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身份认同。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教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中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语言,概念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荀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更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小说《最后一课》中,面对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法语教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人们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因为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B.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等充分证明中国人向来注重说话场合。
    C. 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
    D. 《最后一课》中法语教师的话说明语言能把民族凝聚在一起,使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中心论点。
    B. 文章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来论述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C. 文章在论证语言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时,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引用论证。
    D. 文章第2—5段论述了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是并列关系,顺序是可以调换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极大,但“三寸舌胜过百万兵”等则夸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
    B. 中国文化注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却向来不注重说话的场合以及彼此的关系。
    C. 拥有共同语言身份和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
    D. 语言越丰富,生活就越精彩,但语言也只能记录社会生活、概念推理或人的喜怒哀乐。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项,“充分证明中国人向来注重说话的场合”是错误的。由原文“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知,“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是“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D项,“这几个分论点是并列关系,顺序是可以调换的”是错误的。这几个分论点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顺序不可以调换。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夸大”是错误的。由原文“‘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可知,这句话表明了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极大。
    B像,“却向来不注重……”是错误的。由原文“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可知,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
    D项,“也只能记录……”是错误的。由原文“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可知,语言的作用有很多。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网红一夜暴富,直播打赏千万”“我能不能火,能不能让我火?”此类标题充斥在网络平台上。其背后,隐藏着当前网络社会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的影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重点已经从过去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逐渐转向旅游、休闲、娱乐、教育等非物质消费。同时,在娱乐消费市场空间和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前,海量的商业资本涌入娱乐市场,掀起了一场场“娱乐至上”的大众文化的狂欢。
    在传统的传媒方式之下,人们所获取的信息大多来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这些媒介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不良消息的清除;但是网络社会信息开放,会导致网络中的负面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新媒体技术使得网络社会下的青年群体从过去单纯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可以主动生产、传播信息,进行信息互动,因而传播的速度、效率更加便捷。但新媒体技术导致的泛娱乐化最容易误导的受众,也正是价值观可塑性强的青年群体。长期依靠这种快餐文化长大的青年群体,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虚无、价值判断盲目等问题,最终沦为娱乐大潮的靶子。
    娱乐性、猎奇性的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缓解紧张、愉悦身心的休闲方式,原本无可厚非。但戏说历史、恶搞英雄、戏谑文化、讽刺经典等行为,裹挟其他消费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导致青年在现实社会中缺乏对道德、历史、法制、规则的敬畏之心,因而责任意识淡薄,道德认知欠缺,政治信仰迷茫。在网络世界里,没有约束,没有节制,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喜欢怎样就怎样,导致人际关系淡漠、疏远,个人情绪压抑、低落。对青年来讲,在如上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与极化行为,做出违背伦理道德、信仰缺失之事,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已经长期存在,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随着西方商业文化的传入,以往崇尚“简朴”“节制”的传统生活态度逐渐被颠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开始抬头并逐渐蔓延和强化,甚至转向追求“放纵”和“享乐”。在网络的空间中,各种文化都能够自由地传播,也容易导致文化冲突程度的提升。比如西方霸权主义政治的文化倾销,一定程度影响部分年青网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卜建华《网络社会青年信仰泛娱乐化、庸俗化风险的“文化景观”与破解策略》)
    材料二: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增多,我国传媒行业出现了较多的自媒体平台以及新媒体,这种状况的出现,促使网络文化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自古有“三人行必有我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说法,善于学习,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网络的出现更是加快了这学习创新的进度。
    随着微信、微博、各种APP软件的研发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增多,人们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料的便利性极大地提升。各种文化产品大量出现,其中有深入浅出的文化精品,有深入深出的高端成果,有短平快的畅销书,有东拼西凑、模仿跟潮的赝品。虽然这些文化产品的水平参差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实现了资源多样性的共享,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此外,网络平台的构建为人们创建了虚拟的空间,人们可以平等地交流,消除了传统的交往障碍,提升了交往的自由性。
    网络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普遍具有无边界、大容量的特点,故而能够满足任何人群的上网需求,并为其合法提供数据信息。事实上,正是由于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自由性,才在最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文化的限制,为网民的网上联系提供了便利,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对话的空间,实现了各民族、地区、国家文化的交流以及传播,并有助于促进各类文化的交流以及融合,最终实现世界各类文化的通联与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挑战的同时,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化输出。比如近期歌手费玉清《一剪梅》的小视频在欧洲突然火了起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两句文辞优美,节奏舒畅,让外国人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互联网传播具有跨时空、跨领域的先天优势,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整合、加工,最终实现现代传承与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料的便利性的提高,人们能够便捷获取多元化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从而有助于人们开拓视野,打破思维的僵化模式。网络文化的某种冲击性,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国人的创新精神。
