、风味物质和多酚成分进入到果汁中,C正确;
    D.不同的硝酸浓度,不同活泼性的金属与硝酸反应产物不同,稀硝酸产物主要是一氧化氮,浓硝酸是二氧化氮,极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物是硝酸铵,D正确;
    故选A。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理解反应原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雷雨发庄稼”,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N2+O2=放电2NO,一氧化氮不稳定,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2NO+O2=2NO2,二氧化氮气体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可作氮肥,植物生长得更好,不包括选项中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反应,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含氮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于喷泉实验,故A正确;
    B.NO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2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硝酸易分解,则可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免光照,且保存在阴凉处,故C正确;
    D.铵盐与强碱反应放出NH3,氨气水溶液呈碱性,可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故D正确;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含氮物质的分类以及转化,难度不大。掌握含氮的物质、转化关系为解答关键。
    【解答】
    A.根据图像,a为NH3,b为NO,NH3可经催化氧化生成NO,A说法正确;
    B.b为NO,为无色气体,与氧气反应可转化为c,即NO2,B说法错误;
    C.+4价的含氮氧化物有NO2、N2O4,密闭体系中,c存在2NO2⇌N2O4,C说法正确;
    D.d为硝酸,Cu与稀硝酸溶液反应生成NO,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D说法正确。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含氮物质的分类以及转化,难度不大。掌握含氮的物质、转化关系为解答关键。
    【解答】
    A.根据图像,a为NH3,b为NO,NH3可经催化氧化生成NO,A说法正确;
    B.b为NO,为无色气体,与氧气反应可转化为c,即NO2,B说法错误;
    C.+4价的含氮氧化物有NO2、N2O4,密闭体系中,c存在2NO2⇌N2O4,C说法正确;
    D.d为硝酸,Cu与稀硝酸溶液反应生成NO,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D说法正确。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属于基础知识考查,掌握含氮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 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 氮的固定是氮气变为化合物,故B错误;
    C. 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得到氨气和HCl,冷后又生成氯化铵,不能通过加热分解氯化铵制备氨气,故C错误;
    D. HNO3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应该用棕色试剂瓶盛放浓HNO3,故D正确。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盐与碱反应生成氢化物以及氢化物连续反应生成氧化物”等是推断的突破口,难度不大。
    【解答】
    正盐g与NaOH反应可生成f,则g为铵盐、f为NH3,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则c为NO、d为NO2,e为N2,b为HNO3,a为硝酸盐。
    A.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故A错误;
    B.d为NO2、c为NO,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NO2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b为HNO3,其浓溶液没有吸水性,故C错误;
    D.f为NH3,实验室制备氨气时,可以将浓氨水滴入碱石灰中进行制取,故D正确。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氮的性质、铵盐的性质、氨气的性质等,熟悉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氨气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迅速降低,液体迅速充满试管,故A正确;
    B.根据反应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可知,NO2与H2O反应后生成气体为反应前气体的13,则最终水能充到烧瓶体积的23,而根据反应方程式2NO2+2NaOH=NaNO3+NaNO2+H2O可知,NO2与NaOH溶液反应不生成气体,最终水能充满烧瓶,所以将图②烧杯中的H2O改为NaOH溶液,喷泉实验效果会更好,故B正确;
    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碳酸氢氨受热分解,稳定性较弱,故C正确;
    D.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D错误。
    故选D。
    16.【答案】(1)生成的NO2(或氮的氧化物)扩散到大气中,污染环境;生成的NO与空气相接触,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2)检验气密性;将铜片插入溶液中(或向左侧倾斜试管,使铜片浸在浓硝酸中);抽动铜片使其和溶液脱离接触;NO2与水反应,气体体积减小,使导管内压强减小,气压差将水压入试管中;b

    【解析】略
    17.【答案】(1)烧瓶上部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
    (2)f e j i
    (3)将NO氧化为NO2,进而被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
    (4)2NO+2Fe2FeO+N2
    (5)干燥NO2气体 2NO2+Na2O2=2NaNO3
    (6)防止NaOH溶液倒吸
    【解析】(1)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H2O, 烧瓶中有空气, NO与O2反应生成NO2,故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烧瓶上部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2)实验目的是NO与铁粉反应,装置A制备NO,由于烧瓶中有空气,部分NO被氧化成NO2,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故先将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D;由于灼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需要将NO中的水蒸气除去,故再将气体通过装置F;最后将纯净的NO通入装置E中进行反应; NO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需要利用浓硝酸将NO氧化成NO2,再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f→e→j→i→g→h→b→c→d。(3)根据题(2)的分析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将多余NO氧化成NO2,便于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4)装置E中NO被灼热的铁粉还原成N2,同时生成Fe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Fe2FeO+N2 。(5)N中产生的NO2中混有水蒸气, Na2O2能与水反应产生O2,干扰NO2与Na2O2的反应 ,故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M洗气瓶的作用是吸收NO2中的水蒸气,干燥NO2,由乙同学的实验现象,可得出NO2被Na2O2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Na2O2=2NaNO3。(6)单向阀可以实现气体单向流通,还可以防止NaOH溶液倒吸。
    18.【答案】(1)分液漏斗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2)气体变为红棕色 蒸馏水中有气泡产生 3NO2+H2O===2H++2NO3−+NO
    (3)黄 红

    【解析】(1)根据仪器A的结构特点可知,A为分液漏斗;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2)装置乙中收集的是NO2,故装置乙中出现的现象是气体变为红棕色,装置丙中NO2会与水反应生成NO,故装置丙中的现象为蒸馏水中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3−+NO。
    (3)试管C中生成的HNO3能将Fe2+氧化成Fe3+,导致溶液显黄色,Fe3+遇SCN−显红色。
    19.【答案】(1)左侧试管中溶液逐渐变蓝,右侧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2)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3)②U形管右端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蓝色
    ③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4)将氮氧化合物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硝酸的氧化性、及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产物的判断,难度中等。
    【解答】
    (1)左侧试管中生成二价铜离子,溶液逐渐变蓝,右侧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为一氧化氮。
    (2)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
    (3)②U形管右端产生无色气体(一氧化氮),溶液变蓝色(二价铜离子)。
    ③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二氧化氮)。
    (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将氮氧化合物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20.【答案】(1)N2+O2放电或高温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2)a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雷电高能固氮过程、汽车尾气的治理等,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解答】
    (1)N2与O2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2+O2放电或高温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
    (2)a.开发氢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a正确;
    b.使用电动车替代燃油汽车,可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b正确;
    c.使用含铅汽油,汽车尾气中含有重金属铅,加重了汽车尾气的污染,c错误;
    d.严禁车辆行驶,影响人们的出行,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d错误。 实验记录
    pH变化
    溶液中是否产生沉淀
    BaCl2溶液(无氧)中无白色沉淀、BaCl2溶液(有氧)中有白色沉淀;
    Ba(NO3)2溶液(无氧)中有白色沉淀、Ba(NO3)2溶液(有氧)中有白色沉淀
    序号
    A
    B
    C
    D
    装置
    现象
    烧杯中的水被吸入导管
    左边棉花先变橙色后变无色,右边棉花先变蓝色后变无色
    产生红棕色气体
    锥形瓶中产生气体,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结论
    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氧化性:Cl2>Br2>I2
    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非金属性:Cl>C>Si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待试管G中收集满气体,向其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并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观察
    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木条复燃
    假设①正确



    在N、G之间增加一个M洗气瓶,目的是 ,重复甲同学的实验操作
    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
    假设②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从U形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满U形管右端

    ②用附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形管右端,观察现象
    ③待反应停止后打开胶塞,观察实验现象

    相关试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课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