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5页。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 在音乐中,中音C调“1”(“d”)的频率是262Hz,D调“1”(“d”)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___高,用不同的乐器弹奏同首曲目,它们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_一定不同。(两空均选填声音的特性之一)
    【答案】 ①. 音调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D调“1”比C调“1”的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2]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用不同的乐器弹奏同首曲目,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定不同。
    2. 如图,在0~15s内甲车的速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经过__________s两车相遇。
    【答案】 ①. 大于 ②. 20
    【解析】
    【详解】[1]路程-时间的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图得,在0~15s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2]当经过20s,两车的路程均为100m,此时两车相遇。
    3.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的雏形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二十四节气歌”中有“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的描述,立春后冰河解冻,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此过程需要_________热量。
    【答案】 ①. 熔化 ②. 吸收
    【解析】
    【详解】[1][2]立春后冰河解冻,冰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会吸收热量。
    4. 目前,在很多高速路上都有“区间测速”装置,用于监测汽车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就被判为超速。图所示为某段高速路上的区间测速标志。该区间的路程为60km,最高限速是________km/h。现在有一辆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起点和终点时的速度分别为95km/h和90km/h,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为30min,则这辆汽车通过该区间被判为________(选填“超速”或“未超速”)。
    【答案】 ①. 100 ②. 超速
    【解析】
    【详解】[1]标识牌上的100即表示的是此路段的最高限速是100km/h;
    [2]该测速路段距离为60km,汽车通过的时间为20min,根据公式可知汽车通过该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超过该测速区间的最高限速,所以被判为超速。
    5.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玻璃在界面的______(选填“上”或“下”)侧,折射角的大小是______。

    【答案】 ①. 下 ②. 35°
    【解析】
    【详解】[1][2]由图知:光线从左侧射向右侧,所以左侧光线是入射光线,右侧光线是折射光线;法线与界面是垂直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图中所示折射角是
    90°-55°=35°
    入射角为
    90°-30°=60°
    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这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过程,即上侧是空气,下侧是玻璃。
    6. 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____cm(选填“8”、“18”或“28”);把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在光屏上重新成清晰的像。
    【答案】 ①. 18 ②. 右
    【解析】
    【分析】
    【详解】[1]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因为焦距10cm,所以像距可能18cm。
    [2]把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光线发散,像距增大,光屏要右移。
    7. 如图是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中“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实验,图甲是通过水球成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的瞬间。随后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如图乙所示,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注入气泡后,中间部分(如图丙)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 ①. 实 ②. 凹透镜
    【解析】
    【详解】[1]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则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如图甲可以看到王亚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由图可知,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水球里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
    8. 小明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调节,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测量过程中,当横梁恢复平衡时,砝码使用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 ___________g。
    【答案】 ①. 右 ②. 74.4
    【解析】
    【详解】[1]由题意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说明左侧偏重,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2]由图可知,天平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4.4g,所以物体的质量为
    50g+20g +4.4g=74.4g
    二、选择题(共14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9. 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英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 初二男生的身高约是1.6mB. 脉搏跳动约60次/min
    C.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 手指甲的厚度约为1.0mm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初二男生的身高约是
    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
    B.脉搏跳动约60次/min,每秒约跳动1次,符合实际,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C符合题意;
    D.手指甲的厚度为1.0m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图所示,元宵佳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演奏前,往往需要调整古筝琴弦的松紧程度,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 演奏时,我们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歌曲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 太阳光照射到空间站上,在此过程中,太阳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 在元宵节晚会会场观看节目的观众,严禁大声喧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A.调整古筝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我们能听到航天员演奏的优美动听的歌曲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
    C.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m/s,故C正确;
    D.严禁大声喧哗,是防止噪音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1.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加盖子是为了减慢水的沸腾,开小孔是为了防止沸点变大
    B. 图乙中读数方法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C. 图丙中A是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B中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变小是因为空气遇冷液化
    D. 图丁中,若a、b是同种物质,则图像不同的原因有初温不同和质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盖是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加快沸腾,故A错误;
