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乐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
1. 生物圈因为有形形色色的生物才绚烂多彩、瑰丽迷人,下列为生物的是( )
A. 每年都会长高的钟乳石B. 五彩缤纷的珊瑚
C. 千年的铁树D. 会下象棋的机器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钟乳石、珊瑚、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铁树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的特征。
2. 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B. 降低光照强度C. 合理密植D. 延长光照时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增加二氧化碳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降低光照强度,光合作用效率会下降,导致产量降低,B符合题意。
C.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相同的选项是( )
A. 草盛豆苗稀B. 大树底下好乘凉C. 骆驼刺根系发达D. 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详解】A.草盛豆苗稀是指的草与豆苗争夺阳光、水分等,属于竞争关系,A错误。
B.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降低了周围环境温度,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
C.骆驼刺根系发达,这是与干旱少水的环境相适应,C错误。
D.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
故选B。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的绿色植物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这体现了( )
A. 生物影响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D. 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详解】AD.生物影响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题干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丰富的植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不是生物对环境的依赖,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由于环境改变使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B不符合题意。
C.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指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该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壁B. 叶绿体C. 液泡D. 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详解】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
B.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故B正确。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与光合作用无关,故C错误。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6. 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A. ④②①③⑤⑥B. ②④③①⑥⑤C. ⑥①④③②⑤D. ⑥⑤④③②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图示①用吸水纸吸碘液染色、②盖盖玻片、③将材料放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并展平、④撕取材料、⑤滴一滴清水、⑥擦载玻片。
【详解】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擦片→滴液→撕取材料→展平表皮→盖片→染色。即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一块洋葱表皮、用解剖针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另一端接触液滴慢慢放下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用滴管吸碘液一滴在盖玻片一端染色用吸水纸在另一端用吸水纸在另一端吸,是染色均匀。综上所述: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的正确步骤是⑥⑤④③②①,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 如图是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时可以通过反光镜调节亮度
B. 欲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应选物镜②
C. ④所示的操作是往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D. 要将⑤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物镜上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因此,题图中②是低倍物镜,③是高倍物镜。
【详解】A.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可见,使用显微镜时,可以通过反光镜调节亮度,A正确。
B.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此,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选择低倍目镜和低倍物镜②组合,B正确。
C.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在盖玻片一侧加稀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的全部。可见,④所示的操作是往载玻片上滴加碘液,C错误。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细胞物像⑤在视野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正确。
故选C。
8. 在一片稻田中,稻子的叶片在生长期间大部分被虫子吃了,造成减产,原因是( )
A.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了B. 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减少了
C.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了D. 根吸收的水分减少了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条件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是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含量;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叶绿体越多,制造的有机物越多,有机物积累越多,叶绿体越少,制造的有机物越少,积累的有机物越少。稻子叶片的叶肉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大部分叶片被虫子吃光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造成减产。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9. 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装置分别是图中的()
A. 甲与乙、甲与丁B. 甲与丙、甲与乙C. 甲与丁、乙与丙D. 甲与乙、乙与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所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如都有绿色植物。
【详解】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甲和乙可构成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
【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生动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A. 合作B. 竞争
C. 捕食D. 寄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螳螂和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和螳螂,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其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芒果是乐东县盛产水果之一,不仅吃起来酸甜可口,而且汁水很足。我们在剥芒果的过程中,先要削去外皮,看到芒果的果肉,芒果中的丝络。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芒果果实的组织依次是( )
A.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B.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D.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动物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我们在剥芒果的过程中,先要削去外皮,外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芒果的果肉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芒果中的丝络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可见,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芒果果实的组织依次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 下列装置能够把叶片的叶绿素去掉,且操作还比较安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酒精脱色后,大烧杯内的清水不变色,小烧杯内酒精因溶解了叶绿素而呈绿色。可见,选项中B图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如图是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为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二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B.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后平均分配
C.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一样
