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语文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语文试卷含解析01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语文试卷含解析02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语文试卷含解析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语文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
    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的地域更有扩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安史之乱之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
    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这里的“诗”是指广义的文学,“书”则是指与书籍撰写、制作、流通、存藏有关的技术、产业与运作制度。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诗”与“书”是山、水审美化、人文化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与自然禀赋的山水,也为江南文学的发展与书籍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滋养与资源。山水与诗书互相形塑,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文化江南”。作为客体的自然山、水与作为主体创造物的文学、书籍互相成就,互相促进,而作为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即是这种互相交融的原动力。“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发现、创造江南的山、水、诗、书的过程,也是江南山、水、诗、书滋养、形塑“人”的过程。
    晋室南渡之后,陶渊明在九江发现了田园;谢灵运、孙绰则在浙东发现了山水的价值。“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诗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发现了山水的价值,而山水融入了主体,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信州所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则更是将山水主体化,让人处于客体的位置,人成了山水的对象。
    对于山水与诗(文学)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学“得江山之助”的命题。中古以后的诗人文士对此多有阐发,认为山、水不仅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形成了文人独有的风格特征。浙江省近年也提出“以诗(诗词曲赋)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带”,分别绘就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正是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这一计划为文化浙江,也为文化江南提供了经济一体化之外的文化一体化的尝试。然而,作为重要文化符号的“书”的研究与开发,还有不小的空间。
    书籍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国的书籍不断向东亚与世界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自中古以后即是书籍生产、流通、存藏的重要区域,造纸、制墨、制笔以及活字印刷、饾版工艺的产生与改进皆与江南地区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南地区与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至迟在南朝就非常发达。为何江南书籍业如此繁盛?当然也与江南的山、水、诗有关。一方面,书籍生产依赖于造纸,江南繁茂的竹、木、藤为造纸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江南的水资源也是造纸、印刷业所必需;另一方面,文化、文学创作的繁荣也为书籍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
    同时,书籍业的勃兴也造就了大量的文化人与文化世家,江南地区也成为藏书之地、文献乡邦。乾隆年间,四库七阁,江南独有其三既是朝廷对文化江南的肯定与表彰,同时也刺激了江南文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江南还是书籍东传的重要枢纽。我国的书籍通过江南这个区域向整个东亚传播,远传日本、韩国,形成了王勇先生所说的“东亚书籍之路”。
    唐代诗人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万卷图书千户贵,十洲烟景四时和。花心露洗猩猩血,水面风披瑟瑟罗。”说明在唐代人眼中,江南吴中的代表元素便是“万卷图书”与“十洲烟景”。乾隆年间朱象贤《闻见偶录》云:“专以鬻书为业者谓之书坊,江南、江西、浙江省有之,他处则无,偶有店铺,亦此三省人也。”此皆足以说明,无论是实际的情形,还是在人们的认知与期待中,“书”都是“文化江南”的组成元素与重要表征。
    (摘编自冯国栋《江南的山水与诗书》)
    1. 下列对材料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包含地理、政区、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含义的复杂概念。
    B. “书”在文中是构成文化江南的一个维度,是与书籍相关的技术、产业与运作制度。
    C. “阐发”指中古后的诗人文士在刘勰之后对山水与文学的关系做出的进一步的阐释。
    D. “尝试”在文中指浙江省“以诗串文”“以路串带”,绘就“四条诗路”的实际做法。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以外的广大地区,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江南,但是地域要比先秦、秦人眼中的大。
    B. 文化江南在孙吴立国、永嘉南渡后渐次形成,其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
    C.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里他把山水当成了客体,而人仍然是主体,但人成为了山水的对象。
    D. 从书籍与文明的关系以及江南与“书”的关系看,“书”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有重要意义。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理解“文化江南”首先要探求“何处是江南”,然后再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B. 在介绍了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和美学研究者刘士林的观点之后,作者对文化江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且观点与两人毫无二致。
    C. 如果陶渊明没有发现田园,谢灵运、孙绰没有发现山水的价值,山水有可能融入不了主体,也就不能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
    D. 唐代诗人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一诗可说明,在人们的认知与期待中,“书”是“文化江南”的组成元素与重要表征。
