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金丝猴群栖于高山密林中,主要以树叶、嫩树枝、花、果、树皮和树根为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果实、种子都属于植物的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B. 该密林内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 金丝猴成熟的红细胞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 金丝猴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详解】A、花、果实、种子都属于植物的器官这一结构层次,植物无系统层次,A错误;
B、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但该密林中病毒不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错误;
C、金丝猴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金丝猴属于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D正确。
故选D。
2. 糖类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原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葡萄糖和蔗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B. 人体可水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并能利用其彻底水解的产物合成肝糖原
C. DNA、ATP与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都含有五碳糖
D. 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被是由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详解】A、糖原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蔗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葡萄糖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存在,A错误;
B、人体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不能水解食物中的纤维素,B错误;
C、D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脱氧核糖,ATP与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核糖,都为五碳糖,C正确;
D、在细胞膜的外表面,糖类可以与蛋白质、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这些糖类分子称为糖被,D错误。
故选C。
3. 胶原蛋白是生物大分子,是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功能性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脸上涂抹胶原蛋白,可直接被吸收,达到美容效果
B.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经处理后,可用来检测某食品是否含蛋白质
C. 胶原蛋白在核糖体中被合成后,可直接进入高尔基体中被修饰加工
D. 胶原蛋白的特定功能仅取决于其特定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答案】B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且所用的NaOH溶液浓度都是0.1g/mL。
【详解】A、胶原蛋白为生物大分子,必须水解成其单体氨基酸,才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故脸上涂抹胶原蛋白,不能直接被吸收,A错误;
B、斐林试剂中甲液为0.1g/mL的NaOH,乙液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可以将乙液稀释成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CuSO4溶液),用于进行蛋白质的检测,B正确;
C、胶原蛋白首先在核糖体合成,随后由内质网进行加工折叠,形成较成熟的蛋白质,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随后由高尔基体进行加工、修饰,形成成熟的蛋白质,C错误;
D、胶原蛋白的特定功能不仅取决于其特定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也取决于其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B。
4. 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运行,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
B. 囊泡可来自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C. 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囊泡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囊泡以出芽的方式,从一个细胞器膜产生,脱离后又与另一种细胞器膜融合,囊泡与细胞器膜的结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详解】A、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囊泡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A正确;
B、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不能产生囊泡,B错误;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囊泡只能在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中相互转化,并不能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D错误。
故选A。
5. 绿叶海蜗牛,可将叶绿体从藻类的细胞中“偷”出来,存储在自己的消化道细胞之中。图1~4为绿叶海蜗牛消化道细胞不同细胞器的电镜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和图2、图4所示细胞器共同参与分泌蛋白的运输
B. 图2和图4所示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
C. 图3细胞器可作为其消化道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D. 图2和图3所示细胞器中含有核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图2、图3和图4分别为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和粗面内质网,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为双层膜细胞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细胞器。
【详解】A、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图1高尔基体、图2线粒体和图4粗面内质网共同参与分泌蛋白的运输,A正确;
B、图2是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图4粗面内质网为单层膜细胞器,B错误;
C、图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的养料制造车间,绿叶海蜗牛将叶绿体“偷”出来,用于制造养料,C正确;
D、图2线粒体,图3叶绿体,它们都含有RNA和少量的DNA,即都含有核酸,D正确。
故选B。
6. 如果将植物培养在只含一种盐分的溶液中,植物不久将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即单盐毒害。下表是利用0.12ml/LNaCl、0.12ml/LcaCl2、0.12ml/LKCl溶液进行实验时,小麦根的生长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海藻放在和海水NaCl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中培养,会发生单盐毒害