    (摘编自齐美国《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量的商业资本涌入娱乐市场,掀起了“娱乐至上”的大众文化的狂欢,助推了网络社会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
    B. 青年群体最容易受新媒体技术导致的泛娱乐化的误导,如长期受其影响,难免导致精神虚无、价值判断盲目等问题。
    C. 青年在网络世界里没有约束和节制,可以匿名存在,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与极化行为,因而网络实名制势在必行。
    D.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便利,也容易导致负面文化的传播,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5. 不能证明网络时代青年存在信仰泛娱乐化、庸俗化现象的一项是( )
    A. 某些自媒体发几个搞笑动图,或随便搜集一点吸引人的热门视频、图片,就能有几万粉丝,甚至几十万点击量,虽然内容质量不高,但效益却很好。
    B.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协会,最近联合央视网等视听节目网站,制订了《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抵制节目低劣、媚俗等问题。
    C. 某明星的离婚消息,登上热搜第一,燃爆网络,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有的人跟风转发,有的人打着内幕旗号剖开所谓真相,引出无数跟帖热捧。
    D. 大众文化作品可以很多,但真正代表时代的总是高端文化成果。比如说一个李白胜过一千个三流诗人,一部《红楼梦》胜过一千本二流长篇。
    6. 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文化?请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C 5. D
    6. ①对网络文化传播的不利方面,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棒打死,应制定相关预防及纠偏措施,加强价值、信仰、道德的教育与引导;②对网络文化传播的优势,我们应继续发扬,合理引导监督,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网络实名制势在必行”错,文中无据。原文只是摆出了青少年易受影响的事实,“对青年来讲,在如上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与极化行为,做出违背伦理道德、信仰缺失之事,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但并未说网络实名制的问题。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发点搞笑图片或者搜集一点热门视频、图片就能有很好的收益,是泛娱乐化、庸俗化的典型事例。
    B.制定《细则》,目的是抵制低俗,侧面证明泛娱乐化、庸俗化现象的存在。
    C.消费明星隐私,是泛娱乐化、庸俗化的典型事例。
    D.是通过比较高端文化产品与大众化作品的不同,突出高端文化产品的意义。与“泛娱乐化、庸俗化”现象无关。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侧重从网络文化传播的不利方面论述,比如“长期依靠这种快餐文化长大的青年群体,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虚无、价值判断盲目等问题,最终沦为娱乐大潮的靶子”“戏说历史、恶搞英雄……导致青年在现实社会中缺乏对道德、历史、法制、规则的敬畏之心,因而责任意识淡薄,道德认知欠缺,政治信仰迷茫”“对青年来讲,在如上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与极化行为,做出违背伦理道德、信仰缺失之事,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开始拾头并逐渐蔓延和强化,甚至转向追求‘放纵’和‘享乐’”“各种文化都能够自由地传播,也容易导致文化冲突程度的提升。比如西方霸权主义政治的文化倾销,一定程度影响部分年青网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等。面对这些负面影响,我们该怎么做?显然不可能不使用网络,最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制定相关预防及纠偏措施,加强价值、信仰、道德的教育与引导;
    材料二侧重介绍网络文化传播的优势,比如“善于学习,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网络的出现更是加快了这学习创新的进度”“网络实现了资源多样性的共享,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为人们创建了虚拟的空间,人们可以平等地交流,消除了传统的交往障碍,提升了交往的自由性”“……为网民的网上联系提供了便利,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对话的空间,实现了各民族、地区、国家文化的交流以及传播,并有助于促进各类文化的交流以及融合,最终实现世界各类文化的通联与发展”“人们能够便捷获取多元化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从而有助于人们开拓视野,打破思维的僵化模式。网络文化的某种冲击性,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国人的创新精神”等。对这些好的方面,我们当然应当继续发扬,并合理引导监督,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滚烫的土地
    阎秀丽
    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
    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
    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
    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
    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
    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
    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
    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
    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
    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
    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
    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
    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
    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娘让你回去吃饭。”
    “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
    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
    “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
    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
    “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
    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
    “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
    “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
    “那你就去呗。”
    “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
    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
    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
    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
    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7期)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多处描写到秋阳,表现天气的炎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爹的形象,同时暗示我和娘都不愿让爹到处开荒的心理。
    B. 小说语言形象生动又不失质朴,如“叨咕”“拐带”“嘟囔”等口语化词汇,既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又展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C. 小说写张老歪与爹的对话,表现了二人对土地都饱含深情,但认识不同,衬托了爹对人与土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化了小说主题。
    D. 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表现我对爹刨地看法的转变。
    8. 小说题目“滚烫的土地”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 小说多次写到“抡镐头”这一细节,你认为有何用意?
