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文言文知识必备清单(统编版)
专题2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二)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二)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而、与、其、且、因、于)
六、“而”
用作连词
“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也”等。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例句:博学而笃志《论语》
例句: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例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2)表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
例句: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例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例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例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3)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句: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句: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例句: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例句: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例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4)表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例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例句:敏而好学。(《十二章》)
(5)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例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却,表转折关系。《论语》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例句: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例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用作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
例句: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例句:俄而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
七、与
1.用作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或仍作“与”。
例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例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2.用作介词,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行为时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和”“跟”“同”;
例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例句: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例句: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出师表》
例句: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用作介词,表示比较的对象,跟/同/与……(相比)
例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句: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4.用作动词,给,给予;
例句: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例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动词,参与,欣赏、领悟
例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6.句末语气词,同“欤”,表示疑问或感叹。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八、其
1.用作代词。
(1)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中作定语。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例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他的,代可以做老师的那个人。
例句: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他的,代“渔人”
例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他们的,代齐军。
例句: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代“愚公”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例句: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例句:其必曰:“先天下……”乎。《岳阳楼记》
例句: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3)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或者数代词。
例句: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名其一处也。 《口技》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
2.用作语气副词
“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表反问语气
例句:其真无马邪?《马说》——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2)表猜测语气,译为“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句: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表祈使语气,表示委婉、期望、命令或商量,译为“可(要)、一定(要)”。
例: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4)表推测语气,译为:大概
例句:其恕乎。《论语》
九、且
1. 用作副词
(1)译为“将”,“将要”、“将近”。
例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
例句: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用作连词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
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
例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 、“而且”、“并且”。
例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十、因
1.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
例句: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3. 用作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
例句: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4. 用作副词,可译为“因此”。
例句: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例句: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例句: 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3)表示结果,译作“因此”。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例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4)相当于连词“而”“来”,或者不译。
例句: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例句: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例句: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例句: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句: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4.用作副词,译为:“已”、“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陈涉世家》
十一、于
1.用作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在
例句:骈死于槽里之间。《马说》——在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
例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
例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在
例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在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从
例句: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从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对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对
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给
例句: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给
例句: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到
例句:还于旧都。《出师表》——到
例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到
(3)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胜过”
例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有甚于生者……有甚于(《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比
例句: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比
例句: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比
(4)因为,由于
例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
(5)“对,对于”。
例句: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对于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对于
(6)译为“到”
例句: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
(7)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例句: 受制于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三)-【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所”,“焉”,“则”,“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一)-【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 专题03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三)-【必背、必备】(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纲第一,吃透弄熟,效率至上,计划性强,查漏补缺,提高考试能力,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利用好教材和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