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学好化学,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班别、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Zn-65 K-39 Mn-55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大量燃放烟花B. 为减少空气污染把烟囱架高
C 分类回收生活垃圾D. 大量开采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大量燃放烟花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
B、增加烟囱高度,有害气体和烟尘还是进入空气中,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做法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正确;
D、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会浪费资源,也会产生大量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 氮气B. 二氧化碳C. 氧气D. 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氧气,故答案选择C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
3.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B. 振荡液体
C. 倾倒液体D. 添加酒精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故图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试管口,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B。
4. 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打扫房间B. 整理书桌C. 晾晒衣物D. 生火做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打扫房间,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整理书桌,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晾晒衣物,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生火做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澄清石灰水B. 铁水C. 纯净的空气D. 冰
【答案】D
【解析】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铁水是由铁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C、纯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D、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故选D。
6.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B. 氧气供给呼吸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铜做导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铜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 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 小米粥B. 番茄蛋汤C. 酸奶D. 淡盐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小米粥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番茄蛋汤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酸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淡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 磷灰石陶瓷性质优良,可制造人造骨和人造假牙。这里的“磷”指的是
A. 原子B. 分子C. 元素D. 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磷”不是指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而是强调物质的宏观组成,是指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9. 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可用于发射火箭。下列物质不可能是高氯酸铵分解后的生成物是
A. O2B. CO2C. C12D. 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高氯酸铵由氮、氢、氯、氧四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没有碳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
故选B。
10. 学好化学,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乘坐高铁不携带易燃易爆品B.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 进入加油站禁止吸烟D. 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乘坐高铁不携带易燃易爆品,以免发生意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防止发生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故选项符合题意;
C、加油站中可燃物含量过高,吸烟可能会引起爆炸,则应禁止吸烟,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高楼失火时容易断电,禁止乘坐电梯逃生,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 O2B. 2OC. OD. O2-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化学符号O2。故选A。
12.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故选C。
13. 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砷属于非金属元素B. 砷的原子序数为33
C. 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D. ,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金、汞除外,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C错误;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HgO2Hg+O2↑B. 3Fe+2O2=Fe3O4
C. C+CO2COD. C+2CuO2Cu+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D、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反应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故选A。
15. 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 提供可燃物B. 提供氧气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场大火需要大量的可燃物,烟头的量太少,其作用不是为大火提供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烟头中不含有氧气,其作用不是为大火提供氧气,不符合题意;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性质,通常难以改变,不符合题意;
D、烟头的温度很高,有数百摄氏度,可以引燃可燃物、造成大火,其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
故选D。
16.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但只能用水作溶剂
C. 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 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使用生锈砝码,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此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做溶剂,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所用砝码表面生锈,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 我国研究人员研制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能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Ⅱ说明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 反应Ⅱ为2H2O22H2O+O2↑
C. 反应Ⅰ中催化剂C3N4对H2O起吸附催化作用D.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Ⅱ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和光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即原子不可再分,故A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Ⅱ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和光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Ⅰ中催化剂 C3N4 对 H2O 起吸附催化作用,故C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8. 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根据下列事实,运用化学知识推理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推理正确;
B、动植物体的腐烂,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C、100g水受热变成100g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D、由于原子之间有间隔,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C。
19. 现有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则需要
A. 蒸发掉100克水B. 加入20克氢氧化钠
C. 蒸发掉90克水D. 加入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C、要使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变为20%,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则,x=100g;
故A正确,C错误;
B、要使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变为20%,设加入氢氧化钠质量为y,则,y=25g,选项错误;
D、加入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选项错误;
故选:A。
20.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双氧水制氧气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C. 水的电解D. 引燃密闭集气瓶中的木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该选项不合理;
B、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为零,该选项不合理;
C、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质量比不是,该选项不合理;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装置密闭,所以集气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该选项合理。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钙元素___________;
(2)两个锂原子___________;
(3)一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
(4)氯化铝___________;
(5)两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
【答案】21. Ca 22. 2Li
23. OH- 24. AlCl3
25. 2SO2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要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所以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
【小问2详解】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锂原子表示为:2Li;
【小问3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一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
【小问4详解】
在与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为-1价,而铝元素为+3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
【小问5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2SO2。
2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酒精 ②二氧化碳 ③氮气 ④石油 ⑤金刚石
(1)可用于制作玻璃刀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___________;
(3)可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___;
(4)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
(5)被称为“工业血液”是___________。
【答案】(1)⑤ (2)① (3)② (4)③ (5)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作玻璃刀,故选:⑤;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酒精,故选:①;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选:②;
【小问4详解】
在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选:③;
【小问5详解】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故选:④。
23.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煤制成蜂窝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洗衣服时,用湿的手抓洗衣粉,会感觉到发热,说明洗衣粉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十月的校园,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
(4)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2]涂抹的墙壁,刚开始一段时间内墙壁会“出汗”。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此现象___________。
【答案】23. 使燃烧更充分
24. 放出 25. 分子在不断运动
26.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煤制成蜂窝状能够增加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有效的跟空气中氧气反应,这样可以使煤更充分的燃烧;
【小问2详解】
用湿的手抓洗衣粉,会感觉到发热,说明说明洗衣粉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了热量;
【小问3详解】
十月的校园,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是因为含有花香的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小问4详解】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刚开始一段时间内墙壁会"出汗"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 汽车行驶时,由于电火花作用,在气缸里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有
①N2+O22NO、②2NO+X2NO2.回答问题:
(1)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②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O和X两种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
(3)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来看,上述两个反应都属于___________。
(4)空气污染物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氮D. 二氧化碳E. 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24. +4 25. ①. O2 ②. 2:1
26. 化合反应 27. D
【解析】
【小问1详解】
NO2中,O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N化合价为x,x+(-2)×2=0,x=+4,故填:+4;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为2个N、2个O、1个X,反应后为2个N、4个O,则X为2个O,即X为O2,故填:O2;
【小问3详解】
两个反应均2种物质反应生成1种物质,均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小问4详解】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不包括二氧化碳,故选:D。
25. 从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有助于形成系统思维。如图是乙炔(C2H2)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填名称)。据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乙炔燃烧实现了从___________能到热能和光能的转化,可以利用这一反应放出的热量进行金属切割或焊接。
(3)从反应条件角度分析,使用乙炔燃烧产生的火焰切割金属时,如果有黑烟冒出,可以___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氧气的进气量,从而调控燃烧。请另列举一个调控化学反应的实例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乙炔分子、氧分子 ②.