    【答案】7. A 8. ①指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
    ②指爹对老家的土地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之情;
    ③指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也是人的最终归宿,人们对土地饱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
    9. ①连缀全文情节。“抡镐头”这一细节,把全文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清晰完整;
    ②丰富人物形象。这一细节反复出现,突出爹拼力开荒劳作的场景,意在表现爹对土地的痴迷热爱和执着坚守;
    ③深化小说主题。最后写娘扛着镐头和我从爹手里接过镐头劳作的情景,表现出我和娘理解了他对土地的痴情,暗示这种对土地依恋坚守的精神将传承下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A.“同时暗示我和娘都不愿让爹到处开荒的心理”错误。结尾处“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句关于太阳的描写,烘托了我被爹对土地的执着和热爱感动,理解了他的做法。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由文章“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可知,秋阳非常毒辣,晒得土地滚烫。由此可概括含义:指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
    由“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可知,爹对土地异常执着与热爱,由此可概括含义:指爹对老家的土地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之情。
    由爹说的话“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可知,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是人最终的归宿,由此可概括含义:指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也是人的最终归宿,人们对土地饱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连缀全文情节。“抡镐头”的情节第一次出现在文章开头爹和娘吵架时,“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第二次出现在文章中间我去找爹回家吃饭时,“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第三次出现在文章末尾我听完爹的“哲理”后,拿起镐头回家,“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抡镐头”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文章各个情节。
    丰富人物形象。第一次出现“抡镐头”情节时,“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等句子的描写写出了爹努力开垦的场景,描绘了爹热爱土地的形象;第二次出现“抡镐头”情节时,“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等细节描写,将爹和土地融为一体,烘托了爹对土地的执着与热爱。
    深化小说主题。文章最后一次出现“抡镐头”情节时,是在“我”找到了爹,爹对“我”阐述了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时候。通过爹的解释,“我”的心变得通透了起来,对爹的热爱有了理解,因此,“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这时,娘也“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和娘对爹的行为从不理解到理解,升华了主题,暗示这种对土地依恋坚守的精神将传承下去。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者,越王句践近侵于强吴,远愧于诸侯,兵革散空,国且灭亡。乃胁诸臣而与之盟:“吾欲伐吴,奈何有功?”群臣默然而无对。王曰:“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易见而难使也?”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举首而起,曰:“殆哉!非大夫易见难使,是大王不能使臣也。”王曰:“何谓也?”计倪对曰:“夫官位财币王之所轻死者是士之所重也王爱所轻,责士所重,岂不艰哉?”王自揖,进计倪而问焉。计倪对曰:“夫仁义者,治之门;士民者,君之根本也。阀门固根,莫如正身。正身之道,谨选左右。愿君王公选于众,精炼左右,非君子至诚之士,无与居家,使邪僻之气无渐以生。”越王曰:“孤闻齐桓淫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盖管仲之力也。寡人虽愚,唯在大夫。”计倪对曰:“齐桓除管仲罪,大责任之,至易。太公九十而不伐,磻溪之饿人也。圣主不计其辱,以为贤者。桓称仲父,文称太公,计此二人,曾无跬步之劳、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传》曰:‘直能三公。’今置臣而不尊,使贤而不用,盖智士所耻,贤者所羞。君王察之。” 越王曰:“诚者不能匿其辞,大夫既在,何须言哉!”计倪对曰:“臣闻智者不妄言,以成其劳;贤者始于难动,终于有成。故贤君用臣,内告以匿,以知其信;与之讲事,以观其智:饮之以酒,以观其态。选士以备,不肖者无所置。” 越王大愧,乃坏池填堑,开仓谷,贷贫乏;乃使群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激河泉井,示不独食。行之六年,士民一心,不谋同辞,不呼自来,皆欲伐吴。遂有大功而霸诸侯。孔子曰:“宽则得众。”此之谓也。
