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31 醉翁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31 醉翁亭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
    • 解析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
    专题31 醉翁亭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第1页
    专题31 醉翁亭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第2页
    专题31 醉翁亭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第3页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第1页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第2页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31 醉翁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31 醉翁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1醉翁亭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31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1. 季,季节 ② 破,破旧,破烂 2.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这样标点层次分明。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琊山。 4.“醉翁”: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后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解析】1.考查词语释义。
    (1)四时更替:四季更替。时,季,季节。四时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同。
    (2)句意:南园距离城市有二里多。去,距离。故选②。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敝,破,破旧,破烂。岁久敝漏:年代久远,破旧漏风。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野芳,野花。发,开放。而,表顺承,就。秀,美好。繁阴,繁茂成阴。
    3.考查句子理解。
    题目中给出的标点方式与原句相比,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两个句子。“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写西南诸峰之美,这是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聚集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这是点。由面到点,层次分明。
    4.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知,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根据乙文中的“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可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乙:我住在城市,人事繁杂堆积,因为应酬而劳苦。老母在堂,出于礼法不能远离,每天只能在南园内躲避喧嚣。南园距离城市二里多,没有别的树木,有三百株柏树,松树只有五颗,计算它们种下的时间,才四十年就已经长成了林子。松树和柏树之间,有一座草庐,年代久远,破旧漏风,不能遮蔽风雨,而且矮小狭窄,就像是坐在井中。不得己只能改建了。撤去茅草,用瓦覆盖,左右开窗,前后开了门,疏朗空洞,落日后还能看清蝇头小字。中间挂了一块匾,用“后知轩”命名。那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一定在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居住在四面通明的地方叫做轩,谁说这个名称与性情不相符呢?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太守谓谁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故善为国者 公问其故
    D.遇民如父母之爱子 或遇其叱咄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其真无马邪
    C.利之而勿害 跳往助之
    D.故善为国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8.“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甲】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之情。
    9.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案】5.A 6.C 7.(1)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
    (2)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8.自豪、自得 9.甲文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姜太公认为要给百姓利益、让百姓成功、让百姓活下去、给予百姓快乐,治国者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样,对百姓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解析】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以……为乐”的意思;
    B.为,是/认为;
    C.所以/原因,缘故;
    D.对待、相待/遇到;
    故选A。
    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转折,但,却;
    B.代词,他们/表反问语气,难道;
    C.代词,代指百姓/代词,代指愚公;都可翻译为“他,他们”;
    D.治理/对、向;
    故选C。
    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
    (1)乐:欢乐;述:记述;以:用。
    (2)饥寒:指遭受饥寒;哀:感到哀伤;悲:感到伤悲。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前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欧阳修虽然被贬,却能够造福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自己也能够与百姓共同饮酒作乐,同时还能够在清醒后用自己的文字记述这件事。文章全篇只在结尾处采用设问,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点明太守就是自己,表明其补单陶醉于山水美景、宴酣之乐,更沉醉于自己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感。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欧阳修遭到贬谪后,以民为本,使得滁州政事修明,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够外出游玩,其中他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这些都体现了朴素的以民为本的思想;
    根据乙文“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可知,乙文认为要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根据“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可知,乙文提出治国者对待子民,要如同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般,对百姓的饥寒与劳苦感同身受。这些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周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爱子民罢了。”周武王说:“怎么样爱子民?”姜太公说:“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 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③便:安逸、安适。
    10.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 政 宽 简 而 事 不 弛 废 何 也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历数郡 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B.以纵为宽 人多以书假余
    C.而民受其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D.宽简而不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答案】10.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11.B 12.①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②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 13.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醉翁亭记》中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处理政事不废驰。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意思对即可)
    【解析】10.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的意思是: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而”表示转折标志性词语,“何也”,有疑而问。据此断句为: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知道这些词语有几个解释,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A.数量词,几个/动词,计算
