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9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写上新的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作图题请先用2B铅笔作答,确认无误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描黑.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如图所示,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编钟,人们用这套编钟还能演奏古今乐曲,编钟的大小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色B. 速度C. 响度D. 音调
【答案】D
【解析】
【详解】编钟的大小不同,敲击时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如图所示,电视机中正在播放航天员开设的精彩太空科普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航天员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
B. 回看时用倍速播放,声音会变尖是因为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C. 航天员的声音在空间站内传播的速度为
D. 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航天员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故A错误;
B.回看时用倍速播放,声音会变尖是因为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航天员的声音在空间站内传播的速度为,故C错误;
D.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4sB. 人体正常体温为39℃
C. 中学生的心跳每秒钟约70次D.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km/h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正常呼吸一分钟约12~20次,一次的时间约为3~5s,故A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为37℃,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心跳每分钟约70次,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戴眼镜的小丽同学发现眼镜会起“雾”,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 冰雪消融B. 霜的形成
C. 露珠的形成D. 浓雾消散
【答案】C
【解析】
【详解】眼镜会起“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在了镜片上。
A.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符合题意;
D.浓雾消散,是雾由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在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光的传播,引入“光线”的概念——转换法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用另一支相同的蜡烛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
C. 探究弦乐器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控制琴弦其他因素相同——控制变量法
D. 探究声音的传播,发现抽出的空气越多,听到的声音就越小,进而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推理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A.探究光的传播,引入“光线”的概念,抓住了光的传播特点来建立模型,采用了理想模型法,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探究平面镜成像,用另一支相同的蜡烛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用真实的蜡烛来替代蜡烛的虚像,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探究弦乐器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控制琴弦其他因素相同,只有琴弦粗细这一个影响因素发生变化,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探究声音的传播,发现抽出的空气越多,听到的声音就越小,但是不可能被完全抽出,所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推理,如果将空气完全抽出,将听不到声音,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采用了实验推理法,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某景区乘坐索道的场景,两个轿厢随索道以速度v向上运行,如果说轿厢1中的物资是运动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轿厢1B. 轿厢2C. 小明D. 地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轿厢1中的物资相对于轿厢1、轿厢2、小明,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以轿厢1、轿厢2、小明参照物,轿厢1中的物资是静止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D.轿厢1中的物资相对于地面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轿厢1中的物资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光屏上以A、B为分界点标出了三个区域①②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处应是紫光,B处应是红光
B. 区域①的不可见光可使荧光物质发光
C. 若仅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则光屏上只有绿色光带
D. 若仅在白色光屏与三棱镜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带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太阳光由各种色光复合而成,不同色光经过三棱镜时折射程度不同,红光折射程度最小,紫光折射程度最大,所以,A处应是红光,B处应是紫光,故A错误;
B.区域①在红光外侧,此处的不可见光为红外线,没有荧光效应,不可使荧光物质发光,故B错误;
C.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光,若仅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则光屏上是一片红色,没有绿色光带,故C错误;
D.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光,若仅在白色光屏与三棱镜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带,故D正确。
故选D
8. 下列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水中倒影B. 树荫下的光斑
C. 雨后彩虹D. 筷子弯折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树叶的缝隙起到了小孔的作用,光斑是太阳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筷子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晚上,小明在明亮的客厅走动时,发现窗户玻璃上能看到自己的像,他走近窗户后,站定在窗前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 他靠近窗户时,像也靠近窗户,像变大
C. 他靠近窗户时,像也靠近窗户,像大小不变
D. 他向左推动玻璃窗,像随玻璃窗向左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他看到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C.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他靠近窗户时,像也靠近窗户,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C正确;
D.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他向左推动玻璃窗,玻璃位置仍在原来所在直线上,像的位置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0. 如图所示,固定在平面镜上方的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O点反射后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镜面的夹角为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入射角为42°
B. 若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光斑将向上移动
C. 若将激光笔绕O点顺时针旋转,光斑将向上移动
D 若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光斑将向上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已知光束与镜面的夹角为42°,则入射角为