    注:句践即勾践。
    (节选自《越绝外传•计倪第十一》,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所选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内。
    夫A官B位C财D币E王F之G所H轻I死J者K是L士M之N所O重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伐是功劳的意思,与《<老子>四章》“自伐者无功”中的“伐”意思不同。
    B. 上卿,最初是先秦时期高级官员或爵位名,周王朝与诸侯国均设这一职位。
    C. 置是安放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中的“置”意思不同。
    D. 厄是使……困苦的意思,与成语“转厄为安”中的“厄”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越王询问群臣讨伐吴国如何才能成功,群臣静默无语。越王指责众大夫没有尽到臣子的职责,计倪不认同这种说法。
    B. 越王走到计倪面前向他讨教。计倪指出,仁义是治国之道,士大夫是立国之本;君主端正自身,才能使政令畅通,根基牢固。
    C. 计倪希望越王能够公开选拔、精心挑选身边的大臣,要跟君子和至诚之士居住在一起,这样做才能使歪风邪气无法产生。
    D. 越王希望计倪提更多建议,计倪也坦诚指出贤君应该用全面考察的方法选择人才,这样才能使无德无才的人没有容身之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王句践近侵于强吴,远愧于诸侯,兵革散空,国且灭亡。
    ②臣闻智者不妄言,以成其劳;贤者始于难动,终于有成。
    【答案】10. EIK
    11. D 12. B
    13. (1)越王勾践被强邻吴国侵略,使他在诸侯面前丢尽了脸面,武器装备损失殆尽,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
    (2)计倪回答说:“我听说有智慧的人不说空话,(会以实际行动)来成就他的事业;有贤德的人开始的时候难以发动,最终却能够成就他的功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官位和财帛在大王那里是很轻贱的东西,而生命却是人们最为宝贵的东西。
    “夫官位财币/王之所轻”“死者/是士之所重也”为两组判断句,主语之后断开,句两个判断句之间断开。
    故EIK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功劳。/夸耀。句意:姜太公到了九十岁了还没有功劳。/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绩。
    B.正确。
    C.正确。安放。/放弃、丢下。句意:现您身边放着这么多贤臣和智士却不尊重他们。/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
    D.错误。使……困苦。/灾难、困苦。句意:不使贫困不遇之士困苦。/灾难、困苦转为平安、祥和。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越王走到计倪面前向他讨教”错误,原文为“进计倪而问焉”,意思是让计倪坐到前面去向他讨教;“士大夫是立国之本”错误,原文说“士民者,君之根本也”,“士民”是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意译为“人民是君主立国的根本”。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第一个“于”,被动;第二个“于”,在;“兵革”,武器装备;“且”,将要;
    (2)“妄”,随意;“难动”,难以发动;“终于”,最终。
    参考译文:
    从前,越王勾践近受强大的吴国的侵略,远受诸侯各国羞辱,武力耗尽,国家行将灭亡。于是和群臣一起商量说:“我打算讨伐吴国,怎么做才能取得成功?”大臣们默默不语,无以应对。越王勾践就(对群臣)说:“君主处境不好,臣子应该感到耻辱。君主蒙受耻辱,臣子应该以死效忠。为什么(我与)大臣们见面容易,却难以驱使(他们)呢?”计倪年少位卑,他的位置靠后,就抬头起身,说道:“(大王的话真)让人(感到)疑惑啊!(我看)并非(大王与)大臣们见面容易,却难以驱使(他们),而是大王您没有能够(好好地)驱使大臣们。”越王勾践问道:“(您这话)怎么讲?”计倪回答说:“那些官位和钱财,是大王您所看轻的东西,(为义)而死,是大夫们所看重的。大王您吝惜自己所看轻的官位与钱财,却拿大夫们所看重的(为)义(而死)来要求他们,这样做难道不是太难了吗?”越王勾践对计倪拱手行礼,让他走到近前来向他请教。计倪回答道:“(施行)仁爱与道义,是国家(能够)安定太平的途径;官吏和百姓,是国君(依靠)的根本。施行仁义与巩固根本,(都)比不上端正自己的品德。端正自己品德的途径在于谨慎地挑选身边的近臣。希望大王您从众人中(仔细)挑选,精心磨炼身边的近臣,不是正人君子和最忠心耿耿的人就不要跟他居住在一起,使歪风邪气不能滋生。”越王说:“我听说齐威王恣纵逸乐,却多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靠的是管仲的力量。我虽然愚钝,唯在(依靠)大夫(摆脱当下的困境)。”计倪回答说:“齐威王赦免了管仲的罪行,把重大的责任托付给他,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姜太公到了九十岁了还没有功劳,只不过是一个垂钓磻溪受冻挨饿的老头。周文王不计较他对自己的不恭,认为他是个治国能人。齐桓公称呼管仲为仲父,周文王称姜尚为太公,这两个人原来也不曾有过半点奔走呼号的功劳,齐桓公还不去计较管仲用箭射中他的怨恨,拜他为上卿。