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答题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读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甲图、乙图所示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为暖锋,乙图为冷锋B. 甲图为冷锋,乙图为暖锋
C. 甲图、乙图均为暖锋D. 甲图、乙图均为冷锋
2. 两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出现的共同天气现象是( )
A.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B.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 连续性降水D. 天气转晴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图甲中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图甲为冷锋;图乙中冷气团被迫后退,图乙为暖锋。故本题选B。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甲所示天气系统为冷锋,图乙所示天气系统为暖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睛;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睛。故两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出现的共同天气现象是天气转睛,故本题选D。
【点睛】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过境时:阴天、降温、刮风、雨雪等天气。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或雾的天气。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甲地B. 乙地
C. 丙地D. 丁地
4. 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 甲地B. 乙地
C. 丙地D. 丁地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甲地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甲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此时是12月份,是冬季,乙地位于冷锋锋后,是冷锋的主要降水区,可能存在降雪,B正确。丙丁均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有降雪,C、D错误。故选B。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
A. 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B. 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C. 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D. 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6. 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
A. 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 济南昼可能开始短于夜
C. 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
D. 华北平原正值麦收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右偏可判断是北半球。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A对;①是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B错;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C错;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高空空气堆积,气流下沉形成的,是动力因素形成,不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D错。故选A。
【6题详解】
图中显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地区,最可能是春秋分。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是夏季,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是夏季,华北平原麦收是初夏,A、C、D错;秋分以后,直射点进入南半球、向南移动,济南昼开始短于夜,B正确。故选B。
【点睛】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7. 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温带海洋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 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 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8. 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仅分布在北半球
B. ②主要分布赤道附近
C. 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 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气候判读要严格把握“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仔细读取各图中的相关气候信息:温度(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月份、各月温差大小)、降水(总量多少、各月分布差异、降水多少的分布季节),将总结出的降水与温度特点结合,即可用以描述各气候类型特点,进而圈定类型名称。四地气候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仅在北半球有分布(亚洲东部),②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10°~20°的大陆中西岸,③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④地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故选A。
滴灌是指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下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B. 有效控制滴水量
C. 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D. 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
10. 滴灌技术的优点包括( )
①调节田间气候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③增加地下水水量④减少无效蒸发⑤适宜全年灌溉⑥保持土壤结构
A ①④⑤B. ②③④C. ②④⑥D. ④⑤⑥
11. 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 劳动力不足B. 农业科技落后C. 水资源不足D. 经济成本较高
【答案】9. B 10. D 11. D
【解析】
【9题详解】
针式滴头的直径约10mm,可以有效控制滴水量,B正确;将水通过针式滴头送到作物根部,才能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A、C错误;针式滴头不能阻止污染物注入土壤,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采用滴灌技术,土壤湿度不高,可以减少无效蒸发,但不能调节田间气候,④正确,①错误;如果只是滴水,不添加农药,不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②错误;滴灌技术能控制地下水位,不会增加地下水水量,③错误;滴灌技术适宜全年灌溉,⑤正确;滴灌技术不会破坏土壤结构,⑥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错误,④⑤⑥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而滴灌设备经济成本较高,农民的购买力不足,这是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D正确;滴灌技术与劳动力的数量无关,A错误;中国已经掌握滴灌技术,但却在西北地区难以推广,B错误;水资源不足,会促进滴灌技术的推广,C错误。故选D。
【点睛】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土壤盐碱化和土地荒漠化,缓解水资源短缺。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地下水B. 雨水C. 冰川融水D. 季节性积雪融水
13. 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 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 生活用水量大
C. 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 生产用水量大
