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六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六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8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让口味杂一点
①常听人说,出差在外,最头痛的,莫过于“吃不惯”这仨字。
②比如到内蒙古、新疆出差,可你偏偏不喜欢吃牛羊肉,这就要“遭殃”了。别人拿着肉串吃得不亦乐乎,你就只能干瞪眼煮泡面。比如你不喜欢吃辣,恰好要到四川、重庆等地公干,大街小巷都是热辣扑鼻的香气,你只能去超市买些面包香肠充饥。祖国大江南北,口味驳杂各异,这种“吃不惯”,很多时候就成为你人生旅途中不大不小的羁绊。
③因此刚工作时,一位媒体前辈就告诉我,做编辑记者,适应各种口味、通吃天南海北是一项基本功,要“让口味杂一点”。
④前辈所说的“让口味杂一点”,是希望我练就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本事。但这几个字在心中盘旋久了,总会生发些新的感触——为人为文,想咀嚼出生活的妙味,写出有意趣、有内容的好文章,杂一点的口味怕更是不能或缺。
⑤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汪曾祺。这个喜欢人间草木,感觉灯火可亲的作家,写出的文章总是亲切动人,满含生活的趣味。他写北京的胡同,写昆明的茶馆,写故乡的炒米,写端午的鸭蛋,写西南联大金岳霖、闻一多等大师的风姿,写承志桥南三教九流、民间艺人的绝活风采。他的文字总会让你品咂出凡常生活中隐秘的乐趣和味道,而你也会惊讶,为什么他能观察那么细,知道那样多。他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⑥所以,听多了流行音乐,不妨听听古典音乐、民歌乐曲,那悠扬抒情、空灵婉转的旋律或许会打开你别样的情感世界;看多了青春文学,不妨读一些古文诗词,同样是点点滴滴的青春愁绪,或许有另一番唯美古雅的表述唤起你由衷的欣赏与共鸣。
⑦前不久张艺谋接受采访时说,拍电影,执导奥运会开幕式,执导《对话·寓言2047》全新观念演出,就是希望自己面宽一点。艺术是相通的,多一些表演形式的尝试,可以更好地开拓自己的思路,激发自己的灵感,奇思妙想就容易更多涌现,令人称赞的好故事、好文章也容易流淌出来。
⑧当然口味杂不是排斥专,更不是提倡浅尝辄止或蜻蜓点水。杂是保持对世间万物好奇、包容的态度,只有懂得越多,了解的领域越多,你才能发现自己最爱什么,最擅长什么,进而钻进去,潜进去。酸甜苦辣咸都尝过,你才知道最喜欢的味道是哪个;诗词歌赋都接触过,你才好说最喜欢的传统文体是什么。正因为有了杂,专才会显得有意义、有价值。
⑨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真想要约取、薄发出好作品,不妨先让自己的口味杂一点吧。(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第14期,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口味要杂一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差在外的人,“口味杂一点”,就是要适应各种口味、通吃天南海北。
B.写文时,“口味杂一点”,就是要保持对世界万物好奇,广泛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乐趣。
C.读文时,“口味杂一点”,才能发现自己最爱的文章类型。
D.听音乐时,“口味杂一点”,会让人多愁善感。
2.下面对“杂”与“专”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想要找准“专”的对象或方向,就必先要“杂”。
B.“杂”与“专”虽然不相互排斥,但“专”追求所见的广度,“杂”注重钻研的深度,各有不同。
C.“杂”是保持对世间万物的好奇与包容的态度,“专”是对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的潜心与钻研,两者并不矛盾。
D.“专”要显得有意义与价值,必然离不开“杂”。
3.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简要概括作者眼中“让口味杂一点”的好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武资网)
童年的灯火
林 晴
①据说,我生来就很怕黑,当黑夜降临,不见灯火,就会哭闹。
②关于这事的最初记忆,约莫是三四岁。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农村是常常断电的。某天夜里,本来灯火通明,忽然刷地一声全部暗了下来,不见一点光亮,我的心头一紧,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已经哭出了声。不多时,里屋里生起了一点火光,从起初的一个豆子般蓝色的小点,慢慢地跃动成了一朵淡黄色的泪滴,阿嬷手持着一盏煤油灯从里屋走来,这如水般黑漆的暗,在灯火所过之处都退散开来。当空中划过一道纤细而艳丽的尾鳍后,黑暗又快速地填满和吞噬着里屋的一切。煤油灯被放到了客厅的餐桌上,斑驳而厚重的桌板托着小巧的青碧色玻璃瓶,细腰大肚,肚里盘曲而上一条细绳样的小芯,顶上是一个已经锈迹斑斑的皇冠,焰火就在这上面立着。焰尖儿一两道细细的黑烟向上飘扭着,像是池塘里黑色小蝌蚪扭动的尾巴,熏得玻璃罩灰蒙蒙的。
③这小小的焰火,荡漾着层层暖黄的光晕,吓退了黑暗的逼迫。只有在它的笼罩里,我才能看得见屋里的东西,暗红掉漆的背椅、沾着缕缕黑色尘埃的三叶吊扇、土灶烟囱以及蓄着水的大缸,一切都在灯影下模模糊糊、安安静静的存在着,我的心便也踏实了下来。
