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10月31日,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组合完成。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400~450km的轨道上运行,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下图示意某时刻天宫空间站位置及运行轨迹,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1. 空间站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最接近( )
A. 40°B. 30°C. 20°D. 60°
2. 与地表赤道某点相比,天宫空间站( )
A. 角速度小、线速度小B. 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C. 角速度小、线速度大D. 角速度大、线速度大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显示空间站运动轨迹大约在40°N和40°S之间作回归运动,结合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与黄赤交角的关系,因此空间站运行轨道与赤道平面夹角度数最接近4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据材料“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400-450km的轨道上运行,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可知,天宫空间站90分钟绕地球一周,地表赤道某点24小时绕地球一周,故天宫空间站角速度大、线速度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在赤道是1670KM/H,而在两极点为0。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处相等,15度每小时,两极点除外。
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某日某半球的等昼长线示意图(单位:小时)。此刻,全球处于同一天,甲、丙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丁地的纬度为7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6:00B. 8:00C. 18:00D. 20:00
4. 上图所示昼长分布情况最可能出现在( )
A. 1月1日B. 5月1日C. 7月1日D. 9月1日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处于同一天,可以推测此时零时经线和180°重合,即180°经线对应时间为0:0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时间计算公式“东加西减”可计算120°E和180°之间时差相差4小时,且北京时间更晚,因此北京时间为24:00-4h=20: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甲、丙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或160°E经线,为甲丙经线靠近图示的0°经线,所以甲丙经线只能是20°W经线,由20°W经线需要向东转过20°才能到0°经线,所以推断该图示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故此推断图示半球是南半球,丁地昼长24小时,说明在南极圈附近有极昼现象,说明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1月1日在北半球的冬半年,A正确;5月1日、7月1日、9月1日都在北半球的夏半年,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期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另一条为0时的经线(不要与0度经线相混淆)。180度经线是固定不变的,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随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是随时变化的。
在我国北方某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内发现龟背石,该石因表面存在多边形龟裂状网纹、酷似龟背而得名。龟背石由粉砂岩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暴露干裂,其裂缝又被绿色沉积物充填,形成龟裂状网纹。下图为龟背石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龟背石( )
A. 结构致密坚硬B. 表面有大量气孔
C. 层理结构显著D. 由变质作用形成
6. 该龟背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可能为( )
A. 地壳抬升—海浪侵蚀—风化作用—流水堆积
B. 流水堆积—地壳抬升—风化作用—海浪堆积
C. 地壳抬升—风化作用—固结成岩—海浪堆积
D. 风力堆积—地壳抬升—海浪侵蚀—流水堆积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龟背石由粉砂岩组成,粉砂岩属于沉积岩,由沉积(堆积)作用形成,层理结构显著,C正确;由材料可知,该龟背石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暴露干裂,且属于沉积岩,可知岩石硬度较低,A错误;龟背石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上可以看见层理结构,但没有气孔,喷出型岩浆岩表面才有大量气孔,B错误;该龟背石属于沉积岩,由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才形成变质岩,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该龟背石由沉积岩粉砂岩组成,应先由流水堆积形成粉砂质沉积岩;沉积岩多形成于地势低洼处,现今该龟背石位于地表,即在形成沉积岩后,随地壳上升,沉积层出露;后受到外力风化,在干旱环境中龟裂;因其位于滨海地区,海浪携带物质(如藻类等)堆积并进入裂隙,形成独特的龟裂状网纹。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裸露在地表的岩石,会受到地球外部圈层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光照、流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破坏作用,导致岩石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这个过程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进行,又加剧了风力、流水的侵蚀作用的加剧,最终使得大块的岩石变成小块的岩石,最终变成粉末状的风化产物。这些风化产物在流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由于速度减弱而沉积下来,最终由于沉积物越堆越多,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交通干线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 )
A. 等高线分布B. 山脊线分布C. 山麓分布D. 河谷分布
8. 关于该区域交通运输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修建交通运输线首选是公路,其次是铁路
B. 交通运输线选线时需要考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C. 地形平坦,修建交通运输线的难度小
