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奇异福建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的“准考证号、 姓名”。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据此完成1~2题。
1. 神州十四号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A. 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B. 对流层、平流层、 高层大气
C.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D.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2. 返回舱在经过地球对流层大气时,舱外气温的变化特点是
A. 先升高后降低 B. 逐渐升高 C. 先降低后升高 D. 逐渐降低
地球表面生物量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具有相关性。 图1示意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
A. 自南向北递增 B. 自北向南递增
C. 自东向西递增 D. 自西向东递增
4. 根据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可推知地表生物量
A. 由低纬向高纬增加 B. 不同纬度均匀分布
C. 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D. 不同经度均匀分布
高一地理 第1页(共8页)桂林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小明随家人来桂林旅游,乘竹筏顺着漓江游览沿岸风光时,感叹道:这里的山拔地而起,千姿百态; 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 山中多洞,洞幽景奇。 图2示意桂林漓江景区局部区域。 据此完成5~7题。
5. 小明在乘竹筏游览过程中,图示四地无法看到M山峰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小明在游览图示漓江段时,可欣赏到“河岸陡峻,山拔地而起”壮观景象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下列四幅景观图中与漓江沿岸地貌类型相同的是
2022 年10月,地质工作者在福建政和大溪盆地发现鸟翼类恐龙化石,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在该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水生和半水生的生物化石。 据此完成8~10题。
8. 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A. 岩层和化石 B. 生物和化石 C. 生物和地貌 D. 岩石和地貌
9.“奇异福建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A. 元古宙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10.“奇异福建龙”生存的环境最可能是
A. 森林 B. 草原 C. 荒漠 D. 沼泽
高一地理 第2页(共8页)2023 年3月22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伊琳娜”号首航从山东青岛港出发开往地中海方向,5月初抵达意大利。 图3 示意“地中海伊琳娜”号航线。据此完成11~13题。
11. 以下四地附近海域表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该船从印度洋经红海进入地中海时,海水盐度的变化情况是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持续变大 D. 持续变小
13. 关于下列港口所在地的天然植被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叶片革质化 B. ②地多茎花板根
C. ③地多藤本植物 D. ④地秋冬多落叶
我省某海滨城市海陆风明显。 近年来, 该市将甲地附近的大面积荒地开发为滨海新区。图4示意该市甲地附近某日某时刻等压面分布。 据此完成14~16题。
14. 据图判断
A. ①比②气温低 B. ③比④气温低 C. ②比③气压低 D. ③比④气压高
15. 图示时刻,若在海边放飞孔明灯,其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飘向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高一地理 第3页(共8页)16. 随着城市滨海新区的建成,推测甲地
A. 海风增强,陆风增强 B. 海风增强,陆风减弱
C. 海风减弱,陆风增强 D. 海风减弱,陆风减弱
2023年7月28日, 台风“杜苏芮”在晋江沿海登陆,造成严重灾情。据此完成17~19题。
17. 此次台风登陆可能在晋江沿海低地引发
A. 洪水 B. 泥石流 C. 滑坡 D. 海啸
18. 在台风登陆前,当地应采取的防御措施包括
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 ②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
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④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 实时监测台风“杜苏芮”中心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数字地球 C. 地理信息系统 D. 卫星导航系统
我国不同区域土壤的颜色差别很大, 东北地区分布有黑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南方地区分布着红壤。 据此完成20~22题。
20. 四川盆地某区域的岩石与土壤均为紫色,形成这种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生物 B. 气候 C. 成土母质 D. 地貌
21. 与东北地区的黑土相比,南方地区的红壤
A. 黏粒比重更高 B. 矿物质被淋溶较少
C. 成土速度更慢 D. 表层盐分含量较高
22. 花生喜松软、透气性强的土壤。若在南方红壤区种植花生,宜采取的土壤改良措施是
A. 引淡淋盐 B. 掺入细沙 C. 引水灌溉 D. 夯实土地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浙江温岭的江夏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涨潮和落潮均可发电。据此完成23~25题。
23. 通常情况江夏潮汐电站一日内可发电
A. 1次 B. 2次 C. 3 次 D. 4次
24. 江夏潮汐电站的最大日均发电量一般出现在
A. 春节前后 B. 重阳节前后(农历九月初九)
C. 中秋前后 D. 端午节前后(农历五月初五)
25. 除利用潮汐发电外,人们还可利用潮汐进行
①水产养殖 ②港口航运 ③蓄水灌溉 ④气象观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高一地理 第4页(共8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1分)
随着城市化发展, 陕西西安一度受到城市内涝问题的困扰。 近年来,通过城市生态绿地建设使这一局面得以明显改善。
(1)在图5中绘制西安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并标注各环节名称。(7分)