④阿嬷为了治我怕黑的症结,常常让我躲进门后黑暗而逼仄的空间里,啃咬着炊巾上残留的米粿,说吃过后就不再怕黑了。这闽南的旧俗,似乎有着那么一点用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胆子慢慢变大,停电时也不再哭闹了。
⑤但走夜路时依旧提心吊胆。
⑥农历的二月是土地公的诞辰。在农村,大到天上的风雨,小到田间的虫蛇都归土地公管。中国传统的神袛中绝没有像他这般热心肠而又紧贴百姓生活的。因此,每逢吉日村民便会筹奉几百钱,请来外地人放几场露天电影作为贺寿。电影幕布就搭在庙前的水泥地广场上。这一年一度的盛大光景,总会随着电影的音响,辐射开来,勾牵着每个孩子的心。
⑦夜间,我家到土地公庙要走过一段长长的小路。傍身的只有一条小板凳和一把金属制的手电筒,里面塞着两个大大的电池,但却没什么用,只能将黑夜烧灼出一个碗口大的浅黄色疤痕,到了幽深的竹林小道,风一吹来,林叶沙沙作响,心里头的鼓点密集了起来,紧紧地敲击着,于这暗的黑夜里慌乱颤着。拳头紧纂,脸颊发麻,脑后凉飕,只有脚底生出勇气,不停地加快向前走着,追逐这唯一的光的期望。唯有穿过竹林,才松下一口气,手心握了一滩的冷汗。
⑧村里的土地庙依傍着一棵大榕树,庙只半人高,宽约一米,供着土地公和土地婆。庙前的广场已坐满了观影的人。各式的小摊齐整地堆扎在人群外,人群纷至沓来,光影零乱,炸爆米花的、卖灯笼焰火、玩具摔炮的,一下子都闯进了我的眼睛,却又好像什么都瞧得不真切。只幽暗的石墙边,一家零食摊子看得最清楚。摊子被香蕉树宽大的叶子遮蔽着,围满孩子。
⑨摊主人叫红霞,是个六十多岁的妇人,头发皆已明晃晃的白了,用发箍拢起来,梳成整洁的发髻,就像她家的姜酥糖,纹理丝丝入扣。她身型微胖,穿花布衫,脸上已有很多的皱纹,笑起来眯着眼,像是个圆圆的肉包子。红霞摆的是零食摊,摊子旁立一根竹竿,从旁近人家牵拉电线,挂着一盏明灯,白色灯罩下梨形的灯泡里钨丝炽明,发出琥珀色的明亮的光来,比煤油灯亮堂多了,几只小飞虫绕着灯光盘旋,不时撞击着灯壁。
⑩灯下的小食何其可人,有在口腔里奔跑的魔鬼糖、一不注意就被风吹走的地瓜饼、酥脆香甜的米棍、如蛛丝般缠绕的棉花糖……摊子被围了起来,那盏明灯硬是从人缝里挤出几缕光来,勾引得我这小虫儿徘徊不已。我簇拥在外围,翻遍了口袋后,不免得局促起来,因为摊上的零食两毛起卖。
⑾很快到我了,红霞笑容满面。我却埋着头,手里捏着一张纸币,怯怯的说:
⑿“有一毛钱的炒瓜子吗?”
⒀“有。”红霞先迟疑了一下,然后肯定地答道。
⒁只见她接过钱,麻利地拿起茶杯大小的杯子舀了起来,一杯,两杯,三杯,都是满满的!可我明明记得两毛钱是五杯的量啊!见我一愣,她张口一笑,嘴角边露出银白色的镶嵌的牙齿,又摸摸我的头,说道:“去吧。”
⒂我把炒瓜子兜在肚子前,和伙伴们看着电影,直磕到电影结束。那一个夜晚,电影的光忽明忽闪,庙前的红烛摇曳,红霞零食摊前的一盏明灯把暗夜的天空照得格外明亮和温暖,也照得回去的小路亮堂了起来。
⒃如今,煤油灯已不复常见,仅能于收藏家的陈设里窥得一二,摆在透明的橱窗里,没有光燃起,只剩下寂寞的壳。露天电影已然成了一个时代的绝迹,幕布里随风飘动的电影画面变成心里不可复制的记忆。
⒄长大后,我怕黑的症结已全然消失了。但我忽然怀念起那暗黑屋子里泪点的煤油灯火,那竹林夜路间的一点手电光亮,那光影交错的夜空的电影荧光……原来,童年的每处黑暗都有灯火的陪伴。
⒅灯火,倒像是与暗相伴而生,不为对抗,只为护持着孩童长夜里暖色的愿想。 (本文根据命题需要有所删减)
4.阅读全文,围绕“灯火”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请分条概括。(6分)
5.在第(15)段中,“红霞零食摊前的一盏明灯”“也照得回去的小路亮堂起来” 作者为什么说回去的路亮堂了?(4分)
6.文段中写到“原来,童年的每处黑暗都有灯火的陪伴。”请概括童年的灯火分别给作者怎样的感受?(6分)
7.文末“灯火,倒像是与暗相伴而生,不为对抗,只为护持着孩童长夜里暖色的愿想。”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这句话包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4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8题。(3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唐]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暄。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8.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了诗人深夜开门来到西园欣赏刚好升起的月亮时的自得之趣。
B.颔联描写了寒月与疏竹,点染出幽静的意境,给人以夜凉如水之感。
C.颈联中的“响”和“暄”,以动衬静,反衬出四野的空旷和夜的静谧。
D.尾联中的“寂寞”二字,无声胜有声,表达了作者无法言说的情怀。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2题。(15分)
陈灌传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
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①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②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选自《明史·循吏列传》)
【注]①覆按:复审案件。②丰裁:风纪。
9.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命筑城泰州 寻:不久 B.与语奇之 奇:奇怪
C.有坐盗麦舟者 坐:因……犯罪 D.余悉减死 悉:全部