D. 交通运输线的密度比华北平原小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从示意图可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河谷分布,B错误,D正确;河流由高处往低处流,山区河流一般不会沿等高线分布,也不会沿山麓分布,A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从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山区,山区交通建设一般原则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A不符合题意;交通线路选址要考虑地形条件、地质灾害、河流、距离、居民点、耕地等要素,泥石流灾害是考虑因素之一,B不符合题意;当地为山地,山区地形崎岖,交通线建设成本高,难度大,C符合题意;山区的交通线密度比平原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地理学家发现,西天山地区不同于东亚季风区,几乎没有暖云(温度高于0℃,且云中只有液态水滴的云体)降水,其拥有独特的气候背景。同时,在不同阶段降雪过程中,云层顶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西天山地区一次降雪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3个阶段依次代表的是( )
A. 冷锋控制—冷锋过境—冷锋入侵B. 冷锋入侵—冷锋过境—冷锋控制
C. 冷锋入侵—冷锋控制—冷锋过境D. 冷锋控制—冷锋入侵—冷锋过境
10. 阶段3时,西天山地区( )
A. 大风降温,降雨逐渐减少B. 暖空气逐渐被冷空气取代
C. 暖空气被抬升,形成云层D. 温度明显升高,降雨增多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西天山地区一次降雪过程可知,阶段1为暖气团控制,近地面水汽含量高,缓慢降温,说明冷锋逐渐靠近但还没有真正受冷锋控制,为冷锋入侵;阶段2快速降温,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雪,此时受冷锋控制;阶段3温度区域平缓,且略有上升,说明冷锋过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阶段3处在冷锋过境,逐渐受冷气团控制,出现大风降温,降水形成,温度温度相对阶段1、2不会明显升高,暖空气被冷空气取代,暖空气抬升,形成降雪,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①过境前,由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天气晴朗;②过境时,冷暖气团相遇,气压变高,气温变低,阴天、大风、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③过境后,由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
冰斗和U形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形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图为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②和③的原始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关于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⑤②B. ③⑤⑦C. ④⑧②D. ⑧⑥③
12. 比较两期U形谷形成时期早迟、冰川规模大小,并推断该山区气候的主要变化趋势( )
A. U形谷A形成时期早,冰川规模大,气候先暖后冷
B. U形谷B形成时期早,冰川规模小,气候先冷后暖
C. U形谷A形成时期早,冰川规模小,气候逐期变冷
D. U形谷B形成时期早,冰川规模大,气候逐期变暖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冰斗自下而上依次形成,且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结合图中F断层改变了②③的位置,没有改变①的位置,即先形成②③冰斗,接着断层使②③的位置下移,断层稳定后形成①冰斗。所以断层发生在⑥岩层形成之后,故冰斗形成顺序是第一期:③⑥,第二期在⑥之上,所以②⑤⑧在第二期,剩下的就在第三期,第三期:①④⑦。 所以B正确;故选B。
【12题详解】
前期气温低,冰川规模较大,侵蚀作用强烈,侵蚀形成了宽大的U形谷B,后期,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规模变小,冰川下切侵蚀,形成了嵌套在U形谷B中较窄的U形谷A。而且,冰斗自下而上逐次形成,说明该区域气候逐期变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冰川作用包括:冰川侵蚀、冰川堆积。冰川侵蚀形成冰斗。
露点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所需降至的温度,其数值越低,表示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越少。通常,温度相同的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我国的河套及周边地区较易形成干线。下图示意该地区某时刻干线及部分气象要素分布,干线位置与河套区域内海拔1300m等高线走向基本吻合。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区域形成干线主要是由于干线西侧( )
A. 气温较高B. 湿度较低C. 湿度较高D. 气温较低
14. 该地区干线附近容易触发( )
A. 对流天气B. 台风天气C. 高温天气D. 地形雨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因此,干线两侧气温差异不大,从图中也可以看出,AD错误;露点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所需降至的温度,其数值越低,表示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越少,图中黑点下方的数字表示露点温度,干线西侧数值明显偏低,说明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干线西侧湿度较低,B正确,C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由物理知识可知,温度相同的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主要是水的分子质量小于空气的分子质量),因此,干湿空气相遇,湿空气容易爬升到干空气之上,形成对流天气,A正确;该地区远离海洋,受台风影响小,B错误;据图中温度可知,干线多发季节虽为夏季,干线附近容易触发对流天气,天空中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不易形成高温天气,C错误;图示干线附件没有高大山脉,难以形成地形雨,D错误。故选A。
【点睛】干线,原指美国来自墨西哥海湾暖湿空气西进和来自西南沙漠地区的干热空气之间的地面边界,故而以露点温度梯度显著为标志。后来把不同地区形成露点锋的不同性质的气团的地面界线都认为是干线。在中国夏季暴雨过程中,由于南方的暖湿空气与北方的干冷空气相遇形成明显的湿度不连续带,在中尺度场上表现为露点锋,中国的露点锋与美国的干线相比有所不同,前者常引起降水天气,后者引起降水的同时,还常伴随较大的风暴或龙卷天气。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一区域图,其中,dab、cae为经纬线,该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与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19°42′与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3°08′,与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3°26',且a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和国际标准时间都相差4小时。完成下面小题。
15. a地的纬度为( )
A. 20°NB. 30°N
C. 23°26'ND. 66°34'N
16. 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该日的是( )
