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明确目标,预习检测,文化常识,背景链接,朗诵诗歌,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文意,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了解乐府诗的常识,体会乐府诗的语言特点。2.反复诵读诗歌,展开想象,揣摩诗句含义。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1.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阿 松柏 冢 贻 狗窦 旅葵 雉 舂 羹
(ā) (bǎi) (zhǒng)(yí) (dòu) (kuí)(zhì) (chōng) (gēng)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最大的特点: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乐府诗集》中国民歌是其精华所在,内容丰富。①直接揭示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情绪。如《鸡鸣》、《相逢行》、《十五从军征》等。②封建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如《上山采蘼芜》。③表现健康纯美的爱情。《江南》、《上邪》、《有所思》等。④反映东汉后期给知识分子造成的忧惧漂泊之苦及消极情绪。《枯鱼过河泣》《满歌行》等。
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木兰辞》被称为乐府双璧。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的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见不到亲人的痛苦经历。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歌给人一种怨愁之感,基调悲凉。
1.朗读诗歌,说一说诗歌给你的整体感受。
2.再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语含义, 理顺句子的意思。同学间互相交流。
重点词语含义始:才。归:回家。道逢:在路上遇到。阿:语气词,没有意思。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看去。冢:坟墓。累累: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重点词语含义。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雉: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旅葵:即野葵。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重点词语含义。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持:用。作:当做。羹:就是饭菜的意思。一时:一会儿就。贻:送,赠送。沾:渗入。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3.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公是谁?文中哪句话介绍了他悲苦的一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他本应该是满心的喜悦、激动、期盼,满怀着希望。但是,我们却从诗中读出是悲凉、悲伤。“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4.主人公15岁离家打仗,80岁才回到家,你能想象他此时的心情吗?诗歌又是如何描写的呢?
5.用自己的话描述老人回家后看到的景象。
曾经是炊烟袅袅、庭园整洁,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如今家门前却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苦苦思盼的亲人早已离世,曾经温馨热闹的家园已是一片荒凉破败。看到这一切,老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番荒凉的景象,怎不让人悲伤难过呢!
6.面对这一切,主人公做了什么?
他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诗中的主人公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造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文中有没有相关信息?
文中的“征”字透露出悲剧的根源。他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从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人性的损害,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1.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 写成一篇记叙文。2.背诵并默写课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走近作者了解常识,内容理解,十五从军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读诗歌,松柏冢,松柏冢累累,本诗的主题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说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背景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