    B.介词,把/介词,把
    C.名词,害处/形容词,败,疲困
    D.形容词,简明/动词,挑选
    故选B。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l)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往来:来来往往;绝:断。
    (2)无:没有;遗:消遣;因:因此;取:拿;旧案:以前的案件、档案;反覆:反复;观:察看。
    13.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从【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醉能同其乐”可以看出,文章侧重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从政理念。
    从【乙】文“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等语句中可知,欧阳修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政事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态度。可知,欧阳修以民为本,侧重宽简的从政理念。
    【参考译文】
    【乙】文:欧阳修生性刚毅,见义勇为,就算眼前是陷阱,也不惜触发。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凡是去做过官的几个地方,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安逸生活。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
    (2023·广东河源·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弈者胜
    (2)颓然乎其间者
    (3)太守谓谁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乙】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①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②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①廨:官署,官舍。②拊循:抚慰,安抚。
    1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次第举行
    (2)期月户增至千
    1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18.【甲】文的欧阳修和【乙】文的于成龙在为官方面是否有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
    【答案】14.(1)下棋 (2)倒下的样子 (3)为,是 15.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16.(1)依次,按照顺序 (2)满一个月 17.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18.两者都是积极施政、造福百姓的好官。【甲】的欧阳修,带着滁州老百姓出游同乐。【乙】的于文龙在罗城采取严惩盗贼、宽免徭役等方法,使罗城摆脱混乱,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他以政绩卓异著称;在四川合州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改变民生。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 :下棋的下赢了。弈:下棋。
    (2)句意为:醉倒在众人中间的。颓然:倒下的样子。
    (3)句意为:太守是谁呢?谓:是。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重点词语:若夫:句首语气词,至于;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弥漫的云气;开:消散,散开;归:聚拢;暝:昏暗;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1)句意为: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次第:按次序。
    (2)句意为: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期月:满一个月。
    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句意为: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
    “成龙到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于成龙已经到任,应和后文断开;“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两个是并列的谓语句,二者之间应断开,“盗发即时捕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和前文断开;故断句为: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由【甲】文中“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等句可知,百姓在滁州游玩宴饮,十分快乐,可见滁州在欧阳修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
    由【乙】文中“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可知,于成龙的做法为:到任缉捕盗贼,百姓安居乐业,之后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罗城得以政治修明,局势安定。这两个人都是地方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政绩显著。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文: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遍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异”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
    (2023·宁夏吴忠·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有删改)
    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峰回路转(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4)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
    20.翻译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2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文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答案】19. 曲折,回环 意趣,情趣 茂盛的样子 确实,的确 20.(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2)千秋万代写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作画呢? 2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2.甲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及与民同乐之思想。乙既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或欣赏。
    【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曲折,回环;
    (2)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意趣,情趣;
    (3)句意为: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4)句意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诚:确实,的确。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重点词:
    (1)得:领会;寓:寄托。
    (2)道:方法;是:这样;岂:哪里。
    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根据句子的意思,应该断句为: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2.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比较分析能力。作答本题,从文中找出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分析作答。甲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体现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豁达情怀。乙文中,“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表达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深意,作者从眼前山水“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的特点悟出了一个道理,即“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也就是说,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参考译文】
    (乙)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几千株,竹林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暗暗为之高兴。第二天路过并前往拜访那户人家,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上飘扬着的帆,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和耕作着的人,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站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山水大师的画中意境,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写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作画呢?