    4. 本文是一篇社科类学术文章,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答案】1. D 2. C 3. D
    4. ①论点明确。先从江南的概念解释引出文化江南的概念,然后明确提出文化江南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的观点。
    ②论证思路清晰。全文紧扣题目中的“江南”“山水”“诗”“书”展开论述。
    ③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说文化江南由山、水、诗、书构成,接着分别论述江南山水与人,江南山水与诗,江南山水与书的关系。
    ④主要采用引证法。作者在文中对前人论述、文献资料、相关诗句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论证充分。
    ⑤语言严谨周密。如解释概念时用“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从这个意义”,说时间用“至迟”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绘就‘四条诗路’的实际做法”错误。据原文“这一计划为文化浙江,也为文化江南提供了经济一体化之外的文化一体化的尝试”,可知这是一个计划,不是实际做法。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这里他把山水当成了客体,而人仍然是主体”错误。原文“则更是将山水主体化,让人处于客体的位置,人成了山水的对象”,可知山水是主体,人是客体。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理解‘文化江南’首先要探求‘何处是江南’”错误。据原文“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可知理解“文化江南”并不需要先去探求“何处是江南”,属强加关系。
    B.“且观点与两人毫无二致”错误。据原文第4段相关内容可知作者观点与张、刘两人的观点是有不同的,非“毫无二致”。
    C.“山水有可能融入不了主体,也就不能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错误。原文“陶渊明在九江发现了田园;谢灵运、孙绰则在浙东发现了山水的价值。‘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诗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发现水的价值,而山水融入了主体,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可知选项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
    结合“‘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等分析可知,先从江南的概念解释引出文化江南的概念,然后明确提出文化江南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的观点。
    论证思路清晰,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结合“‘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江南地区与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至迟在南朝就非常发达。为何江南书籍业如此繁盛?当然也与江南的山、水、诗有关”“同时,书籍业的勃兴也造就了大量的文化人与文化世家,江南地区也成为藏书之地,文献乡邦”等分析可知,全文紧扣题目中的“江南”“山水”“诗”“书”展开论述。先总说文化江南由山、水、诗、书构成,接着分别论述江南山水与人,江南山水与诗,江南山水与书的关系。
    主要采用引证法。结合“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诗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发现了山水的价值,而山水融入了主体,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中古以降的诗人文士对此多有阐发,认为山、水不仅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形成了文人独有的风格特征”等分析可知,作者在文中对前人论述、文献资料、相关诗句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论证充分。
    语言严谨周密。结合“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江南地区与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至迟在南朝就非常发达”等分析可知,如解释概念时用“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从这个意义”,说时间用“至迟”等。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村歌(第12节)
    孙犁
    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
    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兴儿和李三说是参加机枪班冲锋受了伤。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好像是叫双眉看。双眉明白,这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我受伤了。
    第二天,区里送来一封信说:野战医院的伤兵同志们要求张岗剧团给他们演演戏,叫李三加紧准备。
    李三拿着信找了双眉去,笑着说:“你的工作来了!”
    双眉接过信来看了看,抬头问:“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
    李三说:“周围几十里,谁不知道张岗剧团?在冀中区,除了“火线”,恐怕就属咱们了,人家军队上能没有听说过?”
    双眉说:“那可演什么节目哩?咱不演俗戏,新编又一下排不出来,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李三说:“这怨三哥没远见。双眉,这事全交给你,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人家既然指名请咱们,咱们就得露一手,不能丢人!”
    双眉想了想说:“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三哥,你看怎么样?”
    李三说:“对,就演这出。给军队演,又符题,我就喜欢这出戏,末了那一大段唱,别的剧团,就是没法演,两个人接着也唱不下来。你唱起来,可是从从容容,越到后来越有力。不过那个武委会主任叫谁演哩?兴儿不在家。”
    双眉说,“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时候,小三成一块学会了。”
    “好,”李三说,“带着咱们那汽灯、好幕去,演的时候,还得叫我拿着大喇叭站台!”李三比划一下,笑着走了。
    演戏的那天是十月革命节。会场就在大官亭街当中那大场院里。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
    “今晚上是张岗的比武从军!”
    “喂!那个女角叫什么?”
    “你这人!双眉呗!”
    “对,真好嗓门,好长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
    “有一年不唱了,听说为唱戏受过批评哩?”
    “呔!不批评别的,单批评唱戏!”
    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
    伤兵同志们坐在场子当中,汽灯点着了,张岗剧团的人马在台上忙着,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雪白的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
    兴儿挂着胳膊,走到后台来和人们说话。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见兴儿来了,就问:“你在哪看?”
