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8份)
- 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西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B.他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以恢复经济和生产
C.他采用声东击西等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
D.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胜利为其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
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3.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4.西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虽出现过太康之治的盛世局面,但在短暂辉煌过后,便迅速地衰败下去。导致西晋速亡的原因主要有( )
①匈奴的内迁 ②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③统治集团腐朽 ④皇族间连年混战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西晋的史料记载,从北方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认为自己是大禹后代。这些历史现象,主要说明( )
A.北方地区出现民族大交融B.北方长期战乱引起社会动荡
C.出现了人口大规模南迁D.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文化敬仰和认同
6.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六朝”的先后顺序是( )
A.东晋—孙吴—宋—齐—梁—陈B.孙吴—东晋—梁—齐—宋—陈
C.东晋—孙吴—宋—梁—齐—陈D.孙吴—东晋—宋—齐—梁—陈
7.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生产技术的进步B.环保意识的增强
C.水利工程的兴修D.自然条件的优越
8.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
A.促进了民族交融B.削弱了北魏实力
C.沿袭了鲜卑习俗D.实现了南北统一
9.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
10.有历史学家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重新形成统一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他意在说明( )
A.北方的游牧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B.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
C.南朝时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缩小D.民族交融为隋唐发展创造了条件
11.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改变了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成就了隋唐的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 )
A.经济繁荣推动思想文化改变B.制度创新源于少数民族文化
C.对外交流促进社会风气转型D.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
12.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制定精确的历法,以把握季节轮替、气候变化的规律,指导农业生产,而精确历法的关键之一是精确圆周率。材料突出体现了( )
A.中国古代科技进步与农业密切相关B.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C.历法的制定离不开对天体的观察D.圆周率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
1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见上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措施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各种看法。
观点一: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3)依据材料二指出关于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4)中国古代史上的两场改革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请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在研究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发展中,历史老师选择了如下列图片中的人物:
(1)请从图片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他们的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位东汉时期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分别写出他们的突出贡献。(先写人名再写贡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末年历史人物曹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曹军在赤壁之战中败给了孙刘联军,D错误。故选D。
2.答案:A
解析:甘薯原产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于明代传入我国,三国时期我国没有甘薯,A项符合题意。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兴建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繁盛,出产著名的蜀锦;吴国靠海,造船业兴盛。
3.答案:C
解析:赤壁之战,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基本统一了北方;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向福建、广东扩展势力,并与刘备在荆州发生冲突;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答案:A
解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匈奴的内迁不是西晋灭亡的原因。故选:A。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西晋的史料记载,从北方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认为自己是大禹后代”可知,这种现象说明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并没有体现民族间的交融,排除A项;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排除BC项。故选:D。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朝代先后顺序的相关知识。ABC项,三项朝代顺序错误,不符合史实。故ABC项错误;D项,孙吴(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偏安政权。南北朝南方四朝,宋420年-479年,齐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陈557年-589年。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可知,材料体现了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生产技术的进步,A符合题意,CD也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材料没有体现:B材料没有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排除BCD。故选:A。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A符合题意,B排除。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变了鲜卑习俗,C排除。北魏孝文帝没有实现南北统一,D排除。故选A。
9.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
10.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民族交融为隋唐发展创造了条件。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北方的游牧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南朝时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缩小,排除ABC。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材料与儒学无关,故A项错误。B.汉族制度变化和创新的思想渊源并非来自少数民族文化,故B项错误。C.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外交流,而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故C项错误。D.根据“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可得出少数民族的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影响到隋唐盛世的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意在说明民族交融对盛唐盛世的影响,故D项正确。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根据题干概括可知,圆周率的精确有利于制定历法,进而指导农业生产。这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进步与农业密切相关。故选A。
13.答案:(1)
(2)措施:迁都洛阳;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法律等。
(3)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影响: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
(4)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或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等。
解析:(1)根据“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表格可知,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有①奖励军功,按军工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⑤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有②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⑥以汉服装代替鲜卑服。
(2)依据材料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措施主要有迁都洛阳;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法律等。
(3)依据材料二观点一“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可知,观点一是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依据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可知,观点二是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是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等。
14.答案:(1)示例1: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示例2: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生产技术和方法等,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思想,为中医药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并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解析:(1)本题可以任选其中两位人物作答,如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生产技术和方法等,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据所学知,东汉时期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是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思想,为中医药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并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①奖励军功,按军工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⑤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⑥以汉服装代替鲜卑服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①蔡伦
②司马迁
③贾思勰
④祖冲之
⑤王羲之
A
B
①③⑤
②④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礼记,《三字经》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