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长治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宫课堂”第四课由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于北京时间9月21日15时45分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并进行实时全球直播。神舟十六号在轨驻留共154天,于10月31日返航,航天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伦敦学生实时收看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
A. 9月21日19时45分B. 9月20日19时45分C. 9月21日7时45分D. 9月20日7时45分
2. 神舟十六号轨期间,北半球( )
A. 昼长先变长后变短B.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 经历两次昼夜等长D.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北京时间9月21日15时45分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伦敦位于中时区,两地相差8小时,伦敦在北京西侧,故伦敦学生实时收看直播的当地时间是9月21日7时45分,故选C。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神舟十六号在轨驻留共154天,于10月31日返航,即从5月30日到10月31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后变短,A正确;日出由东北转向东南,日落由西北转向西南,B错误;经过秋分日,经历一次昼夜等长,C错误;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近大远小、来增去减。
泥河湾古人类遗址位于河北阳原盆地,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盆地中的台地为早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出露良好,古生物化石数量多、分布集中、时代跨度大。下图示意阳原盆地段的泥河湾横剖面,河流阶地分布特点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含有最低级生物化石的地层是( )
A. 白云岩层B. 湖相沉积岩层C. 砂岩层D. 黄土层
4. 桑干河河流阶地出土的文化遗存中,年代最老的是( )
A. T1B. T2C. T3D. T4
5. 据图推测白云岩以上台地的形成过程( )
A. 地壳抬升——湖水外溢——黄土堆积——湖水沉积——外力侵蚀
B. 湖水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外溢——黄土沉积——外力侵蚀
C. 湖水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湖水外溢——黄土沉积
D. 地壳下沉——湖水沉积——黄土堆积——外力侵蚀——湖水外溢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白云岩位于最下层,岩层最老,根据所学知识,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简单的生物化石,A正确,湖相沉积、砂岩、黄土位于白云岩之上,岩层较新,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结合图与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阶地在同一河谷横剖面上的相对年龄通常是低阶地较新,高阶地较老。图中T4的海拔最高,形成的时间最早,其次为T3、T2、T1,故出土的文化遗存中,年代最老的是T4,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盆地中的台地为早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出露良好,古生物化石数量多、分布集中、时代跨度大。读图可知,白云岩为最老岩层,上层有湖相沉积物与黄土,湖相沉积物先是湖水沉积所形成的物质,后经地壳抬升,湖水外溢,出露地表,黄土在其上沉积,形成黄土层,图中的黄土层有缺失,说明受到外力侵蚀,故白云岩以上台地的形成过程是湖水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外溢——黄土沉积——外力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图示意某时刻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时间是( )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7. 该季节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高温多雨B. 温和干燥C. 高温少雨D. 温和湿润
8. 甲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
A. 一年两熟B. 雨热同期C. 旱涝频发D. 生长期短
【答案】6. A 7. C 8.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亚欧大陆上为高压,说明此时陆地气温低,为冬季,故为1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为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高温少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甲地位于热带,一年三熟,A错误;甲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B正确;旱涝频发不利于农业生产,C错误;热带气温高,生长期长,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玛曲藏语是“黄河”之意,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下图),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有“黄河蓄水池”的美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黄河甲河段主要的补给方式是( )
A. 大气降水B. 地下水C. 冰川融水D. 沼泽水
10. 与乙地相比,甲地的水文特征是( )
A. 含沙量大B. 径流量小
C. 水位稳定D. 无结冰期
11. 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 )
A. 地下水位下降B. 土地盐碱化加重
C 水土流失减轻D. 地质灾害减少
【答案】9. D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玛曲藏语是“黄河”之意,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读图可知,甲河段位于玛曲的下游,上游湿地广布,故甲河段的主要的补给方式是沼泽水,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位于玛曲的上游,甲地位于玛曲的下游,甲地受到玛曲的调节与补给,水位稳定,含沙量小,径流量大,C正确,AB错误;甲乙两地都有结冰期,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水电站建成后,蓄水量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重,A错误,B正确;水库修建破坏周边植被,可能使水土流失加剧,C错误;水库修建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补给类型有大气降水补给、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河流如果主要受冰川融水补给,则河流径流量与气温变化相一致,这种类型补给主要分布在发源于海拔较高地区的河流,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以及部分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
全球最大的冰山“A23a”在南极洲威德尔“搁浅”约30年后,开始了加速漂离状态。在风和洋流的助推下向西北移动了数千公里,即将越过南极半岛北端。目前,南极半岛附近海域已产生大量冰块。下图示意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和助推冰山移动的洋流成因一致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3. 南极半岛附近海域冰块的增加,会使( )
A. 海水的固碳作用增强B. 秘鲁渔场鱼类死亡
C. 海—气相互作用减弱D. 海水盐度迅速降低
14. 如果仅考虑洋流对冰山的移动作用,最可能影响航运的地区是( )
A. 非洲东岸B. 南美洲东岸
C. 非洲西岸D. 南美洲西岸
【答案】12. B 13. C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风和洋流的助推下向西北移动了数千公里,即将越过南极半岛北端,说明助推冰山移动的洋流为风海流,读图可知,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南赤道暖流,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④为巴西暖流,其中南赤道暖流是在东南信风影响下形成的风海流,故选B。
【13题详解】
南极半岛附近海冰变多会导致固碳作用变弱,A错误;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秘鲁寒流增强,秘鲁渔场鱼类增多,B错误;海水结冰之后会导致海气相互作用变弱,C正确;海水结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变大,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冰川向西北移动,即将越过南极半岛北端,与其接近的且位于西北区域的是南美洲西岸,故选D。
【点睛】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暖流有升温增湿作用;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暖流和寒流交汇处形成比较大的渔场,上升寒流处也可能形成比较大的渔场;洋流影响航海,顺流节省时间和燃料,逆流延长航海时间;洋流影响海洋污染,洋流可以减轻局部海域污染,同时会扩大污染范围。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示意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和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造成图中不同观赏地观赏银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B. 水分条件C. 海拔高度D. 纬度位置
16. 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阔混交林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成都、湖州、临沂、丹东纬度不同,热量不同,使得银杏落叶的时间不同,故观赏地观赏银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D正确,海陆位置影响降水与水分条件,对热量影响较小,故对树叶掉落的早晚影响也小,AB错误;海拔高度影响水热状况,但图示区域海拔高度差异小,对落叶的时间影响小,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湖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A正确;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常绿硬叶林,B错误;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是落叶阔叶林,C错误;针阔混交林多分布温带季风气候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过渡区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D错误。故选A。