正如《传》上所说:‘其道德才能比得上三公。’现在您身边放着这么多贤臣和智士却不尊重他们,不重用他们,这会使智士感到耻辱,贤臣感到羞赧。希望大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越王说:“诚信的人不会隐瞒自己的话。大夫们都在,又何必多说!”计倪回答说:“我听说聪明的人不乱说话,来成就自己的功劳;贤能的人从难事做起,最终有所成就。所以圣明的君主任用大臣,在朝内把隐秘的事告诉他,来了解他的诚信。与他讨论事情,以考察他的智慧。让他喝酒,来观察他的仪态。遴选贤士以备用,没有才德的人(就)不要任用。”越王(听后)非常惭愧,就凿开护城河,填平堑壕,打开谷仓发放谷物(给灾民),把钱借给穷困的人,又让大臣们亲自慰问身患疾病的人,亲自视察死者的丧礼,不为难贫困不遇之士,尊重德行好的人;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疏浚河道,把井水引为泉流,以示不独自享用。推行了六年,官民同心同德,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有了急难的事情)不用招呼自行来(帮忙),都想讨伐吴国。最终建立大功称霸诸侯。孔子说:“君主宽厚仁爱,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戴。”说的就是这种事情。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②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怜君不得意”中“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朋友的落第令作者顿生怜惜之意。
    B. “况复柳条春”中“况复”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诗人的情感也格外强烈了。
    C. 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顿生怜悯之情。
    D. 王维与丘为是同辈诗友。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15.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
    【答案】14. D 15. ①对丘为落第的怜惜与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
    ②依依惜别之情。“柳条春”暗写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朋友正值人生的低谷,伤别之情就更加强烈了。
    ③惭愧愤慨之情。尾联中诗人认为自己作为朝廷官员,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深深自责。同时于“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政治现实的愤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错,应是“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首联用“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柳条春”暗写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第二联用典.以苏秦作比,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尾联,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多事”“尽情”“喜 ”“ 惊”,可以体会作者的心境。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题中“岛烟湖雾”。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胸襟阔大不被外在因素左右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被子的破旧来表现生活贫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庄生晓梦迷蝴蝶 ②. 望帝春心托杜鹃 ③. 不以物喜 ④. 不以己悲 ⑤. 布衾多年冷似铁 ⑥. 娇儿恶卧踏里裂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衾、踏、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天,林先生的铺子里新换过一番布置。将近一星期不曾露脸的东洋货又都摆在最惹眼的地位了。林先生又摹仿上海大商店的办法,写了许多“大廉价照码九折”的红绿纸条,贴在玻璃窗上。这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乡镇上洋广货店的“旺月”。不但林先生的额外支出“四百元”指望在这时候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靠托在这几天的生意好。
    七八人一队的乡下人走到林先生的铺面前,其中有一位年青的居然上前一步,歪着头看那些挂着的洋伞。一个伙计已经取下了两三把洋伞,立刻撑开了一把,热刺刺地塞到那年青乡下人的手里,振起精神,使出夸卖的本领来:
    “小当家,你看!洋缎面子,实心骨子,晴天,落雨,耐用好看!九角洋钱一顶,再便宜没有了!……那边是一只洋一顶,货色还没有这等好呢,你比一比就明白。”
    那年青的乡下人拿着伞,没有主意似的张大了嘴巴。他回过头去望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又把手里的伞颠了一颠,似乎说:“买一把罢?”老头子却老大着急地吆喝道:
    “阿大!你昏了,想买伞!一船硬柴,一古脑儿只卖了三块多钱,你娘等着量米回去吃,哪有钱来买伞!”