D. 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的分裂: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④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A.图一的细胞无细胞壁,为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二的细胞有细胞壁,为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A正确。
B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可见,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后平均分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D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完全一样,C错误。
故选C。
14. 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要爱护地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B. 陆地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 按照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①③⑤
C. ④②①③⑤
D. ④①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图中的①是胃,属于器官;②是组织;③表示的是人体的消化系统;④是肌肉细胞;⑤是完整的人体。因此按照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②→①→③→⑤。可见C正确。
故选C。
【点睛】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会分析并结合图形作答。
16. 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能得到新鲜氧气,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 美化环境,清整垃圾,增加美术作品
C. 每户一个四合院,使空间扩大
D. 多种草坪和花草树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详解】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此外,植物有吸附和吸收多种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大面积的树林效果尤为显著。绿色植物还可以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调节气候。因此,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能得到新鲜的氧气,应采取的措施是多种草坪和花草树木。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要求理解掌握。
17. 树木的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 )发育成的。
A. 种子B. 芽C. 叶D. 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详解】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所以,芽是一个未发育的枝条,将来发育成枝条和叶,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 某同学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播种下大豆种子并且设计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是( )
A. 光照不同B. 浇水量不同
C. 温度都为20℃D. 大豆种子粒数均为10
【答案】B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从表格中可知,该实验中涉及两个变量:一是光照,另一是水分。在做对照性探究实验时,这样不能说明种子是否萌发是由光照引起,也可能由于水分的原因。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把光照设计为变量,除了光照不同以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浇水的多少应该相同。因此这个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是浇水量不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9. 某学生探究根的哪一部位生长最快,在实验前绘制了根尖各段长度图,请你预测生长最快的一段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①根冠、②分生区、③伸长区和④成熟区。
【详解】A.①根冠,根尖最顶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故A不符合题意。
B.②分生区,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B不符合题意。
C.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部,伸长区细胞开始伸长,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是根生长最快的部分,故C符合题意。
D.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绒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功能。
20.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关于水稻和青蛙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蛙与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B. 水稻和青蛙都具有上皮组织
C. 青蛙的皮肤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D. 水稻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青蛙与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
B.水稻具有保护组织,青蛙具有上皮组织,B错误。
C.青蛙的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的,因此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C正确。
D.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水稻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D正确。
故选B。
21. 动物细胞中,被称为能量转换器的是( )
A. 叶绿体B. 线粒体C. 叶绿体和线粒体D. 细胞核和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详解】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动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植物细胞中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符合题意。
故选B。
22. 观察蚕豆叶片下表皮永久装片时,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物像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A.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该图是观察蚕豆叶片下表皮永久装片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A正确。
B.该图的细胞无细胞壁,可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B错误。
C.该图的细胞可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C错误。
D.该图的细胞无细胞壁,呈现圆饼状,可以表示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如红细胞,D错误。
故选A。
23. 如果用保鲜袋把新鲜的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B. 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
C. 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D. 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果保鲜除了保持水分外,主要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量。新鲜水果用保鲜袋包裹,可以降低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量来达到保鲜的目的。
【详解】利用呼吸作用原理来保鲜水果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降低氧气的含量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降低它们的呼吸作用来达到保鲜的目的。保鲜袋将新鲜水果封装起来后,在其中水果的呼吸作用下,保鲜袋内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其呼吸作用也越来越弱,继而受到抑制,就达到了保鲜的目的。所以如果用保鲜袋把新鲜的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故选C。
【点睛】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上的应用,是学习的难点和考试的重点。
24. 下列生态系统中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详解】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氧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动植物种类虽比森林系统少,但仍是非常丰富的。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不符合题意。
D.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D符合题意。
故选D。
25. 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 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 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 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点表示没有光照时,只进行呼吸作用的强度;b点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d表示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详解】A.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A错误。
B.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B正确。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C错误。
D.cd段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
26. 如果离开了其他生物,人类的生活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下列各项都是来自生物的是( )
①奶制品 ②肉类 ③棉纱 ④水泥 ⑤毛皮 ⑥木材.