B. 单盐毒害现象可能与缺乏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有关
C. 据表分析,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含其他盐分的溶液时,会减弱或消除毒害现象
D. 单盐毒害现象可能与外界盐溶液浓度太低导致植物细胞无法维持正常形态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结合题意和表格可知,该实验是为了探究NaCl、CaCl2、KCl溶液对小麦根的生长情况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加入的盐溶液的类型,因变量为根的总长度。
【详解】A、将海藻放在和海水NaCl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中培养,由于海水中有很多种盐,而NaCl溶液中只有NaCl一种盐,因此放在NaCl溶液中仍会发生单盐毒害,A正确;
B、单盐毒害发生在只含有一种盐分的溶液中,植物将很快地积累离子,并呈现出不正常状态,可能是因为缺乏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B正确;
C、由表格数据分析,植物培养在浓度不变的混合溶液中时,根的总长度变长,这说明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含其他盐分的溶液时,会减弱或消除毒害现象,C正确;
D、由表格数据可知,将植物培养在浓度不变的NaCl、CaCl2、KCl的混合溶液中时,单盐毒害现象减弱,说明单盐毒害现象与外界盐溶液浓度太低无关,D错误。
故选D。
7. 细胞活性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下列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活性的是( )
A. 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呈蓝色的口腔上皮细胞
B.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叶肉细胞
C. 在一定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植物细胞
D.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红绿荧光分布均匀的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1、观察叶绿体选择黑藻的叶片细胞,流动性强,而含有大量的叶绿体,细胞质颜色比较深,易于观察。
2、台盼蓝染色排除法是用来判断细胞死活的,活细胞对台盼蓝有选择透过性,使台盼蓝无法进入细胞,而死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而被染成蓝色。
【详解】A、用台盼蓝鉴定细胞死活,被染色的细胞是死细胞,因为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对台盼蓝的选择透过性,能进去而被染成蓝色,A正确;
B、活细胞中的细胞质是流动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随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故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叶肉细胞是活细胞,B错误;
C、适宜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说明其原生质体和细胞壁能发生分离,是活细胞,C错误;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之所以分布均匀,是因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具有流动性的细胞为活细胞,D错误。
故选A。
8. 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往往蕴含了一定的生物学原理。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和二氧化碳以及适宜的矿质营养,从而满足了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为植物的增产创造了条件,植物是自养生物,不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而是能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需要。
【详解】A、粪便中有丰富的有机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后转变为无机物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而植物不能利用其中的有机物,A符合题意;
B、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出现烧苗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犁地松土有利于增加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为根部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来源,进而促进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不符合题意;
D、“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说明种子萌发与氧气含量有关,适宜氧气量利于有机物分解,利于种子萌发,不同作物种子萌发时需氧量不同,埋种深度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图是某些真核细胞生命历程的示意图,字母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c分别表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B. d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e过程导致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加深
D. 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通过f过程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的增殖方式有三种:(1)有丝分裂,通过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2)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形成配子的分裂方式,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较亲代细胞减半。(3)无丝分裂,因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而得名。
【详解】A、图中a分裂后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为有丝分裂;b分裂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为减数分裂;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故为无丝分裂,A正确;
B、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故d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e表示细胞衰老,细胞衰老会导致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加深,C错误;
D、f表示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通过细胞凋亡的过程完成,D正确。
故选C。
10. 为探究染发剂对细胞分裂的影响,研究者利用含有染发剂的沙子培养蚕豆,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根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片需经龙胆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
B. 染色体的形态表明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
C. 可观察到分裂时染色体断片的过程