90°-42°=48°
故A错误;
B.若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则反射光线向上平移,光斑将向上移动,故B正确;
C.若将激光笔绕O点顺时针旋转,则反射光线逆时针旋转,光斑将向下移动,故C错误;
D.若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反射面位置不变,光斑位置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1.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2s内甲的速度比乙大B. 第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0-4s内甲和乙平均速度相同D. 乙物体先加速后匀速
【答案】C
【解析】
【详解】AD.由图像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前2s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保持静止,0-2s内乙的图像倾斜程度较大,乙的速度比甲大,故AD错误;
B.第4s时,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保持静止,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0-4s内甲和乙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相等,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
故选C。
12. 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明进行以下两种操作,均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操作1:保持蜡烛和光屏在图示位置不变,将透镜甲向左移到M点,操作2:保持蜡烛和透镜甲在图示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换成透镜乙,再向左移动光屏到N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操作均可在光屏上观察到放大的像
B. 透镜乙的焦距大于透镜甲
C. M点和N点之间距离定大于20cm
D. 完成操作2后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透镜乙可能出现等大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图,此时物距为40cm,像距为20cm,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为40cm,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透镜甲在图示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换成透镜乙,再向左移动光屏到N点,光屏上能成清晰像,像距变小,说明透镜乙对光的会聚能力更强,成的像更小,是缩小实像,故A错误;
B.透镜乙对光的会聚能力更强,所以透镜乙的焦距小于透镜甲,故B错误;
C.由A项分析可知,将透镜甲向左移到M点,此时物距为20cm,所以M点在30cm刻度处;操作2中,透镜位置不变,N点在透镜右侧,所以,M点和N点之间距离定大于20cm,故C正确;
D.完成操作2后,光屏上成的是缩小实像,则此时物距与像距之和大于四倍焦距,成等大实像时,物距、像距均等于二倍焦距,则物距与像距之和为四倍焦距,所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透镜乙不可能出现等大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 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如图3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答案】 ①. 8 ②. 217.8 ③. 3.55
【解析】
【详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上,示数为8℃。
[2]秒表的小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3与4之间,偏向4,示数为3min,大盘示数应大于30s,大盘分度值为0.1s,示数为37.8s,所以秒表读数为
t=3min37.8s=217.8s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4.55对齐,所以物体长度为
l=4.55cm-1.00cm=3.55cm
14.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______产生的,小明正在学习,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爱好者可以戴上蓝牙耳机听舞曲声,这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但是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_。
【答案】 ①. 振动 ②. 噪声 ③. 声源处 ④. 能量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
[2]优美的舞曲影响到了正在写作业的小李,因此舞曲是噪声。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爱好者可以戴上蓝牙耳机听舞曲声,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5. 如图1所示是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振动频率通常在40kHZ-100kHz之间,该设备利用__________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作用;如图2所示,科学研究发现,7赫兹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造成伤害,用这种__________声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可以传得很远,这种武器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表面使用。
【答案】 ①. 超 ②. 次 ③. 不能
【解析】
【详解】[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超过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清洗眼镜的设备振动频率通常在40kHZ-100kHz之间,所以,该设备利用超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作用。
[2][3]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所以7赫兹的声波属于次声波;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所以,这种武器不能在月球表面使用。
16. 如图所示,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体积、温度均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将干冰放入油和水中,都会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因为干冰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二氧化碳”),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水面上方的“白气”是由水蒸气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油的底部出现了白色的固体,是油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①. 升华 ②. 二氧化碳 ③. 吸收 ④. 液化 ⑤. 凝固
【解析】
【详解】[1][2][3]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将干冰放入油和水中,都会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
[4] 干冰升华时从外界吸收热量,水面上方温度降低,“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干冰升华时从外界吸收热量,使油的温度降低,油的底部出现了白色的固体,是油发生了凝固。
17. 如图甲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如图乙所示,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结构简图如图丙。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填写光现象);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答案】 ①. 直线传播 ②. 不能 ③. 减小
【解析】
【详解】[1]由图丙可知,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由于超细百叶窗的窗格的阻挡,屏幕发出的光只能照射在一定范围内。
[2]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屏幕发出的光可以射向正上方。由于屏幕正上方在可视范围内,所以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
[3]由丙图可知,为了让防境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18. 小红去商场买鞋,当她直立站在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的试鞋镜前面时,如图所示,小红无法看到镜中鞋的像,为此她后退两步,但她仍然看不到鞋的像,此过程中她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了方便顾客观察新鞋,商场应该将试鞋镜绕底边____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当镜面旋转__________°后,人的像与人垂直。
