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 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拃”。如图所示,利用刻度尺测量某人“一拃”的长度。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时,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 观察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C. 读数时,视线可以从甲方向观察
D. 记录下,“一拃”的长度为19.0cm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长度测量时,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放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会使测量更简单,直接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测量时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而是从某一刻度线开始也可以测量,故A错误;
B.该刻度尺每大格代表10cm,每大格内包含10小格,所以每小格代表1c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垂直,故C错误;
D.图中大拇指尖在零刻度线位置,中指尖在19.0cm刻度线位置,所以,“一拃”的长度为19.0cm,故D正确。
故选D。
2. 如图所示,是A、B两新汽车出厂前进行性能测试时的路程﹣时间图像,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①两车是同时不同地出发的
②两车原来相距15米
③两车在5秒时相遇,因为两车此时路程相同
④车辆A测试是启动性能,车辆B测试的是刹车性能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从图中可知,A车在3s时,从原点处远离原点出发,B车在0s时,从距原点处15m处向原点处运动,故两车是不同时不同地出发,且两车原来相距15米,故①错误,符合题意,②正确,不符合题意;
③两车在5秒时相遇,A车运动的路程为10m,B车运动的路程为
15m﹣10m=5m
故两车此时路程不相同,故③错误,符合题意;
④从图中可知,两车的路程﹣时间图像均为倾斜直线,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车辆A测试的不是启动性能,车辆B测试的也不是刹车性能,故④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3.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在轨的“天和”号核心舱实现自主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箭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B. 火箭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
C. 对接成功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六号飞船是静止的
D. 对接成功后,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六号飞船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火箭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火箭升空过程中,宇航员与火箭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火箭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对接成功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六号飞船的位置不再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
D.神舟十六号飞船沿一定轨道绕地球运转,因此,对接成功后,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六号飞船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 响铃声音大是因为音调高
C. 校内广播属于信息传播
D. 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发出声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
B.响铃声音大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即响度大,故B错误;
C.校内广播是通过声音告诉学生信息,故属于信息传播,故C正确;
D.次声波是人类听觉范围以外的声音,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能被听见,所以不是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5. 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图中纸板B可沿折缝向后翻折,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F方向射出,入射角记为∠i,反射角记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会远离平面镜
B. 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等于90°
C. 不管如何改变入射角大小,始终都有∠r=∠i
D. 只将纸板B向后翻折,反射光线的位置会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反射光线靠近平面镜,故A错误;
B.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则入射角等于0°,故B错误;
C.光反射时,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故C正确;
D.只将纸板B向后翻折后,纸板B上的反射光线消失,是因为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在原来的位置保持不动,故D错误。
故选C。
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词涉及物理知识,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呈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B.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C.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是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D.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起来浅是因为光发生了直线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呈红色是因为其含有红色的花青素,且反射红光导致的,故A错误;
B.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起舞弄清影”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江水中出现明月是水面反射了月光形成的,故其产生的原因是光的反射,所成像是虚像,故C正确;
D.潭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潭底变浅了,故D错误。
故选C。
7. 如图所示,眼睛角膜是晶状体会聚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是运用激光,精确切削眼睛角膜基质层,制作出均匀完美的角膜瓣和角膜透镜,以矫正患者近视。手术的结果是( )
A. 眼球会聚光线的能力变强,成像到视网膜
B. 眼球会聚光线的能力变弱,成像到视网膜
C. 晶状体会聚光线的能力没变,成像视网膜前
D. 晶状体会聚光线的能力没变,成像视网膜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是运用激光,精确切削眼睛角膜基质层,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一些,将像成在视网膜上,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41℃,60℃B. 21℃,40℃C. 35℃,56℃D. 25℃,36℃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20℃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80℃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由于20℃到80℃之间有60个格,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的温度值为
20摄氏度距离41℃之间有21小格,则41℃的实际温度为
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计示数为t,则
则。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华
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吸热凝固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泪是放热熔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详解】A 露珠的形成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
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正确;
C 冰的形成是因为放热凝固,故C错误;
D 熔化应该吸热, 故D错误;.