D. 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后再换高倍镜观察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中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中出现断裂的染色体片段,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A、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实验基本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A错误;
B、据图分析,细胞中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B错误;
C、染色体断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但由于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因此观察不到分裂时染色体断片的过程,C错误;
D、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先使用低倍镜,再利用高倍镜观察,D正确。
故选D。
11. 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C的化学成分可与胰岛素相同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 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
【详解】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故酶C的化学成分可与胰岛素相同,A正确;
B、由图中A物质减少速率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B正确;
C、T2后B增加缓慢是反应物A减少导致的,C错误;
D、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反应完成时需要的T2值增大,D正确。
故选C。
12. 某同学完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同一时间对同一视野中的3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了相关测量和计算,结果如下表。由此推测( )
A. 细胞IB/A值的数据一定出现了错误B. 细胞Ⅱ的细胞液浓度一定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 细胞III此时一定正在发生渗透作用失水D. 3个细胞的细胞液初始浓度一定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题意可知:当细胞状态正常时,原生质层长度:细胞长度B/A=1;当细胞吸水时,原生质层长度:细胞长度B/A=1;当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长度:细胞长度=B/A<1。
【详解】A、植物最外层是细胞壁,由于细胞壁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原生质层不可能长于细胞壁,所以B/A的值不会是1.3,细胞I的B/A值的数据一定出现了错误,A正确;
B、细胞ⅡB/A的值为1,可能是细胞液的浓度 等于外界溶液,也可能大于外界溶液(吸水后该比值也是1),因此细胞Ⅱ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相等,B错误;
C、细胞III的B/A的值为0.82,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细胞可能在失水也可能在吸水,C错误;
D、3个细胞所处的状态不同,细胞液初始浓度不一定是相同,D错误。
故选A
13. 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血浆中I⁻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如图所示。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硝酸根离子(NO3-)可与I⁻竞争NIS。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a+通过NIS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 K+通过钠钾泵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哇巴因、NO3-都可同时抑制Na+、I-进入细胞,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D. 同一种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可见钠离子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扩散,同时将血浆中I-运入滤泡上皮细胞,而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可见I-进入细胞内是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
【详解】AB、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将细胞外的钾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入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将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外,说明甲状腺滤泡细胞内钠离子浓度较低,Na+通过NIS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是从高浓度到底浓度,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AB正确;
C、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阻碍了Na+排出细胞,细胞外Na+浓度减少则会抑制NIS运输I-,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硝酸根离子(NO3-)可与I⁻竞争NIS,C错误;
D、同一种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比如钠离子从甲状腺滤泡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是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内是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C。
14. 某同学用涂有胆碱酯酶的“农药残留速测卡”检测菠菜表面是否残留有机磷农药,其原理为:胆碱酯酶可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胆碱酯酶应放置于白色药片中
B. 若秋冬季节检测,“红片”与“白片”的叠合时间应当延长
C. 每批检测应当设置滴加清水的对照组
D. “白片”呈现的颜色越深,蔬菜表明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越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已知速测卡有“红片”“白片”,其原理为:胆碱酯酶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白片”的颜色变化判断结果。
【详解】A、分析题意,胆碱酯酶可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因此在没开封前,胆碱酯酶存在于白色药片中,A正确;
B、若环境温度较低(秋冬季节检测),“白片”部分含有的胆碱酯酶活性会降低,完成催化反应所需时间会适当延长,B正确;
C、每批测定应设加清水的空白对照卡,排除实验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由于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蔬菜表面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越多,“白片”部分含有胆碱酯酶的活性越低,而“红片”中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就越少,因此,有机磷农药越多蓝色会越浅,D错误。
故选D。
15. 磷酸肌酸(C~P)是一种存在于肌肉和其他兴奋性组织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能和ATP相互转化。细胞急需供能时,磷酸肌酸的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上,余下部分为肌酸(C)。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维持细胞中ATP的含量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分子ATP水解后可得1分子腺苷、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
