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
A. mmB. cm
C. mD. km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合165cm,故选B。
2. 若四次测量一本书宽度记录为12.38cm、12.37cm、12.35cm、12.36cm,则这本书的平均宽度为
A. 12.38cmB. 12.365cmC. 12.36cmD. 12.37cm
【答案】D
【解析】
【详解】书的宽度为,故D正确.
点睛: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目中测量了四次书本的宽度,求出平均值即可.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3.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错误;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错误,故B错误;
C.错误不是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
D.测量中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可能会引起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4. 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哪一幅(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D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C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B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B的音调比甲高,故选B.
5. 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B. 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 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D. 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要让锣停止发声,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了振动,也就停止了发声.
【详解】A、铜锣敲击后振动会发出声音,振动不止,余音不止.不合题意.
B、对铜锣敲击后,铜锣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铜锣有余音;符合题意.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敲铜锣使铜锣振动,同时这种振动也传给手,使手感到麻.不合题意.
D、锣发声的时候,锣面是振动的,当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不合题意.
故选B.
6. “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A. 音色好坏B. 音调高低
C. 响度大小D. 乐音三要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考查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
【详解】“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是指声音的响度;“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小,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C。
7. 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7m/sB. 5m/sC. 8m/sD. 9m/s
【答案】C
【解析】
【详解】(1)人在前200m所用时间:
t150s,
在后1000m所用时间:
t2100s,
(2)人的总路程:
s200m+1000m=1200m,
人的总运动时间
t=t1+t2=50s+10s=150s,
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
8m/s,
故选C.
8. 甲、乙两位同学坐在静止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静止的鸡蛋。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启动时,乙将看到鸡蛋( )
A. 向甲运动B. 向乙运动
C. 静止不动D. 在原位置转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列车向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启动时,由于鸡蛋具有惯性,将保持原运动状态,因此乙看到鸡蛋向甲方向运动,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选择和对惯性的综合理解,难度适中。
9. 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那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
A 地球B. “火卫一”探测器C. 太阳D. 火星
【答案】B
【解析】
【详解】 “萤火一号”与“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火卫一”探测器为参照物,它们这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以地球、太阳、火星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故选B.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B. 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 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选项D正确.
11.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量程3m,分度值1mm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答案】A
【解析】
【详解】量程一定要超过人的身高,所以量程30cm、量程15cm不行;分度值1mm、分度值1dm显然应该是1mm.
12.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 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
故选B。
13.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 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像看出两车在10s时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为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为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A
【解析】
【详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A.
15. 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湖,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 震耳欲聋B. 闪烁其词C. 掩耳盗铃D. 耳熟能详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符合题意.
B、闪烁其词是声音时断时续,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符合题意;
C、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的传播;不符合题意;
D、耳熟能详是指从音色的角度区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不符合题意.
16. 如图所示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A与BB. A与CC. C与DD. B与C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通过图象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详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7.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答案】3.65
【解析】
【详解】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左端0.00cm,右端为3.65cm,木块的长度是3.65cm。
18. 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s。
【答案】337.5s
【解析】
【详解】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
19. 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
(1)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_________秒。
(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_________的。
【答案】 ①. 150 ②. 静止
【解析】
【详解】(1)[1]由速度公式可知,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
(2)[2]对接完成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结成一体同步运动,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静止的。
20. 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______。
【答案】音调
【解析】
【详解】管乐演奏时,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通过改变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的频率,即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1. 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 _____________ ,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 ____________ ,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答案】 ①.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②. 钢尺振动的快慢
【解析】
【详解】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应在控制其它的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从而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因此应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尺子,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同时辨别所发出声音的高低.
22. 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
【答案】响度
【解析】
【详解】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
23.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来判断的。
【答案】音色
【解析】
【详解】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三 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
24. 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40.0 ②. 25 ③. 小 ④. 不正确 ⑤.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解析】
【详解】(1)[1]小车运动距离
sAB=80.0cm-40.0cm=40.0cm
[2]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4][5]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25. 如图2—13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有错误请指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刻度尺没有放正 ②. 刻度值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③. 视线没有与刻度线垂直
【解析】
【详解】(1)[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放正,图中的刻度尺没有放正。
(2)[2]使用刻度尺时,为了减少误差,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图中的刻度尺虽然紧靠紧靠测量物体但刻度线没有紧靠测量物体。
(3)[3]图中的视线读数时没有与刻度线垂直。
26. 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电铃声音逐渐变小,这种现象表明声音不能在 _____中传播.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_____.
【答案】 ①. 真空 ②. 空气没有抽完或瓶体与泡沫塑料等固体传声
【解析】
【详解】[1][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由于使用设备限制,可能玻璃罩内没有完全抽成真空,声音可以继续传播,所以还会听到声音。
四 计算题(第1题4分 , 第2题4分,第3题6分)
27. 如图所示是合徐公路上的一块交通标志牌,左边的40表示从标志牌起汽车的速度最快不得超过40 km/h,右边的表示从标志牌起到淮北还有12 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开始匀速行驶的汽车到达淮北最快需要多少min?
【答案】18min
【解析】
【详解】解:汽车到达淮北需要的时间为
答:到达淮北需要18min。
28.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探测仪器接收。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459m
【解析】
【详解】解:因为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所以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
由 得,暗礁到船的距离
答: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459m。
29. 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问题:
1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
(2)13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
(3)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是165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1)4h5min;(2)81km/h;(3)50m
【解析】
【详解】解:(1)自16:11从天津西发车,20:16到达济南,列车运行时间为
(2)自14:20从北京发车,次日8:20到达上海,列车运行时间为
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3)列车通过隧道行驶路程为
火车长度为
答:(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为 4h5min;
(2)13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81km/h;
(3)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是165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50m。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13
到站时间
﹣﹣
16:11
20:16
次日8:20
发车时间
14:20
16:16
20:21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三),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