A. 短篱残菊一枝黄B.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C. 清香数点抱梅株D. 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a地位于北半球,再根据该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与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19°42′,与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3°08′,与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3°26′,因为北极点有正午太阳高度角,故直射北半球,设此时直射点为x°N,根据H=90°-纬度差,列出计算公式|Ha-H赤道|=19°42′,H赤道=90°-x,90°-Ha=43°08′,Ha-23°26′=90°-(90°-x)可推出,a为66°34′N,x为23°26′N,该日应为夏至日且a地位于北极圈,即66°34′N,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由计算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诗句①反映的是秋季,诗句②描写的是夏至日,诗句③描写的是冬季,诗句④描述的是春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2月21日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当地正午在小区①号楼楼顶测得纬度为37°N,经度为116°E,高度为45m;并且发现此时①号楼阴影正好遮住②号楼前四层(如图)。
(1)若在①号楼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保证冬至日太阳能的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a应为____。
(2)指出该日后一周内太阳直射点的分布及移动特征。
(3)据材料推测①号楼在②号楼的____方位,并说明理由____。
(4)分析22小时后①号楼阴影遮挡②号楼的位置,以及该日后半个月内①号楼阴影长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1)60°26'(或60.5°)
(2)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3) ①. 正南 ②. 理由:太阳能热水器受热板一般面向正南方向,且当地正午①号楼在②号楼的阴影恰好与楼层垂直,故①号楼在②号楼的正南方。
(4)22小时后为当地时间10点,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东南方向,影子朝向西北,因此①号楼阴影主要遮挡②号楼的西部;该日后半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故①号楼阴影长度逐渐变短。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建筑物日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运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热水器安装角度,热水器最好与太阳光线垂直,冬至时下午太阳高度角为90°-(37°+23°26′)=29°74′,热水器安装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大约为60°26′。
【小问2详解】
此时时间为2月21日,此后一周太阳直射点仍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小问3详解】
根据材可知,①号楼上方的太阳能热水器受热板为了获取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其一般朝向南方;另一方面,正午时①号楼的阴影位于②号楼楼体上,且与②号楼垂直,由此可知,①号楼位于②号楼的正南方。
【小问4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由于①号楼的阴影位于②号楼楼体上,且与②号楼垂直,故此时地方时为12点,22小时后为当地时间上午10点,所以此时太阳应位于该地区的东南方向,则楼体的影子应朝向西北,所以此时①号楼的阴影应该主要遮挡②号楼的西部;该日为2月21日,此后半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使得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故使得地表物体的阴影长度逐渐变短,①号楼的阴影长度应逐渐变短。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油气资源一般分布于沉积岩中,对岩层的致密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内陆河、湖沉积环境和大陆架(浅海环境)是油气资源的富集区。下图为我国青海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地质考察队在I、Ⅱ、Ⅲ、Ⅳ四个区域进行了油气资源勘探活动。
(1)判断地质考察队可能勘探到含有油气的区域,并说出甲地的地质构造及其成因。
(2)a、b处有断层分布,指出其相对上升的岩块,并说明判断依据。
(3)从地质构造运动角度,分析日本油气资源缺乏的原因。
【答案】(1)区域:Ⅱ、Ⅳ。地质构造:背斜谷;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而产生裂隙,岩层易破碎被侵蚀,形成了海拔相对较低的谷地。
(2)上升岩块:a。依据:a与b岩块发生断裂形成断层,在断层两侧,相同的岩层中a岩块的岩层在b岩块岩层的上部,说明a岩块相对于b岩块上升。
(3)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储油构造易被破坏;板块碰撞挤压导致日本周围多海沟、深海盆地,缺少石油沉积环境;日本本土多花岗岩山地,缺乏页岩等沉积岩类的储油岩层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青海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地质构造及其运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Ⅱ、Ⅳ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所以地质考察队可能勘探到含有油气的区域。根据图中信息,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保利背斜构造,但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而产生裂隙,岩层易破碎被侵蚀,形成了海拔相对较低的谷地,因此甲处为背斜谷。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与b岩块发生断裂,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根据图中信息可明显看出,在断层两侧,a岩块的岩层N1、N2、K2-F三个岩层明显在b岩块相应岩层的上部,说明a岩块相对于b岩块上升。
【小问3详解】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储油构造易被破坏;板块碰撞挤压导致日本周围多海沟、深海盆地,缺少石油沉积环境;由于地壳运动活跃,多岩浆活动,因此日本本土多花岗岩山地,缺乏页岩等沉积岩类的储油岩层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花高段(花园口至高村段)1971-2016年间,河床泥沙冲淤量(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不断变化,河槽形态(河宽与水深)变化明显。1985年龙羊峡水库运行后,黄河花高段的来水量与来沙量都明显减少;1999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花高段来水量稳中略升,来沙量显著减少。下图示意黄河下游花高段位置、逐年累计冲淤量、河槽形态变化(a示意黄河形态、b示意黄河花高段、c示意黄河花高段逐年累计冲淤量、d示意黄河花高段河槽形态变化)。
(1)指出黄河花高段河槽形态特征的变化。
(2)判断黄河花高段河槽萎缩最明显的时段,并阐述其萎缩的过程。