    (2023·河南洛阳·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
    (节选自【清】赵垣《云阳洞北小港记》)
    【注释】①解箨(tuò):脱光。
    2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归而岩穴暝”中的“暝”是昏暗的意思,写出了云雾聚拢,山谷变昏暗的情景。
    B.“佳木秀而繁阴”中的“秀”是秀丽的意思,写出了树木形成树荫,秀丽好看的景象。
    C.“杂然而前陈者”中的“陈”是陈列的意思,表现了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情形。
    D.“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中的“北”是向北的意思,说明云阳洞口在小港的南面。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5.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
    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26.两个文段都写到了景物,甲文第①段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角度描写了景物,乙文按游踪写到了丛生的芳树、参差的古屋、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答案】23.B 24.(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25.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26. 示例:四季(四时) 早晚(朝暮) 脱壳的新笋 盛开的蔷薇
    【解析】2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理解。
    B.“佳木秀而繁阴”意思是: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写出了树木形成树荫,枝繁叶茂的景象。
    故选B。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石出,石头显露;四时,四季。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首先点明滁州的的位置特点——四周都是山,接下来点明四周的山名;而“环滁皆山也”言简意丰,点明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给人以遐想,《醉翁亭记》围绕琅琊山上的醉翁亭展开,材料中所写的山与课本联系不大,可以删去。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首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可知,作者从朝暮与四季的角度,描绘了山间的美丽景致;
    “丛生的芳树、参差的古屋”对应“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根据后文“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蔷薇盛开”可知,接下来写了脱壳的新笋与盛开的蔷薇。
    【参考译文】
    【乙】从云阳洞洞口往北行走四十步,便见到了小港。小港上面花草树木丛生,树萌低垂阴凉。沿着小港往西看,只见竹子做的篱笆倒映在水里,古老的房屋参差错落。当时刚刚下过稀疏的雨,新生的竹笋脱去外壳,蔷薇花开得正盛,人的声音传不出来。只听见山中鸟雀呼唤,草中青蛙不断鸣叫。村落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的石峰就像一口大钟覆盖。石头堆叠在上面,好像一副棋局的样子,俗名棋盘山。
    (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②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此:指滁州。②刻:清晰地。③宣:宣扬;上:皇上。④刺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树林阴翳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
    (3)掇幽芳而荫乔木__________
    (4)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____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2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B.而不知人之乐/掇幽芳而荫乔木
    C.林壑尤美/水尤清冽
    D.遂书以名其亭焉/遂迷,不复得路
    30.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1.两文都紧扣一个“乐”字来写,请说说你从【乙】文中读出了哪些“乐”?(用文中词句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
    【答案】27.遮盖 意趣,情趣 采摘 命名 28.(1)山势回环,道路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2)已经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于是每天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 29.C 30.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1.地僻事简之乐;风俗安闲之乐;岁物丰成之乐;和平安定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解析】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遮盖成荫。翳:遮盖;
    (2)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意趣,情趣;
    (3)句意: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掇:采摘;
    (4)句意: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名:命名。
    2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峰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转弯;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
    (2)既:已经;斯:这样;乃:于是;日:每天。
    2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心中/名词,思想感情;
    B.连词,表转折,但是、却/连词,表并列;
    C.副词,格外/副词,格外;
    D.副词,于是/副词,最终;
    故选C。
    3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故断为: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可知,有地僻事简之乐,风俗安闲之乐;
    根据“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可知,有岁物丰成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根据“幸生无事之时也”可知,有和平安定之乐。
    【参考译文】
    【乙】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2023·山东临沂·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汉沔④,其势益张。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与海相若。清河⑥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⑦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赡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涛澜汹涌,风云开阖⑧。昼则舟楫出没于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汉沔:汉江、沔江,⑤浸灌:水势浩大。⑥清河:张怀民的家乡。⑦齐安:即黄州。⑧阖:闭,意为天阴。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谪居齐安
    ③以览观江流之胜
    3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B.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C.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其流奔放肆大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3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36.【甲】【乙】两文中的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32.①像鸟张开翅膀
    ②贬官
    ③美景 33.A 34.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②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 35.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36.【甲】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乙】文描写快哉亭的雄奇景色,抒发了作者不以贬谪为怀、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