A. ①②④⑤⑥B. ①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选D
【详解】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水泥不具有生物的特征,是非生物。①②⑤来自动物 ③⑥来自植物,而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7. 为了全面了解某校师生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实验法;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④收集和分析资料等等。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
B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所以,为了全面了解某校师生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通常应该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B正确,D错误。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错误。
故选B。
28. 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大力植树造林B. 开发清洁能源
C. 逐步放弃燃煤发电D. 露天焚烧玉米秸秆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详解】A.大力植树造林,能增加更多的绿色植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产生更多的氧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
B.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不符合题意。
C.放弃燃煤发电能减少释放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不符合题意。
D.露天焚烧玉米秸秆,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碳中和”,D符合题意。
故选D。
29.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决定这种遗传现象的结构位于( )
A. 细胞壁B. 细胞核C. 细胞质D. 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详解】A.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错误。
B.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正确。
C.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C错误。
D.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D错误。
故选B。
30. 几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黄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其中最有利萌发的处理方式是
A. 水位保持在①处,25℃B. 水位保持在②处,25℃
C. 水位保持在①处,0℃D. 水位保持在②处,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自身因素为完整而有活力的胚、且度过休眠期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所以0℃不适宜,应放在25℃的环境中;水位保持在①处,会将种子淹没,缺乏空气,②处水分适宜,并且能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有利于种子萌发。所以,最有利于萌发的处理方式是水位保持在②处,25℃。故选B。
【点睛】熟记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31. 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 )
A. 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B. 创立了生物分类法
C. 建立了生物进化学说D. 发现人的血液循环
【答案】C
【解析】
【详解】DNA的分子双螺旋结构是沃森.克里克发现的,故A错误;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故B错误;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地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并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故C正确;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故D错误。故选C。
32. 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粮食短缺B. 濒危动植物的保护
C. 核技术D. 环境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19世纪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了“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对于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帮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都非常重要;现在利用的煤、石油也来源于远古的生物;征服疾病,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生物学。
【详解】A.粮食是由各种植物种子经过后期加工而成的食品,因此粮食短缺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A不符合题意。
B.保护濒危动物能维护生态平衡,濒危动物又是在动物学、进化学、生态学、遗传学、现代医学、 仿生学等科学研究的试验材料,因此保护濒危动物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B不符合题意。
C.核技术主要与物理化学有关,但与生物学没有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D.环境污染可以造成沙漠化、破坏生态系统等问题, 因此环境污染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 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绿色植物,在下图所示的五种不同条件下都能持续不断地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根毛吸水D. 蒸腾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进行的时间、部位都有所不同。在阳光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可同时进行;但在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蒸腾作用也大大减弱,而呼吸作用不管在白天还是在夜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植物的蒸腾作用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所以,根毛吸水与蒸腾作用密切相关。可见,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绿色植物,在题图所示的五种不同条件下都能持续不断地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4. 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B. 晚上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C. 每天上学放学由家长开车接送D. 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答案】A
【解析】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详解】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生产塑料袋对大气的污染和使用塑料袋对土壤的污染,符合“低碳”生活,A符合题意。
B.晚上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浪费电能,不符合“低碳”生活,B不符合题意。
C.开车虽然节省时间,但消耗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则是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C不符合题意。
D.用餐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因为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会浪费大量的资源.不符合“低碳”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5. 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据图进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从右图可看出,该图所示的花既是完全花又是两性花
B. 只有[4]、[5]、[6]组成的雄蕊才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
C. 图中结构[1]中的花粉落到[4]上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D. 受精后,图中结构[3]将发育成果实,[6]将发育成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1花药,2花丝,3胚珠,4柱头,5花柱,6子房。
【详解】A.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两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叫做单性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由图看出此花是完全花、两性花,A正确。
B.雌蕊和雄蕊都是花的主要结构,雌蕊由4柱头,5花柱,6子房组成,雄蕊由1花药,2花丝组成,B错误。
C.图中结构1花药中的花粉落到4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C错误。
D.受精后,图中结构3胚珠将发育成种子,6子房将发育成果实,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道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36.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常常聚集在粮堆里或其他食物的下方。小明为探究“湿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盒内放上一层黑色塑料膜。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以横轴中线为界,一半放上一层湿土,另一半放上一层干土,使两边平整。
②把纸盒静置桌上,并将抓来的10只黄粉虫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黄粉虫,静置2分钟。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种环境中黄粉虫的数量,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把纸盒一端放入湿土,形成潮湿环境,另一端放入干土,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在该实验中干土一组属于____组。
(3)小明观察发现潮湿处的黄粉虫数目多,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用10只黄粉虫而不用1只的目的是:________。
(5)对重复实验后得到的实验数据要取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还想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由此他可以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答案】(1)形成对照
(2) ①. 土壤湿度或湿度 ②. 对照
(3)黄粉虫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4)黄粉虫数量太少,偶然性太大
(5) ①. 平均值 ②. 减小实验误差
(6)光照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吗?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小问1详解】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可见,小明把纸盒一端放入湿土,形成潮湿环境,另一端放入干土,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小问2详解】
在对照实验中,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自然状态)的对象组叫对照组。该实验中,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土壤湿度(或湿度),湿土一组是对照组,干土一组是实验组。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结果“潮湿处的黄粉虫数目多”能得出的结论是:黄粉虫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小问4详解】
本实验所用黄粉虫的数量要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排除偶然误差。如果采集的黄粉虫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不行,黄粉虫数量太少,难以避免偶然性,实验结果不科学。
【小问5详解】
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对重复实验后得到的实验数据要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小问6详解】
小明同学还想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唯一变量是光照。可见,他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光照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吗?
