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新高考版)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微专题8 侵蚀基准面与河流阶地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微专题8 侵蚀基准面与河流阶地,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微专题8侵蚀基准面与河流阶地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4微专题8侵蚀基准面与河流阶地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1.侵蚀基准面
(1)概念
①(终极)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由于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不再向下侵蚀,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最低基面,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方向引伸的平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但对于不入海,终止于内陆盆地的河流而言,盆地最低部分就是它们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②局部(或暂时)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泊洼地、主支流汇口处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为局部(或暂时)侵蚀基准面。
(2)影响侵蚀基准面的因素
①构造运动:地壳抬升,河源距离原侵蚀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加大,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地壳下沉,侵蚀基准面则相对上升。
②气候变化:冰期时降水多以降雪形式存在,入海径流量减少,海平面下降,(终极)侵蚀基准面降低;间冰期时降水增加,入海径流量增加,海平面上升,(终极)侵蚀基准面上升。
(3)侵蚀基准面引起河流冲淤变化
①如果侵蚀基准面上升,由于河流纵坡降减小,将导致河流挟沙能力降低和河床淤积。
②如果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纵坡降将增大,从而导致河流挟沙能力增强和河床侵蚀。
2.河流阶地
(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经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河流阶地的成因
(3)研究河流阶地的意义
①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②阶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
③阶地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
④阶地往往与河流堆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堆积富集形成矿床。
⑤通过对河床两岸阶地岩层的研究,可以推测该地的地质运动,如褶皱、断层等。
(2022·江苏苏州期末)河流侵蚀基准面指河流下切侵蚀的界限,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就各河段而言,一些坚硬的岩坎、湖泊与河流的交汇处等地易成为局部河段的侵蚀基准面。图1是“鄱阳湖示意图”,图2是“1998~2011年鄱阳湖流域侵蚀基准面海拔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1中最靠近鄱阳湖流域侵蚀基准面的城市是( )
A.湖口 B.彭泽
C.九江 D.星子
2.1998~2011年期间,鄱阳湖流域水文特征的主要变化是( )
A.鄱阳湖枯水期水量增加
B.湖口附近湖水流速变快
C.鄱阳湖泥沙输出量减少
D.星子附近湖泊水位升高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结合图1可知,湖口位于湖泊与河流的交汇处,在这里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所以最靠近鄱阳湖流域侵蚀基准面的城市应该为湖口,A对。第2题,由图2可知,1998~2011年鄱阳湖侵蚀基准面的海拔下降,而侵蚀基准面是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的界限,侵蚀基准面下降说明侵蚀能力增强,应是湖口附近湖水流速变快,B对。侵蚀能力增强,泥沙输沙量增加,C错;侵蚀基准面下降,湖区枯水期水量减少,A、D错。
因河流下切,老河床超出洪水水位,保留在岸坡上并形成阶梯状的地形,被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某河谷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判断河流阶地的标志是( )
A.砾石层 B.古土壤层
C.红黏土 D.风化壳
4.对于黄土层来说( )
A.形成时代越早,厚度越大
B.不同阶地上的黄土沉积物形成时代一致
C.形成时代与河流阶地无关
D.其底部年代可代表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
5.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高程差是( )
A.甲乙之间 B.乙丁之间
C.甲丁之间 D.丙丁之间
答案 3.A 4.D 5.D
解析 第3题,河流阶地是原来的河床,判断是否是河流阶地应从河床痕迹寻找标志,砾石层是原有河床上的流水沉积物,其存在表明阶地曾经是原有的河床,该阶地应是河流阶地,选A。第4题,据图可知,黄土层是河流下切之后在古河岸上堆积形成的土层,因此其底部年代即代表该阶地最初形成的年代,故选D。第5题,要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是河床只受到河流的下蚀作用,没有受到其他作用的影响,图中甲乙之间和乙丙之间都有断层,因此它们之间的高差可能受到断层的影响,而丙丁之间没有断层,其高差仅代表河流下切的高度,故选D。
6.(2022·山东省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金沙江自云南楚雄州元谋县江边乡折向东流,为金沙江深切河谷中的宽谷段。该段河谷的上、下游段河谷非常狭窄,谷坡陡峭,滑坡崩塌频繁,经常造成河道堵塞。该段河谷发育有5级河流阶地,研究表明,阶地的形成除受控于不同时空尺度上构造抬升、基准面变化外,还受气候变化或河流系统内在动力变化的影响。下图示意该段河谷的位置及某断面河流阶地状况。
(1)说明河谷中湖相沉积物的形成过程。(4分)
(2)分析图示湖相沉积物的形成对河流侵蚀作用的影响。(6分)
(3)说明气候变化与河流阶地形成之间的关系。(4分)
答案 (1)滑坡体堵塞该地下游河道形成堰塞坝体,坝体上游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上游水流挟带的泥沙受堰塞湖湖水顶托,水流速度减慢,沉积形成堰塞湖相沉积物。
(2)堰塞湖形成后,堰塞湖区与上游河段落差减小,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溯源(下切)侵蚀减弱;大量沉积物覆盖湖区基岩,阻滞和减缓了河流对河床的下切侵蚀;堰塞湖区与下游河段落差增大,河流下切侵蚀增强。
(3)气候变化通过流域降水、植被覆盖度等变化影响河流的径流和泥沙量;控制河流的侵蚀与堆积过程,从而影响阶地的形成。成因
形成过程
构造运动
①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形成开阔平坦的河漫滩。
②地壳上升期间,河水下蚀加强,河床加深,平坦的河漫滩成为高出河水的阶地。
③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地壳每上升一次,就会形成一级阶地;多次地壳抬升就会形成多级阶地(有几级阶地,就至少有几次上升运动)
气候变化
①气候干冷期间,河流水量减少,流域内植被减少,坡面侵蚀加强,含沙量增加,河床堆积,形成河漫滩。
②气候湿热期间,径流量增加,流域内植被茂密,泥沙量减少,导致河床下切侵蚀加强,形成阶地。
③长期的气候干湿变化引起河水的堆积与侵蚀交替作用,形成一系列阶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9 微专题17 桥,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9微专题17桥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9微专题17桥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8 微专题15 市场竞争力,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8微专题15市场竞争力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8微专题15市场竞争力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微专题7 沙丘,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微专题7沙丘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4微专题7沙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