    兴儿说:“在台下边呗!”
    “有座物没有?”
    “没有。”
    “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双眉说着站起来,往后一推那小红凳。
    “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兴儿说。
    “这是我分的果实。”
    “你参加斗争了啊?”兴儿笑着。
    “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双眉低声说,在镜子里轻轻一笑。
    “入党了没有?”兴儿庄重地问。
    “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你哩?”
    “我今天满了候补期。”
    “我来演戏给你道喜!”双眉笑着说。
    “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兴儿关照了双眉几句,就下去了。
    今晚上没有月亮,是个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声锣响,开幕了。
    台下的人挤着跟前去,说:“比武从军!”
    “不要挤,不要碰着伤兵同志们!”李三拿着个大喇叭,在台上猫着腰喊叫。
    “双眉!”台下看见双眉一上场,挤得更欢。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
    双眉一出来,是在梨树底下,里面有这么几段:
    风吹枝儿树猫腰,今年梨儿挂得好。上好的梨儿谁先尝哪,我提着篮儿上前方呀,送梨的人儿回去吧,前方的战斗紧张啊。
    双眉唱着,眼睛望着台下面。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
    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觉得: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
    (摘编自孙犁《白洋淀编》
    文本二: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童年时期阅读孙犁作品的体验,那个叫双眉的农村姑娘,特别是她流动的眼,对我有不可言传的美的诱惑。现在,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生命,就会被重新召唤出理想,这并不违背孙犁先生的心愿,他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
    我常常想,为什么孙犁的作品至今经得起一读再读,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呢?除以上谈到的,他对人的深邃情感,他的真诚忠直。他对文化的悉心守护,我还想谈谈他对语言的珍视。孙犁先生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地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摘编自铁凝《重谈孙犁:在艰难时代中发现可爱、发现美》,《新京报》等)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双眉去看望伤兵,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和双眉没有语言交流,表现了他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B. “雪白的手巾”“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打鼓的郭老珍对此次演出的重视。
    C. 兴儿和双眉在后台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两人的关系,表达了相互之间的关心,也表现了两个人共同追求进步的特点。
    D. 小说两次写到双眉的笑,一次是见到受伤的兴儿,一次是兴儿去后台找她,虽然场景不同,但都表现了女孩子的羞赧。
    6. 下列对文本一结尾一段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用全部精神唱”一句,表现的是双眉演唱时神情专注,十分投入。
    B. 小说以演出高潮结尾,引发读者想象,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C. “台上台下都归她”生动地表现双眉陶醉在慰问演出成功的状态中,点明小说主旨。
    D. “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双眉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心理。
    7. 文本二中,孙犁先生说“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语言,你认为文本一中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孙犁先生的语言功夫,请任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5. A 6. D
    7. ①善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间口语,如“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等人物对话,使用乡间口语,符合人物身份;
    ②善用比喻,如“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句,将一闪一闪的星星比作人因有喜事而眨眼,生动形象;
    ③善用白描,“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等语句,寥寥几笔勾勒出人们去看戏时的场面,生动传神,简洁明快。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错。受伤并非“隐情”,此处意在表现未婚男女见面时的羞涩。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错。“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出双眉演唱时的自信与投入。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语言平白质朴,善于运用乡间口语,富有生活气息。由“那可演什么节目哩?”“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等人物对话可知,本文使用乡间口语,符合人物身份,极具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大量使用口语和人物对话,有李三与双眉的对话,群众的议论,双眉与兴儿的对话,语言简洁明快。
