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6页。
    1.本试题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正确答案的选项字母涂黑,选对得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36.5℃B.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
    C.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D. 教室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合4km/h,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室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如图所示,2023年5月30日上午,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载着带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飞船点火升空。升空过程中(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 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D.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C.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飞船也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航天员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远离发射塔,飞船与发射塔位置发生变化,飞船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
    B. 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C. 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D. 用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减慢小车的运动速度,增大小车运动的时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速度,用到了组合法,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比较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做加速运动,用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
    【答案】B
    【解析】
    【详解】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因此通过扩音器我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响度变大,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B.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C. 马鞍山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炮竹”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 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故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故A错误;
    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测距,说明了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
    C.减弱噪声有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马鞍山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炮竹”行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B. 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C.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D. 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错误;
    B.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大小相等,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也将靠近平面镜,故B错误;
    C.选取两段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D.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而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7.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在岸边看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而AD选项中的传播方向不对,表示的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选项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符合要求的是B选项。
    故选B。
    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②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
    ③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④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老花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A. 只有②④正确B. 只有①②正确
    C. 只有③④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此时物距与像距相等,这是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故透镜焦距为
    故①错误,不符合题意;
    ②以烛焰发出的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为例,当蜡烛变短时,发光点向下移动,它发出的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沿直线传播,这条光线射在光屏上的点就会向上移动,所以这种情况下烛焰的像在光屏上向上移动。故②正确,符合题意;
    ③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剩余部分还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光学元件,依然是凸透镜,还是能够成完整的像。故③错误,不符合题意;
    ④物体某点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一点,这点就是发光点的像。放置老花镜(凸透镜)后,因为老花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将光线的会聚提前了,即像的位置离凸透镜近了,因此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故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①④B. ①②C. ③④D. 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为图①所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的中间薄,两边厚,为图②所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 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
    A. 霜、雾、白气B. 雾、露、白气C. 霜、露、白气D. 露、雾、冰
    【答案】B
    【解析】
    【详解】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露、雾和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选B.
    【点睛】要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相变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11. 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把一铜块压成铜片,形状变了,其质量也变了
    B. 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C. 一块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也变了
    D. 一块铁温度由20℃升高到70℃,温度升高了,但质量没有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块变成铜片,形状变了,但组成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A错误;
    B.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空间位置变了,但组成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冰熔化成水,物态变了,组成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C错误;
    D.铁温度升高,但组成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2. 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依据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图像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 甲、乙图像不同,说明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
    C. 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D. 甲的密度是乙的4倍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象可知,甲、乙图象不同,说明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甲、乙的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较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当

    则乙物质的密度
    由图象可知,当

    则甲物质的密度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非选择题(共46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把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3. 图中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cm,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答案】 ①. 2.75 ②. 110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物体A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4.00cm,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75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
    6.75cm-4.00cm=2.75cm
    [2]停表中间的小表盘分度值为0.5min,分针在“1”和“2”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且过了半格,大表盘分度值为0.1s,秒针在50s刻度线处,所以停表的示数为
    1min50s=110s
    14. 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_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答案】 ①. 振动 ②. 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2]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15. 某司机在峭壁前某位置鸣了一声汽笛,经过4s后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被_______的原理。已知声速为340m/s,则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是________m。
    【答案】 ①. 反射 ②. 680
    【解析】
    【详解】[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通过测量声波从发出到接收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声音所走的路程,进而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叫回声测距。所以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被反射的原理。
    [2]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
    16. 如图所示,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______;若入射光线不动,将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转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
    【答案】 ①. 60° ②. 130°
    【解析】
    【详解】[1]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
    90°-30°=60°
    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120°.若入射光线不动,当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5°时,法线随平面镜顺时针转过5°,则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也增大5°,两者的夹角增大了1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此时为130°.