    B.温度计的0刻度在下,俯视读数使读数偏大,故B错误;
    C.沸腾前,烧杯中水的温度下层高,上层低,气泡上升时水蒸气遇冷液化,使气泡变小;沸腾时,烧杯中上层水的温度和下层水的温度相同,气泡上升逐渐变大,直至液面破裂,故C错误;
    D.若a、b是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差越小的质量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12.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 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C. 图甲所成的像是一个虚像,图乙所成的像是一个实像
    D. 小孔成像时,物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答案】C
    【解析】
    【详解】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成像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影子和小孔成像都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鸢时在后面形成影子,遇见小孔,光从孔中直线穿过,形成倒立的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甲中的影子不是像,图乙所成的像能够在光屏上呈现,为实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时像是倒立的,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它的像
    B.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需佩戴凹透镜
    C. 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中,红、黄、蓝三种颜色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D. 雨后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主要是光在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太阳光穿过密度不均的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
    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应该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加以矫正(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视网膜上),故B错误;
    C.雨后彩虹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C错误;
    D.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故D正确。
    故选AD
    14. 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a、b、c三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同的b和c两物质,c物质的体积大B. 体积相同的a和c两物质,c物质的质量小
    C. 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D. 三种物质的质量增大时,各自的密度也随之增大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质量相同的b和c两物质中,c物质的体积大,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体积相同的a和c两物质中,a物质的质量大,c物质的质量小,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体积相同时,三种物质的质量关系为,由可知,,故C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物体质量变大,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C。
    三、计算题(共22分,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
    15. 小刚驾车行驶一段时间后,看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标志,请问: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小刚经过一座如图乙所示的大桥,全长540m,公轨两用,上层通汽车,下层通轻轨;一轻轨列车以20m/s的速度完全通过下层桥面用时32s,求该列车的长度。
    【答案】(1)1.2h;(2)36km;(3)100m
    【解析】
    【详解】解:(1)由图甲可知,汽车从标志牌处到庆阳的路程
    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
    由可知,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时间
    (2)由可知,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路程
    (3)由可知,此列车完全通过桥所行驶的路程
    列车的长度
    答:(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的时间为1.2h;
    (2)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是36km;
    (3)该列车的长度100m。
    16. 为了监测超速行驶这种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当行驶的小轿车与测速仪距离OA=45m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轿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轿车时,小轿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时0.3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则求:
    (1)超声波在0.3s内传播的距离;
    (2)小车运动的路程(图乙中的s);
    (3)求出小轿车的速度并判断其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答案】(1)102m;(2)6m;(3)144km/h,超速
    【解析】
    【详解】解:(1)由可得超声波在0.3s内传播的距离是
    s声=v声t=340m/s×0.3s=102m
    (2)因测速仪与汽车的距离OB等于超声波通过路程的一半,所以
    则小车运动的路程
    s=OB﹣OA=51m﹣45m=6m
    (3)汽车通过AB段路程所用时间
    汽车速度
    则小车在此路段超速了。
    答:(1)超声波在0.3s内传播的距离是102m;
    (2)图乙中小汽车运动的路程是6m;
    (3)小轿车的速度为144km/h,在此路段超速了。
    17. 细心的小明发现家中白酒瓶上标有“500mL 50%vl”字样,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vl是表示酒精度数的单位,表示酒精体积与白酒体积的百分比。即“50%vl”表示100mL白酒中,含有50mL的酒精,其余的物质是水(ρ酒精=0.8g/cm3,不考虑体积随温度的变化,不计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求:
    (1)这瓶白酒中酒精的质量;
    (2)这瓶白酒的密度;
    (3)若将这瓶白酒的酒精度数调整到“40%vl”,需要加多少毫升纯净水?
    【答案】(1)200g;(2)0.9g/cm3;(3)125
    【解析】
    【详解】解:(1)根据“50%vl”的含义可知这瓶白酒中含有酒精的体积
    V酒精=500mL×50%=250mL=250cm3
    依据可知,这瓶白酒中酒精的质量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50cm3=200g
    (2)这瓶白酒中水的体积为
    V水=500mL﹣250mL=250mL=250cm3
    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250cm3=250g
    所以这瓶白酒的总质量
    m=m酒精+m水=200g+250g=450g
    这瓶白酒的密度为
    (3)若将这瓶白酒的酒精度数调整到“40%vl”,则白酒的体积
    还需要加水的体积
    V加水=V白酒′﹣V白酒=625mL﹣500mL=125mL
    答:(1)这瓶白酒中酒精的质量为200g;
    (2)这瓶白酒的密度为0.9g/cm3;
    (3)若需要将这瓶白酒的酒精度数调整到“40%vl”,需要加125毫升纯净水。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18. (1)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为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那么: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如图1,停表测出时间为__________s;
    (2)如图2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手表显示的时刻。该实验的原理是v=________。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3)下面四幅图像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②. 70.8 ③. v= ④. 小 ⑤. C ⑥. 不正确 ⑦. 小车从斜面滑下的过程,通过B点的速度不为0
    【解析】