    善用比喻,语言生动活泼、有风趣。由“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等叙述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闪一闪的星星比作人因有喜事而眨眼,使文章生动形象;“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语言活泼灵动,有风趣。
    善用白描,语言简洁明快。由“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等语句可知,本文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人们去看戏时的场面,多用短句,生动传神,简洁明快。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自即位感疾,至是犹未全安。吕公著讲《论语》,帝为之动容。司马光因言帝可为民祈雨。丙午,祈雨于相国寺,士庶欢呼相庆。戊中,皇太后出手书付中书,还政。先是帝疾稍愈,自去年秋,即间日御前后殿视朝听政,两府每退朝,入内东门小殿覆奏太后如初。韩琦欲还政天子,而御宝在太后所;乃因帝祈雨还,令御宝更不入太后阁。尝一日取十余事禀帝裁决,悉皆允当。琦退,与同列相贺,因谓曾公亮等曰:“昭陵建成,琦即合求退;顾上体未平,迁延至今。上听断不倦如此,诚天下大庆。琦当于帘前先白太后。”于是琦诣东殿,奏曰:“前代如马、邓之贤,不免贪恋权势;今太后所为,诚马、邓所不及。”因再拜称贺,且言:“台谏亦有章疏乞太后还政,未审决取何日撤帘?”庚戌,帝始日御前后殿。御史中丞王畴上疏曰:“今陛下南向负扆以临群臣,原其本始,由皇太后拥翊顾复而然;而推避威福,能以国柄专归陛下,虽古之贤后,不能加也,请诏二府大臣讲求所以尊崇母后之礼。若朝廷严奉之体,与岁时朔望之仪,车服承卫之等威,百司供拟之制度,他时尊称之美号,外家延赏之恩典,凡称奉亲之意者,皆宜大章,则孝昭于天下矣。”帝从之。即日,诏中书、枢密院参议尊崇皇太后仪范以闻。辛亥,帝问执政:“积弊甚众,何以裁救?”富弼对曰:“须以渐厘改。”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又问前代宗室,弼对曰:“唐时名臣,多出宗室。”奎曰:“祖宗时宗室皆近亲,然初授止于殿直、侍禁、供奉官,不如今之过也。朝廷必为无穷计,当有所裁损。”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有删改)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B. 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C. 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D. 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帝疾稍愈”的“稍”指渐渐,与《苏武传》中“稍迁至移中厩监”的“稍”意思相同。
    B. 御宝,即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权力的象征物;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
    C. 因,“因帝祈雨”的“因”意为趁机,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不同。
    D. 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文中的“朔望”指重要的时间节点。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琦通过具体事务考查皇帝理政能力,看时机成熟后,就觐见太后请她撤帘还政。
    B. 皇太后不贪恋权势,爽快地将执政大权交还给皇帝,她的贤德是前代人物所不及的。
    C. 御史中丞王畴认为皇上应感恩太后的归政,建议给太后尊崇的礼仪,皇上答应了。
    D. 皇帝问及朝政上累积的弊病该如何补救时,富弼给的答复是循序渐进,慢慢改变。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陵建成,琦即合求退;顾上体未平,迁延至今。
    (2)凡称奉亲之意者,皆宜大章,则孝昭于天下矣。
    12. 关于皇帝所问前代宗室的问题,两位臣子的见解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8. A 9. C
    10. B 11. (1)昭陵竣工之时,我就应当隐退;只是因为皇上身体还未痊愈,拖延到如今。
    (2)凡是符合侍奉父母心意的,都应该特别地彰显,那么孝道的德行就会昭告天下了。
    12. ①富弼认为,唐代的名臣多出自宗室,暗含支持宗室人员为官的主张;②吴奎则持反对意见,认为宗室人员为官的过多,应当裁减。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皇帝又问:“用宽恕作为理政的方式怎么样?”吴奎回答说:“圣人本来就用宽恕来治理百姓,然而不可以没有制度。《尚书》里说:宽恕却有制度,从容理政来寻求和谐。”
    第二个“以宽”是“治”的后置状语,“然”意为“然而”,语意表转折,其前应断开,排除BD;
    “又问”和“对曰”相对,“以宽为治如何”是“又问”的内容,且“宽而有制”“从容以和”相对,句式整齐,句意通畅,排除C。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起初皇上的病渐渐痊愈。/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
    B.正确。
    C.错误。意思相同,都是“趁机”的意思。句意:于是趁皇帝求雨返回之时。/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
    D.正确。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皇太后不贪恋权势,爽快地将执政大权交还给皇帝”错。由“于是琦诣东殿,奏曰:‘前代如马、邓之贤,不免贪恋权势;今太后所为,诚马、邓所不及。’”可知,这是文中韩琦对皇太后说的话,目的是请求皇太后及时“撤帘”,真正做到还政,并非皇太后客观上“不贪恋权势”。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合”,应当;“顾”,只是;“未平”,未痊愈;“迁延”,拖延。
    (2)“称”,符合;“章”,彰显;“昭”,昭告。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结合“弼对曰:‘唐时名臣,多出宗室’”可知,富弼认为,唐代的名臣多出自宗室,暗含支持宗室人员为官的主张;
    结合“奎曰:‘祖宗时宗室皆近亲,然初授止于殿直、侍禁、供奉官,不如今之过也。朝廷必为无穷计,当有所裁损’”可知,吴奎则反对,认为宗室人员为官的过多,应当裁减。
    参考译文:
    皇帝自从即位(就)生病,一直没有痊愈。吕公著(为皇上)讲《论语》,皇上被其中的内容所感动。司马光趁机请求皇帝可为百姓祈求下雨。丙午日,(皇帝)在相国寺祈雨,朝廷上下欢呼相庆。戊申日,皇太后亲拟懿旨交付中书省,将处理朝廷政务之事交还给皇帝。起初皇上的病渐渐痊愈,从去年的秋天开始,每天由后殿处理政务,每次两府官员退朝后,(皇帝)就进入内东门小殿,像当初一样向太后禀告政务之事。韩琦想(要皇太后)把处理政务之事(完全)交给天子,可玉玺却在太后手中;于是趁皇帝求雨返回之时,(韩琦)下令不再把玉玺放回太后处。(韩琦)曾经一天选十多件事禀报皇帝让其裁决,皇帝全都处理得十分得当。韩琦退朝后,与同朝为官的大臣们互相庆贺,于是对曾公亮等人说:“昭陵竣工之时,我就应当隐退;只是因为皇上身体尚未痊愈,拖延到如今。皇上裁决政务不知疲倦到了这个地步,的确是天下人都应庆祝的。我应当在帘前先禀告皇太后。”于是韩琦到东殿,上奏曰:“前代像马、邓(两位皇后)的贤德,不免贪恋权势;如今太后所做的事,确实是马、邓两位皇后所比不上的。”于是两次跪拜祝贺,并且说:“御史台也多次有奏章,请求皇太后交还皇帝处理政务一事,不确定哪天撤除听政的帘子呢?”庚戌日,皇上开始到御前后殿理政。御史中丞王畴上奏章说:“如今皇上已在朝面对群臣理政,推究其根本,是由皇太后拥立照顾才这样的;并且皇太后执政时不妄自尊大,能够把国家权力交还给陛下,即使是古代的贤德的太后,也不能超过的,请求下诏给两府的大臣,要用尊崇母后的礼仪对待皇太后。如果朝廷严格奉行的礼制,与每年重要时节的祭祀典礼,车马、服饰、用具、护卫等威势,各部门能提供并草拟出制度,以后尊称的称号,外戚赏赐的恩惠,凡是符合侍奉父母心意的,都应该特别的彰显,那么孝道的德行就会昭告天下了。”皇帝听从了他的主张。当日,下诏给中书省、枢密院讨论把尊崇皇太后的礼仪作为典范来告诉天下人。辛亥日,皇帝问执政问题时说:“国家累积的弊病太多,用什么办法裁断挽救呢?”富弼回答说:“应当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变。”皇帝又问:“用宽恕作为理政的方式怎么样?”吴奎回答说:“圣人本来就用宽恕来治理百姓,然而不可以没有制度。《尚书》里说:宽恕却有制度,从容理政来寻求和谐。”(皇帝)又问前代宗室的情况,富弼回答说:“唐代的名臣,多出自皇家宗室。”吴奎曰:“前代宗室人员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然而当初授予的只是在于殿直、侍禁、供奉官的职官,不如现在范围广。朝廷一定要做长久打算,就应当裁减相关人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①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①题中“和”,读hè,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13.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
    B. 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
    C. “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之长。
    D. 这首酬和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4. 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3. A 14. ①心境淡泊宁静。诗人虽倦于尘劳,却能淡泊超然,内心宁静,悠然自得。
    ②性情豪迈洒脱。“霜威重”“雪意高”“遣酒争豪”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③为学勤奋精进。墨水已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
    ④对友感情真挚。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理解有误。首联是说,归巢栖息的鸟儿惊动飞起,孤雁发出声声哀号。“我”独自凭着幽雅的茶几而坐,一洗白天的尘劳,表现出诗人超然的心境。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表达能力。
    首联“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虽倦于尘劳,却能淡泊超然,“静尘劳”写出作者获得内心的宁静,悠然自得。
    颔联“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写在寒冷的书斋中,诗人心中仍然气象万千,有吞吐天地之气势。“霜威重”“雪意高”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颈联“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则是写作者深夜难眠,须要遣送美酒来助豪气干云,也表现其“性格之豪迈”。
    尾联“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则是写砚台里的墨水已经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表现了诗人为学勤奋精进的品质。
    作为一首酬和诗,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两人的真挚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①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②。
    [注]①元丰五年张舜民贬谪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②长安,代指宋都汴京。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
    A. 君山落叶纷飞,洞庭湖水天一色,辽远空阔,此景作为离别宴会的背景,蕴藏着词人无尽的幽思。
    B. “敛芳颜”指收起笑容,变得严肃,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的“敛容”意思相同。
    C. “天淡云闲”描绘了一幅天气晴好、浮云悠闲的画面,体现出词人从被贬的忧愤情绪中解脱的心理感受。
    D. “何人此路得生还”概括出古往今来无数迁客的命运,倾吐了词人压在心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
    16. 本词结尾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夕阳”“长安”两个意象进行分析。
    【答案】15. C 16. ①词人回望,看到夕阳映红天边,遥想远方自己离开的都城汴京。
    ②“夕阳”西下,苍凉落寞,表达词人被贬的伤感之情。