    17.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而自身却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得到,这三种颜色称为光的___________。
    【答案】 ①. 色散 ②. 三原色
    【解析】
    【详解】[1]彩虹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光的色散,当喷出水后,空气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成七种色光。
    [2][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其他任何颜色,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但是这三种颜色的光不能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18.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乙物体做_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变速 ②. 2
    【解析】
    【详解】[1]图中是s-t图像,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物体图像的斜率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像的斜率保持不变,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甲的路程为5m时,所用的时间为2.5s,甲的速度为
    三、作图与推理判断题(本题共2小题,共6分.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19. 请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答案】
    【解析】
    【详解】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后会经过焦点,入射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20. 伽利略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A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装置中的塑料瓶相当于现在使用的液体温度计中的哪个结构?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玻璃管的刻度是____;
    A.上大下小 B.上小下大 C.A、B都有可能
    (3)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得:当温度为23℃时,水柱高度h为_____厘米;
    (4)要提高“伽利略温度计”的精确度,换____(选填“粗”或“细”)一点的管子。
    【答案】 ①. 玻璃泡 ②. B ③. 14.6 ④. 细
    【解析】
    【详解】(1)[1]装置中的塑料瓶相当于现在使用的液体温度计中的玻璃泡。
    (2)[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时,水柱高度减小,所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的玻璃管的刻度上小下大,故选B。
    (3)[3]温度从17℃升高到19℃时水柱降低的高度为
    30.2cm-25.0cm =5.2cm
    温度从19℃升高到21℃时水柱降低的高度为
    25 cm -198 cm =5.2 cm
    由此推算可知,当温度为23℃时,水柱高度也应该降低5.2cm,所以此时水柱高度
    h=19.8cm-5.2cm=14.6cm
    (4)[4]“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玻璃管内径越细,精确度会越高。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
    21. 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纸板应______平面镜放置;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镜,如图观察反射光线在纸板B上的位置,描绘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径迹,如图甲所示。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于表格中。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目的是______;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比较三次实验中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图甲中若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实验时发现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答案】 ①. 垂直 ②. B ③. 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 可逆 ⑤. 同一平面内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纸板应垂直平面镜放置,这样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2]为避免偶然性,寻找反射时的普遍规律,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分析表格中数据:每次实验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可以得出的结论: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4]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即光线可以沿原路返回,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5]把纸板B上半部分向后折转,B的上半部分与纸板A就不在同一平面内,则纸板B的上半部分就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2. 如图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错误,请找出其中一处错误: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3)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此可知冰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图丙中,t2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t1~t3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不断___________;
    (5)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丁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当地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烧杯底部 ②. 92℃ ③. 晶体 ④. 固液共存 ⑤. 不断吸热或加热 ⑥. 95℃
    【解析】
    【详解】(1)[1]图甲中,温度计B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造成所测温度偏高。
    (2)[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摄氏度,液柱的液面在零上,示数为92摄氏度。
    (3)[3]由图丙知,t1~t3段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冰在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所以冰是晶体。
    (4)[4]图丙中,t2时刻是熔化过程,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5]t1~t3是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停吸热。
    (5)[6]由图丁知,图像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5摄氏度,而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为95摄氏度。
    23. 为了测量盐水密度,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填“左”或“右”),使横梁平衡;
    (2)先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3.2g,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量筒读数时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a”、“b”或“c”),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
    (3)把烧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中称量,当横梁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则待测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右 ②. b ③. 60 ④. 54.2 ⑤.
    【解析】
    【详解】(1)[1]由图甲知,分度盘中指针向左偏转,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才能让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2)[2]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面相平,b做法正确。
    [3]图乙量筒的分度值为4mL,示数为60mL,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60mL=60cm3
    (3)[4]图丙中,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1=20g+20g+10g+4.2g=54.2g
    [5]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m总-m1=123.2g-54.2g=69g
    待测盐水的密度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计算过程中物理量必须带上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4.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公路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紧接着又以54km/h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了3000m。求:
    (1)该汽车在前10min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该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答案】(1)3000m;(2)200s;(3)7.5m/s
    【解析】
    【详解】解:(1)该汽车在前10min行驶的路程
    s1=v1t1=5m/s×10×60s=3000m
    (2)汽车的速度
    54km/h=15m/s
    该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
    (3)全程的路程
    s=s1+s2=3000m+3000m=6000m
    全程的总时间
    t=t1+t2=10×60s+200s=800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1)该汽车在前10min行驶的路程是3000m;
    (2)该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200s;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5m/s。
    25. 小梦家有一个由某均匀材料制成的茶壶(如图所示),其质量为,他很想知道制作这种茶壶的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是,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用量筒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已知,植物油的密度.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总体积是多少?
    (3)如果该茶壶最多能装的水,则最多可以盛植物油的质量为多少g?
    【答案】(1);(2);(3)
    【解析】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壶盖的体积
    这种材料的密度
    (2)由公式得,该茶壶所用材料的总体积
    (3)由于装满水和装满植物油的体积相同,由公式得,植物油的质量
    答:(1)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3g/cm3;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总体积是多少50cm3;
    (3)最多可以盛植物油的质量为900g。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9.4
    4.2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相关试卷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