B. 磷酸肌酸可作为能量的存储形式,能直接为肌肉细胞供能
C. 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磷酸肌酸与肌酸含量比值会有所下降
D. 供能不足时,磷酸肌酸可以转化形成大量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合成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磷酸肌酸ATP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1分子ATP初步水解可得到一分子ADP和一分子磷酸,ATP彻底水解后得到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A错误;
B、磷酸肌酸可作为能量的存储形式,但不能直接为肌肉细胞供能,直接能源物质是ATP,B错误;
C、剧烈运动时,消耗ATP加快,ADP转化为ATP的速率也加快,磷酸肌酸的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上,产生肌酸,导致磷酸肌酸和肌酸含量的比值会有所下降,C正确;
D、供能不足时,磷酸肌酸可以转化形成ATP,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维持细胞中ATP的含量相对稳定,但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不可形成大量ATP,D错误。
故选C。
16.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强度会影响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所示为在不同强度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呼吸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为骨骼肌供能的肌糖原比例越多、脂肪比例越少
B. 在高强度剧烈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释放的CO2量等于吸收的O2量
C. 骨骼肌在不同强度运动过程中主要供能的物质不同,催化反应的酶也不完全相同
D. 在不同条件下,催化丙酮酸的酶不同,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详解】A、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当运动强度较高时,主要利用肌糖原供能。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为骨骼肌供能的脂肪酸越来越少、葡萄糖略有增加,脂肪先增多后减少,A错误;
B、在高强度剧烈运动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吸收的氧气量,原因是有脂肪也参与供能,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多,B错误;
C、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骨骼肌在不同强度运动过程中主要供能的物质不同,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随着供能物质的变化催化反应的酶也不完全相同,C正确;
D、在不同条件下,催化丙酮酸分解或转化的酶不同,如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到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在无氧条件下可转变成乳酸,该事实说明不同的酶可作用于同一底物,但不能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C。
17. 为研究相同温度条件下光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用若干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密闭小室内的CO2在实验过程中充足,光照不影响温度变化);一段时间后测量每个装置中的气体释放量,绘制曲线如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离s由0变为a过程中,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B. 若将图甲中的白光源,替换成绿光重复实验,则图乙中的c点将会左移
C. 距离为c时,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 距离从a到c过程中该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c到d过程中呼吸作用逐渐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A、若距离s由0时变为a,气体释放速率不变,即光合速率不变,故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A错误;
B、c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叶绿体中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若将图甲中的白光源,替换成绿光重复实验,光合作用减弱,此时如果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需要增大光照强度,即图乙中的c点将会左移,B正确;
C、c点时气体的释放量为0,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但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错误;
D、由于实验过程中温度始终不变,呼吸速率始终不变,随着s的增大,光照强度逐渐减小,光合作用逐渐减弱,D错误。
故选B。
18. 图①~⑨表示植物某个叶肉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⑤⑥不可能在同一种植物体内发生
B. 过程③所需还原剂可以由过程⑧供给
C. 过程③的产物为葡萄糖、淀粉、蔗糖等,蔗糖可进入筛管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
D. 过程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⑤⑥产生的能量可用于根系吸收无机盐离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过程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④⑤⑥⑦⑧⑨表示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详解】A、⑤表示产酒精的无氧呼吸,⑥表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乳酸,但其他部位无氧呼吸产酒精,A错误;
B、过程③暗反应需要NADPH,过程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是NADH,B错误;
C、过程③的产物为糖类,可以是葡萄糖,淀粉、蔗糖等,蔗糖可进入筛管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C正确;
D、④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⑤⑥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D错误。
故选C。
19. 如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或8条染色体
B. 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
C. 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D. 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图丙与图丁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则c表示核DNA,a表示染色体。乙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丙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形成的子细胞。
【详解】A、题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有8条染色体,说明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前、中期体细胞)或8条染色体(后期体细胞),A正确;