    【解析】3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翼:像鸟张开翅膀。
    ②句意: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谪:贬官。
    ③句意: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胜:美景。
    3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语气助词,缓解语气,不译/结构助词,的;
    B.都是判断句式,可翻译为“是”;
    C.都是代词,代指“它”;
    D.都是介词,在;
    故选A。
    3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①第一处的“之”:助词,的。得:领会。第二三处的“之”:代词,代指乐趣。寓:寄托。也:句末语气词。“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是: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②倏忽:很快。动心骇目:令人惊心骇目。久视:长久地欣赏。
    3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
    “清河张君梦得”是主语,“谪居齐安”是动宾结构,主谓之间通常要断开,因此“清河张君梦得”和“谪居齐安”之间要断开;“以览观江流之胜”是表目的的状语,因此“以览观江流之胜”前面应断开;“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的意思是: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故断句为: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3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
    结合【甲】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可知,这里是描绘了醉翁亭美丽的景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这里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融情于景,同时在作者的治理之下,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有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结合【乙】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盖亭之所见,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可知,这里描绘了快哉亭周围的景色,波涛汹涌,雄奇壮阔,“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赡名之曰‘快哉’”“昼则舟楫出没于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可知,作者借张梦得被贬后寄情山水,来表达自己也和张梦得一样不因被贬谪而悲伤,而是寄情山水随遇而安。
    【参考译文】
    【乙】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2023·安徽黄山·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______
    (2)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___________
    (4)晓汲清湘燃楚竹 晓:______
    3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9.【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太守醉酒后的形象;而【乙】文里渔翁只知其行踪,不见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妙句可见诗人功力之深。(用原文语句填空)
    40.【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放情山水的佳作,它们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37. 背着东西的人 清 离开 早晨 38.(1)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啊。
    (2)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39.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40.【甲】文表达与民同乐,但流露出谪居生活的苦闷;【乙】文表达超然世外又不免孤高寂寞的情怀。
    【解析】37.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2)句意:泉水香并且酒也清。洌:清。
    (3)句意: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去:离开。
    (4)句意:早晨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晓:早晨。
    3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指小孩;绝,断绝。
    (2)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3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甲】文中的“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描写太守醉酒后的形象。从【乙】文中的“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可知,这两句写出了渔翁的行踪,但是见不到他的人,只听到渔翁摇橹的声音。
    40.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柳宗元的《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诗中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诗人以“渔翁”自况,“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表现诗人追求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然而“渔翁”独来独往,看似特立独行,又显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词语又流露出几分孤寂的情怀。
    (2023·江苏泰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①,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②,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③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逸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④所诮⑤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有删减)
    【注】①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②颖水之上:欧阳修退休后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修建房屋。③三代:夏商周。④庄生:庄子。⑤诮:讥笑。
    4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饮少辄醉( )
    ③而屡易其号( )
    ④聊以志吾之乐尔(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D.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4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此 庄 生 所 诮 畏 影 而 走 乎 日 中 者 也
    4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44.“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别号。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文化小贴士,说说欧阳修不同时期的志趣或思想。
    【文化小贴士】古人的“别号”大多数是自己起的,也不受行辈和礼教约束,比名和字显得自由,一般用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思想。
    【答案】41.(1)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就;更换、改变;记、记录
    (2)D 4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43.(1)游玩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44.醉翁:寄情山水或热爱山水,与民同乐;六一居士:追求闲情雅致、淡泊安闲的生活、富有生活情趣、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解析】41.(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①句意: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②句意: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辄:就。
    ③句意:就多次更改他的别号。更换、改变。