37. 用徒手切片法切取叶片薄片制成临时装片,可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构。请回答:
(1)徒手切片时常用手捏紧_____将平放在载玻片上的叶片切成薄片。切下的叶片薄片应放在盛有______的培养皿中,以免叶片薄片失水,不便观察。
(2)制成临时装片后,放在_____(选“低倍”或“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①是______,属于保护组织;②是_____,排列比较紧密和整齐;②和③属于叶肉,属于_____组织。
(3)[___](填序号)是叶片的“骨架”,内含有输导水分、无机盐的______和输导有机物的_______。
【答案】37. ①. 并排的两个刀片 ②. 清水
38. ①. 低倍 ②. 上表皮 ③. 栅栏组织 ④. 营养
39. ①. ⑤ ②. 导管 ③. 筛管
【解析】
【分析】图中①上表皮,②栅栏组织,③海绵组织,④保卫细胞,⑤叶脉,⑥气孔。
【小问1详解】
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所以叶片越薄越好,应该选择双面刀片,取两个刀片中间的叶就可以了。因此,徒手切片时常用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将平放在载玻片上的叶片切成薄片。
取下的叶片没有了表皮的保护,会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失水变形。因此,切下的薄片应放在清水中,以免薄片失水。
【小问2详解】
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故制成临时装片后,装片应先选择低倍镜观察,这样容易找到物像。
由图及分析知,①是上表皮,具有保护功能,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②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③海绵组织。
【小问3详解】
⑤叶脉是叶片上分布的粗细不同的维管束,分布在叶肉组织中起输导和支持作用。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
38.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主要是从青蒿的叶、茎中直接提取得到的。请根据下图,利用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青蒿素是溶于细胞液里的一种药物,该物质主要存在于青蒿细胞的_____中。
(2)a表示____过程,细胞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细胞体积不断增大。野生型青蒿素体细胞中有9对染色体,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2次分裂形成的4个新细胞中,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为____。c表示_____过程,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3)图中④所示的细胞群,能保持持续的分裂能力,属于_____组织。
(4)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青蒿的叶属于______(填“营养”或“生殖”)器官。
【答案】38. 液泡 39. ①. 细胞生长 ②. 9对##18条 ③. 细胞分化
40. 分生 41. 营养
【解析】
【分析】图中: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①表示保护组织、②表示输导组织、③营养组织、④分生组织。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青蒿素是溶于细胞液里的一种药物,该物质主要存在于青蒿细胞的液泡中。
【小问2详解】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可见,a表示细胞生长过程,细胞体积不断增大。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b过程叫做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所以,野生型青蒿素体细胞中有9对染色体,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2次分裂形成的4个新细胞中,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为9对(18条)。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c过程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的分化的过程。
【小问3详解】
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可见,图中④所示的细胞群,能保持持续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
【小问4详解】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能够为植物体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体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可见, 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青蒿的叶属于营养器官。
39. 图一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内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图二是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三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
(1)图一观察到的图像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图二中[___](填字母)所示结构,要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_____移动;图一观察到的图像如视野⑤所示,此时应使物镜正对通光孔或者调节[___](填字母)。
(2)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图三中的物镜和目镜的倍数分别是____和______。
(3)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细胞内颜色最深的是______;洋葱内表皮的细胞内比绿色开花植物叶肉细胞内少了的结构是______。
【答案】39. ①. C ②. 右下方 ③. B
40. ①. 40×##40倍 ②. 16×##16倍
41. ①. 细胞核 ②. 叶绿体
【解析】
【分析】1.图二中:A粗准焦螺旋,B反光镜,C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可见,图三中,左侧个是物镜,右侧两个是目镜。
【小问1详解】
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图一观察到的图像中,要使视野①(不清晰)变为视野②(清晰),应调节图二中[C]细准焦螺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细胞物像在视野③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变成视野④。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外界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外界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可见,图一观察到的图像如视野⑤(很暗)所示,此时应使物镜正对通光孔或者调节[B]反光镜。
【小问2详解】
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因此,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体积最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可见,应选择图三中的物镜和目镜的倍数分别是40×和16×。
【小问3详解】
用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会发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绿色开花植物叶肉细胞具有叶绿体。而洋葱内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没有叶绿体。花盆编号
大豆种子粒数
光照
温度/℃
水
1
10
向光
20
充足
2
10
暗室
20
不充足
海南省乐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乐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东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东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共8页。
海南省澄迈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澄迈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