10.下列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A.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B.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C.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D.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1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陈灌元末乱世种树保全乡人,可见他聪明,有先见之明。
B.从陈灌多次升迁到宁国知府,可见他得到信任,办事能力强。
C.从陈灌调查老百姓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可见他体恤民情。
D.从陈灌处理偷盗麦船的案件,可见他执法公正,严惩不贷。
12.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课内考察。(7分)
请将下列诗句填写完整。(3分)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请在具体语境中解释下列实词的含义。(4分)
①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委: ②贫贱不能移 移: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表 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9题。(15分)
落叶缓扫,深得民心。①一项落叶缓扫政策,让落叶不再是垃圾,而成为市民秋日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这让城市生活有了诗情画意。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和树木色彩变化情况,在部分路段实行“一街一策”精细化环卫管理,缓扫、缓运银杏落叶,让市民真正能“迈步在 之上,行走在 之中”。另一方面,让生态文明与全域文旅有了创新表达。筑景成势、营城聚人,不仅落叶缓扫体现着城市治理思路的转变、减轻了环卫工作,更让生态与文旅在“盛世美颜”的叶落大道有了生动。
“缓扫”不等于“不扫”。下雨后,环卫部门将及时增派清扫人员,彻底清理“落叶缓扫”路段的树叶;大风天气时,将增加清扫频次,调整作业时间,及时清扫清运。一言蔽之,就是“雨后整体清理、腐坏及时清理、积聚适度清理”。②前些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也下发过《关于暂缓清扫落叶保留秋季景观的通知》,要求北京城区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均实行落叶缓扫。持续做好以清理生活垃圾【A】枯枝干枝为主的绿地清理工作,为市民绿色休闲 良好游览环境【B】同时还通过对绿地适度喷水【C】进一步延长落叶景观持续时间【D】当然,不少城市也都曾在落叶缓扫上拿出过可圈可点的 。
③落叶缓扫、野草不拔——这样的城市,终究是懂浪漫的。满地的落叶,是季节该有的模样。缓,自然对应着“快”。④木心先生在《从前慢》里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四季慢一些、生命慢一些,匆匆赶路的时候,还有满地黄金,还有星辰大海。从容的生活、康健的人生,这,才是值得留恋的“恋恋风尘”。
15.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言蔽(bì)之 B.频次 C.模样(mó) D.匆匆(cōnɡ)
16.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风景 画卷 营造 举动 B.画卷 风景 营造 举措
C.画卷 风景 塑造 举动 D.风景 画卷 塑造 举措
1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筑景成势、营城聚人,不仅落叶缓扫体现着城市治理思路的转变、减轻了环卫工作,更让生态与文旅在“盛世美颜”的叶落大道有了生动。
B.筑景成势、营城聚人,落叶缓扫不仅体现着城市治理思路的转变、减轻了环卫工作,更让生态与文旅在“盛世美颜”的叶落大道有了生动见证。
C.筑景成势、营城聚人,不仅落叶缓扫体现着城市治理思路的转变、减轻了环卫工作负担,更让生态与文旅在“盛世美颜”的叶落大道有了生动。
D.筑景成势、营城聚人,落叶缓扫不仅体现着城市治理思路的转变、减轻了环卫工作负担,更让生态与文旅在“盛世美颜”的叶落大道有了生动的见证。
18.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19.把“落叶缓扫,其实倡导的也是一种生活姿态。”一句还原到文中,恰当的一处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七、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男孩,在沙滩边要搬起一块石头。他的父亲在一旁鼓励他,要他用尽全力。但男孩拼了命也没能搬起来那块石头。男孩很沮丧,走到父亲边上,告诉父亲自己用尽全力也搬不起来那块石头。父亲问他,你没有用尽全力呀,我就在你身边,但你没有向我求助。
主动求助,就是活着的一项重要能力。主动调动身边的资源和力量,借助身边的力量,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成长。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是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六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一初慧泉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