【答案】 ①. 不变 ②. 顺 ③. 45
【解析】
【详解】[1]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在她后退的过程,她的像的大小不变。
[2]顾客看不到平面镜中鞋的像,是因为鞋的成像光线,即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不能进入顾客的眼中,所以,为了方便顾客观察新鞋,商场应该将试鞋镜绕底边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
[3]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当镜面旋转45°后,人的像与人垂直。
19.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则法线为______,折射角为______º,界面的______侧是空气(选填“左”、“右”、“上”或“下”)。
【答案】 ①. BF ②. 60 ③. 左
【解析】
【详解】[1][2][3]由图可知
∠AOG=∠DOE
则
∠GOF=∠EOF=90°-60°=3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的法线为BF,界面为AD;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均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所以G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OE为反射光线;此时的入射角为30°;由图可知,折射角为
∠BOC=90-30°=60°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界面的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20. 2023年10月26日,搭载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直冲云霄,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飞船入轨后经过6.5小时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对接之后,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答案】 ①. 运动 ②. 静止
【解析】
【详解】[1]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越飞越远,位置在不断变化,是运动的。
[2]对接之后,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21. 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过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0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________m,该身高测量仪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的特征。
【答案】 ①. 1.65 ②. 信息
【解析】
【详解】[1]由得,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传播的距离为
s=vt=340m/s×5×10-3s=1.7m
到人体头顶的距离为
该同学的身高为
h=h'-s'=2.5m-0.85m=1.65m
[2]声能传递信息,声能传递能量,该身高测量仪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8分.解答26、27、28题时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22. 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
【解析】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分别作A、B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再连接、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作图如下:
23. 如图所示,AB、CD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点光源S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先确定像的位置,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确定点光源位置,画出光路,作图如图所示:
24. 请完成如图所示中光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答案】
【解析】
【详解】由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25. 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小明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存在的错误是______;
(2)正确安装好器材之后,开始实验,如图2所示,温度计读数时眼睛应该在______(选填“A”、“B”或“C”)位置,除了温度计外,该实验还需测量工具______;
(3)图3中______(选填“a”或“b”)表示水正在沸腾,如果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
(4)取走酒精灯,过一会儿,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水中,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如图4所示,用水浴法加热有______的好处;图4中应该选用______(选填“小碎冰”或“大冰块”);
(5)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化过程共经历______min,在第4min处于______状态。
【答案】 ①.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②. B ③. 秒表 ④. a ⑤. 不变 ⑥. 受热均匀 ⑦. 小碎冰 ⑧. 晶体 ⑨. 4 ⑩. 固液共存
【解析】
【详解】(1)[1] 实验时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所以该装置存在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2)[2] 温度计读数时眼睛应该平视,所以读数时眼睛应该在B位置。
[3] 除了温度计外,该实验还需测量时间,故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3)[4] 沸腾前,上方水温低,气泡上升时,内部的气体和少量水蒸气遇冷液化,因而体积变小,气泡变小;沸腾时,水大量汽化,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且上升过程中水压变小,所以气泡变大。所以图3中a表示水正在沸腾。
[5] 水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4)[6] 用水浴法加热,除了减慢熔化速度,便于记录温度,还有使物质受热均匀的好处。
[7] 小碎冰受热比较均匀,故应该选用小碎冰。
(5)[8] 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是晶体。
[9][10] 如图所示,冰第2min开始熔化,第6min熔化结束,持续4min,在第4min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6. 八年级某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方竖直放一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两块白色纸板组成,如图1所示。
(1)实验选用了粗糙的白色纸板,目的是利用光的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该小组同学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老师指出数据存在问题,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射到O点,如图1所示,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些操作后,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的是______。
A.如图2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3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4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起以纸板与平面镜接触边CD为轴向后倾
【答案】 ①. 漫反射 ②. 错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作了反射角 ③. 可逆 ④. AC
【解析】
【详解】(1)[1] 实验选用了粗糙的白色纸板,所以光会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使得各个方向的同学都可以观察到光路,有利于我们观察实验现象。
(2)[2] 表格中每一组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均为90°,故可能的问题是错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作了反射角。