    ④句意: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志:记、记录。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吾固知名之不可逃”意思是: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在这里“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A.助词,的;
    B.动词,到,往;
    C.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故选D。
    4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首先根据句子大意体会词语和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语法规则划分句子结构。本句大意为: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根据句中“此……者也”能看出这是一个判断句,表示“这是……的人”,根据句意可以判断“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句意完整,是对“者”的修饰,因此在“庄生”“畏”前各断一处。因此断句为: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4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之,的;得,领会;寓,寄托。
    (2)岂,难道;为,是。
    4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甲】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知,欧阳修在与宾客们来到滁州山饮酒,只喝了一点就醉了,再加上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命名别号为“醉翁”。欧阳修之所以很容易醉,不仅是因为自己的酒量小,还因为沉醉于滁州的美景,沉醉于与众人的欢乐之中,表现了他热爱山水,与民同乐的志趣。
    由【乙】文“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可知,欧阳修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就改变名号为六一居士,表现了他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可知,以家里的物品(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再加上自己一人就给自己取“六一居士”的别号,表现了欧阳修追求闲情雅致、淡泊安闲的生活;由“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可知,欧阳修给自己取名为六一居士,只是记下他的乐趣,表现了欧阳修富有生活情趣。
    【参考译文】
    【乙】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一万卷书,收集抄录夏商周三代的钟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是五个一,为何(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想避名声而不居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
    (2023·广东深圳·统考三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②,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滃(wěng)然:水沸涌的样子。②刻露清秀:指秋冬季节草枯叶落,巉岩毕露。
    45.解释下列加点字。
    (1)望之蔚然______
    (2)太守谓谁______
    (3)窈然而深藏______
    (4)掇幽芳______
    46.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47.下列有关文章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在介绍醉翁亭位置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先是“环滁皆山”,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之水、山行之路,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C.欧阳修修建醉翁亭与丰乐亭是为了与滁人共同欣赏滁州的山水之胜。
    D.滁州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百姓之所以安享此份快乐,是因为欧阳修治理有方。
    48.【甲】【乙】两文均为欧阳修为官滁州时所作,都围绕一个“乐”字展开。两文中的“乐”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45. 茂盛的样子 是 幽暗深远的样子 拾取、采摘 46.(1)醉翁的意趣(情趣)不在酒,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2)(我)喜欢这里地处偏僻、公务简单,又爱此地风俗的安闲自在。 47.B 48.【甲】文中的乐: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 【乙】文中的乐:山水之乐、四时之乐、滁人之乐、物阜民丰之乐 共同原因:太守能与民同乐。
    【解析】4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②句意为:太守是谁呢?谓:是。
    ③句意为:幽暗地潜藏着。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
    ④句意为: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掇:拾取、采摘。
    4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之:助词,的。意:意趣,情趣。
    ②乐:认为……快乐。僻:偏僻。俗:风俗。
    4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没有介绍“山行之路”,所以“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之水、山行之路”的说法错误;
    C.欧阳修修建醉翁亭的目的是能够“与民同乐”,所以“为了与滁人共同欣赏滁州的山水之胜”的说法错误;
    D.乙文“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意思是: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所以“是因为欧阳修治理有方”的说法错误;
    故选B。
    4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思是: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思是: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据此可知,甲文中的乐表现在: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
    乙文:“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意思是: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据此可知,乙文中的乐表现在:山水之乐、四时之乐、滁人之乐、物阜民丰之乐。
    共同原因:甲文“醉能同其乐”意思是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乙文“而喜与予游也”意思是乐意与我同游。从以上可知“乐”的共同原因是:太守能与民同乐。
    【参考译文】
    【乙】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2023·广东肇庆·统考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州南三十里有丹霞山其山当丛峰之上更起尖峰卓立于中。西界有山一支,西南自平彝卫①屏列而北,迤逦②为云南坡,而东下结为州治。西屏之中,其最高处曰睡寺山,正与丹霞东西相对。其东界有山,南自乐民③所分支而北。当丹霞山南十里,西界屏列高山横出一支,东与东界连属,合并而北,夭矫④丛沓,西突而起者,结为丹霞山。
    其横属之支,在丹霞山南十里者,其下有洞,曰山岚洞,其门北向。水从洞中出,北流为大溪,经丹霞山之西大水塘坞中,又北过赵官屯,又东转而与南板桥之水合。由洞门溯其水入,南行洞腹者半里,其洞划然上透,中汇巨塘,深不可测。土人避寇,以舟渡水而进,其中另辟天地,可容千人。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平彝卫:驻扎在胜境关古驿道沿线的军士;②迤逦:曲折连绵;③乐民:传说中的古国名;④夭矫:意为形容姿态的伸展屈曲有气势。
    4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执策而临之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二者不可得兼
    C.西界屏列高山横出一支/横无际涯D.东与东界连属/属引凄异
    5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土人避寇,以舟渡水而进,其中另辟天地,可容千人
    5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州南三十里有丹霞山其山当丛峰之上更起尖峰卓立于中
    52.正值防疫进行时,我们无法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好河山,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完成阅读笔记,从文字领略壮丽风光。
    53.甲乙两个文段中,欧阳修和徐霞客都亲临名山,观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同的是欧阳修喜欢大摆筵席,与民同乐,颇有露营的欢快情趣;而徐霞客一边游历一边探索,对丹霞山的喀斯特地貌更有兴趣。结合生活实际,你更喜欢哪一种旅游方式?