(2) 简述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后,该地水循环环节发生的变化。 (4分)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某地理小组为模拟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图6)。
甲、 乙两容器内放有质地均匀的等量干燥沙土, 丙容器内无沙土。容器内均放置电子温度计, 实时测量容器内气温变化。 表1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图7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高一地理 第5页 (共8页)实验步骤:
Ⅰ. 短暂静置后,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记录各容器初始的气温。
Ⅱ. 将三个玻璃容器同时置于阳光下照射10分钟,观察各容器气温变化情况,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各容器内的气温。
Ⅲ.10分钟后,将三个容器移至阴凉处。撕掉乙容器的薄膜,甲、丙两容器仍覆盖薄膜。观察各容器10分钟之内的气温变化情况,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各容器内的温度。
表 1
注:*代表撕掉乙容器薄膜,甲、丙两容器仍覆盖薄膜
(1) 实验步骤Ⅱ模拟的大气受热过程对应图7 中的 和 (填序号)。 (2分)
(2) 指出甲、 丙两容器在照射中气温变化及其差异, 并解释原因。 (4分)
(3)有同学指出实验步骤Ⅲ的设计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不符,请为其说明理由。 (4分)
高一地理 第6页 (共8页)温度/℃容器
照射前
照射中
照射后*
0分钟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14分钟
16分钟
18分钟
20分钟
甲
22.1
22.5
23.1
24.7
26.2
27.9
27.8
27.1
26.1
25.4
24.9
乙
22.1
22.4
23.2
24.8
26.3
27.8
27.5
26.2
25.1
24.2
23.5
丙
22.1
22.4
23
23.8
24.7
25.5
25.2
24.8
24.4
24.1
23.7
28.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泰加林指地球上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我国大兴安岭北部也有分布。 泰加林的叶片为针状,树冠呈塔形,根系较浅。 在林中可见大量倒木。
(1) 依据泰加林的叶片和树冠特征,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6分)
(2)与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相比, 简述泰加林植被垂直结构特征。 (4分)
(3) 请用以下标签完成思维导图,说明泰加林中多倒木的自然原因。(6分)
标签:①多冻土 ②根系浅 ③冬季多积雪 ④距冬季风源地近 ⑤冬季多大风
⑥易压倒 ⑦易侧伏 ⑧纬度高,气温低
要求:在框内将所剩标签的序号用箭头连接,指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高一地理 第7页(共8页)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福建平潭东部海岸是中国典型的强风区。龙凤头海滩位于平潭典型的强潮海岸带。 目前外运沙子修建养护海滩是减缓海岸侵蚀和修复受损海滩常用的工程手段。 龙凤头海滩养护工程实施后,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在堤坝前形成大量沙堆,使得这里的风沙天气增多。
某中学生小明到龙凤头海滩进行地貌观察,以下是他的一段观察记录:大风不断吹起裸露海滩处的沙子, 海堤朝向海洋的一侧分布着相连的沙堆,高达数米,顶部坡度较大,底部较缓……
图8示意平潭及龙凤头海滩养护工程(图Ⅰ、 图Ⅱ分别示意养护工程实施前后)。
(1) 说出小明观察记录中涉及的地貌观察维度。(3分)
(2) 推测该海滩所在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5分)
(3) 为进一步了解该地风沙天气增多的原因,说出小明还应着重观察的内容。(5分)
高一地理 第8页 (共8页)
南平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题组:1.C,2.B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为情境,考查大气分层及其性质等相关知识,落实课标相关要求。
【试题解析】
1.地球大气的分层和组成是学生必备知识,由近地面到高空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是自上而下经过大气层。故答案选C。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对流层大气自下而上气温递减。返回舱在经过地球对流层是降落过程,所以对流层气温自上而下递增。故答案选B。
3-4题组:3.B,4.C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为情境,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生物量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试题解析】
3.读图可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在低纬地区更多,高纬地区更少。故答案选B。
4.根据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可推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量总体呈自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而地表的生物能量的根本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因此总体上地表生物量的分布与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呈正相关。故答案选C。
5-7题组:5.A,6.B,7.A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小明一家来到桂林游玩,乘竹筏顺流而下游览漓江沿岸风光为情境,考查等高线及地貌观察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试题解析】
5.本题考查的是通视问题。连接山峰M和甲点可知,两者两线经过了山脊,因此甲点看不到山峰M。故答案选A。
6.小明在游览图示漓江段时,乙点附近等高线更密集,因此落差较大,可欣赏到“河岸陡峻,山地平地拔起”壮观景象。故答案选B。
7.根据题干“桂林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小明游记内容“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可以判断桂林地貌主要特征,故与之相符合的只有第一幅图。故答案选A。
8-10题组:8.A,9.C,10.D
【命题立意】
本题组以地质工作者于2022年10月在福建政和大溪盆地发现鸟翼类恐龙化石为情境,考查地球的演化过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试题解析】
8.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烙印。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帮助科学家发现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变化,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因此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岩层和化石。A正确,B、C、D错误。