(3)[3]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射到O点,如图1所示,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光线的传播路径与原来完全相反,这是因为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4] 只有在纸板与平面镜垂直,且纸板E、F在同一平面的情况下才可以同时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A.将纸板右半部分向后翻折,纸板E、F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看不到反射光,故A符合题意;
B.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可以看见反射光。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纸板与入射光束起以纸板与平面镜接触边CD为轴向后倾,ON不再是法线,反射光线会在纸板前方,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故C符合题意。
故选AC。
27. 小林用图1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图1中光屏上有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实像,该成像特点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相同;
(2)如图1,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或光屏位置不动,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将图1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呈现在光屏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其一位置,使像清晰呈现在光屏上;
(4)小林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如图2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保持蜡烛位置不变,让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以1cm/s和2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右运动,经过______s,光屏上成清晰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答案】 ① 主光轴 ②. 倒立 ③. 照相机 ④. 远离 ⑤. 远视 ⑥. 不能 ⑦. 能 ⑧. 15 ⑨. 等大
【解析】
【详解】(1)[1] 为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3] 图1中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2)[4][5] 如图1,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距变大,所以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远离透镜,或光屏位置不动,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远视眼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得像提前会聚。
(3)[6][7] 将图1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的凸透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物距和像距都只能在50cm以内,即均小于等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只有当物距等于像距均等于50cm时,可以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其它情况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4)[8][9] 如图2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此时蜡烛和光屏均在焦点上。保持蜡烛位置不变,让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以1cm/s和2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右运动,则凸透镜相对蜡烛以1c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光屏相对凸透镜以1c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所以凸透镜与蜡烛和光屏的距离始终相等,所以只有经过15s,当凸透镜与蜡烛间距离为30cm,即等于二倍焦距时,可以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8. 八年级某个班在学习速度时,进行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两个活动。
(1)如图1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______(选填“2”或“3”)所示位置开始释放;
(2)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_比较下落的快慢;
(3)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小华这一小组,提出了两种测量速度的方案:
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为了方便测量,你认为小华选用方案______(选填“一”或“二”)比较合理,理由是______;
(4)小明所在的小组制作了一个直径为10.0cm纸锥进行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如图4所示的照片,已知照相机每隔0.3s曝光一次;根据照片可以判断纸锥在OB段下落时的运动情况是______。(选填“一直加速”、“匀速直线运动”或“先加速后匀速”)
【答案】 ①. 3 ②. 时间 ③. 高度 ④. 二 ⑤. 见解析 ⑥. 先加速后匀速
【解析】
【详解】(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而图3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2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3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比较下落相同时间所经过的高度。
(2)[2][3]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即相同路程比时间;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高度比较下落的快慢,即相同时间比路程。
(3)[4][5]方法二比较好,因为纸锥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4)[6]由图4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即先加速后匀速。
29. G7031次高铁总长度为400m,该高铁正在匀速行驶,一名乘客在站台一个安全位置测量整列高铁经过他共用了8s,求:
(1)这列高铁的速度;
(2)已知镇江站到上海站的路程约为270km,如果这列高铁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则从镇江站到上海站需用多少小时;
(3)如果这列高铁以这个速度穿越某全长为1260m的隧道,则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答案】(1);(2);(3)
【解析】
【详解】解:(1)这列高铁的速度为
(2)这列高铁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则从镇江站到上海站需要的时间为
(3)高铁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为
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
答:(1)这列高铁的速度为;
(2)如果这列高铁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则从镇江站到上海站需用;
(3)如果这列高铁以这个速度穿越某全长为1260m的隧道,则完全通过隧道需要。
30. 赵老师积极响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的号召,每天坚持跑步,他用手机APP软件记录了自己某一次在操场上跑步的数据如表格所示。求:
(1)赵老师本次跑步的时间;
(2)赵老师本次跑步的平均速度(单位:千米/小时);
(3)赵老师本次跑步的平均步幅(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单位:米)(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2);(3)
【解析】
【详解】解:(1)步频为120步/分钟,步数为3600步,所以本次跑步的时间为
(2)路程为5千米,则赵老师本次跑步的平均速度为
(3)赵老师本次跑步的平均步幅为
答:(1)赵老师本次跑步的时间为;
(2)赵老师本次跑步的平均速度为;
(3)赵老师本次跑步的平均步幅为。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70°
20°
2
45°
45°
3
30°
60°
5
路程:千米
120
步频:步/分钟
3600
步数:步
157
平均心率:次/分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区物理九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家用电能表抄见数所用的单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