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2 同步练习+进阶训练(含解析)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第一章 人口(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第一章 人口(含解析),共11页。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第一章 人口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各海拔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下列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在海拔1 000~1 400米最多B.人口数量在海拔2 200米以上最多C.海拔超过1 400米后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D.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2.下列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密度与海拔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增大 B.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减小C.海拔1 000~1 200米人口密度最大 D.海拔1 200~1 400米人口密度最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十年来四川跨省流入人口增加146.1万。下图为四川省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影响四川省人口分布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资源 B.地形 C.经济 D.水源4.四川省跨省流入人口增加有利于该省( )A.减小就业压力 B.缓解人地矛盾C.增强经济活力 D.降低住房价格 山东省是我国人口及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每一次都会形成面积广大的黄河泛滥区。下图为山东省地形图及某年人口密度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5.东营市人口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A.矿产资源匮乏 B.土壤不适合耕种C.气候闷热潮湿 D.开发久,破坏严重6.与菏泽市相比,P处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黄河改道 B.水源 C.地形 D.气候7.推测山东省内人口移动的主要方向是( )A.四周向中间移动 B.中间向四周移动C.南部向北部沿海移动 D.西部向东部移动 下图为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8.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9.与图中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C.墨西哥、美国 D.美国、澳大利亚 高技能人才主要指大专学历或以上的劳动人口。高技能人才的迁入能显著提高地方创新产出水平。如图示意1995—2015年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高技能人才迁入迁出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0.1995—2005年,图中三个省级行政区整体上高技能人才( )A.迁入几乎没有变化 B.迁入人数逐年增多C.迁出明显少于迁入 D.迁出迁入比值上升11.高技能人才迁入能显著提升迁入地的创新水平,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数量增多 B.提高了生产效率C.参与当地的教育 D.促进知识的共享 2019年以来,江苏省各城市逐步放宽落户政策。下图为江苏省2016—2021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图示年份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 )A.2016年 B.2018年 C.2020年 D.2021年13.影响江苏省2016—2018年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 B.环境质量 C.教育水平 D.落户政策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米,夏季凉爽宜人,被誉为“夏都”。下表示意某年西宁市不同因素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4.此阶段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 )A.城市建设用地 B.人均居住用地C.人均绿地面积 D.水资源15.西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丰富 ②气候条件优越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卡塔尔国土面积约1.1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22年2月数据显示,卡塔尔人口数量为288万人,其中卡塔尔本地居民约占1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下图)。(1)分析卡塔尔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4分)(2)说明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移民占卡塔尔人口比重较大的原因。(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 下表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级市面积、人口统计表(数据截至2019年12月)。材料二 “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曾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约300毫米。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下面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区图和宁夏北部水系图。(1)简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5分)(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三亚是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每年吸引大量来自东北三省、西北地区等地的“候鸟”老人在此过冬。三亚“候鸟”老人达41万人,约为三亚户籍人口总数的70%,但近年来昆明、南宁等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老人,三亚“候鸟”老人明显减少。(1)简述三亚吸引“候鸟”老人的原因。(8分)(2)请为三亚吸引更多“候鸟”老人提出合理建议。(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材料一 据媒体报道,2017年,一场在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间爆发的“人才争夺战”打响。2018年初,北京、上海、天津等老一线城市也纷纷加入,“抢人大战”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我国广大农村正承受人才流失之痛,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严重。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通过产业发展、改善人居、建设生态文明等政策,平衡城乡发展。材料二 借助“大学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在线落户”的宽松政策,西安市“抢人”战绩不俗:仅2018年1—3月,西安市累计新迁入人口21万,直逼2017年迁入人口总和。材料三 2018年我国跨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1)据材料三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6分)(2)分析乡村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6分)(3)结合材料分析短期内大量人口迁入给西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答案与解析第一章 人口1.A 读图可知,该流域人口数量峰值位于海拔1 000~1 400米处,A正确;人口数量在海拔2 200米以上最少,B错误;海拔超过1 400米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错误;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上升后下降,D错误。2.C 读图可知,该流域人口密度随着海拔上升呈波动变化,海拔1 000~1 200米人口密度最大,故选C。3.B 四川省地形东西差异大,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形平坦,人口稠密,西部为高原山地,地形崎岖,人口稀少。故四川省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B正确;资源和水源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经济不属于自然因素,A、C、D错误。4.C 四川省跨省流入人口增加,会增加该省劳动力数量,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活力,C正确;跨省流入人口增加会增大就业压力、加剧人地矛盾、抬高住房价格,A、B、D错误。5.B 读图可知,东营市石油资源丰富,A错误;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处,地势低洼,易受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严重,历史上一直没有得到较好开发,故人口密度较小,B正确,D错误;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气候并不闷热,C错误。6.C 菏泽市地形平坦,而P处多山地丘陵,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较差,因此P处人口密度相对较小,C正确;无法得出黄河改道与P处人口密度的关系,A错误;菏泽市与P处均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差不大,水源条件相似,B错误;菏泽市与P处距离较近,气候差异不大,D错误。