【答案】12. D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依据锡林河的位置(内蒙古东部)、地形(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降水少)特征,结合关键信息“春汛”,推知该流域冬季有一定降雪,气温低,积雪留存;4月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春汛,D正确。地下水一般是常年性补给,水量较为稳定,A错误;由材料中“降水集中在6—8月”可知,该流域雨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B错误;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并且内蒙古东部无冰川,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伏汛即夏汛。依据材料“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可知该流域夏季降水不多;而该流域内主要为牧区,有部分种植业,推知夏季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是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D正确。此处冻土春季就已经基本融化,与积雪融水一起形成春讯,A错误。此处人口较少,生活用水量不如生产用水多,B错误。此处降水少,植被主要以草为主,并且植被稀少,C错误。故选D。
【点睛】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终年受海洋影响小。对应的植被主要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4. 图中甲处洋流为( )
A. 北半球暖流B. 北半球寒流
C. 南半球暖流D. 南半球寒流
15. 关于图中甲处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带来大量的降水
B. 渔业产量大幅下降
C. 易引发较大海雾
D. 向北航行逆水减速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北印度洋海域,CD错误;根据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可知甲处洋流从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为寒流,B正确,A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甲处是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使降水减少,A错误;甲洋流是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渔业资源丰富,渔业产量增加,B错误;甲洋流一般出现在夏季,高温空气遇到寒流经过的冷洋面,易引发较大海雾,C正确;甲洋流自南向北流, 向北航行顺水加速,D错误。故选C。
【点睛】北印度洋海域由于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
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部分关联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最能反映黄河“地上河”形成原因的虚线箭头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17. 热带雨林带土壤贫瘠,图中实线箭头与之关联度较小的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答案】16. B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黄河“地上河”是因为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后,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地区华北平原地区大量沉积形成的,体现的是河流水文与地貌之间的联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降水及径流对地表冲刷作用强,湿热的环境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由此可见,其土壤贫瘠与大气、生物、水文都有密切关系,但与地貌关联度较小,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本要素:气候(大气)、地形(地貌)、水文(河流)、土壤、生物(植被、动物)。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及岩石圈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下图为某山地南北坡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
A. 秦岭B. 太行山C. 天山D. 南岭
19. 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 )
A. 南坡海拔1600米附近B. 北坡海拔1600米附近
C. 南坡海拔1000米以上D. 北坡海拔1000米以上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中国400毫米等降水线为: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一线,大致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一致。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读图,该山地的山麓地带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说明该山地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而太行山、秦岭和武夷山均位于季风区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为天山,天山北坡是迎风坡,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背风坡,读图,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曲线呈水平状态的地段位于山地南坡。从该段曲线的两个端点向海拔高度曲线做垂线,与高度曲线相交,其中交点的海拔最低低约1600米,所以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是南坡海拔1600米左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把我国大致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与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相近。大致与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重合。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从高纬到低纬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B. 乙—丙—甲
C. 丙—甲—乙D. 甲—丙—乙
21. 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B. 水分C. 坡向D. 地形
【答案】20. A 21. A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海拔越低,甲、乙、丙共有的自然带是针叶林,根据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可判断丙分布海拔最高,表明丙山地热量条件最好,纬度最低,甲地针叶林分布海拔最低,表明甲山地纬度最高,乙山地居中,因此从高纬到低纬排列顺序为甲、乙、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和水分条件,图中三个山地山麓地带均为森林带,表明三个山地所在地区水分条件均适合森林生长,水分条件较好,因此水分条件不是导致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B;三个山地山麓自然带类型不同,热量条件差异明显,因此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三个山地坡向、地形相似,且坡向和地形对针叶林分布高度影响不明显,不是导致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C、D。故选A。
【点睛】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 撒哈拉沙漠直逼西海岸B. 巴塔哥尼亚沙漠
C. 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D. 南半球苔原带缺失
23. ①自然带的成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纬度②暖流③东南信风④地形⑤东北信风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②④⑤D. ①②⑤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澳大利亚东北部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自然带成因相似,C项正确;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A项错误;巴塔哥尼亚沙漠居安斯山背风位置,降水少,B项错误;南半球苔原带缺失,是由于海陆分布因素,D项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①自然带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其成因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东部附近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②③④正确,B项正确,①⑤错误。故选B。