B、图丙与图丁存在b为0时候,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和DNA之间的数量比为1∶1或1∶2,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B正确;
C、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
D、根据图丁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此,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或者形成的子细胞,D错误。
故选D。
20.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DNA序列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后,使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受损伤,导致细胞衰老。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修复端粒。芪莲舒痞颗粒(QLSP)对胃炎模型鼠胃黏膜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端粒酶水解产物是氨基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溶液呈现紫色
B. 同正常鼠相比,胃炎模型鼠的黏膜细胞更易癌变,较高浓度的QLSP使端粒酶活性降低
C. 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可能与端粒酶的低活性有关
D. 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端粒也会随着分裂次数增加逐渐缩短,繁殖能力变差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芪莲舒痞颗粒(QLSP)对胃炎模型鼠胃黏膜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QLSP的有无及剂量,因变量是端粒酶为阳性和阴性的小鼠个体数。
【详解】A、端粒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但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检测溶液反应,A错误;
B、由柱形图可知,胃炎模型鼠的黏膜细胞端粒酶阳性最多,端粒酶活性较高,黏膜细胞最易癌变,随QLSP浓度升高,端粒酶阳性的小鼠个体数逐渐减少,故较高浓度的QLSP,端粒酶活性降低,B正确;
C、端粒DNA序列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而端粒酶可以修复端粒,故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可能与端粒酶活性增加有关,C错误;
D、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没有端粒,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1. DNA分子是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图甲乙表示构成核酸的两种核苷酸,图丙代表它们形成的核苷酸链(N表示某种碱基),图丁示某DNA指纹鉴定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有____种。若图丙中N为T,则图丙的基本组成单位如图____(填“甲”或“乙”)所示,由其组成的生物大分子以____为基本骨架。
(2)DNA指纹技术在亲子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用途。通过提取孩子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三位男性A、B、C的样品中的DNA,进行DNA指纹鉴定。据此分析,该孩子的生物学父亲可能是____(填字母),你的依据是____。
(3)DNA储存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是____。
【答案】(1) ①. 5 ②. 甲 ③. 碳链
(2) ①. B ②. B含有一种与孩子相似的、而母亲/A/C都没有的DNA电泳条带(或:孩子有一条电泳条带只与B相同)
(3)遗传信息库,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小问1详解】
人体细胞中的核酸既有DNA,又有RNA,含有的碱基种类有5种。若图丙中N为T,则图丙是DNA的一条链片段,图丙的基本组成单位如图甲所示所示,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是由大量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小问2详解】
通过比对、分析样品中的DNA,可为找到孩子的真正生物学父亲提供证据,这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小孩的条码会一半与其生母相吻合,另一半与其生父相吻合,小孩上面条码与母亲吻合,小孩下面条码与父亲吻合,因此小孩的真正生物学父亲是B。
【小问3详解】
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2. 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上泡菜中的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原理是:荧光素接受细菌细胞ATP中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下图是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的形式是____。在此过程,ATP的水解与____(吸能反应/放能反应)相联系。
(2)“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的操作过程是:①将泡菜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再加入____,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____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
(3)据图分析,Mg2+的作用是____;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
【答案】(1) ①. 化学能→光能 ②. 吸能反应
(2) ①. 等量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②. 发光强度
(3) ①. “促进”对荧光素酶的催化效率 ②. Hg2+破坏了荧光素酶的空间结构(或:促进/激活了荧光素酶的活性)
【解析】
【分析】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
【小问1详解】
“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化学能转变为光能,最终发出荧光;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小问2详解】
“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的操作过程是:①将泡菜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再加入等量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
【小问3详解】
据图分析,Mg2+处理荧光素酶后,在较低荧光素酶浓度下就能达到较高发光强度,说明Mg2+的作用是“促进”对荧光素酶的催化效率。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Hg2+破坏了荧光素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活性降低。
23. 图1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图2 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a、b) 的切面变化及运行轨迹,①→②→③表示 a、b位置的依次变化路径。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应为 ___________,染色体:DNA =1:2的细胞包括___________(填标号)。
(2)图2中的姐妹染色单体a、b处于位置②时,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__,此时期细胞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