    【详解】(1)[1]刻度尺读数时,。读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为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由数值得,甲的分度值为0.1cm,乙的分度值为1cm,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2]停表的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1~2之间,偏向1位置,示数为1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10.8s,停表测出时间为
    (2)[3]实验中先测量小车的路程、时间,再通过求出平均速度,该实验的原理是。
    [4]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是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
    (3)[5]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s-t图像为曲线,v-t图像为倾斜向上的直线,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6][7]小车从斜面滑下的过程,通过B点的速度不为0,故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
    19.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B,此时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如下表,直至沸腾,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________图(选填“C”或“D”);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________(选填“空气”“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3)图丙中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__________房间的气温比较高;
    (4)实验中烧杯口会有大量“白气”冒出,这些白气是__________(“水蒸气”或“小水滴”)。
    (5)水沸腾后,将水倒入烧瓶,发现水停止沸腾。如图丁所示,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浇冷水后瓶内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答案】 ①. 需要 ②. C ③. 水蒸气 ④. 乙 ⑤. 小水滴 ⑥. 液化 ⑦. 降低
    【解析】
    【详解】(1)[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B,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此时需要点燃酒精灯。
    (2)[2]由表格中数据得,第4min后,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则说明第6min时,水处于沸腾过程中,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情形为图乙中C图。
    [3]水沸腾过程中有大量水蒸气产生,进入气泡中,气泡内是水蒸气。
    (3)[4]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产生白气,图丙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烧开,乙房间产生的白气较少,说明乙房间与沸水温差较小,说明乙房间的气温比较高。
    (4)[5]实验中烧杯口会有大量“白气”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5)[6][7]水的沸点随气压降低而减小,浇冷水后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20. (1)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所成的像__________(选填“变小”或“变大”或“不变”);
    (2)如图2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
    ①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特点相同。若凸透镜固定不动,蜡烛移至33cm刻度线处,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移至_________刻度线处;
    ②实验中,光屏上已经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___________(填“指尖的像”或“完整烛焰的像”);
    ③将上述实验中的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答案】 ①.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 不变 ③. 照相机 ④. 75cm ⑤. 完整烛焰的像 ⑥. 远视眼 ⑦. 远离
    【解析】
    【详解】(1)①[1]采用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透过玻璃板能直接观察到像。
    ②[2]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大小不变,则在玻璃板中的像的大小也不变,因为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大小相等。
    (2)①[3]由图(2)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距为
    u=50.0cm-25.0cm=25.0cm
    像距
    v=67.0cm-50cm=17.0cm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4]蜡烛移到33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
    u1=50.0cm-33.0cm=17.0cm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物距与原像距相等时,此时的像距与原来的物距相等为25.0cm,所以光屏所在的位置
    50.0cm+25.0cm=75.0cm
    所以光屏应移到75cm刻度线处。
    ②[5]手指触摸凸透镜,手指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虚像不会呈现在光屏上。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指尖的像。烛焰的光线仍可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只有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像的亮度变暗。
    ③[6]换用一个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是因为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聚光能力变弱,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光屏之后,此时的光屏是吧相当于视网膜,像成在视网膜后,是远视眼。
    [7]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此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
    21. 小福想了解玛瑙石的密度,于是来到玛瑙城找到两块大小不同的玛瑙原石,来到实验室完成如下操作:准备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
    (1)用托盘天平测小块玛瑙石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指到分度盘中线右侧一点,则他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取出最小的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2)用托盘天平测得小块玛瑙石的实验数据如图甲所示,则其质量为__________g;
    (3)将小块玛瑙石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玛瑙石的体积为______。根据实验原理__________计算出小玛瑙石的密度是_________;
    (4)小福想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大块玛瑙石的密度,发现大玛瑙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福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天平测量大玛瑙石的质量;
    ②将大玛瑙石放入盛水烧杯后测量烧杯质量,并标记水面位置;
    ③捞出大玛瑙石,再补水到标记处后测量烧杯的质量;
    根据测得质量值得出大块玛瑙石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5)小福再次完成③中测量过程,发现第二次取出大玛瑙石时沾了更多的水,经他的分析认为再次测量后算得到的密度值与前者密度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不变”)。
    【答案】 ①. C ②. 29 ③. 10 ④. ⑤. ⑥. ⑦. 仍然不变
    【解析】
    【详解】(1)[1]在右盘放入最小砝码后,指针指到分度盘中线右侧一点,说明右盘中的质量比左盘的稍大,所以应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图甲中,玛瑙石的质量
    m=20g+5g+4g=29g
    (3)[3]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中水的总体积为30mL=30cm3。
    [4]玛瑙石的体积
    V=30cm3-20cm3=10cm3
    求得玛瑙石的质量及体积根据可求密度。
    [5]玛瑙石的密度
    (4)[6]倒入烧杯中水质量
    m水=m3-(m2-m1)=m3-m2+m1
    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与玛瑙石的体积相等,所以玛瑙石的体积
    大块玛瑙石的密度
    (5)[7]步骤③中测量过程,第二次取出大块玛瑙石时,沾了更多的水,但加入烧杯中水到标记处,求得的倒入烧杯中的水的质量准确,求得大块玛瑙石的体积是准确值,其质量的测量也准确,所以求得的密度值与前者密度值相比仍然不变。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