    ③遥想“长安”,表达对君王的期待之情,渴望再次得到朝廷重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体现出词人从被贬的忧愤情绪中解脱的心理感受”错。天空清远,白云悠然。“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但后句“何人此路得生还”,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因此,“天淡云闲”虽写出悠然的景色,但并未写出词人从被贬的忧愤情绪中解脱的心理感受。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①结尾句意思是:词人回望,看到夕阳映红天边,遥想远方自己离开的都城汴京。
    ②“夕阳”西下,映红天边,那里应该是作者离开的京都,词人被贬,因回首夕阳而念及家国,苍凉落寞,表达词人被贬的伤感之情。
    ③遥想“长安”,根据注释可知,此处代指宋都汴京,诗歌中向来有以都城代指朝廷、皇帝的手法,故此处表达了对君王的期待之情,渴望再次得到朝廷重用。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将秦人轻易得到土地,而诸侯陷入困顿形成对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伶官传序》中,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以及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寓意悲苦。比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③. 忧劳可以兴国 ④. 逸豫可以亡身 ⑤. 又闻子规啼夜月 ⑥. 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遗、镞、矣、逸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2022年7月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全长194.8千米。据测算,工程建成后, ① ,水量将由95亿立方米增加至115.1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多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540多亿立方米,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用上南水,受益人口超1.4亿。与此同时,水源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也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家指出,一旦汉江遭遇特枯年份,丹江口水库的来水量在不影响汉江中下游基本用水的前提下,就难以充分满足向北方调水的需求。
    当北方大地被南水润泽时, ② ;水源地是否有充足的水,能让南水如此源源不断、“不舍昼夜”地北上?开源,摆上了重要议革日程。从哪里开源? ③ 。如果将多年平均入库水量达374亿立方米、总库容339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90.5亿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库比作汉江流域的“大水盆”,那么,多年平均入库水量超4000亿立方米、总库容450亿立方米、调节库容221.5亿立方米的三峡水库则是长江流域的“大水缸”。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 文中“不舍昼夜”和“大水盆”都使用了引号,请分别分析其原因及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北调水量将大幅增加;②人们可曾想到这个问题;③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三峡水库
    19. ①“不舍昼夜”是对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引用,所以要引起来,表示出处,从而表现南水源源不断地输入北方。效果:增强语言的文学色彩,使语言更美,突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性。②因为“大水盆”是比喻,在文中表达特殊含义,所以用引号。效果:用大水盆比喻水库,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横线前面说“工程建成后”,横线后说的是建成后北调水量增加的情况,此处填“北调水量将大幅增加”意思的句子。
    第二处,横线的后面是一个问题,则横线上的内容应引出这个问题,故可填写“人们可曾想到这个问题”之类的句子。
    第三处,横线前面是“从哪里开源”问题,横线后用两个比喻突出三峡水库水源充足,则答案应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三峡水库”之类的句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分析“不舍昼夜”的引号,可知“不舍昼夜”来自“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引号表示引用,这样的引用,比枯燥的陈述生动得多,所以增加了文采,突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性。
    分析“大水盆”所在句子可知,这个“大水盆”指的是水库,“大水盆”是比喻,有了特殊含义。而运用比喻,自然能够使表达生动形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80年代,刚参加工作的赵昌平便下定决心,“再难也要攻克”“要搞就搞最难的——杂交小麦”。杂交小麦曾被国际作物界专家描述为小麦科学中的“最终前沿”,它是一项需要攻破科学原理和技术瓶颈两大难点的复杂系统性工程。为攻克难关,赵昌平夜以继日地工作,翻阅此前30多年的研究,开拓性地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是杂交小麦研发的理论基础。解决科学原理后,紧接着要攻克技术瓶颈。缺钱、缺地、缺人、缺理解,在最低谷的10年,赵昌平从一个性格“pen”的人变得沉默寡言。所有的成功都不是 ① 的,直到2011年,以赵昌平为第一完成人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创建”终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正式引领全世界杂交小麦研究方向。
    这三十年来,赵昌平研究团队从未轻松过,而商业化的过程尤为艰难,仅用种量一项就能难倒“英雄汉”,因为杂交小麦的用种量是杂交水稻的近十倍。但赵昌平团队 ② ,终将制种亩产增产20%以上,长达百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被一一破解。赵昌平感慨道:“杂交小麦的探索过程是不可预知的。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让我 ③ 地为它献身。”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 请结合材料,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20 ①一蹴而就