    【答案】49.D 50.(1)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树荫;
    (2)本土人为躲避强盗,用船渡水进去,那里面另外辟有天地,可容纳上千人。 51.州南三十里有丹霞山/其山当丛峰之上/更起尖峰卓立于中 52.《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时间顺序;
    《徐霞客游记》:更起尖峰卓立于中;对丹霞山的赞美。 53.示例一;结合生活实际,我更喜欢欧阳修和朋友一起的露营方式,在观赏山水的同时,也能和朋友们谈天说地,品尝美食,增进友谊。
    示例二:结合生活实际,我更喜欢徐霞客先生一边游历一边探索奥秘的旅行方式,在游山玩水的同时,能结合地理知识,在学习上有所收获。
    【解析】49.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A.靠近/面对;
    B.领会/得到;
    C.横着/广阔,宽阔;
    D.都是动词,连接;
    故选D。
    50.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芳:香花;发:开放;佳木:好的树木;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2)避寇:躲避强盗;以:用;容:容纳。
    51.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州城南边三十里处有座丹霞山。此山位于成丛的山峰之上,更有一座尖峰挺立于群峰之中。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州南三十里有丹霞山/其山当丛峰之上/更起尖峰卓立于中。
    52.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由“环滁皆山也”可知,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据此可知群山连绵不断;
    第二空,由“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等内容可知,作者分别描写了琅琊山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由此可知,运用了时间顺序;
    第三空,由“更起尖峰卓立于中”可知,更有一座尖峰挺立于群峰之中。据此可概括山的特点为:一峰突起;
    第四空,由“西屏之中,其最高处曰睡寺山,正与丹霞东西相对。其东界有山,南自乐民所分支而北”“由洞门溯其水入,南行洞腹者半里,其洞划然上透,中汇巨塘,深不可测”等内容可知,作者通过对丹霞山山水自然景致的描写,抒发了对丹霞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53.考查拓展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方式,阐述理由,合理即可。
    示例1:我更喜欢欧阳修和朋友一起的露营方式。这种方式在旅游的同时能和朋友们欢聚,在欣赏美景之余和朋友们谈天说地,还能增进友谊。
    示例2:我更喜欢徐霞客先生一边游历一边探索奥秘的旅行方式。在旅游中既能欣赏美景,又能增长自己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更好促进我们的成长。
    【参考译文】
    【乙】州城南边三十里处有座丹霞山。此山位于成丛的山峰之上,更有一座尖峰挺立于群峰之中。西境内有一列山,从西南方自平彝卫似屏风样排列向北,通道巡巡形成云南坡,并往东下延纽结成州城所在之山。西面屏立的群山之中,那最高处叫睡寺山,正好与丹霞山东西相对。州东境有山,从南面自乐民所分出支脉往北延,位于丹霞山南边十里处。四面一列屏风样排列的高山横着伸出一条支脉,往东与东境之山相连,合并起来向北延,曲曲折折,重重叠叠,往西突起的,盘结为丹霞山。
    那横向连接的支脉,在丹霞山南面十里之处,山下有洞,叫做山岚洞,洞口向北。水从洞中流出,往北流去变成大溪,流经丹霞山西边大水塘所在的山坞中,又往北流过赵官屯,又向东转去与南板桥的水流会合。由洞口溯这条水流进洞,向南在洞腹中行半里,山洞顶上豁然透出天空,中间水汇积成巨大的水塘,深不可测。本地人为躲避强盗,用船渡水进去,那里面另外辟有天地,可容纳上千人。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四时之景不同
    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__________
    (2)园去城二余里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_____
    (3)岁久敝漏
    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
    阅读笔记
    《醉翁亭记》
    《徐霞客游记》
    整体描写“山”
    连绵不断:
    树木茂盛: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一峰突起:
    东西曲折相连:夭矫丛沓
    顺序
    空间顺序
    主旨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相关试卷

    专题27 核舟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7 核舟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7核舟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27核舟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3小石潭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23小石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1 周亚夫军细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1 周亚夫军细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1周亚夫军细柳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21周亚夫军细柳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31 醉翁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