【点睛】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东南部都属于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和沿岸暖流的共同影响。
201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平凉、临汾、运城等城市,面积10.71万平方千米。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引领和支撑我国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读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一定范围、形状,没有明确边界②为人文区域,是小尺度区域
③为内陆区域,有明确的区域特征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25. 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关联性④综合性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关中平原城市群由具有明确边界的行政区组成,①错误;主要是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为国家内部省区内的城市,是小尺度区域,②正确;地处我国北方内陆,由地理环境相近的一些城市组成,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国家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划定该城市群,故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中有多个不同的城市群,体现差异性;城市群之间有直线连接,说明城市群通过区域要素联系,具有关联性。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和厚重记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1月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B. 甲乙两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C. 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D. 甲乙两地都位于季风区
27. 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
A. 四川盆地,浙闽丘陵B. 渭河平原,成都平原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 藏南谷地,江汉平原
28. 两地自然环境不同,造成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B. 纬度位置C. 地形D. 河流流向
【答案】26. D 27. D 28. C
【解析】
【分析】
【26题详解】
据图中经纬度判断,甲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乙区域位于江汉平原。甲地海拔高,冬季气温低于乙地,A错误。甲区域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乙区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B错误。乙地受冬夏季风影响大,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C错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甲乙两地都位于季风区,D正确。故选D。
【27题详解】
据图中经纬度判断,甲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藏南谷地,乙区域位于江汉平原。D正确。四川盆地位于105°E附近,浙闽丘陵位于120°E附近,渭河平原位于34°N以北,成都平原位于105°E附近,汉水谷地位于110°E附近,黄淮平原位于34°N,ABC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据图中经纬度判断,甲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藏南谷地,乙区域位于江汉平原。两地自然环境不同,造成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不同,C正确。海陆位置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接近,河流流向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藏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大,终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读京津冀区域关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看,北京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
A. 机械制造B. 农副产品加工
C. 传统服务D. 现代文化创意
30.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区域的影响有( )
A. 分散首都核心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
C. 限制京津经济发展,加快河北经济增长
D.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北京交通压力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作为首都,主要职能除了政治文化之外,还在于金融科技具有独特优势。所以,北京可以着重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和高端科技研发等部门,D正确;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天津市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工业基础好,产业协作条件好,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应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A错误;河北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资源丰富、劳动力众多,适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B错误;传统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效益低,C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有着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A错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通过加强区位相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京津冀三地间合作,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走出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B正确;京津冀协同发展破除了阻碍区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促进多种形式的跨地区合作,从而加快区域的经济发展,C错误;京津冀协同发展,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可能缓解北京交通压力,但不可能解决北京交能压力,D错误。故选B。
【点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二综合题(二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30.8%,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该省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坡地石漠化现象较严重,地表水资源也较缺乏。
材料二梵净山,被誉为黔山第一山,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梵净山分布有火山碎屑,其主峰金顶由变质岩构成,曾被海底深厚石灰岩覆盖。山体垂直高差达20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5%,它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这使梵净山成为“生态孤岛”,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1)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贵州土地贫瘠且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2)根据材料,推测梵净山主峰金顶形成的地质过程。
(3)根据材料,简析“生态孤岛”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显著的原因。