7.D 读图可知,山东省整体上西部、南部人口稠密,但经济较东部沿海地区落后,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主要自西部向东部移动,故选D。8.B 国际人口迁移需跨越国界,结合图例可看出③④表示的人口迁移跨越了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①②⑤⑥⑦表示的人口迁移均未跨越国界,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故选B。9.C 图中P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由乡村迁往城镇,且人口流向国外,应为发展中国家,Q国应为发达国家,且两国为邻国,只有墨西哥和美国符合该条件,故选C。10.C 由图中信息可知,1995—2005年,三个省级行政区整体上高技能人才迁入人数明显增多,但无法看出是否逐年增多,迁出明显少于迁入,北京和上海的高技能人才迁出迁入比值是下降的,故选C。11.D 高技能人才迁入主要作用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而非使劳动力数量增多,迁入的高技能人才并不一定参与当地的教育,A、C错误;高技能人才迁入能促进知识的共享,因此可以显著提升迁入地的创新水平,创新水平的提升又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B错误,D正确。12.C 人口增长率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共同决定。读图可知,2020年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同时人口机械增长率也较低,二者之和比其他年份均低,故选C。13.A 江苏省2016—2018年人口机械增长率迅速降低,说明此阶段迁入人口减少。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其中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可能导致一定时期内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A正确;环境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大变化,落户政策的变化也很难导致人口机械增长率迅速降低,B、C、D错误。14.C 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在不同因素约束下,西宁市的适度人口数量不同,根据“木桶效应”理论可知人口容量是由短板决定的,因此此阶段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人均绿地面积,故选C。15.C 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气候条件较为优越,②正确;西宁市为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外开放程度高,③正确;与青海省其他城市相比,西宁市不具有资源优势,①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④错误。故选C。16.答案 (1)卡塔尔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沿海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湿润,适宜人类居住;(2分)地处沿海,海运便利,便于对外交往与联系。(2分)(2)卡塔尔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或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就业机会少);(2分)卡塔尔人均收入高,部分产业对本国劳动力缺乏吸引力;(2分)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距卡塔尔较近。(2分)解析 (1)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只有沿海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湿润,且临近海港,交通便利,比较适宜人类居住,因此其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人口迁移通常因经济原因出现,遵循就近迁移原则和文化相似原则。卡塔尔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因此卡塔尔部分产业对本国劳动力缺乏吸引力,而对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此外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距卡塔尔较近,方便往来。17.答案 (1)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3分)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2分)(2)特点:资源环境承载力低。(2分)自然成因:地形崎岖,耕地不足;(2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2分)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和材料二中的图,可以得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2)根据材料“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约300毫米”可判断,西海固地区气候干旱,耕地面积狭小,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不适宜人类居住。18.答案 (1)冬季气候温暖,(2分)空气质量好,(2分)风景优美,(2分)与老年人相关的服务性产业相对完善。(2分)(2)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如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设施、快捷的交通、便利的购物场所等;(2分)为“候鸟”老人提供稳定的社会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在“第二故乡”建立起熟悉的社会网络;(2分)合理控制物价水平。(2分)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从自然因素角度看,东北三省、西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三亚属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气候温暖。从社会经济因素上看,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及产业发展,三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旅游业较发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三亚政府鼓励发展老年人康养产业,因此与老年人相关的服务性产业相对完善。(2)“候鸟”老人的主要目的是寻求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三亚要想吸引“候鸟”老人,就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交通等基础设施,此外要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给予“候鸟”老人人文关怀,为“候鸟”老人提供稳定的社会和情感支持,并且在食品健康以及物价水平方面要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提出合理建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19.答案 (1)人口流动规模大(或流动人口数量多);(2分)主要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2分)主要由乡村流向城镇(或呈现就近流动趋势)。(2分)(2)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少;(2分)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2分)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不完善;(2分)等。(3)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占用大量社会公共服务资源;(2分)使就业压力增大;(2分)抬高房价和物价,提高当地生活成本;(2分)降低环境质量,加大城市管理难度。(2分)解析 (1)描述人口流动特点可以从流动方向、流动规模、流动原因等方面入手。(2)乡村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要从乡村和城镇的对比方面分析。与城镇相比,乡村经济落后,收入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就业机会少,医疗卫生条件差,教育水平低,创新环境差,不利于人才发展,人口迁移的推力大,造成乡村人才流失。(3)短期内人口大量迁入,易给城市资源环境带来压力,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可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居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分析短期内大量人口迁入给西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约束因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居住用地人均绿地面积水资源适度人口(万人)400.1426.72171.45203.29实际人口(万人)222.8地级市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固原市吴忠市面积(平方千米)9 025.45 31017 441.610 541.421 400人口(万人)229.3180.59117.46125.05142.25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跨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流出流入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乡村75.6%22.8%城镇24.4%77.2%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 139万人1.A2.C3.B4.C5.B6.C7.D8.B9.C10.C11.D12.C13.A14.C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