    ②迎难而上
    ③心甘情愿
    21. 翻阅此前30多年的研究报告,开拓性地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为杂交小麦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22. ①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②连用四个“缺”字,反复中有层递,从不同角度强化了研究团队所遇困难之多。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强调成功来之不易,要脚踏实地,可用“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
    ②处,语境指赵昌平团队面对困难绝不退缩的态度,可用“迎难而上”。迎难而上: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前进。
    ③处,语境形容一种献身精神,可用“心甘情愿”。心甘情愿:心里愿意(受苦、吃亏)。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成分残缺,“翻阅……研究”应为“翻阅……研究报告”;
    二是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承前省略“赵昌平”,“是杂交小麦研发的理论基础”主语变为“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结构混乱,把后句改为“为杂交小麦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故句子可修改为:翻阅此前30多年的研究报告,开拓性地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为杂交小麦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缺钱、缺地、缺人、缺理解”连用四个“缺”,形式上形成反复,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在内容上,作者连用四个“缺”,强化“缺”的内涵;内容上从“钱、地、人、理解”等四个角度,反复中有层递,突出了研究团队所遇困难之多。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询问陪侍在身边的颜回、子路二人的志向,子路希望把自己的车马衣裘跟朋友共有,哪怕自己穿得破旧也不感到遗憾。颜回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而孔子认为,让年老的人得到安乐,让朋友相互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二人沉思良久,点头称是。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孔子、子路和颜渊三人的志向,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孔子与弟子“论志”的对话,体现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子路的志向是“把车马、衣服皮袍和朋友分享共用”,体现“心怀他人”的博大心胸,侧重于物质分享。
    颜渊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体现“平和不自夸”的品格,侧重于个人修养。
    孔子的志向是“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养护”,体现心怀天下众生的仁德,主张对不同的人施行不同的爱。
    在听了孔子的志向之后子路、颜渊表示赞成。考生要注意思考二人肯定孔子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孔子的理想就是以礼治国,使社会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人人各得其所的境界。即人人知礼,社会大同。因为这是志向的更高境界,所以值得称道。
    写作情境是“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孔子与弟子论志的内容展开讨论,从孔子、子路和颜渊三人的志向中选择考生感触最深的志向,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在行文的过程中,考生要明确自己感触最深的志向是什么,并且说明理由,要有充足的论据,适当运用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照法进行论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观点一:认同子路的志向,可以是如下理由:(1)帮助朋友是爱心的体现;(2)如果人人都能关心、帮助朋友,那么这个社会风气就会很好了。
    观点二:认同颜渊的志向,可以是如下理由:(1)夸耀的实质是自我骄傲;(2)夸耀是为了表现自己,达到一定的目的;(3)自我夸耀不利于向善,不利于进步。
    观点三:认同孔子的志向,可以是如下理由:(1)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达到极至的表现;(2)这是大爱大同世界的体现,真正仁者是“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夫子之志表现出来的是心怀天下,为天下人着想,是无私无我的博大真诚的仁心仁术,夫子之志才最接近真正仁者的标准。
    立意:
    1.存大同之志,蕴圣人情怀。
    2.天下大同,吾辈之志。
    3.安天下之人,立天地之心。
    4.修身立己,平和不矜。
    5.心怀他人,坦荡仁义。
    相关试卷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学业质量联合监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学业质量联合监测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苏轼点评文与可的竹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学业质量联合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学业质量联合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苏轼点评文与可的竹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