【答案】(1)贵州高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势起伏较大,流速快;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层薄,导致土壤养分难以积累;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多溶洞,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
(2)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地壳抬升后形成陆地;表层及周边岩石被(流水)侵蚀剥离,主峰金顶变质岩不易侵蚀。
(3)纬度较低,热量丰富;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后形成丰富的降水;变质岩难以被流水溶蚀,地表水资源丰富,且土壤较肥沃。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云贵高原的梵净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内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贵州位于云贵高原,该高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水流速度快;云贵高原夏季多暴雨,加上地形崎岖,水土流失较严重,石漠化显著,土层薄,导致土壤养分难以积累;该地区为石灰岩,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多溶洞,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梵净山分布有火山碎屑,其主峰金顶由变质岩构成,曾被海底深厚石灰岩覆盖”,可推测当地首先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石灰岩,由于地下强大的高温高压作用(岩浆活动,因为梵净山分布着火山碎屑)使石灰岩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然后地壳抬升,形成陆地,再经外力侵蚀,表层及周边岩石被(流水)侵蚀剥离,主峰金顶变质岩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梵净山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低,热量丰富;梵净山山体垂直高差达2000米以上,说明相对高度大,不同海拔水热条件差别大,导致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共同的影响,带来大量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后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多;梵净山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变质岩岩石坚硬,难以被流水溶蚀,地表水资源丰富,且土壤较肥沃,从而导致“生态孤岛”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显著。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潜江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 ,域内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湖泊星罗棋布。土地总面积289.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3.7万亩,可耕种水稻面积176万亩。下图为潜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潜江独创“虾稻共作”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被誉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经过不断摸索创新,“虾稻共作”模式由初期“一稻一虾” 变成“一稻两虾”,合计亩产综合收入5000元左右。2019年全市“虾稻共作”面积已达75万亩,通过大力实行“按户连片”、土地流转,建成了13个万亩高标准集中连片“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基地。“虾乡稻”大米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小龙虾产量居全省前列,“虾稻共作”已成为引领潜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1)分析潜江小龙虾总产量高的原因。
(2)指出“虾稻共作”产业模式为潜江发展带来的效益。
(3)为进一步提高潜江小龙虾产业附加值,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河湖面积广,养殖水域多;稻田面积广,可供“虾稻共作”;一年收获两次小龙虾,产量高;养殖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
(2)“虾稻共作” 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政治意义凸显;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经济效益显著;农药、化肥的少用甚至零使用,生态效益明显提高;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社会效益突出。
(3)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开拓市场;培育良种,提升产品品质;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培育绿色产品;开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开展养殖、捕捞、观赏、品尝等旅游体验项目。
【解析】
【分析】本题以潜江地区“虾稻共作”的农业产业模式等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生态农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以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域内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湖泊星罗棋布”可知,潜江河湖面积广,养殖小龙虾的水域多;其次,潜江独创“虾稻共作”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而潜江可耕种水稻面积176万亩,所以稻田面积广,可供“虾稻共作”的面积广;再次,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经过不断摸索创新,“虾稻共作”模式由初期“一稻一虾” 变成“一稻两虾”,所以一年收获两次小龙虾,产量高,并且养殖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
(2)该效益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作答。①经济效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虾乡稻”大米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小龙虾产量居全省前列,“虾稻共作”已成为引领潜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所以通过发展“虾稻共作”农业生产模式,既促进了粮食增产,也获得了产量较大的小龙虾,实现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②社会效益:通过发展“虾稻共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其次,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了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社会效益突出;③生态效益:这种农业发展模式是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农药、化肥的使用少,既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注意题干关键信息“提高小龙虾产业的附加值”,所以可以从加大品牌建设,加大优良品种培育,加大环境保护,发展深加工,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等方面回答。如: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进而开拓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治污染,培育绿色产品,保证产品品质;发展小龙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如开展养殖、捕捞、观赏、品尝等旅游体验项目。
【点睛】一般而言,以区域农业为基础,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以下思路: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即是获得更大效益,所以要么扩大销量,要么增加产品附加值。①扩大销量:可以加大种植面积(应合理扩大,否则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可提高产品品质(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生产过程监管等)、可扩大宣传,加强品牌建设(让更多人知道)、可完善交通、可依托互联网发展电商等。②增加产品附加值: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可加强品牌建设,也可提高附加值(该点也可提高销量)、可依托该地特色农产品,发展旅游、文化等产业等。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