(3)某科研小组开展了重铬酸钾溶液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探究。经重铬酸钾溶液处理后,能够观察到“染色体桥”的现象,如图3所示。这是由于一条染色体上的2 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末端发生黏合,向两极移动时形成的异常现象。随后在“染色体桥”的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据图3分析,能够观察到染色体桥的时期是___________,图4中可正确表示“染色体桥”现象和断裂位置的图示是___________。这样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亲代细胞(填“多于”、“少于”或“等于”)
【答案】(1) ①. 乙→甲→丙→丁 ②. 甲、乙、丙
(2) ①. 丙 ②. 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3) ①. 有丝分裂后期 ②. B ③. 等于
【解析】
【分析】1、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远远长于分裂期。
【小问1详解】
甲是有丝分裂前期、乙是间期、丙是中期、丁是后期,因此先后顺序是乙→甲→丙→丁。染色体:DNA =1:2的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故包括甲、乙、丙。
【小问2详解】
图2中的姐妹染色单体a、b处于位置②时,即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即丙图。
【小问3详解】
染色体桥是由于一条染色体上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末端发生黏合,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的异常现象,过程如图所示:, 随后在“染色体桥”的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可正确表示“染色体桥”现象和断裂位置的图示是B。“染色体桥”断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仍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所以这样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等于亲代细胞。
24. 人体血浆中含有的某种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结构如图1所示。细胞需要时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成LDL-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图2表示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1~5表示细胞结构,①~⑨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____”上填文字)
(1)胆固醇元素组成为____,由图1可知,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____。
(2)LDL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细胞膜具有____的结构特点有关。
(3)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这些物质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4)由图可知,细胞器衰老时最终会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内的较强酸性环境,有利于水解酶分解衰老细胞结构中的蛋白质。请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
【答案】24. ①. C、H、O ②. LDL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生物膜支架是双层磷脂分子
25. (一定的)流动性
26. 1→4 27. 酸性环境中,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更容易与水解酶结合,被溶酶体分解
【解析】
【分析】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小问1详解】
胆固醇是固醇类脂质,元素组成是C、H、O;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图可知,LDL膜为磷脂单分子层。
【小问2详解】
结合图2可知,LDL-受体复合物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该过程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关。
【小问3详解】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因此这些物质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核糖体)→1(内质网)→4(高尔基体)→溶酶体。
【小问4详解】
溶酶体内酸性较强,蛋白质该环境条件下易变性,其变形后空间结构变化,结构松散,有利于水解酶催化其水解。
25. 2020年5月,德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提取菠菜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然后将其和一种名为“Cetch循环”的反应系统一起用磷脂分子包裹起来,形成与细胞大小相近的“油包水液滴”结构即人工叶绿体(如图1所示),从而实现了光合作用。
(1)人工叶绿体能实现光反应是因其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____。
(2)图2为Cetch循环过程,人工叶绿体中二氧化碳经过Cetch循环转化为乙醇酸,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的____。写出Cetch循环中二氧化碳固定的反应式____。当光照减弱时,短时间内乙醇酸含量变化____,原因是____。
(3)从环境中吸收等量CO2时,该人工叶绿体中有机物的积累量____(大于/小于/等于)菠菜细胞
【答案】(1)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
(2) ①. 基质 ②. CO2 + C3C5、CO2 + C3C4 ③. 含量降低 ④. NADPH含量减少,C5含量减少,产生的乙醇酸减少
(3)大于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
【小问1详解】
人工类囊体上分布着光反应需要的酶和色素,所以能实现光反应。
【小问2详解】
Cetch循环过程相当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结合图示可知,二氧化碳固定的方程式为:CO2 + C3 C5、CO2 + C3 C4;当光照减弱时,NADPH减少,C5的合成减少,从而导致短时间内乙醇酸含量减少。
【小问3详解】
人工叶绿体没有呼吸作用,而菠菜细胞同时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吸收等量CO2时人工叶绿体的净光合作用较高,即有机物的积累量更高。溶液
NaCl
CaCl2
NaCl+CaCl2
NaCl+CaCl2+KCl
根的总长度/cm
59
70
154
324
选项
生产实践活动
生物学原理
A
作田无粪,瞎子无棍
粪便中有丰富的有机物,能被作物根部吸收利用
B
薄肥壮苗,多肥烧苗
施肥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大,根细胞失水
C
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
犁地松土有利于增加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促进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D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
种子萌发与氧气含量有关,不同作物种子萌发时需氧量不同,埋种深度不同
细胞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III
B/A值
1.3
1
0.8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建议评分细则1docx、高一上期末生物试题定稿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pdf、高一生物期末考试答案docx、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