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高二物理备课必备讲义(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5 液体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5 液体巩固练习,共22页。
【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点一 液体的表面张力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是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请结合图片思考:
(1)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间距离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点?
(2)小昆虫、缝衣针在水面上不下沉与小木块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相同吗?
【知识梳理】
1.表面层:液体表面跟 接触的薄层.
2.表面张力:(1)定义:在表面层,分子比较 ,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这种力使液体表面 ,叫作液体的表面张力.
(2)方向:总是跟液体 ,且与分界面 .
【重难诠释】
1.液体表面张力的成因分析
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该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形成一层绷紧的膜.
2.表面张力及其作用
(1)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例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但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往往呈扁球形,在完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2)表面张力的大小除了跟边界线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
(3)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如图所示.
【典例精析】
例1. (多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 )
A.水黾(一种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
B.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
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
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二 浸润和不浸润
【情境导入】
(1)把一块玻璃分别浸入水和水银里再取出来,可观察到从水银中取出的玻璃上没有附着水银,从水中取出的玻璃上会沾上一层水.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现象呢?
(2)如图所示,在灌溉完土地后农民伯伯往往利用翻松地表土壤的方法来保存土壤里的水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知识梳理】
1.浸润和不浸润
(1)浸润:一种液体会 某种固体并 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
(2)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 某种固体, 在这种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
(3)当液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时,液体能够浸润固体.反之,液体则不浸润固体.
2.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 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 的现象.
【重难诠释】
1.浸润和不浸润的形成原因
(1)附着层内分子受力情况
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的液体分子除受液体内部的分子吸引外,还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
(2)浸润的成因
附着层内的分子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比较强,造成液体分子在附着层的分布比液体内部更密集,在附着层里就出现液体分子间相互排斥的力,这时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扩展的趋势,形成浸润现象,表现为液体浸润固体.
(3)不浸润的成因
附着层内的分子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比较弱,造成液体分子在附着层的分布比液体内部更稀疏,在附着层里就出现跟表面张力相似的收缩力,这时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形成不浸润现象.
特别提醒 浸润和不浸润是发生在两种材料(液体与固体)之间的,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不能单说哪一种材料浸润或不浸润.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铅.
2.毛细现象的产生原因
毛细现象的产生与液体的表面张力及浸润现象都有关系.
如图所示,甲是浸润情况,此时管内液面呈凹形,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会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因而管内液面要比管外高;乙是不浸润情况,管内液面呈凸形,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受到向下的力,因而管内液面比管外低.
【典例精析】
例2.(多选)在做毛细现象实验时,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毛细管插入水中,管内径越小,管内水面升高的越高;管内径越粗,管内水面升高的越低
B.毛细管插入水银中,管内径越小,管内水银面升高的越高;管内径越粗,管内水银面升高的越低
C.毛细管插入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降低
D.毛细管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下降
知识点三 液晶
【情境导入】
液晶是指液态晶体,这种说法对吗?
【知识梳理】
1.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2.特点:(1)液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的规则排列的性质.
(2)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重难诠释】
1.液晶的特点
(1)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的规则排列.
(2)液晶具有光学上的各向异性,液晶分子的排列不稳定,微小的外界变动都会改变分子排列,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
2.液晶的微观结构
构成液晶的分子为有机分子,大多为棒状.
3.液晶的应用
(1)研究离子的渗透性.
(2)液晶显示.
【典例精析】
例3. (多选)关于晶体、液晶、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液晶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B.液晶就是液体,具有液体的所有性质
C.液晶是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的一种中间态
D.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针对训练
一、单选题
1.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曾在太空中用毛笔写下“理想”二字。在太空舱内使用的毛笔、墨汁和纸张都是特制的,毛笔笔尖内部存在毛细管能够吸墨,笔尖与纸张接触时,墨汁就从笔尖转移到纸上。在太空舱内( )
A.使用普通中性笔也能流畅书写B.墨汁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
C.墨汁不浸润毛笔笔尖D.墨汁浸润纸张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液体与大气接触时,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势能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势能大
B.清晨荷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时,气体的密度一定减小
D.不浸润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3.将玻璃管和塑料管分别插入水中,管中液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边管子为塑料管
B.右边液面是不浸润现象
C.左边液面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斥力形成的
D.右边液面是因为材料分子间的引力形成的
4.达因值是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液体表面相邻两部分之间单位长度内互相牵引的力。则1达因其值为( )
A.1 × 10-5NB.1 × 10-5N/mC.1 × 10-5N/m2D.1 × 10-5N/m3
5.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其运行轨道可以近似为圆。如图甲为我国三名航天员站立在空间站内地板上的情景,图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做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站内的航天员处于平衡状态
B.空间站内的航天员不能用拉力器锻炼肌肉力量
C.空间站的加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小
D.空间站内漂浮的水滴呈球形是因为水完全失重和水的表面张力共同造成的
6.关于下列实验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
B.气体失去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间接反映了炭粒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D.由于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间距大于,从而形成表面张力
7.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其中有一个实验是王亚平在太空拧毛巾,拧出的水形成一层水膜,附着在手上,像手套一样,晃动也不会掉。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间站水滴不受重力
B.水和手发生浸润现象
C.水和手发生不浸润现象
D.在空间站中水的表面张力变大,使得水“粘”在手上
8.下面是教材中的四幅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显微镜下三颗小炭粒的运动位置连线图,连线表示小炭粒的运动轨迹
B.图乙是封闭在容器中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大
C.图丙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条等温线,则T2 < T1
D.图丁中一只水黾能停在水面上,主要是靠水对水黾的浮力作用
9.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论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可以通过是否存在固定的熔点来判断固体是晶体或非晶体
B.图乙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制成的
C.图丙水黾可以在水面自由活动,说明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D.图丁中的酱油与左边材料不浸润,与右边材料浸润
10.“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描写的是我国古代诗人对露珠的观察和感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对露珠形成主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表面层的分子之间互相吸引
B.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密集,表面层的分子之间互相排斥
C.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表面层的分子之间互相排斥
D.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密集,表面层的分子之间互相吸引
二、多选题
11.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图甲是玻璃管插入某液体中的情形,表明该液体能够浸润玻璃
B.图乙中玻璃管锋利的断口在烧熔后变钝,原因是玻璃是非晶体,加热后变成晶体
C.图丙中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这是液体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
D.图丁说明气体速率分布随温度变化,且T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1 原子核的组成同步测试题,共19页。
这是一份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1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巩固练习,共20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三章 热力学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同步训练题,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