    17.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这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乡镇上洋广货店的“旺月”。
    A. 俗话说“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人们往往在梧桐叶落间感受着秋天的来临。
    B. 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C. 父亲凡事认真,他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
    D.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成功道路上这种投机取巧的“聪明”万万要不得。
    18. 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老头子”一词所蕴含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只希望老头子,身体好好的,孙子学业进步,再找个好一点的工作。”王奶奶的愿望就是这么朴素。
    B. 在他们眼里,老头子,虽然是一村之长,但能跟他们正面对话,已经是他纡尊降贵了。
    C. 这老头子大吹法螺,必定有不可告人的隐秘。
    D.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他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面儿是洋缎的,骨子是实心的,不管是晴天还是落雨都能用,而且耐用好看”,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7. C 18. D
    19. ①原句比改句表达更简洁明快,更符合伙计急于推销货品的心理;
    ②原句将雨伞特点置前,更能鲜明地凸显出洋伞的特点。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旺月”的引号表特定称谓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讽刺否定。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表达情感的能力。
    原文中的“老头子”是客观的称呼,蕴含的是客观情感。
    A.妻子对老年丈夫的爱称。
    B.称某一组织的首领,表尊敬。
    C.含否定讽刺意味。
    D.属客观称呼。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句式上,原句比改句表达更简洁,讲起来语速更快。结合“一个伙计已经取下了两三把洋伞,立刻撑开了一把,热剌剌地塞到那年轻乡下人的手里,振起精神,使出夸卖的本领来”可知,原句比改句更符合伙计急于推销货品的心理。
    内容上,改句为主谓句,而原句只保留了洋伞的特点,这样就更具有突出的作用,更鲜明地凸显出了洋伞“洋缎面子”“实心骨子”“耐用好看”的特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认为,跑步是一项简单、方便、有效的健身运动,所以,跑步可以十分随意。殊不知,不正确的跑步习惯会引起机体骨骼和肌肉的损伤。
    人的机体就像一台“发动机”,平时运动量不大的情况下处于“冷却”的状态。在大量的运动之前,运动者如果没有事先“预热”,①____________。
    跑步前的热身和跑步运动使人体全身肌肉都处于适度紧张状态,这除了有利于运动外,还使全身骨骼肌的毛细血管节律性收缩,增加回心脏的血量,有助于机体更好地为大脑等器官供氧。当我们运动完立刻坐下休息,骨骼肌失去了这种节律性收缩,②____________,这会让大脑不能很好地得到应有的血供,从而可能出现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的情况。跑步后我们应该做一些类似热身的拉伸运动,使骨骼肌缓慢恢复,消除疲劳,同时也能维持回心血量,保证运动后的安全。
    人跑步后,③____________。人体的汗液并不是纯水,而是含有钠离子、有机物等的溶液。人体内相应的离子在跑步后也会随着出汗而丢失与再分布。我们平常喝的水中含有的离子成分非常有限,跑步后如果大量饮水,除了可能引起短暂的肠胃不适外,更有可能引起机体内电解质的紊乱,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因此,正确的补水应当是循序渐进的。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班级举行关于“健康跑”的话题讨论活动,请你结合材料,用肯定句的形式提出三条具体建议。每条建议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0. ①容易出现运动损伤;②回心血量则会骤然下降;③会出大量的汗。
    21. (1)跑步前要热身;(2)跑步后要做类似热身的拉伸运动;(3)跑步后要循序渐进补水。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面“在大量的运动之前,运动者如果没有事先‘预热’”可知,此处应是说没有事先“预热”的后果;再结合“不正确的跑步习惯会引起机体骨骼和肌肉的损伤”可知,应是“出现运动损伤”。
    第二处,由前面“使全身骨骼肌的毛细血管节律性收缩,增加回心脏的血量,有助于机体更好地为大脑等器官供氧”可知,此处是说“运动完立刻坐下休息,骨骼肌失去了这种节律性收缩”的后果,再结合后面“这会让大脑不能很好地得到应有的血供”可知,应是说“回心血量会下降”。
    第三处,由“人跑步后”可知,后面应是跑步后的情况;再结合后面“人体的汗液……人体内相应的离子在跑步后也会随着出汗而丢失与再分布”可知,此处应是说“出大量的汗”。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以及使用句式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中找出跑步要注意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使用肯定句的形式提出建议。
    由第二段“大量的运动之前,运动者如果没有事先‘预热’……”和第三段“跑步前的热身……这除了有利于运动外,还使全身骨骼肌的毛细血管节律性收缩,增加回心脏的血量,有助于机体更好地为大脑等器官供氧”可知,跑步前需要热身;