【点睛】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这类森林的特征是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向北注入北冰洋,是俄罗斯的第三大河,入海口三角洲面积较小,河流航运价值较低。河流在春季和初冬经常泛滥,发生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鄂毕河流经地区的等高线分布。
(1)说明鄂毕河在春季和初冬经常泛滥的理由。
(2)从水文角度,分析鄂毕河入海口三角洲面积小的原因。
(3)说出影响鄂毕河航运价值较低的主要因素。
【答案】17. 纬度高,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下游先结冰(初冬)或后融冰(春季),形成冰坝,阻塞河道,易造成河水泛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18. 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流速慢,沼泽广布,泥沙沉积,输送到河口的泥沙含量少。河流结冰期长,长时间没有向海洋中输送泥沙。
19. 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凌汛、河流沿岸地区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
【分析】本题以鄂毕河流经地区等高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凌汛影响因素、三角洲的形成、航运价值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鄂毕河整体流向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且流经地区纬度较高,冬季结冰期较长,下游较高纬度在初冬时先结冰,上游来水会发生拥塞,在春季时后融冰,形成冰坝,阻塞河道,易造成河水泛滥;河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排水不畅。
【小问2详解】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三角洲面积小是因为河流含沙量小,三角洲物质来源少。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另有沼泽广布,加强了泥沙沉积,使得输送到河口的泥沙含量少。河流结冰期长,长时间没有向海洋中输送泥沙,导致三角洲物质来源少。
【小问3详解】
河流的航运价值,主要从河流的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和沿岸的经济发展情况即运量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鄂毕河纬度较高,因此河流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该河流春季和初冬有凌汛,水位季节变化较大,不利于航运。位于乌拉尔山以东,沿线地区人口少、城市少,经济不发达,运输需求量不大,因此该河的航运价值较小。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最高峰团结峰(5808米)所在的疏勒南山与托勒南山夹峙的山谷之间,流域内年降水量不足60毫米,年蒸发量3000毫米以上。某游客从甲地出发,沿疏勒河深入祁连山地旅行,发现山麓水草丰美,低坡林木葱茏,高坡草甸茵茵,山顶白雪皑皑。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示意疏勒河流域。
(1)概括疏勒河河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2)说出游客看到的沿途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解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说明近年来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8. 疏勒河河水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泉)等
19. 体现了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具体成因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分、植被、土壤等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
20. 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可以缓解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加;在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土壤水分增加,大气水分增加,利于植被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缓解土地荒漠化。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疏勒河流域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河流补给、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文字材料,疏勒河是发源于山顶有白雪祁连山,“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又结合所学知识,疏勒河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流河,该河中下游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源补给主要是祁连山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的河水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夏季降水较多,大气降水补给量多,所以疏勒河河水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泉)等。
【小问2详解】
文字材料显示,随着山地位置“山麓、低坡、高坡、山顶”的变化,自然景观发生变化,该变化是随海拔高度而变化,为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具体成因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分、植被、土壤等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所以游客看到的沿途景观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小问3详解】
自然地理五大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一个要素变化,会引发其他要素变化,使得地理环境发生整体性变化。本题是河流水量变化引发了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变化。文字材料显示,疏勒河流域内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为干旱环境,近年来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加可以缓解中下游地区用水紧缺状况;近年来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加使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加,在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土壤水分增加,水面蒸发,大气中的水汽增加,气候变得较湿润,利于植被生长,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区域气候环境等,增加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减缓和抑制土地荒漠化速度。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28日至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河北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尤其河北省南部受灾严重。河北省政府及时开展防洪救灾工作。下图示意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路径。
(1)分析台风“杜苏芮”给河北省南部造成罕见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2)简述此次台风“杜苏芮”给河北省南部带来的主要危害。
(3)提出居民预防台风灾害的合理建议。
【答案】19. 台风“杜苏芮”携带充足的水汽;受太行山的阻挡,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大。
20. 台风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城镇;影响交通运输;强降水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21. 台风来临前,密切关注台风预报,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备好急需物品,以备急需;将放在室外物品移至室内;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台风来临时,尽量减少外出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路径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台风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台风“杜苏芮”势力较强,将水汽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输送到华北地区,为持续的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遇到太行山等地形阻挡时,被迫抬升,水汽遇冷凝结成雨,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大,强度大。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河北省南部位于太行山东麓,台风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城镇;冲毁道路、通讯设施,,影响交通运输、通信;强降水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小问3详解】
居民预防台风主要做好防护,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特别是要将楼顶的杂物搬进来;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台风来临时,尽量呆在室内,减少外出等。
2023-2024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卷含答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工程北段采用隧道的主要原因是,该工程可以,凯尔盖朗群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