(2)化学 (3) ①. 调大 ②. 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乙炔分子、氧分子;乙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2详解】
乙炔燃烧实现了从化学能到热能和光能的转化;
【小问3详解】
使用乙炔燃烧产生的火焰切割金属时,若有黑烟冒出,说明氧气不足,可以调大氧气的进气量,从而调控燃烧;另一个调控化学反应的实例: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通过控制氧气的量可以控制生成物。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 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1)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A. B. C. D.
(2)净水过程中,需用到明矾,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若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____,可用肥皂水来检验。
(4)在实验室净化水的系列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
(5)在自来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___作用。
(6)水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请写出一条生活中爱护水资源的具体建议:________。
【答案】(1)B (2)吸附沉淀
(3)硬水 (4)蒸馏
(5)乳化 (6)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为节能认证标识,不符合题意;
B、为“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
C、为可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
D、为易燃物标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2详解】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加速沉降;
【小问3详解】
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小问4详解】
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小问5详解】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污乳化,从而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小问6详解】
爱护水资源的建议:淘米水浇花,使用节水龙头。(合理即可)
27. 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为保证宇航员正常的生命活动,空间站内的空气需与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相近,主要采用以下循环系统:
(1)空间站内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会被宇航员消耗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补充氧气的化学反应有______(填序号)。空间站用活性炭净化空气,是利用它的______性。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此系统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
【答案】(1) ①. N2 ②. ①③##③① ③. 吸附
(2) ①. ②. H2O、O2、H2、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间站内的空气需与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相近,所以空间站内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会被宇航员消耗的气体是氮气;
反应①水的电解会生成氧气,反应③会生成二氧化碳,故填:①③;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净化空气;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下生成甲烷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①中水被消耗,反应④中水生成,所以水属于循环利用物质;
反应①中氢气生成,反应④中氢气消耗,所以氢气属于循环利用物质;
反应①中氧气生成,反应③中氧气消耗,所以氧气属于循环利用物质;
反应②中二氧化碳生成,反应③中二氧化碳消耗,所以二氧化碳属于循环利用物质;
故填:H2O、O2、H2、CO2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常见的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所需反应物药品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若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若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发生装置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应将气体从装置F的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若用装置G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测得的体积比理论值小,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答案】(1)铁架台 (2) ①. KMnO4 ②. E
(3)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不能 ③. a
(4)溶于水与水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小问2详解】
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有棉花,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式为KMnO4)制取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制取纯净氧气最好采用排水法收集,故选E;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A装置中固体和液体一经接触无法分离,因此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从装置F的a端通入;
【小问4详解】
装置G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测得的体积比理论值小,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29.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某兴趣小组实验时,发现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陶土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大,小霖认为此实验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她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
【改进实验】兴趣小组按如图1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化学式为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④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是氮化镁。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如图2,取燃烧产物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
(2)观察到实验现象: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反思交流】
(3)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写出镁与氮气燃烧生成Mg3N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可见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
(5)如果用图1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结果是氧气体积分数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不同意 ②. 参加反应的氧气没有测量 (2)脱脂棉变红
(3)
(4)氧气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更容易与镁发生反应
(5) ①. 大于 ②. 镁既能和氧气反应,又能和氮气反应,会导致测得体积分数偏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所有的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称量陶土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大,其主要原因是氧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没有测量,故填:不同意、参加反应的氧气没有测量;
【小问2详解】
根据资料中信息,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了氨气,氨气具有挥发性,且能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从而使脱脂棉上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脱脂棉变红色;
【小问3详解】
镁与氮气燃烧生成Mg3N2,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空气中N2与O2的体积比大约是4:1,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可见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说明氧气更活泼,故填:氧气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更容易与镁发生反应;
【小问5详解】
因为镁既能和氧气反应,又能和氮气反应,如果用图1装置和足量药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镁不止消耗玻璃管内氧气还消耗氮气,会导致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故填:镁既能和氧气反应,又能和氮气反应,会导致测得体积分数偏大。
五、计算题
30. 我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主要反应原理为ZnCO3+2CZn+3CO↑,现用200 kg炉甘石与足量碳充分反应,产生CO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此过程中产生CO的质量是______kg。
(2)列式计算此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1)84 (2)解:设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为x
=
x=125kg
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100%=62.5%
答: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62.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反应最终生成CO的质量为84kg,故填84。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事实
推理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动植物体的腐烂
发生了缓慢氧化
C
100g水受热变成100g水蒸气
分子体积变大
D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原子之间有间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北流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广西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与化学符号完全符合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