9.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福建政和大溪盆地发现的鸟翼类恐龙化石表明“奇异福建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
10.在发现鸟翼类恐龙化石的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水生和半水生的生物化石,表明“奇异福建龙”生存的环境最可能是沼泽。D正确,A、B、C错误。
11-13题组:11.C,12.A,13.C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我国集装箱船航行路线为背景,考查海水的性质及区域植被特点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试题解析】
11.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与其他海区相比,③地附近海域所在纬度最低,表层水温最高。C正确,A、B、D错误。
12.红海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该船从印度洋经红海进入地中海,海水盐度先变大后变小。A正确,B、C、D错误。
13.①港口所在地位温带落叶阔叶林,叶片较薄,不呈革质;多革质叶片的为②港口所在地植被特征。③港口所在地为热带雨林植被,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④港口所在地为亚热带常绿植被,秋冬较少落叶;秋冬落叶较多的为①港口所在地植被特征。因此C正确,A、B、D错误。
14-16题组:14.A,15.B,16.B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我省某海滨城市甲地附近某日某时刻等压面分布为情境,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试题解析】
图示时刻同高度的近地面陆地①气压高于海面②处,所以气温①比②低,A正确;③与④海拔相近,因③位于洋面温度较高的空气上升处,而④位于陆地上空温度较低空气的下沉处,故③比④气温高,B错误; ②的海拔比③低,故②气压比③高,C错误;③与④之间有同一个等压面,所以位于其上方的③气压低于位于其下方的④,D错误。故选A。
图示时刻,陆地为高压,海面形成低压,近地面吹陆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北风,故在海边放飞孔明灯,其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飘向东南方向,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
随着甲地附近的大面积荒地开发为滨海新区,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甲地白天的海风增强,夜间的陆风减弱,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
17-19题组:17.A,18.C,19.A
【命题立意】以台风“杜苏芮”为背景,涉及台风的影响、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相关知识,考察学生地理知识调用与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试题解析】
17.台风登陆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并可能在沿海地区引起风暴潮,地势低平地区引起洪涝,在山区引起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海啸多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与台风无关。晋江沿海低地地势低平,出现洪涝。故答案选择A。
18.台风来临前,应立即到避风场所避风。万一躲避不及或遇上台风时,应迅速果断地采取离开台风的措施,如停(滞航)、绕(绕航)、穿(迅速穿过),①错误。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均是正确的防御台风的措施,②③④正确。故选C。
19. 能够监测台风实时位置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技术;A正确;数字地球是地球的数字模型,即,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数字化,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C错误;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无法实现实时监测,D错误;故选D。
20-22题组:20.C,21.A,22.B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我国土壤的分布及差异为情景材料,主要考查土壤的特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区域认识、人地协调、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试题解析】
20.生物、气候土壤、成土母质、地貌、时间是形成土壤的因素,成土母质作是土壤物质来源,岩石与土壤皆为紫色,主要是因为成土母质。故而选C。
21.红壤与黑土相比,主要成土环境的不同。南方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矿物质被淋溶较多,盐分不易在土壤中积累,土壤黏粒比重高,土壤多呈酸性 ,A对B、D错;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比较旺盛,因此成土的速度比黑色土分布地区速度要快,C错。故选A
22.红色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湿热环境使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重,花生喜松软、透气性强的土壤,可以通过掺入细沙改良土壤黏重的特性以满足花生种植需求,引淡淋盐是治理盐碱地的措施,A错误;引水灌溉是针对干旱地区的土地,C错误;夯实土地是针对水土流失的土地,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
23-25题组:23.D,24.C,25.A
【命题立意】
本题组以我国规模最大的浙江温岭的江夏潮汐电站利用潮汐发电为情境,考查海水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试题解析】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一次海水的涨和落可以发电2次,故潮汐电站一日内可发电4次。
中秋前后为该地一年中的大潮时期,潮汐电站的日均发电也最大,故选择C。
潮间带地区的水产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故A正确;潮汐海水为咸水,不宜用来灌溉,潮汐与气象观测无明显相关性,故③和④错误。
二、综合题
26题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西安城市生态绿地建设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试题解析】
(1)略
(2)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后,绿地面积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增加;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截留地表径流等功能,使地表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
