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全套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列国纷争,华夏认同,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影响
(1)灾难: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2)进步:战争迫使各国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转型。
(3)统一: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为国家的最终统一创造了条件。
2.华夏认同
(1)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2)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知识点二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2.变法运动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重大发展。
②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2)典型代表:秦国的商鞅变法。
官僚制的最初建立
通过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各国的政治制度由宗法分封制逐渐向专制官僚制转变。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官僚制是中国古代王朝最主要的政权形式,其最初建立就是在战国时期。
知识点三 孔子和老子
知识点四 百家争鸣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2.派别及其思想
3.影响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13] 思想解放 运动。
(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百家争鸣的特点
(1)迎合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需求。
(2)各学派之间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思想活跃,具有自由和创新精神。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易错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是奴隶主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进行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实现统一而发动的兼并战争。
情境1 华夏认同
中国之完成为一中国,当远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钱穆《民族与文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穆为什么这样说。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过程中,戎狄蛮夷与华夏族相互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情境2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
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高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公田逐渐荒芜不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对土地制度有何影响?
答案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情境3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正是这个地处边陲、被视为野蛮、落后的蕞尔小国,五百年后却打败了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异常发达的六个关东大国。
——卜宪群等《中国通史》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汉书》
结合材料,说说应怎样评价商鞅变法。
答案 应全面地看待问题,既应看到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军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一面,还应看到商鞅变法轻礼义教化,造成秦社会道义淡薄的一面。
情境4 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孔子的上述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 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概念
士阶层
先秦时期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期,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情境5 韩非的中央集权思想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杨权》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人主》
结合材料说说韩非的主张在战国时期的地位如何。为什么?
答案 受到重视。韩非子主张变法革新,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要求,受到统治者推崇。
情境6 诸子的共同追求
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们直面现实的苦难,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
——摘编自桓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
结合材料说明诸子百家提出各种主张,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答案 将社会从混乱中救出,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课程标准
命题点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传统政治秩序的破坏
2023江苏T1;
2022河北T1;
2020全国卷ⅠT24
1.立足时空观念,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必然性。
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2023全国卷乙T24;
2023海南T1;
2022广东T1;
2022江苏T1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022全国卷乙T45;
2021江苏T1
诸子思想
2023新课标卷T25;
2022湖南T1;
2022山东T1;
2021山东T1
命题分析预测
1.分析: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百家争鸣是考查的重点,多注重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比较。
2.预测: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变迁的趋势、民族交融,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可能成为新的命题点。
表现
春秋五霸
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诸侯国。
结果
周朝传统的[1] 政治秩序 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农业
①生产工具进步:[2] 铁制 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②兴建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手工业
分工更加细密,产品刻有生产者姓名,对质量负责。
商业
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出现财力雄厚的商人。
目的
富国强兵
开始时间
公元前356年
主
要
内
容
政治
[3]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经济
[4]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统一度量衡。
文化
烧毁诗书,制定法律,严刑峻法。
社会
管理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登记户籍,在民间实行[5] 什伍连坐 ,互相纠察告发。
意义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孔子
老子
地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
内容
①核心观念是“[6] 仁 ”。
②主张统治者要“[7] 为政以德 ”。
③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①朴素的唯物论: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
②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事物存在着矛盾,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③政治:主张顺其自然,[8] 无为而治 。
教育
成就
①主张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②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经典。
—
主要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认为人性善,提倡“[9] 仁政 ”。
荀子
认为人性恶,主张[10] 隆礼重法 。
道家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
邹衍
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
墨家
墨子
提倡节俭,主张“[11] 兼爱 ”“非攻”“尚贤”。
法家
韩非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12] 中央集权 的政治思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6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6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汉的建立,汉初的统治,东汉衰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