(3)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推测黄河花高段河槽形态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答案】19. 龙羊峡水库运行前(1971-1985年),河槽宽度大、水深浅(河槽宽浅);龙羊峡水库运行后至小浪底水库运行前(1985-1999年),河槽宽度变窄,水深略有变浅(河槽萎缩);小浪底水库运行后(1999-2016年);河槽宽度变小,,水深加深(河槽窄深)。
20. 时段:龙羊峡水库运行后至小浪底水库运行前(1985-1999年)。过程:龙羊峡水库运行后,黄河花高段来水量明显减少,河流宽度显著变窄;;河水对河槽的冲刷能力下降,河槽泥沙淤积量增加,水深变浅,河槽萎缩明显。
21. 变化趋势:由窄深向宽深变化理由: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水土流失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槽泥沙淤积量减少,导致河槽变深;河流径流量增大,河流侵蚀能力加强,下切到一定深度后,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槽逐渐向宽深方向发展。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黄河下游花高段位置、逐年累计冲淤量、河槽形态变化图为材料,涉及黄河花高段河槽形态特征的变化、黄河花高段河槽萎缩的原因、黄河花高段河槽趋于窄深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d可知:黄河花高段河槽形态特征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971-1985年龙羊峡水库运行前,黄河花高段河槽宽浅;1985-1999年龙羊峡水库运行后至小浪底水库运行前,河槽宽度变窄,水深变化不大略有变浅,说明河槽萎缩;1999年以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河槽宽度变小、水深加深,河槽窄深。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而可知:1985-1999年龙羊峡水库运行后至小浪底水库运行前黄河花高段河槽萎缩最明显,这是因为1985年龙羊峡水库运行后至小浪底水库运行前,水库蓄水导致下游黄河花高段的来水量明显减少,使得河水对河槽的冲刷能力下降,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河槽泥沙淤积量增加,导致水深变浅、河流宽度显著变窄,河槽萎缩明显。
【小问3详解】
本小题主要分析河流含沙量、流量、流速的变化,从而分析其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强弱变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植被恢复,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能力加强,中上游水土流失减弱,导致河流含沙量减少,沉积作用减弱,河槽泥沙淤积量减少,下蚀作用增强,导致河槽变深;而河流径流量增大,河流侵蚀能力加强,下切到一定深度后,基岩岩性坚硬,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导致河槽变宽,因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会导致黄河花高段河槽形态逐渐由窄深向宽深方向发展。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冷涡是在对流层中高层表现明显的冷性涡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偏低,在东北冷涡及其引导气流影响下,对流层中层的风向会向近地面传导,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状态。研究表明,东北冷涡强盛时,华北地区雨季提前到6月,这一方面因为东北冷涡促进了冷暖气团提前相遇,另一方面取决于东北冷涡及其外围垂直方向的气流特征。下图示意5月16日8时900hpa天气分析图,甲为冷涡中心。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m。
(1)判断甲处气压中心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2)从冷暖气团的角度,分析冷涡活跃导致华北地区雨季提前的原因。
(3)垂直方向的气流特征加剧强降水,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低压。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同一等压面在甲处分布高度从中心向四周升高,说明同一高度上,甲处气压中心较四周低。
(2)冷涡西侧偏北风引导高纬度冷空气南下;冷涡吸引来自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北上,扩大暖湿气流影响范围。
(3)冷涡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利于水汽降温凝结;上干下湿,下层湿空气上升过程中,凝结放出热量(潜热释放),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外围冷暖气团辐合,暖湿空气沿锋面抬升,提供大量水汽。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中心的判读,天气系统对降水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表示5月16日8时900百帕天气分析图,且图中的细实线为等高线。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同为900百帕气压,甲处该气压分布的海拔相对较低,而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在同一高空的水平方向上,甲处的气压较四周同一海拔地区更低,为低压中心,所以甲处气压为低压。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冷涡促进了冷暖气团提前相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冷涡中心为低压,一方面,冷涡西侧引导了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南下;另一方面,冷涡也吸引了来自偏低纬度的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北上,暖湿气流影响范围扩大,冷暖气团相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导致华北地区雨季提前。
【小问3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冷涡为低压中心,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饱和水气压降低,有利于水汽降温凝结。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冷涡系统中,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的状态,而下层的湿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会释放潜热,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气流上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外围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系统,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也提供了大量水汽,加剧降水强度。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二)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二)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①自然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安康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安康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