【参考答案】
(1)(7分)
(图上每个箭头的方向及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标注正确可得1分,一共7分;对箭头数量不做要求;蒸腾作用箭头标注位置在植物上方均可;降水箭头标注在云层下方;蒸发箭头可标注在水体上方,也可标注在地表其他处,方向为向上。)
(2)(4分)植物蒸腾作用增加;地表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每点为1分,一共4分)
27题
【命题立意】本题组为实验模拟题,通过“模拟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原理实验设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原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模拟地理原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试题解析】
(1)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可知,照射中甲、乙、丙三容器内气温均升高。而此实验目的为“模拟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原理”,可得知图7中①表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而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的热量来源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实验步骤Ⅱ模拟的大气受热过程对应图7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即①和②。
(2)根据表1中数据可知甲、丙容器在照射过程中气温均升高,但升温的速度有所差异,甲容器升温的速度较丙容器更快。对比甲、丙两容器,发现甲容器内有土层,而丙容器没有。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原理分析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说明甲容器升温更快与其有容器内有土层相关,土层模拟了地面,土层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产生了地面辐射,进而使近地面气温升高。
(3)根据表1中的照射后的实验数据可知甲、乙、丙容器在移至阴凉处后,温度均下降。而乙容器的气温下降速率最快。分析可知,是因为乙容器的薄膜被撕掉。但薄膜并不能模拟大气,不能产生大气逆辐射,只是减缓容器内热量散失的作用。这与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原理不符。
【参考答案】
① ②(或 ② ① )(一空1分)
甲、丙容器在照射过程中气温均升高(1分),但升温的速度有所差异,甲容器升温的速度较丙容器更快(1分)。
原因:甲容器内有土层,而丙容器没有。(1分)土层模拟了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产生了地面辐射,进而使容器内气温升高。(1分)
(3)甲、乙、丙容器在移至阴凉处后,温度均下降。而乙容器的气温下降速率最快(1分)。分析可知,是因为乙容器的薄膜被撕掉(1分)。但薄膜并不能模拟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薄膜只是减缓了容器内热量散失的作用(1分)。这与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原理不符(1分)。
28题
【命题立意】
本题以泰加林为情境材料,涉及植被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试题解析】
(1)泰加林所处纬度位置高夏季温暖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气温低,降水少,为了适应低温,叶片缩小成针状;水热条件不足,树木生长缓慢,因此越往上,生长时间越短,因此树冠呈塔形;所处纬度高,冬季降雪多,为减少树冠积雪过多,树冠呈塔状,有利于积雪下滑,不压断树木等。
(2)植被的垂直结构发育与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相关,一般气温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分层越明显,泰加林所处纬度高,气温低,降水少,植被高度低,植物种的数量少,分层数量少,垂直结构简单。
(3)大兴安岭北部纬度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易融化,积雪多,易压倒树木;气温低,多冻土现象,树根不易往下长,根系浅;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多大风,易将倾斜;根系浅抗倒伏能力弱,故而多倒木。
【参考答案】
(1)树叶为针状:因当地气温低,降水少,针状叶片可以抗寒抗旱。
树冠呈塔形:因当地气候寒冷,树木生长缓慢,因此越往上,生长时间越短;当地冬季降雪多,塔型树冠形态利于积雪滑落(不易积雪)。
(2)植被高度更低,植物种类数量少,分层分数量更少,垂直结构简单
(3)
多倒木
⑥
易压倒
②
根系浅
⑦
⑧
③
①
④
⑤
29题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福建平潭龙凤头海滩养护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貌观察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试题解析】
(1)材料观察记录中提到,海堤朝向海洋的一侧分布着相连的沙堆,高达数米,顶部坡度大,底部较缓……,由此可知,观察记录中涉及的地貌观察维度包括地貌的高度、坡度、分布状况等。
(2)根据图8中的信息,养护海滩未建前,海堤前并没有堆积沙堆,且海堤高于另一侧陆地,可知沙堆的沙子并不是由地表径流带来。观察记录中提到,大风不断吹起裸露海滩处的沙子……,可知养护海滩建设后,裸露海滩的沙子在大风吹蚀、搬运作用下在海堤前堆积成沙堆,则推知沙堆的沙源地是海堤前的裸露海滩,沙堆位于沙源地的下风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为偏东风。
(3)为进一步了解该地风沙天气增多的原因,小明还应着重观察沙源地情况,如养护海滩裸露的面积,海滩处沙子的情况如沙子颗粒物大小状况、沙子的干燥程度(含水量)等;
沙堆的面积大小、物质组成状况(如沙堆处沙子的颗粒物大小、干燥程度等状况);
周围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等。
【参考答案】
(1)地貌的高度、坡度、分布状况等。(每个地貌观察维度为1分,共3分)
(2)偏东风(2分);
沙堆的沙源地是海堤前的裸露海滩(1分),沙堆位于裸露海滩的下风向(2分),则该地的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共5分)
(3)养护海滩裸露的面积、物质组成(或海滩沙子颗粒物大小状况)、含水量(或海滩沙子的干燥程度)等(3点任答两点得2分);
沙堆的面积大小、物质组成情况(或沙堆处沙子颗粒物大小状况或沙堆处沙子的干燥程度)(每点1分,共2分);
周围地表植被覆盖情况(1分)。
(共5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试题docx、2参考答案厦门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高一地理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