故选B
10.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实验操作正确,若发现指针静止时略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B. 将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C. 适当减少右盘中的砝码D. 将游码向右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实验操作正确,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说明左边物体的质量大,则要使横梁重新平衡,应向右盘中加质量较小的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 铁块熔化成铁水,质量不变
C. 1kg钢材比1kg木材所含的物质多
D. 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手中粉笔体积变小了,但质量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量是物质固有属性,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悬浮”于舱内铅笔,质量不变,故A错误;
B.质量是物质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状态改变而改变,铁块熔化成铁水,质量不变,故B正确;
C.质量是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1kg钢材比1kg木材所含的物质一样多,故C错误;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手中粉笔体积变小了,质量也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2. 体育课上,同学们纷纷对铅球的材料是否是纯铅的产生怀疑。下课时,小明向体育老师借了一个新的4公斤的女生铅球,然后和小组同学一起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出铅球的体积。你认为他们实验测得的铅球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将( )
A. 偏大B. 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把铅球从水取出时,铅球会带走部分水,则用量筒往容器加水时就需要多加水,导致所测铅球体积增大,根据可知,所测的密度会比真实值偏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13. 在湘江风光带耸立着一排“风光互补”照明灯,如图所示,无风有光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将太阳能转化电能,有风无光时。通过“小风扇”风力发电,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照明灯工作时,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光能。
【答案】 ①. 机械 ②. 电
【解析】
【详解】[1]“小风扇”是一个风扇式发电机,是利用风叶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照明灯工作时,消耗电能而发光,因此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14. 我国自主研发了包括导航、水声通讯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超声波,航天员在月球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声呐,测定两航天器之间的距离。
【答案】不能
【解析】
【详解】月球周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定两航天器之间的距离。
15.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 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答案】 ①. 晶体 ②. 固液共存
【解析】
【详解】[1]由图可见,该物质图像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温度保持不变,表明该物质是晶体。
[2]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2min到第7min,因此在第4min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即固液共存态。
16.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___________,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我们在光屏上将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答案】 ①. 光的色散 ②. 不能
【解析】
【详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
[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只允许蓝光通过,光屏上只能呈现蓝色,则我们将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7. S′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A点是发光点S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的一点。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用作图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经A点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的对称点S,S点即为物点,连接,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连接S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
18. 如图所示,请补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19. 小军用图甲中的装置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纸板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减少热损失
B.减小杯内气压,水沸腾更快
C.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D.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的温度较高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将记录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由图像可以推断出,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从第9分钟开始继续对水加热1分钟,则水的温度是______。
【答案】 ①. B ②. 99 ③. 低于 ④. 99
【解析】
【详解】(1)[1]A.实验中,纸板能减小热量向空气中散发,减小热损失,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上纸板后,水上方空气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随之升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纸板能固定温度计的位置,避免碰到烧杯底或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加热时,水蒸发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往上升时,遇到较冷的温度计的玻璃管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表面形成水雾,影响读数,加上纸板,可避免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由图乙知,第5min起,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水已沸腾,水的沸点为99摄氏度。
[3]在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此时沸点低于100摄氏度,说明实验室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4]第9min,水在沸腾,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仍为99摄氏度。
20.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啪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当u=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其中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则该眼镜片对光起_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答案】 ①. 10 ②. 大 ③. 照相机 ④. 发散
【解析】
【详解】(1)[1]由表中数据知道
u=v=2f=20cm
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2]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数据知道,物距始终大于焦距,遵守“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的规律,所以,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3)[3]当u=45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所以,是照相机的原理。
(4)[4]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推迟会聚了,该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21. 由北京开往苏州的D315次列车,最高时速可达200km/h.北京到苏州铁路长约1200km,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假如列车在相邻城市之间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相同,求:
(1)D315次列车由北京到苏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由于调度原因,D315次列车在从南京驶向苏州的途中需要在常州站临时停靠,在距离常州站8km的地方从最高时速200km/h开始减速,15:35到达常州站时刚好减速到0,15:38列车开始启动驶离常州站,行驶8km后再次达到最高时速,已知在进出站过程中,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最高时速的一半,则跟以最高时速直接通过常州站相比,列车因这次临时停靠大约耽搁多少小时?
【答案】(1)144km/h;(2)013小时.
【解析】
【详解】(1)由题可知,北京到苏州铁路长s总=1200km,
北京到苏州全程运行时间,
全程的平均速度:;
(2)减速、加速行驶的路程s2=8km+8km=16km,
列车在这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减速、加速行驶所用的时间:,
正常行驶用的时间:,
在常州站停靠的时间:t站停=15:38-15:35=3min=0.05h,
耽搁的时间:△t=t站停+t2-t3=0.05h+0.16h-0.08h=0.13h.
答:(1)D315次列车由北京到苏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44km/h;
(2)跟以最高时速直接通过常州站相比,列车因这次临时停靠大约耽搁0.13h.
22. 细心的小明发现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盛水缸常常被冻裂。如图所示,是什么原因呢?请你帮他做个计算:一个容积为0.18m3的水缸并盛满水,则缸中(g取10N/kg)
(1)水的质量是多少?
(2)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是多少?
(3)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ρ冰=0.9×103kg/m3)
【答案】(1)180kg;(2)180kg;(3)0.2m3
【解析】
【详解】(1)水缸盛满水时水的体积
V水=0.18m3
由可得,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0.18m3=180kg
(2)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所以,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
m冰=m水=180kg
(3)水全部结成冰后,冰体积
答:(1)水的质量是180kg;
(2)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是180kg;
(3)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体积是0.2m3。实验次数
1
2
3
4
5
像距v/cm
60
30
20
15
12
物距 w/cm
12
15
20
20
60
站名
北京
济南
南京
苏州
到站时刻
﹣﹣﹣
10:51
14:40
16:32
发车时刻
08:12
10:59
14:52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0,湖南省岳阳市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5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