    由第三段“跑步后我们应该做一些类似热身的拉伸运动,使骨骼肌缓慢恢复,消除疲劳,同时也能维持回心血量,保证运动后的安全”可知,跑步后需要做类似热身的拉伸运动;
    由第四段“跑步后如果大量饮水,除了可能引起短暂的肠胃不适外,更有可能引起机体内电解质的紊乱,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因此,正确的补水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可知,跑步后补水要循序渐进。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忙闲相辅相成,方为人间至味
    岁月如白驹过隙,呼啸而过;时代浪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四季无声交替,只留下我们静静思索:“人生当如何才能更有意义?”于我观之,忙而有价,闲而有趣,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此乃人生正道。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基石,以只争朝夕的忙铸造成功之梯。君可见“无双国士”于敏,利用别人吃饭睡觉的时间做演算、写推导,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氢弹,铸造大国重器;君可见我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少年时挑灯苦读,圆梦北航,大学期间在图书馆与实验室两点一线的忙碌中提前攻读博士,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成功的背后是只争朝夕的忙碌,是永不停息的奋斗。我辈青年也当在最好的年纪播种,静待花开。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闲是滋养人生的不二法门,以听风赏月的闲涵养精神力量。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在心中修篱种菊,看外界云卷花开,方能以丰沛的心灵、饱满的精神迈出更加坚实的前进步伐。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的人生信条,亦在启示我们在承担着沉重而繁杂的生活与工作之余,也不能忘了给审美和诗意留一些空间,留一段时间。肯慢,肯闲,肯在内心修篱种菊,才能发现生命的光彩,活出生命的独特韵味。
    张弛有度,快意人生。必要忙与适度的闲共谱生命乐章,助力行稳致远。可还记得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小道”?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无论每天讲课多忙、任务多繁重,都强制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哥尼斯堡城郊散步,散够了就坐在路边冥想,每天一小时的休闲时光让康德的体力、精力得到很好的恢复,助力他元气满满地再次投入工作。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学会忙里偷闲方能参透生命的意义。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闲而不散,忙而不乱,生活当张弛有度,方能行稳致远。
    反观当下,“内卷”之风盛行,不少人被生活裹挟着向前奔跑,错失身边的美好。而另一面,“摆烂”之气甚嚣尘上,不少人打着“拒绝内卷、活在当下”的旗号安逸享乐、躺平摆烂。需要知道,过度的闲散往往会让我们丧失斗志,一如温水煮青蛙,于温床中走向消亡;而忙乱的日子又常常使我们心浮气躁,既过不好当下,也看不见未来。青年立身于世,当学会忙闲相济,适时放松,不懈奋斗,如此方能一路高歌,一路前进。
    《菜根谭》中有言:“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忙闲相济,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愿我辈青年既能追风赶月,又能吟风弄月,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周作人的言论,引出了本次作文的主题“忙与闲”。他认为人生需要忙和闲,但是忙是为了更好的闲。然后由此进行评论,适当的忙与闲都是人生所必需的,可以体现人生的最好状态和人生真正的价值。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材料重点阐述的是“忙”与“闲”的关系,根据材料把二者的关系理顺清楚:人生需要“忙与闲”;“忙”是为了更好的“闲”;忙中有闲才是人生的好状态;忙要有意义,闲在有情义。在写作时,要重点把握“忙”与“闲”的关系。
    行文思路上,可先从物入手,由物及人。比如琴弦如果总是崩紧,有一天就会不堪重压而崩断;如果总是放松悠闲,可能就再也不会绷紧。因此说,应将忙与闲协调起来。然后论述人亦如此,每天总是崩着精神的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可能身体就会吃不消,可能人生的乐趣就会减少;如果能够在忙中偷闲,在忙碌之余也去看看日落、品品香茶,人生的乐趣可能会更多,让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实。接下来可以举一些能够把忙与闲关系处理得好的例子,最后再进行引申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还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躺平”“摆烂”“内卷焦虑”等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忙闲相辅相成,方为人间至味。
    2.忙闲相应,人生才有乐趣。
    3.张弛有度,助力成功。
    4.忙着去奋斗,闲来赏月明。
    相关试卷

    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重点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重点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重点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重点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