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全一册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学设计
展开学校体育活动增加了学生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交往频度,有利于有目的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存在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和学生间的人际交往,师生交往是多向型的,学生间交往的主要形式是竞争与合作;体育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助互爱,密切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共同活动,成员之间彼此吸引,在心理上相互影响,促进心理发展。本节教学从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的形式和特点入手,介绍了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交友观,为以后顺利参加体育比赛的奠定重要基础,能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提高人际关系、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难点】
把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和合作行为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本节课教学方法
1.问答法: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法: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或辩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学习熟悉、喜爱的情景,诱导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愉快的氛围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形式和特点
体育活动和比赛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分为两种,语言类交往方式和身体语言或肢体语言类交往方式,比赛中肢体语言在比赛中的运用极大幅度的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和不可预测性。
教学过程
人际交往定义: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
在我们的交往活动中,有时候两方面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人会因此而产生烦恼。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调节两方面的评价,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2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化进程
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以及人们所担当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发展也无从谈起。
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
3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人际交往是我们奉献的桥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我们掌握更多社会的信息,知道人民的生活和需要,保持和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 尊重原则 [1]
尊重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自暴自弃。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和价值。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 真诚原则
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没有人会喜欢虚情假意,多少夸夸其谈都会败下阵来。
3 宽容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冲突。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礼让三分。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际纠纷,这样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变得很自私自利变得很渺小。
4 互利合作原则
互利是指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能得到对方的报答。人际交往永远是双向选择,双向互动。你来我往交往才能长久。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既要考虑双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
5 理解原则
理解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我们能真正的了解对方的处境、心情、好恶、需要等,并能设心处地的关心对方。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贵啊!善解人意的人,永远受人欢迎。
6 平等原则
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不要爱富嫌贫,不能因为家庭背景、地位职权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平等待人就不能盛气凌人,不能太嚣张。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
7 信用原则
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言而无信非君子”。要取信于人:第一,要守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第二,要信任,不仅要信任别人,而且要争取赢得别人的信任。第三,不轻易许诺。第四,要诚实,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做到,做不到的要讲清楚,以赢得对方的理解。第五,要自信,给别人以信赖感和安全感。
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社会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如果不能与人交往或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便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将影响协作和工作效果。
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副表情,使同伴之间形成默契,通过交流沟通,生动、形象、简洁、快速、明确的给比赛带来的观赏性和不可预测性。使比赛变得更加激烈、连贯、有序。
例如势均力敌的两个队,在比分交替上升、不分上下的时候,由于队员之间信息交流的不够而连续失误,最终导致失败的实例中国和俄罗斯女排2004年的悉尼奥运会决赛中就是如此。
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国队对阵意大利,在先丢两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总比分3-2逆转拿到七连胜,获得香港站冠军结束对意大利的六连败,五局比分为18-25、22-25、25-23、26-24和15-13。本场比赛,朱婷得到26分,意大利接应埃格努攻下39分。
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你与同伴是怎样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的?
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的形式:
1、语言类交往方式——例如在球类运动中经常听到的“传球”“紧逼”“换 位”“快”“投”“射门”等
2、肢体语言类交往方式——例如“眼神”“手势”“哨音”等
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的特点:
形象 简洁 快速 明确
怎样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增进互相了解
2、 促进互相理解和尊重。
3、 提高团队意识和运动技能水平。
4、 及时沟通,把握时机
三,处理好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什么是体育活动的最大特点?”——“竞争”
对竞争的解释:体育竞争激励着人们拿出所有的体能、勇气、智慧去奋勇拼搏、积极进取、大胆创新,为集体争取荣誉。
“是不是体育活动中只存在竞争”?——“合作”
合作是体育比赛取得胜利的前提,特别是集体项目更离不开队员间的默契配合与合作。合作既是运动项目本身的需要,更是同学之间互相沟通、联络感情、加强人际交往、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
体育活动的魅力之处在于它较其他学科更能体现直接的合作与竞争.作为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善于设置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诱导练习,如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与小组间的教学比赛:还可以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运动会来有意识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体现合作性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现有教学教育资源,积极搭建学生竞争与合作的平台,目的是从全方位、多途径来培养提升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总结
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把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行为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处理好人际交往和合作,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人教版 (2019)全一册第一节 跑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全一册<a href="/tiy/tb_c40087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跑教案及反思</a>,共2页。
人教版 (2019)全一册第一节 跑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全一册<a href="/tiy/tb_c40087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跑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练习图形,布置回收器材,师生再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全一册第一节 跑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全一册<a href="/tiy/tb_c40087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跑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练习图形,布置回收器材,师生再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